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3, 2011

分享锦集:再谈何时卖股


本文说“再谈”,是因为在拙作“股票投资正道”一书中,有一篇“何时卖股”(第269-73页),已解答了何时该卖股票的问题,我提出的3个卖股标准为:
1. 公司亏损
2. 极度高估
3. 更佳选择
我的主张是如果你所买的股票,没有存在上述3个问题,那么,你可以继续收藏下去,这样可以减少投资的忧虑,也有助于减少投资亏蚀。

我没有提到售股的时间,是因为股市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你以股市的时机作为卖股的标准的话,你很容易犯了卖得太早、太迟或卖错股票的错误。
在“时机”方面,只要我们抓紧一个原则,那就是采取“反向”策略,在股市跌至低潮,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买进,紧握不放,你就可以在买进时机方面,减少错误。

减少出错
股票投资的第一个原则,是不要亏蚀,第二个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减少出错,就等于提高胜算,而这是股市长胜军的最重要的条件。要每一次投资都赚钱,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做生意,要每一种生意只赚不亏,那是不可能的一样,无论是投资股票或做生意,只要做到赚多亏少,就可以致富。
在3个卖股标准中,第一个公司亏损,尤其是持续亏损,就要毫不迟疑的把股票(股份)卖掉并不难做到。

但第二个标准极度高估和第三个标准更佳选择,在实际操作时,就不容易拿捏得准确。
高到什么程度才算“极度高估”?什么股票是“更佳选择”,需要对个别公司有深入的认识才有可能做到,故说来容易做来难。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我要把有关股票,分为高、中、低成长股。
我们知道,高成长股,应享有较高的本益比,低成长股,应享有较低的本益比。
大部份人最易犯的错误,是将本益比应用于所有股票,不分高、中、低成长股,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投资成功例子:反向+成长+时间=财富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请看表一就明白了。
假如你以每股2令吉50仙,买进一只每股净利15仙的股票,本益比为16.7倍,等于说16.7年才能赚回2令吉50仙的投资额,买价偏高(国际本益比标准约为10倍)。
但这是一只成长股,第二年每股净利增至25仙,本益比降至10倍,属于合理。
如此下去,到第4年,每股净利增至50仙,本益比再降至5倍,一只成长股,5倍的本益比,股值就是被低估了。

投资者,尤其是投资经理对于企业的盈利趋势,极为敏感,一只本益比只有5倍,而将来的盈利可能进一步增加的股票,成为极有吸引力的投资。
该股迟早会成为基金吸购的对象,股价将持续向上调整,假如本益比10倍,是这只股票的合理价格的话,则在第4年时,股价有可能升至5令吉(RM0.50 x 10 = RM5.00)。
财富与日俱增

在4年前以偏高的价格买进该股,4年后仍可取得100%的盈利(不计股息),每年赚率高达25%,这是一项成功的投资。
假如投资者对该股有深入研究,而且长期跟踪其股价变动,在熊市时以每股RM1.50的价格买进,紧握不放,到第4年时股价升至5令吉,回酬就高达233%。(RM5.00 - RM1.50)÷ RM1.50 = 233%,每年的回酬高达58%。
冷眼方程式(见本人拙作“30年股票投资心得”第285-311页):反向+成长+时间= 财富。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拟出来的。
第一个环节“反向”是以RM1.50而不是以RM2.50买进上述股票,第二个环节“成长”是每股净利在4年中从RM0.15增至RM0.50,第3个环节“时间”是指长期持有,也就是紧握该股4年或更长(视该股盈利表现而定)。
如果能遵行冷眼方程式的话,你的财富与日俱增,是相当肯定的。
投资失败例子:盈利滑落股 亏蚀最重

看完投资成功的例子,现在再看一个投资失败的例子(见表二):

以3令吉买进每股净利RM0.40的股票,本益比为7.5倍,买价偏低。
但这是一只业务日走下坡的股票,第二年每股净利跌至RM0.20,本益比升至15倍,已属偏高。
第3年每股净利再跌至 -RM0.10, 本益比升至30倍,以3令吉的价格买进实在太贵了。
第4年公司每股亏损 -RM0.15, 本益比无限大(永远无法回本)。
由此可见,盈利不断滑落的公司,其股票即使本益比偏低(即股票价值被低估),还是不可买进,因为将来本益比将大增,使你永远无法回本,更不要说赚钱了。
在牛市中高价买进盈利日走下坡的股票,亏蚀最惨重,而且往往永无翻身之日,原因在此。

4方式作出更佳选择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你肯定有关公司明年或后年盈利将继续上升的话,即使本益比偏高(例如15倍),仍不属“极度高估”,不应脱售。
如果有关公司将来的盈利将滑落,甚至将出现亏蚀,则本益比即使偏低(例如7.5倍),也不可买进,如果已买进了,即使蒙受亏蚀,也要忍痛脱售,明和公司盈利将持续走下坡,仍不肯脱售(由于股价亏蚀)是大部份散户失败的原因。
那么,要怎样作“更佳选择”,我的做法是:
1. 看公司的盈利纪录,最好比较10年的纪录,从纪录可以看出公司业务的趋势及稳定性。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我选择业务及盈利稳定的公司。
2. 比较同类公司的表现,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公司表现也参差不齐,决定的因素很多,最好选择表现亮丽及市场份额稳定的公司。以公司的素质,而不是以股价为标准。
3. 比较各行业的前景,以行业的景气为指南,尤其是周期性很明显的行业,应在最不景气时买进,景气最旺时脱售。
4. 我的投资原则是:成长一般的股票,本益比若走到15倍以上,就不再买进,20倍以上,就毫不犹豫的脱售。
以上所用的本益比只是方便说明,实际情况可能有出入,读者切忌食古不化。
希望别人也赚钱
本益比只是评估标准之一,要作更准确的判断,还要考虑其他标准及因素,例如周息率(D/Y)及财务情况等。
那么你也许会问:如果脱售后股价继续攀升,岂不可惜?我的心态是:那种钱不是我赚的,所以不必感到可惜,也不必后悔。
广东话说:“卖仔莫摩头,摩头眼泪流”,成功的投资者要有希望别人也赚钱的胸襟。

本周建议研究股只:泛亚物流(TASCO)
股票投资千言万语,最终还是要进入股市投资,才有价值。
所以,我建议投资者自己动手做功课,本周建议的研究对象为泛亚物流,请进入BURSA MALAYSIA.COM,在Listed Companies项下,阅读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7.12.2007)(当时叫Trans-Asia-Shipping Corporation Berhad,现叫Tasco Berhad),2009及2010年年报及最新的季报。
 
冷眼(股市基本面大师)

南洋商报

分享锦集:股市的逆流-私有化

将上市公司私有化,是目前股市的热门课题。大股东采取突击行动,全面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要将上市公司变成私人公司,居林的收购辛多拉、国民投资机构要併吞实达,就是典型的例子。
能在股票市场上市,是许多私人公司梦寐以求的事,既然已经上市了,为什么又要“倒行逆施”,将公司私有化?理由何在?
以下是我想到的一些原因,跟大家分享:

投资机会减少
现金充沛的公司,要在当前的环境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谈何容易。
大马的经济正处在尴尬的阶段,传统的行业,早已有人满之患,而新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及服务业,又没有足够的人才去开拓经营,贸贸然进行大量投资,风险特高,这些拥有现金的公司,没有魄力及胆识去作新投资,只好向现有成功企业下手,这是最安全的做法。

保守心态
将上市公司私有化,也反映了我国投资家,没有冒险及开创新领域的精神。
换句话说,这股私有化的逆流,反映了我国企业界的保守及故步自封的心态,这是现有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国家前进的绊脚石。
政府口口声声要私人界成为经济的火车头,然而私人界却没有开拓新领域的勇气。长此以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大马迟早会被抛在后头。

不受约束
上市公司,受到许多繁文缛节的约束,作为大股东,他们动辄得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当局的监管及社会舆论的督促,大股东不但没有自由,而且有时也相当受气。
作为大股东,他们有绑手绑脚的感觉。将公司私有化,可以使他们有发挥的最大空间。

现金流量的释放
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守许许多多的条例、规定,大股东的一举一动,都要照顾到小股东的利益和感受。
这就使大股东难以做事,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公司现金的调动,受到严格的监管。
假设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权,同时拥有一家私人公司,当私人公司需要资金周转时,他不能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调至私人公司使用,将上市公司私有化之后,他可以随意调动上市和私人公司的资金,使他能够抓住新的投资机会。

不需要筹资
公司上市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方便筹措资金,作为扩展业务用途。如果上市公司的业务没有扩展的空间,而公司资金又很充足的话,则公司根本就没有必要保持上市地位,私有化是合理的选择。

股票交投不活跃
有些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交投不活跃,导致股东的资金被困,同时股价没有随着股市起落,价值长期被低估,私有化反而为小股东提供一个以合理价格将股票兑现的机会。

股票价值被低估
大马股市,到目前为止,还是由外资及投资基金领航,这些大户的投资对象,是盈利丰厚的大型上市公司,也就是交易量大的优质股。
这类公司不多,造成了优质股价格高不可攀,中小型上市公司股价长期不振的现象。

增股减低风险
现有中小型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长期被低估。
这些公司的大股东,也是公司的掌舵人,他们了解公司股票的价值。
他们认为,与其去找别的投资机会,倒不如增加在现有公司的股权,这样更容易做到,风险也更低。
举个例子,上市产业公司要买地皮,不但难找,而且价格高得离谱,买到后也未必能赚钱。
现有上市公司已拥有宝贵的地皮,而且是在一、二十年前买进的,现在价值恐怕已上涨了10倍、8倍,然而在公司的帐目中,仍以当年买进时的价值入账,如果以现在的价格,将这些地皮重新估值的话,每股的净有形资产价值可能比现有股价高数倍。
既然如此,以市价收购股票,等于以低於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地皮,上市产业的大股东认为与其到处买贵地,倒不如通过私有化,低价购买现成的土地,这样不但更合算,也更省事。
节省时间
要创办一家成功的公司,不但要有资金,还要有人才,更要有机会。有了这些条件,还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经营,才有可能上轨道,真是谈何容易。
现有上市公司,有许多是大股东花了许多心血打造成功的,他们了解创业的艰辛。

大股东自己投资
当他们的上市公司股票,价值长期被低估时,他们一方面感到心痛,认为市场不欣赏他们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廉价增加投资的机会,他们的心态是:小股东既然不要投资于他们的公司,那么,他们大股东就自己来投资吧!
公司上市,原本是要让投资大众,有参与投资成功企业的机会,现在投资大众竟然不想投资。
那么,他们又何必强人之所难呢?倒不如干脆由他们大股东收回股票算了。

大股东别有居心
有些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私有化,其实是别有居心。
上市公司除牌5年之后,可以重新申请上市。
大股东将公司私有化之后,将自己私人公司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或是全力发展其业务,然后在5年后重估其价值,高价脱售部份股票给公众人士,重新上市,这样可以取得数倍的回酬。他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上市价格,是由大股东自订,证券监管当局不予以干涉。
故除牌5年后上市,乃大股东赚钱的锦囊妙计,何乐而不为?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