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2, 2025

财富问诊│买200万房产+子女留学费 夫妇担忧财务不稳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尊敬的财务顾问,我希望你能提供一些关于我家目前的建议。我和丈夫都是咨询顾问,目前家庭收入在月收入6000至8000令吉之间,预计未来2至3年收入可能不太稳定。

以下是我们的财务概况:

(1/4见报)财富问诊│买200万房产+子女留学费  夫妇担忧财务不稳

我们计划:

1.购买一套200万令吉的住房,考虑使用租金或储蓄支付按揭。

2.子女留学计划,每个孩子留学费用预计为50万令吉。

由于我们对未来稳定性有一些担忧,希望你能就购房计划和子女留学计划提供一些建议。请问你认为我们的财务状况是否能够支持这些计划?如果有其他更灵活或合适的投资建议,我们也很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感谢你抽出时间阅读并回复,期待你宝贵的建议。谢谢。

提问者

答:首先,根据提问者给予的资料,整理出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

来信没有提起关于,每个月的开销,所以无从考察现金流是否健康,或者需要什么调整。但是从资料内容,只要是现有的咨询顾问可以稳定,基本财务上是没有什么问题。

(1/4见报)财富问诊│买200万房产+子女留学费  夫妇担忧财务不稳

被动收入超过主动收入

提问者的被动收入——股息和银行利息,已经超越主动收入,这是好现象。当股息和银行利息的收入可以完全支出日常开销,那么提问者可以算是财务自由了,这是提问者可以积极去部署的,尤其了解自己的风险喜好后,积极把比较保守的投资比如现金和定存,扣掉需要保留大约一年总收入数额作为紧急资金后,其他的可以慢慢的转入进债券和股票(比如以下例子,纯粹只是参考,真实和详细的投资组合还是因为每个人的投资喜欢、目标、中长期和所在国家等因素有所不同)。

根据历史数据,投资组合是贡献最大(接近80%)的回酬最关键因素,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你会得到很多的投资回酬,只因为你做对有效的投资组合的搭配。

(1/4见报)财富问诊│买200万房产+子女留学费  夫妇担忧财务不稳

多元化收入
分散投资组合

关于说咨询服务未来2至3年会有不稳定的顾虑,这确实需要未雨绸缪来规划一下,因为长期也会拖垮目前资产非常富足的状况。

目前市场变化非常大,人工智能更加快第五代工业革命——“机器人和人类共同合作模式”开展,每个行业都需要加快变更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所以询服务除了多元化收入管道、合作对象、兼顾线上线下销售,也可以考虑把只是咨询的部分,加入相关的培训或产品和服务,来增加或稳定收入。很多曾经火红的行业就是没有适应市场变化,走入历史,这是非常可惜的。

鉴于提问者没有交代债务状况,所以有理由相信债务已经还完了。提问者拥有相当雄厚的资产,只是稍微保守了些,不妨考量自己的风险喜好后,稍微从现金和定存的部分,慢慢投入比较高回酬的投资比如股票和债券(参考以上的投资组合),或分散一些进入信托投资。

买屋可申请灵活贷款

关于问题一:购买一套200万令吉的住房,考虑使用租金或储蓄支付。鉴于未来可能收入会不稳,那么还是不要动用储蓄——现金和定存来一次过付完房价,不妨用现有的现金和定存,来申请灵活贷款(Flexi Loan)来购买住房,这样不会把现金或储蓄堵死,随时可以自由调动(为最坏的做准备)。当这间新屋可以入住后,再把旧的屋子出租赚租金。详细关于投资的部分,可以参考我之前解答刊登在2013年8月7日的“生首胎想换大屋,在贷款买屋明智吗?”文章。

鼓励孩子申请奖学金或借学贷

关于问题二:子女留学计划,每个孩子留学费用预计为50万令吉。孩子的教育确实非常重要,这是基本保障孩子未来赚钱或生存的能力。从比较笼统的角度,每个孩子出国留学的教育费,大约50万至100万令吉,真实的数额还是因国际、科系和兑换汇率是有差别的。详细的规划可以参考我在在2023年1月16日的一个财务个案分析“已买4屋,还想买厂,如何加强财务?”,有谈起如何规划孩子的教育费。

我建议的规划方式会是,鼓励孩子用成绩去争取奖学金,否则就去借政府的教育贷款(PTPTN,只限本地,政府或私人大学/学院),最后的安排才是父母准备的教育费,而所谓的父母准备的教育,也只是暂时借给孩子读书,毕业后工作再慢慢还回给父母(让孩子学习负责任,自立自强的习惯)。有些父母不愿孩子拿奖学金,宁可自己支付孩子教育费,主要是考量孩子不必因为奖学金,而受制于某某单位或公司的附带条件,这样自由度更高,在市场讨价还价更高(更早)。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因为奖学金而被逼强制性在该公司或单位服务,也不是坏事,毕竟刚出来工作,还没有经验,不妨趁机累计经验,等合约结束后在去去市场讨价还价,争取更好的发展和发挥。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提问者和其他读者有所帮助。

 

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40401/finance/5496977

财富问诊 | 2年后可提领公积金 如何还贷偿债?星洲日报

 


理财师您好,

我正面临一些财务问题,想请教你的意见.

以前我是一名公司职员, 在疫情前被裁员后, 成为一名电召车司机至今,由于理财不当,目前财务状况欠佳.

我今年53岁,财务状况如下:

财富问诊5/8见报

目前每月收入仅足够维持每月自身开销和管理费杂费,2间公寓的月供款项和AKPK每月款额都是手足和租金帮忙缴付。

我的公积金目前只剩下第一户头, 总额大约RM930,000。

想请教理财师以下问题:

1) 我在2年后55岁可以时, 应该如何有效运用公积金来偿还所有贷款和AKPK, 还有手足的欠款(大约RM300,000) ?

2) 打算提领公积金时, 付清自住公寓贷款, 剩下RM500,000继续存放在公积金提取利息来偿还AKPK. 出租公寓到时打算出售来付清手足和AKPK. 这样的做法是否最恰当?同时保障以后的生活.

3) 是否应该尽快脱售公寓套现还是等屋价回升再脱售?如果目前脱售,恐怕售价仅足够偿还银行贷款,甚至更低。

希望能够得到理财师的专业分析帮助和指点,非常感谢!

苦恼者

苦恼者,您好。

感谢你信任我,愿意分享你的财务情况。以下是我对你的情况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最适合的决策。

财务状况分析:

你目前的财务状况确实有些紧张,主要的负担来自于房贷和AKPK的还款。同时,你手足的支持也是暂时的,并不能依赖长期。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你即将可提取的公积金至关重要。

财富问诊5/8见报

两间公寓勉强计算已经10和5年了,计算来大约目前的市值。公积金勉强放在流动资产。

优先偿还高利息债务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提取公积金的最佳策略,在55岁可以提取公积金时,你需要优先考虑如何最有效地减轻债务负担。具体的建议应该是优先偿还高利息债务,根据你的情况,AKPK的欠款可能是利息最高且最紧迫的债务。如果今年底你的月还款额会增加至RM6,500,这将对您的现金流造成极大压力。因此,建议优先使用公积金偿还AKPK的欠款RM405,000。接下来再考虑偿还自住公寓贷款RM545,000,这样可以减轻月供压力,确保你有一个稳定的住所。

关于第二个问题,您打算提取公积金后,付清自住公寓贷款,并用剩余资金偿还AKPK。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需要综合考虑:

偿还顺序:建议先偿还高利息和短期内压力较大的AKPK欠款,然后再考虑偿还自住公寓贷款。

保留部分资金:在偿还主要债务后,建议保留一部分公积金作为紧急备用金(大约6至9个月总开销),然后优先把意外,医药保障设立起来,避免未来再度陷入财务困境。

售产套现须考量2因素

关于第三项问题,出售出租公寓的时机。其实这有两项考量

市场情况评估:如果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售公寓可能无法获得理想价格。但是,持有并继续出租也会产生管理和维护成本,同时每月还需补贴贷款差额。

长期规划:如果出租公寓在未来有升值潜力,且你可以维持当前的出租状态,不妨暂时持有,待市场回升后再出售。否则,如果该地区已经面对老化,人口流失,附近有新型和多功能城市计划等等,可以考虑尽早出售,虽然可能仅能偿还贷款,但至少减少了每月的负担,同时可以偿还贷款和手足欠款。

还有虽然苦恼者没有问,但是我想在这里分享,虽然电召车司机的收入不稳定,但是如果懂得策略的话(曾经有司机分享过,比如载送机场乘客等),一天赚200至300令吉不难的,有些人一个月就可以赚1万,这样对你的财务会是有很大的改善。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认真去考虑长期职业规划,因为电召车司机会随着科技发展,机器人司机可能会逐步取代人类司机,因此建议你尽早为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

专业培训:拿出部分资金或留意一些政府/非盈利机构的免费培训,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拥有文凭,进入有未来的行业。

人脉网络:多联系过去的朋友、同事和客户,寻找行业的机会或合作计划。通过人脉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你的规划大方向是正确的,但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优先偿还高利息债务,减轻短期压力,同时确保有足够的备用资金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还有别忘了积极为自己的职业未来找一条路。跌倒并不可怕,只怕自哀自怜,怨天尤人,振作不起来,也不想爬起来。只要爬起来后,又是好汉一条。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早日解决财务困扰,迎来稳定的财务未来。

生活医疗成本“疯涨” 职场新老人退而不敢休? 南洋商报

 优生活

生活医疗成本“疯涨” 职场新老人退而不敢休?

报道|陈艾薇

照片|受访者提供

大马雇员公积金局(EPF)在纳入近年“疯涨”的生活成本之后,宣布将基本退休储蓄目标从24万令吉调高至39万令吉,涨幅高达62%!

这一调整无疑使得退休规划的课题愈发沉重。由于物价不断攀升,传统的退休规划或许已经无法应对未来的生活开支,这意味着大众可能需要重新审视“退休”这个概念,“退而不休”或“半退半休”可能才是更理想的“退休”状态。

提前退休或许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然而在现实中,收入增长远远追不上物价和日常开销上涨的速度,更别提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作为未来的退休资金。这使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搞不好还得延迟退休。该现象出现了一批“退而不休、半退半休”的新退休状态以及职场新老人!

重新审视退休含意

 

财福人生教育培训学院创始人兼首席讲师杨子佑指出,公积金局上调基本退休储蓄目标,是基于通胀压力和人类寿命延长所作出的必要调整。

他强调,随着通货膨胀持续压缩金钱的实际价值,未来的退休金标准将不可避免地不断上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社会上有高达90%人群难以存下足够的退休金。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虽然退休后所需的基本金额因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但若将医疗费用、健康开支以及赡养家庭等潜在开销一并考虑在内,所需的退休资金往往至少需要数百万令吉。

他说:“笼统的数额是200万至300万令吉,当中要考量到退休后的居住地点、几岁退休、退休后要活到几岁。大马人的平均寿命是73岁至74岁左右,在估算退休后所需金额时要多加5岁,只能预多不能预少。”

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终其一生也难以积累足够的资金以应对这一庞大的退休开支。因此,杨子佑认为,人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退休”的真正含义。从传统上追求无忧无虑、安享晚年的“躺平”模式,转变为更为务实的“半退半休”或“退而不休”生活方式,这种灵活的退休规划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个人生活需求。

退休年龄推迟6年

 

保险公司大马永明(Sun Life Malaysia)日前发表了《重塑退休生活:自信面对未来》研究报告,对来自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印尼、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的3500多名受访者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的年轻受访者似乎已深刻意识到当前环境对退休规划的挑战,并因此预期推迟退休年龄至平均63岁,较现有退休人士的平均57岁晚了6年。

调查显示:

●18%的国内未退休受访者表示已延迟退休年龄,比较全亚洲的平均值为17%;

●推迟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包括为退休储蓄更多资金(64%)、支付日益增加的生活费用(56%),以及希望在晚年依旧保持身心活跃(44%)。

其中,以年轻一代对生活费用上涨的忧虑更为显著,59%的未退休受访者表示担心生活成本的增加,而29%已选择延迟退休的受访者也同样感受到同样的压力。

事实上,国内也不乏没有“退休计划”的人。

国人毫无退休计划

杨子佑说:“现在也有不少人并不具有在50岁或60岁就正式退休的概念。他们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这期间正式开启自己人生的第二事业,选择创业或进修,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行业。”

比如,今年37岁的室内设计师方清伟对于何时要退休仍没有计划,除了是因为享受当前的工作状态之外,也因为育有两名孩子,所以现实需要他再多奋斗几年。

“因为迟婚,两个孩子还很小(分别是3岁半和7个月),感觉现实需要我再多奋斗几年。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可以‘半工作半退休’而不是完全不工作。”

60岁事业逐渐放慢

已经创业20年、今年48岁的餐饮兼葡萄酒顾问刘锦龙则曾经认为自己到了40岁随便就可退休,但等到真正40岁的时候,他反而认为退休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我看见父母在退休后快速老化,因为与社会脱离变得郁郁寡欢,也因为担心没有固定收入支撑日常开销而忧虑。这让我觉得,其实退休不是件‘好玩’的事情。”

他认为,理想的退休状态是事业方面的步伐在60岁的时候逐渐放慢,但仍有工作可做、有事可操心,在生活中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财务方面最理想的当然是财务自由、不欠任何银行贷款、每个月都有足够的零用钱,以及一笔应急资金。”

享受生活需金钱支持

大多数人向往退休,往往是因为他们期待在退休后能够做一些平时工作中无法实现的事情。例如,许多人希望能够长时间旅行,探索自己一直渴望去的地方;或是有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那些平时因为忙碌而无法进行的创作和学习;还有一些人渴望通过更多的运动来保持健康,享受充实的生活。然而,能够实现这些美好愿望的前提,是在满足日常生活开销的基础上,仍能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

就像方清伟所说:“我觉得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所以健康是第一财富。财务自由也是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己喜欢而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到不同国家的城市去旅居。”

缺乏储蓄规划

退休钱不够用

除了因为工作期间薪资水平太低导致存款不达标之外,国人退休后钱不够用的原因也归咎于自身对退休金储蓄和规划的警觉性太低。

大马永明的调查就发现,高达53%的国人在退休前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才着手规划退休开支,同时有15%的人完全不为退休开支做任何计划;这也导致约42%的退休人士对此大感后悔(比较亚洲区的平均水平为23%)。

另外,使退休生活变得难以负担的因素除了生活成本(87%)之外,还有医疗保健成本(48%)。为此,许多人被迫削减开支(94%)或变现长期创收投资(35%)。

须备看护资金

针对退休规划,杨子佑说有3大因素需要纳入考量,即退休金、医疗保障和未来聘请看护所需的潜在资金。这是3笔分开的资金:退休金就是公积金存款或投资回酬、医疗保障就是保险,看护资金最好是另一笔存款。

他以个案强调考量这3大因素的重要性:“曾经有个公司高层从来没买个人医疗保险,仅有公司保险,直到退休时累积了大笔退休金。但一出了公司,他就没有医疗方面的保障了,需要动用自己的退休金来支付予医疗服务,这笔钱用得战战兢兢。”

他补充:“生病了请看护也不便宜,请一个没有看护经验的帮佣每月就要好几千。如果未来想住进看护中心、退休村等,也要提前把所需资金考量在内。”

对于医疗保障或聘请看护方面的资金,从保险方面下手会更划算。但我国目前仍没有针对聘请看护的保险产品,故杨子佑建议,可探讨有关终身残疾(Total Permanent Disability)或老年残疾(Old Age Disability)的保险产品。

严格记账精确理财

 

想要实现理想的退休生活,首先需要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记账无疑是理财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精确记录每一笔收入与支出,不仅可以帮助清晰地掌握个人的财务状况,还能识别出不必要的开销,从而合理调整消费习惯,为未来的财富积累打下坚实基础。

方清伟和刘锦龙都有记账的习惯。

方清伟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开销记录,扣除完开销之后,剩下的就是储蓄。但他也强迫自己先把1000令吉至1500令吉储蓄起来,剩下的钱才作为开销。

同时,记账也必须严格,应该把大至运用于旅行、买车买房、投资等的开销,以及小至缴交停车费、买零食的花费都一一记录下来,才能及时发现财务上的问题。

了解钱财进出才能规划

刘锦龙说:“要把所有开销可视化,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才更容易控制开销和进行下一步规划。”

此外,想要节俭开销,就必须分得清“想要”和“需要”。杨子佑将这升华为一个原则:“在花钱的时候可以想着‘我要确保每一笔花出去的钱都能为我的生命创造价值’。我购买的产品是不是能让我的身体更健康?能不能让我的生活更安全、更有品质?还是纯粹是为了炫耀?”

被动收入力抗通胀

通过投资增加被动收入,不仅是理财中的一项有效策略,还常被视为对抗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有力武器。在面对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时,单靠工资收入可能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开支,而通过投资,能够让资产在市场的波动中得到增长,从而形成稳定的被动收入流。

方清伟的理财方法也包括善用保险和基金投资,即每个月是固定从薪水中转账部分金额至基金户口和储蓄保险。

他说:“在我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在理财的时候不仅是要考虑到自己未来的生活,还有父母、家人、小孩的吃穿用度都必须列入预算。”

“保险是保障我在健康方面的相关开销,而从股票、基金中获得的回酬就是我以后的生活费。同时,我也是害怕自己自制能力不好所以靠固定转账的方式强迫自己储蓄。”

投资计划交专业人士

刘锦龙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年轻时赶上了投资房产的最佳时机,因此累计了一笔储蓄,现在的意将部分资金投入单位信托基金,让专业投资团队助他累计财富,借此累计应急资金。

“将投资计划交给更专业的人,可以少走弯路之余也能避免不慎上当受骗。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别将应急资金用于玩乐。”

尽管投资确实是增加被动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的诈骗分子,以高回报、低风险的诱人承诺来吸引投资者,利用人们对财富快速增长的渴望,诱使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大笔钱财。

刘锦龙因此劝道:“那些看起来完美得不真实的投资计划万万不可碰。”

财务规划 轻松还债 南洋商报

 

财务规划 轻松还债!

书名:《掌握财富·与钱同行》
作者:杨子佑硕士
出版:杨子佑(Yong Chu Eu)
合作单位/购书网站:大将出版社
https://dajiang.com.my/

整理|编辑部

作者是一位理财规划教育家,并热衷于帮助人们了解财务规划的重要性,并通过掌握财务来成为自己的生命主人!希望透过本书,帮助所有人减轻财务压力,并实现财务独立。

本书的内容分为2部分:

1.    压力、财务压力及其事实
2.    5大财务压力及其策略。其中,主要的财务压力分为5类:负现金流或财务紧张、陷入债务泥坑、资产负债表或财富管理失误、承受不必要的风险和忧虑未来财富传承等问题。

[内容摘要]

陷入债务泥坑

什么是债务?这是关于从另一方借钱。债务意味着需要偿还债务。拥有债务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取决于你所拥有的债务种类,利息以及是否有能力偿还。

债务管理压力—自我评估

让我们讨论下一个关键的财务压力贡献者,即是“陷入债务泥坑”。请通过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否”来做自我评估,答案中的“否”越多,债务管理方面的压力就越大。

债务好坏之分?

你是否听过说债务可以分为“好”或“坏”呢?好债是指你借了用于购买诸如房屋、店铺、生意等等,未来会增值的资产。房贷可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贷款。让我们参考,一项有关马来西亚房屋价值的研究,从1991年到2014年,马来西亚整体房地产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为5.97%。毫无疑问,房屋是一种升值的资产,但优越地理位置仍然是获得更大回报的最重要的关键。

汽车是贬值资产

另一方面,坏债就像借钱买车,因为即使车贷利率不高,大约4~6%而已,但汽车是一种会贬值的资产。每年车的价值平均下降为10%。其他会贬值的资产或项目,例如日常用品、家具、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都是不值得去贷款来购买的,除非没有其他选择。

图1总结了好债务和坏债之间的简要区别。

尽可能获最长贷款期

首先,我要问一个关于房屋贷款的问题,如图2所显示一样。假设你有能力负担这两种不同期限贷款的计划,你会申请25年的贷款(每月还款:RM2500)还是35年的贷款(每月还款:RM1500)贷款来购买房屋?对于那些选择35年的人,是的,你是对的,也很聪明。这是处理贷款和现金流的明智策略。

25年后终止

即使你选择35年期贷款配套,如果你每月选择支付RM2500,该弹性贷款将在25年后终止。但是,如果你选择25年配套,当某个月出现现金流量问题时,你是无法减少每月还款额的。

如果您参考图2,房屋贷款利率约为4-6%,那么如果每月你只是支付1500令吉,你便有更多自由现金流积极投资于一项你熟悉的投资,可以为你带来每月超过6%的回报。

但是,这将不反映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每月还款额可能增加或减少。如果您选择RM2500的还款方案,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还款额增加,并造成一些压力或自由现金流减少。为什么选择用较短的贷款配套,而冒险你的“现金流”。

设立家庭财务保障基金

请参照下面的图3,“家庭财务保障”基金的概念是我向我的一个客户提供的一项建议,因为他的收入高于兄弟姐妹,他认同说,更大的权力或能力的人,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我要他设立更多的紧急资金,作为帮助他的兄弟姐妹,如果他们面临任何财务问题。兄弟姐妹的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是陪伴彼此一生的好亲人,所以需要互相帮助。

彼此的紧急资金

大家不妨参考和模仿这个概念,和兄弟姐妹商量,彼此设立足够的紧急资金,作为帮助自己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好工具。任何家人面对财务问题,可以接受彼此财务帮助,当问题解决后,需要归还本金加上定存利息——大约——3-4%。这是为了防止其他家庭成员被迫从外部寻求任何更高利息,合法或非法的财务帮助,这会造成更大的家庭悲剧。

同时伸出援手的家人也没有损失,毕竟有利息回酬,就如放在定存一样。

这个概念是建立在财务基础之上的,每个月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应急基金,该应急基金占总收入/支出的3-6个月。可以想象一个由3名成员组成的家庭,他们可以形成巨额现金等额准备金,以保持每位家庭成员免受任何财务困难。

1.    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设立各的紧急资金。
2.    如果哪一位家庭成员出现财务问题,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把紧急资金调出来借给出状况的家庭成员。
3.    危机过后,那位家庭成员需要还回所借的钱,在加上定存利息。

债务重组

如果你有坏债,例如信用卡或个人贷款,除了每月还清全部贷款额之外,你还可以考虑利用部分储蓄或保守投资资金先偿还信用卡,然后再偿还个人贷款。请优先考虑清理较高利息的笔贷款。

有人可能会问,是否可以使用他们的公积金来还清或减少未偿还的房屋贷款。实际上,答案取决于你的风险喜好,公积金回报和贷款利息。如果你是一个保守的投资者,那么你的公积金回报率徘徊在5-6%左右,并且房屋贷款利息在相同范围内,那么这不是明智之举,除非贷款利息更高。

确保投资回酬

如果你是冒险家,我认为你应该考虑从公积金那里提出一些钱投资于信托投资,但是你要确保你的信仛投资回酬大与公积金的回酬,每年回酬最少超过7%。

让我分享两个与银行就贷款重组进行谈判的故事。

第一个个案是来自我的一位老师的实例,因为他帮助客户与银行协商以免除他之前已经累积不少的信用卡利息,毕竟他是属于低收入群体,最后银行同意,只支付本金。他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位老师正帮这位客户制定财务计划,非常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所以说服得到银行。银行也了解到,信用卡债是属于无担保债务,没有必要强迫欠债人,支付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款项,并且知道如果通过免除利息,银行仍然能够收回之前借出去的本金,何乐而不为。这对于双方而言,这仍然是双赢的协议。

第二个是我家庭成员的案子,这是我与银行信贷部门,商讨重组在的房屋贷款的问题。该房屋贷款在2003后获得了批准,批准金额为6万2641令吉。银行联络不到贷款当事人,只好拍卖了该房屋,并在在第七次拍卖中售出,剩余的贷款金额一直以复利的形式继续滚利,直到法律函件送达我母亲的家为止,那时是2012年,其总贷款额已经变成12万3609令吉。经过不少次谈判,从电话到吉隆坡总部面谈,最后,银行同意贷款负责人,只承担一半贷款额——5万令吉,因为该贷款是两个人共同拥有的,我只是负责帮其中一人协商。如果他按照协助始终按月支付分期付款每个月700令吉,那么在2019年9月,最后的400令吉支付,将使他免除这笔债务。

请参考下面的图4以了解重组计划的整体情况。

财富问诊 | 47岁辞职当全职义工 会太早吗?星洲日报

 


你好,我是Jason,今年47岁单身,以下是我的财务数据。

●手上资金

现金和银行定期存款:RM700,000

投资股票:截至2023年11月价值RM140,000

单位信托:截至2023年11月价值RM35,000

自住排屋价值:RM700,000至800,000(贷款已还清)

●本身的小生意收入:每月净收大约RM5000

●每月开销:总共RM3000

●保单

每年保费总额:RM9048,分别是寿险(RM1834和RM3000)、医药保险(RM3864),以及意外保险(RM350)。

以下是我的问题:

1)我是否适合在47岁退休?假如不适合,那么何时比较适合?

2)以我的收入和储蓄,是否签购太多保单?

3)以我的储蓄和薪金,有哪些市场或是其他好的工具可投资?

4)假如决定在47岁退休,是否太早?因为我想做义工,以回馈社会。

谢谢

2月3日见报//47岁辞职当全职义工 会太早吗?

答:

Jason你好,谢谢你对星洲日报的正面回馈和支持,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Jason的现金流表 (月度)

●收入

小生意的收入:5,000

总收入:5,000

●支出

日常开销:2,246

*保险:754

总支出:3,000

净现金流量:总收入减总支出:2,000

*保险:年度总保费:9048令吉。人寿保险(1834和3000令吉),医疗保险(3864令吉)以及个人意外保险(350令吉)

整体上看,Jason的现金流是健康的,有2000盈余。在完整的个人财务报告分析上,我们是需要知道更详细的开销类别和相关开销,以方便调整,这是现金流的目的。

Jason的资产负债表(截至11月2023年)

●资产

固定资产:

*排屋:700,000

总固定资产:700,000

●流动资产

现金和定存:700,000

股票:140,000

信托基金:35,000

总流动资产:875,000

总资产:1,575,000

●债务

总债务:0

净资产(总资产减总负债):1,575,000

*排屋目前价值用最保守的70万

**Jason没有交代小生意目前的价值

2月3日见报//47岁辞职当全职义工 会太早吗?

1. 现在马上退休 需要145万

在资产负债表上,Jason是零债务的,只是稍微多资产在非常保守的资产上,也就是现金和定存,但是从打算要退休的状况下,又是对的。

关于第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在47岁退休,就是现在。如果你的小生意是可以自动运行,让你退居幕后(不管全退休或半退休),还可以给予你被动收入5000,扣除所有的开销3000,还有盈余2000,那当下退休就没有问题。

如果,你现在退休,你需要大约144万7000的退休金(放定存,每年3%回酬),来应付你未来30年的退休生活,每个月3000令吉的生活开销(计入5%的通货膨胀)。看你的总资产为157万5000,而不动产占44%左右,数目是足够的,但是你需要慢慢的把总资产转入保守保值资产,比如定存,排屋也需要等一个好价钱卖出。如果你不打算卖出排屋,退休后继续住,那你的退休金就不够,或者考虑把排屋的部分房间出租,收取一些收入,来填补退休金的不足。这里的计算是没有包含把小生意卖出,或其部分股权卖出。

如果你想要更舒适的退休生活,那么,根据你的每月收入5000,来计算你的退休金会更好,也就是241万,30年和每个月5000退休生活(已计入每年通胀的5%)。那从目前资产的角度来看就不够了,大约85万的缺口,除非,小生意可以卖个好价钱。

2. 是否签购太多保单?

关于第二个问题,是否太多钱花在买保险,整体上看,保险费大约占收入的15%,行业上的指标是大约收入的8至15%,是在上限上,当然,更深入去看,就要了解是否买足,足够包含所需的保障。

从各个不同保障方面,来解读你的保险,先谈医药住院卡,你有138万的年限用于支付任何住院开销和病房200等级是基本上足够的,同时,该住院保障直至100岁。意外保障有40万,这非常重要,因为大马交通意外事故是世界首五名,疾病方面有18万4000,大概可以应付严重疾病住院治疗和出院后,最少有3年时间可以(一年收入6万)在家疗养,无需工作。待完全康复后,再回去工作,如果恶化至死亡,就申请人寿保险理赔。

专科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严重疾病治疗后,3年里面,基本可以知道是否完全康复,还是恶化至死亡(死亡就申请寿险理赔),所以,严重疾病保障的用意在于让病者治疗后,安心在家疗愈,又不必担心日常开销。最后,寿险有21万1000,大约保障3.5年的收入,也就是当你不在了,继续支付你的家人,3.5年的收入,行业的建议是最少10年比较好,但是考量到你是单身,不懂是否有任何家人依赖你的收入,比如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如有就需要以10年为标杆,否则这一笔钱也就用来处理后事和捐给慈善机构。

这里的分析只是初步,还没更深入每个保障的条款和特点,同时也没有跟同类保险作比较,是否值得和适合你的状况。这就是中立财务规划师的角色。

3. 投资前做功课

关于第三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市场或投资工具,请参考去年8月7号刊登在投资周刊的财务分析“生首胎想换大屋,再贷款买屋明智吗?”来了解自己的状况,了解重要的投资过程,再来谈投资。

现在市面有很多合法投资工具,全球全方位投资也容易多了,甚至不懂投资也可以仰赖科技比如机器人投资顾问RoboAdvisor,但是也要考量你是否放下工作投身义工,如果是,投资就需要往保守、流动性和保值角度下手。

4. 47岁退休是否太早

关于第4道问题,47岁是否太早退休,因为想当义工,投身社会服务和回馈事业。其实,这个答案是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答案,当义工也不见得需要退休后做,我自己本身也参与宗教教育义工多年,当时,是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确实是超忙的,也非常不容易,因为忙碌,所以更加珍惜和有效分配时间。忙的人时间最多。我觉得,根据你的时间和状况,先分阶段参与会比较好(慢慢去了解自己是否真实适合,哪个团队合作的来,哪个方面自己愿意无条件付出),不必直接把工作辞了,就完全跳入义工。有些义工单位,会给予简单的薪水和福利,或包三餐等,这给你的财务多一层保护。以后,在离开人世后,再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给慈善。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你和其他读者有帮助。

https://www.sinchew.com.my/?p=5366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