Tuesday, January 04, 2011

先存錢后學記賬 培養小小巴菲特 父母要狠心

孩子未來會成為“富人”還是“窮人”,並不取決于父母留下的“財產”,卻在于他們掌握多少理財知識。

在人的一生中,性格、能力、習慣的養成,重要性遠在學業能力之上,要想讓孩子今后生活無憂,在培養智商、情商、靈商之餘,還必須樹立孩子健康的財商觀。

理財能力的高低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要謹記“財富可能歸零,智慧卻長伴左右”,父母若能早一點提供正確的指引,誰說不可能教養出下一個股神巴菲特?

獨生子女的社會,父母已不再擔心養不起小孩,取而代之的是擔心孩子沒有“理財觀念”,以致將來淪落為名副其實的“月光族”。

父母愛護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如果父母無止境地滿足子女的愿望,縱使留給子女再多的財富,卻沒有培養好子女的理財能力,財富終究會被揮霍一空,子女也將變成一個“敗家子”。

到頭來不但苦的是自己,也會害慘子女。

財商培養必須從小開始,從教育小孩子正確節約及儲蓄觀念開始,別再和孩子回避“金錢”課題,讓孩子及早接觸正確的理財觀,他們今后才能學會更好地生活。

如果你一直讓孩子在家裡的游泳池玩水,等到他一旦步入社會,面對汪洋大海時,他將手足無措。

讓每分錢物有所值

父母有時也要狠下心來,讓孩子經歷挫折,從中學到寶貴的人生經驗。

讓孩子瞭解家庭的經濟狀況及體會還錢的壓力,並感受到父母親的辛苦,對他們絕對會有正面的幫助,也是跨出和孩子進行理財溝通的第一步。

歷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洛克菲勒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就明白點出讓其富過三代的傳家名言︰“每一分錢都要讓它物有所值。”

在教育子女財富如何傳承時,洛克菲勒更有一套嚴密的步驟,他說一開始時,父母可以每周發放零用錢,待孩子習慣后,慢慢拖長到每月發放。

財富是靠累積得來的,儲蓄可說是理財基本,父母不妨從買給孩子儲錢罐開始,鼓勵他們存錢,之后再帶子女去銀行開設獨立戶頭,讓孩子存錢入銀行收息,鼓勵孩子多儲蓄。

當孩子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后,家長應該慢慢培養子女記賬的習慣,助他們控制開支,也借此檢查孩子的消費傾向,若發現有偏差就可及時糾正。

他說,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有理財目標,並非是教育子女能理性消費,教會他們盡早學會儲蓄,以錢賺錢。

做家務才能賺到零用錢

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20世紀90年代流行的《成長的煩惱》中,書內的邁克和本都需要做家務才能賺到零用錢,邁克讀大學后,更得跑到加油站、超市去打零工。

這就是美國主流的財商觀念。

但現在的華人孩子大多都受到父母過度庇護,造成孩子在缺乏實際的生活閱歷下,對于理財的觀念及方法模糊不清。

父母應該要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以及對財富管理的規劃能力,並讓孩子明白:

☆1. 錢不是唾手可得

孩子若一開口要錢,父母便答應,很容易養成孩子輕視金錢、不勞而獲的心態。

按時給孩子零用錢,教他怎樣計劃預算,想買的玩具可自己儲錢買,讓他們明白辛苦儲蓄的道理。

☆2. 愛不能以金錢取代

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及關愛,若雙親都忙于工作,便很容易以金錢代替鼓勵及關懷。

並用錢來誘取孩子考到好的成績,當孩子長大后,就會發覺孩子會愈來愈貪得無厭。

☆3. 引導而非干預

既然是孩子的錢,當然他有自主權,父母可從旁鼓勵他將部分錢用于儲蓄,又或用作慈善,但千萬別硬性規定。

若孩子揮霍過度,也應讓他嘗嘗缺錢的滋味,他也許就能從中學會節儉。

理財跟著年齡長大

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說過,對每個人來說,理財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生,就必須從小開始接受理財教育。

不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年齡關係,智力及思維開發仍未成熟,對數字的概念自然需要循序漸進的教導,理財教育也必須按步就班的進行。

以下建議一個對不同年齡孩子實施的理財教育重點:

◇3至4歲,孩子剛進入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數理概念剛開始發展,這時候就讓孩子區分紙幣和硬幣,並在有成人陪同情況下,讓他嘗試買簡單的物品。

◇5至6歲,孩子已逐漸開始理解數字的組成,會簡單的運算,且會數數字,就可教孩子正確進行錢及貨物的交易活動,讓孩子懂得錢是因為勞動才會得到的報酬,鼓勵孩子學習儲蓄。

◇7至10歲,孩子已掌握一定的運算能力,並擁有較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學會看懂商品價格標籤,讓他逐漸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開設銀行戶頭。

◇11歲以上,這年齡層孩子已具有較強的數學運算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時必須教會孩子懂得珍惜錢,知道金錢來之不易,培養孩子養成記賬習慣,並設定具體的理財目標。

中國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