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9, 2011

财富与幸福


●罗凤琴

你是不是每天都在为钱烦恼?是不是每日每月每年365天,都在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想着如何拥有财富?

无论财富还是幸福,都是我们生存和生活必需的食粮,不要让这两者倾斜,否则,你很容易营养不良。

何为财富?金钱、房产、股票、珠宝收藏,一句话,拥有的物质财产?

当然。但这只是财富之一种,但不是全部,因为财富可分为有价和无价。

金钱再多,还是有价。但这世界上毕竟还有不少无价之宝。比如健康,比如生命。

没有哪个人会不知道这些远比金钱重要,是钱所无能为力的东西。虽说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在做着用健康和生命换钱的蠢事。

财富其实应该是一个人拥有,并能使自己幸福的东西。

按这个定义来看,健康当然应该算是财富。身心愉快也应该算是财富。

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乃至一个人的天赋和特殊才能,都可以算是财富。

幸福的确不在于外在物质的占有,而在于一种心态。

知足者常乐

中国人以前常说的知足者常乐,其实也间接说明了这个道理。这当然不是说物质财富对于幸福生活不重要,而是说它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分条件。

人们为了金钱努力奋斗,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或者相对的成功。

但是人们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也渐渐地迷失了自我,这个社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迷茫、浮躁与狂暴。

社会教育的理想色彩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而人们又不知道从何处找到内心的片刻宁静,所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穷得只剩下钱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钱亦如此,但是在当代社会太多的人得到了财富却不幸福。

如何才能让财富转换为幸福,什么样的财富才可以带来幸福,这是一个在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也许不必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但我们的社会必须要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与理念。

当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的时候,当房子成为结婚的必要前提的时候,当炒股被上至80岁下至18岁的所有人奉为致富捷径时,追求财富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唯一生活指标,凌驾于健康、爱情、家庭与理想之上。

应循序渐进投资理财

对现在的人来说,可能物质财富是他最重要的追求,但是千万不能成为唯一的追求。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原理来看,这个观点也没有错。

你可以挣得生活所需,解决财务上的问题,甚至富裕繁荣,但并不一定就要你去扮演工作狂:没有时间去玩玩游戏、维修篱笆,陪家人吃顿饭或者停下脚步嗅一下玫瑰的芳香。

财富排第3

总之,无论是传统家庭还是现代家庭,家庭的意义都跳不开同样的意义:一家人相聚相守,让生命繁衍下去。

幸福的人与不幸福的人对财富的态度如何?

调查发现,幸福的人最重视家庭和健康,他们多把财富的重要性摆在第三位,但是不幸福的人却把财富摆第一,家庭和健康次之。

不幸福的人往往认为钱对幸福而言很重要,他们渴望拥有更多财富,且愿意花更多钱去得到幸福。愈追求高财富,就可能离他越远。

财富目标不必订得太高,循序渐进投资理财,才是幸福之道。

健康+财富+心态 构筑幸福基石

一个人如果光有物质财富,而缺乏其他一些人生中重要的“财富”,显然很难说是幸福的。

比如,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光有财富也不会幸福;如果光有财富,却生活地不快乐,没有快乐的心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那么也不会幸福。

如果把所有的人生目标都放在物质财富上面,纯粹是为了“金钱”两个字,这样的人生并不精彩。

我认为,并不是财富拥有得多,幸福指数就变高,财富不等于快乐,重要的是怎么用相对乐观的心态看待财富。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从单纯片面追求财富的想法中“解脱”出来,给自己多一份健康,多一份愉悦的心情,反而可能更容易获得真正的幸福。

6幸福定律

拥有适当的财富更幸福。

可持续增长的财富带来更大的幸福。

合理配置稳健投资幸福更长久。

适当降低收益期望值更容易幸福。

掌握驾驭财富的能力通向幸福之路。

财富有保障才能让幸福无忧。

南洋商报

退休前六步曲 今日規劃換他日幸福


  • 退休后,遵循原定開銷預算案,能夠確保退休金足夠。


 忙碌了一輩子,大家來到退休時,都希望自己能夠輕鬆沒煩惱地享受自由的生活。

 但想要沒煩惱,就要事前準備,因為今天的規劃,能夠換來他日的幸福。

 退休前后的生活會有很大轉變,尤其收入會減少,因此,退休前即要減輕債務,又得準備退休后的開銷。

 做好安排,才能確保退休后,沒有工作收入的情況下,有效使用退休金,避免短期內就消耗完。

 只需在退休前,完成6件事,退休生活就能安穩無憂慮。

 (一)優先清除債務

若能夠在退休前,就把所有債務清還,是最理想的情況。而且,償還債務次序以利率最高的債務優先,如信用卡債務。

 退休生活,應當輕鬆自在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不應該為了債務而煩惱,而且確保老本不會被債務侵蝕掉。

 但理財師說,若退休前已把貸款納入退休開銷預算,貸款其實還不算可怕。

 假設一個人的貸款會在他60歲時屆滿,加上已做出預備,則無大礙。但如汽車貸款,就不應該在55歲的退休年齡申請了,若要買車,儘量用現金。 

 一般上,退休者也很難再獲得貸款,因為金融機構很少批准貸款給沒有收入來源的人士。

 (二)檢視流動現金

在退休的黃金歲月里,流動現金是財務自主的關鍵。

 首先,必須確保有能夠維持個人生活的收入來源。除了一般的收入來源,如臨時工、儲蓄和公積金存款,也應該嚐試其他投資方式,以帶來定期收入,如股息、保險、和租金收入等。

 理財師也建議,就算退休了,也要繼續投資。

 馬來西亞的平均人壽年齡是75歲,假設一個人在55歲退休,他還有至少20年的壽命,為何要停止投資?

 但退休后的投資,所能承擔的風險程度,就必須低很多。例如以前80%資金投資在股票,20%固定收入投資組合,現在就能轉成80%固定收入,20%股票。

 

 (三)避高風險投資

年輕時,您可以做出高風險投資,但,“冒險期”已過。退休后,不適合購買華麗汽車或參加豪華旅遊團等激烈的消費。

 此外,常見的“高風險”開銷,就是借錢給后代作為購買房屋的頭期或生意本金。

 也有退休人士利用退休金來供孩子上大學。

 理財師認為,一定有人到了退休年齡,孩子才要上大學,但如果學費不足,孩子可以領取獎學金或是貸學金,不應該動用父母的退休金。

 但,若父母認為自己有財務能力,供孩子上大學,那就不要期待有任何酬報。 

 (四)保留緊急資金

和退休前一樣,保留緊急基金,而且數額要比退休前更多。

 原則上緊急基金的數額,應該是6個月日常開銷的總值。但,若本身有疾病,需要到醫院等複診,流動資金要更高,約10至20萬令吉,尤其為沒有受到保險保障的嚴重疾病做出準備。

 理財師指出,退休者可參考家族病例,看看有沒有必須注意的疾病。查出相關疾病的成本,做出預算。

 個人較大的花費項目就是葬禮。這對沒有依靠的退休人士尤其重要,而且是筆常被忽略的開銷預算。

 準備葬禮經費,年紀約大這個目的的儲蓄就要增加,因為要抵抗通脹。

 (五)緊守財政預算

退休生活,預算案是必要的,而且開銷要謹慎。

 雖然無須工作,一些開銷如交通費、服飾等將遞減,唯特定的開銷也會隨著新嗜好而增加。

 比如退休前你喜歡打羽球,一週2次。退休后時間更多,活動次數就可能增至天天進行,所使用的器材可能就會更快損壞,需要更常更換,開銷增加。

 準備了個人開銷預算案后,就要培養合適的提款策略,每個星期、每個月或是每個季度。

 Trinity調查指出,若退休者的退休金提取率(Withdrawal Rate),是30年內每年提取4%,達98%退休者擁有足夠的退休金;若提取率是3%,則100%退休者擁有足夠退休基金。

 另外,哈佛大學1973年所做出的調查則顯示,假設退休金的組合50%為股票,50%為債券和現金,第一年退休者可以提取4%。接下來,就可以根據通脹率調整。

 例如若第二年的通脹率是10%,那年的提取率,就較第一年多,達4.4%。提取率指個人總退休金,每年的提取或消耗率。假設總數是10萬令吉,每年提取5000令吉,提取率就是5%。    

 (六)做好心理準備

心理調整是成功退休,改變生活方式的關鍵!

 退休前,就應該為自己想好,無須為生活打拼的日子,該進行怎樣的日常活動,以確保頭腦常保健康。

 別奢望孩子會天天陪伴左右,畢竟他們有各自的人生。儘量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一起進行互動。 

 腦力激盪活動,能確保頭腦更靈活,避免老年痴呆、帕金森病,或憂郁症。

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