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08, 2011

爱情与面包

●罗凤琴

一对新人在甜蜜浪漫的气氛中接受众人的祝福后,一起手牵手步上红地毯共渡一生...沉浸在爱情的甜蜜欢欣之余,接下来的日子就得共同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许许多多现实生活中的事务──也就是所谓的“面包”事务。

爱情是感性的,相处却是理性的,因此对各自过着忙碌生活的现代夫妻来说,婚姻中的爱情与面包的成本和收益平衡是很重要的,不再只有情饮水饱。

所以对于财务,千万别“感情”用事,理性看待财务管理。

即然知道除了爱情,金钱也是经营和谐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夫妻如果能同心提早共同做好财务规划,日后就不会让金钱成为夫妻白头偕老的绊脚石了。

钱婚姻一部分

踏入婚姻的殿堂,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钱越来越可爱,越来越重要。

生活不再是阳春白雪花前月下的美丽,而是日复一日纷至沓来的账单!

金钱是婚姻的一部分。

不要虚伪的说,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是围绕着金钱打转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不断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报酬又是为了什么呢?

钱,毫无疑问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检讨财务状况

有了钱,我们可以满足身心灵上的需求,让生活过得更舒适,到响往的地方旅游,能让梦想更快实现,而充裕的财务状况除了能让人精神安稳之外,也能减少家庭内的龃龉,也能让爱情、婚姻更有条件维持与长久。

婚前或许双方对彼此的财务状况并不熟悉,但婚后最好能两人一起检讨财务状况才能规划人生。

理财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从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婚丧嫁娶育儿计划;从孩子的教育,到父母的养老费安排;从家庭的重大投资,到家庭的安全保障等,都得全面打理。

讨论共同目标

两人在进行理财规划时,要先讨论出共同目标,如要在什么时候开始有小孩、几个小孩、在那个地区买房子、希望何时退休等等。

例出每月支出表

再来得仔细算一算每月收支,例出每月支出表,如两人父母生活费、日常开销、房贷、车贷等每月固定开销。

有了理财目标及了解每月的余额后,就可以决定如何进行投资理财。

若夫妻都还没投保,就先买保险为要,若已投保,原先的保单可能需要做些调整,我这里说的是买保障型的保险,比如人身意外险、住院保险和定期寿险等等。

当因意外损失时或疾病的发生时,保险公司会为你提供补偿性的财务支持,而整个人生的财务计划才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精明理财事事圆满

为了让家庭生活更幸福,就一定要让自己心爱的人幸福,而这幸福,除了爱情,婚姻中的面包更必须是真材实料。

为了能爱得长久,夫妻们还是关注一下理财,为爱情插上理财的翅膀吧!

结婚不发昏,精明理财将能事事圆满。

夫妻理财基础三步曲

1.清理各自资产状况

包括你目前有多少资产,多少负债,以及你未来收入的预期又是多少,知道你有多少财可理,这是最基本前提。

其实,这也非常简单,尝试自己制作两张家庭财务报表,就会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目了然,这同时也对我们普通家庭合理安排收支非常有帮助。

2.夫妻AA制

AA制是指一种新的家庭经济模式;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夫妻每月各交一部分钱作为家庭公款,支付房租、水电费等共同家庭支出,其余则各自管理。

另一种是请客、购物、车资等费用各自支出,只在房贷、投资等大笔支出上平均负担。

这种理财方式能发挥个人特长,分散家庭投资风险。

3.理清理财目标

设定这个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否则,我们的理财就是盲目的,无的放矢。然而现实中许多人甚至不清楚自己在未来的几年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比如五年内买车,或买房,或资产达到多少,这些都可以算作具体的理财目标。同时量化你们的目标,需要多少金额,预计多长时间

南洋商报

医卡在手住院不愁

在疾病年轻化,医疗费越见高昂的现代社会,没有一张医药保险(俗称医药卡)傍身的人少之又少。

保 险产品推陈出新,不仅有传统的独立医药卡(Standalone medical insurance),更有附属在投资联结保单(Investment link) 内的医药卡。如今,市面上更有许多受保年龄从传统的70岁满期,延长到85岁,甚至100岁的医药保单。

身为保客,该如何挑选?各自的利与弊有哪些?

这里就让保险业者为你上一堂速成课。

投联医卡多一层保障

独立医药卡和投联附加医保利益各有优缺点,消费人选择时应以“需求”和“经济能力”为考量,唯美国友邦人寿资深集团经理郑典武、保诚保险产品及市场总裁邢诒旺及ING区经理(Stable Vision执行董事)刘律颉,均鼓励选择投资联结保单医药卡。

除了具备现金价值及回酬、保单具弹性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人性善忘,因故未缴保费时,至少投资联结医药卡不会中断,郑典武称之为“为医药卡加多一层保险”。

“如果中断了接不回,你又买不到新的保险,怎么办?”

刘律颉强调,这绝非吓唬人,一旦患病(尤其是癌症),即使你想投保,保险公司也不收。

患病投保公司不收

刘律颉进一步指出,只投保独立医药卡,所获保障有限,“我们买保险,是要为未知风险做好保障,虽然发生事情有医药卡支付医药费,但生活费呢?虽然没有出钱,但也没有收入。”

他认为也应购买人寿保险,为家人提供保障,“许多人说,死就死了,但是别忘了我们的父母、妻儿还要继续生活,如果我们不在了,起码有一笔钱可以保障他们的未来。”

对医卡错误观念

(一)公司为我投保,省下一笔。

大部分企业都会为雇员投保,有些雇员就想:“既然公司为我投保,能省则省,我不用买。”刘律颉劝告,不论公司是否提供这项福利,消费人都应自掏腰包买一张医药卡。

“即使已结婚都有可能离婚,更何况是离职或者辞职?”当雇员因故无法为公司效力或离职,便失去医药保障。”

“因为保险保的是某某公司雇员,当你已经不是某某公司雇员,谁来帮你出医药费?”这时才想要买医药卡?对不起,你已患病在身(尤其患上癌症),成为保险公司的拒绝往来户,侥幸受保也必须缴付额外费用。

再者,公司可能因故暂时停止缴费(没有告知员工),员工却在这期间发生事故,后果可想而知。

(二)指定医院和付费

许多保客以为只有到指定医院就诊,保险公司才会给付,事实却非如此。刑治旺指出,不管是指定或非指定医院,保险公司都会负责,差别在于(1)到指定医院可免付费就诊,(2)到非指定医院,保客须代垫医药费,再向保险公司索费。

(三)钱丢进大海

保客总有“买医药卡没有做索偿,等同于把钱丢进大海”的心态。刘律颉反问,难道买汽车保险是希望发生车祸?同样的道理,医药卡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有需要时不必动用自己的储蓄和血汗钱。

郑典武实际经验谈:独立医药卡的风险

阿明买了一份独立医药保险已10年,照理什么等待期都已过了,当是安枕无忧才是,但却在患病住院时被告知,由于病况发生在等待期间,索赔被拒。

怎么会这样呢?

原来,半年前搬家未通知更改地址,没有收到续保通知书,待代理通知时,已过了宽限期,尽管后来缴付了费用,保险公司的说法是,所有等待期重新算起。

这是许多保户忽略的问题,却经常发生,有些保户在进了医院,才发现医药保单早已失效,结果,投保等于没有投保,最常见的理由是:

(一)没有收到保费通知书;(二)信用卡号码更改了,忘记通知保险公司,过不到账;(三)以为已经付费了;(四)保费已交给代理,代理忘记付。

中断等于重新投保

很少人知道,医药保险尽管有保证续保功能,却附带一项条件,即保单不能中断,不论中断的理由是什么,一旦曾经中断,再续保时,就相等于重新投保。

重新投保的代价,就是一切重新算起,包括必须证明健康仍具备受保资格,才能获允准续保。

对于那些曾经入院索赔,或者健康情况已经达高风险者,这情况的发生,不只不妙,也太不幸了。

许多人因此怪罪代理或者保险公司,但争执也于事无补了,徒添伤痛,因为付费的责任在于自己。

因此,投保独立的医药保险,其实有一定的风险。

要如此避免这情况发生呢?

具自动保单贷款功能

若是医药保险附加在有现金价值的寿险保单上,这情况即可避免,即使一时的疏忽没有付费,这类保单的自动保单贷款功能就会启动,确保保障不会由于疏忽而中断。

终生分红寿险、不分红寿险、投资联结保险,甚至是一般的定期储蓄保险,都具有自动保单贷款的功能,把医药保险附加在这类保单当中,无疑等于为自己的保单加多一层保险。

没有事情发生时,这类小节不为人所注意,不幸遇上了就会知道,这其实非常重要。

有人说,把医药保障附加在寿险保单比较不划算,会造成付费年限拉长,甚至把保单价值拉低,而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保险一点比较好。

他们鼓励消费者……

(一)每年检视保单

邢诒旺指出,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和责任,消费人应善用保险代理员提供的免费咨询服务,每年检视保单并适时调整,“像手机、电脑之类的设备,大家都会定期更新,保单也应该如此,很多保单是多年前购买的,现在的产品推陈出新,消费人可以检讨看看有没有需要追加。”

(二)凑钱为父母投保

乐龄人士的医药卡保费不便宜,却又是患病的高风险群,刘律颉建议为人子女者,可凑钱合力为父母购买。

“你说你爱你的父母,万一父母发生事情,你能袖手旁观吗?万一发生事情,若孩子没能力承担,至少保险公司有能力,由保险公司来负责。”

(三)各别购买医药卡

全家受保的医药保险尽管收费较低廉,却有限制。

例如家庭保险只为21岁以下子女提供保障。当子女年届21岁想要个别投保,或有可能因早前身体状况不佳而有被保险公司拒保的风险。

另外,由于可索赔限额由家庭成员共享,若家中有一人以上患病,可能会不敷使用。

“如果够用的就没问题,不够用时怎么办?”,因此刘律颉主张每个家庭成员拥有各自的医药卡。

(四)向专业保险代理员投保

刘律颉指出,市面上有中间人保险公司以会员制方式出售保险产品,其缺点是购买者并非直接对保险公司,或有可能遭遇缺乏保证续保或沦为孤儿保单(没有代理人服务)的风险。

其区别方式是填写保单申请时,注意公司抬头是保险公司或者是该中间人保险公司。他呼吁消费人直接向保险公司的代理员投保。

投保前问清楚讲明白

(一)保障范围

投保前应了解什么事项和疾病受保什么不受保,例如滥用毒品、爱滋病、战争都不受保,以乳癌为例,若属原位癌(零期未扩散),传统医药卡不理赔,但新款医药卡和疾病险却纳入受保范围,以保诚为例,尽管原位乳癌不属36种严重疾病险的受保范围,但女性保单则理赔。

邢诒旺指出,保险公司只为突发疾病提供保障,一些非必要支出如astro费、报纸、医院迎宾小礼物、女佣在医院里的床位,以“检查为目的”的健康检查(例如头痛进院检查时,叫医生“顺便”从头到脚检查一遍),保险公司不负责买单。

刑治旺坦言,尽管了解这些细节并非易事,但他鼓励保客事前问清楚,就诊前也应向医生确认,以后日后引发争执和投诉。

(二)有关医药卡是否医药费分摊

这是指保客必须和保险公司分担一小部分的住院与医药费用:大多数医药卡都明订Co-Insurance条例,即保客负责分担10%的住院费用,或最少需分担300令吉,最高1000令吉的医药费,余下的住院与医药费才由保险公司承担。

(三)等待期限的长短

等待期限依保单和保客情况从30天至120天不等。

刑治旺指出,除了突发意外事件不受约束,一般疾病通常须过了等待期限,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此举是为了避免消费人在已患病或健康亮红灯情况下,先行投保才就医。此外,投保前已有病例条例则阐明,不为原已存在的病况提供保障

南洋商报

物質型孩子理財竅門

孩子的理財性格可大致分為物質型、精神型及隨意型,每種性格都有其弱點,家長可因應每種理財性格,引導孩子作出改善。

今期先談談物質型孩子,對於這類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別過份重視物質享受,同時肯定理財的意義,藉此建立負責任、勤奮、自我控制、自我裝備及慷慨等核心價值。

當父母跟他們傾談時,一方面要瞭解他們對物質的想法及消費態度,糾正一些錯誤價值觀及行為習慣,另一方面,父母也可提出一些積極方法,讓孩子能夠減少消費慾念的機會。

4大建議

冷靜期:

每次消費前給自己冷靜期,反問自己幾次,當經過反思後,很多東西可能並不需要購買。

價值的錯覺:

我們用現金購物,一般會比用信用卡消費更為克制。家長可試在孩子身上證明,例如父母可以不同形式給他們零用錢,第一週給他們10個1元,然後在第二週給他們1張10元鈔票。

你會發現,他們拿著10元鈔票時花費會較為克制。正如成年人拿著100元鈔票的消費意慾,會低於拿著5張20元鈔票。

購物清單:

教導孩子將想要的物品先寫在紙上,過一星期後,將它們按需要的程度排列,再檢示現行的現金數額,才決定消費次序。

名人效應:

若孩子的年紀還小,可以介紹一些理財創富名人的奮鬥史,差不多大部份著名的中外富豪,他們成功背後都能訴說他們小時候克勤克儉的故事,這不失是理財上的很有力的素材。

星洲日報

完美人生句点


所有人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至少我们有某些美好的事项,成为家人和被爱护者的回忆。
华人有句谚语说:“富不过三代”。为了遗留给下一代,我们必须通过谨慎的规划,其中遗产规划便是有效的方式。

正步入人生下一阶段的亚当与艾达,目前首要的便是享受舒适的生活及留下一个遗产。且让我们来思索人生这一阶段的几项议题。

在人生的这一段时期,免不了常有“我们想如何让后人记住”的问题从大脑中冒出。我们当中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像P.RAMLEE、苏迪曼或李小龙般,以他们的歌和动作电影被怀念。也不会如同我们的国家领袖或商业大亨般,以他们的伟大贡献和成就被敬仰。

尽管如此,我们当中的所有人,都有一个愿望是,希望至少在我们的家人和爱护的人回忆里,我们有某些美好的事项被记住。

华人有句谚语说:“富不过三代”。通常,第一代的人会非常勤劳赚取生活费用,并存起很多的财富给下一代。

接着第二代将很“勤奋”地在花费,由父母所留下的钱财。因此,当来到了第三代,所有的一切就回到原点——再次勤劳地工作,以重建他们的财富。

谨慎规划遗产

为了遗留给下一代,我们必须通过谨慎的规划,其中遗产规划便是有效的方式。

遗产规划是真正的途径,以通过适当的积累,保护和分配来管理和依法行使一个人的资产,这也是最有效果和效率的方式。

通过有效果的方式,指的是通过遗产规划的途径,实现物业拥有者的意愿程度。

最低成本如愿

而通过有效率的方式,是指以最低的成本,达成拥有者的意愿。遗产规划的宗旨,是确保当一个人逝世后,他的资产能够有效地依照他的意愿按照比例及方式分配于受益者。

亚当正在想,如何以最佳方式组织他的物业,在他逝世后,确保所有的事物都顺利安排妥当。

他会把房子留给艾达直到她逝世为止,然后该房子将转移至孩子名下。另外,亚当也想留下一些类似遗产的东西给孙子,好让他们能够记住他们的爷爷。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可以透过多种方式,如普遍的遗产规划工具来实现。

价值观最佳遗产

基本上,遗嘱可提供个人在逝世后,依照他的意愿达成遗产的分配。

鉴于遗嘱只在逝世后才会生效,根据遗嘱的性质,是可随时在遗嘱起草人逝世前撤销与修改。

这是最便宜,也是最容易的遗产规划。

而撰写遗嘱的方式很多,可通精通遗产法律的律师起草(特别是拥有为数可观的资产和人数众多的家庭成员),或寻找专业遗嘱撰写人帮忙。

公共信托有限公司(Amanah Raya Berhad)这个准政府机构也是专业的遗产管理公司,提供遗嘱撰写服务、遗产管理及信托服务。

当然,你也可在网络或书上搜寻遗嘱样本。

回教徒也可要求遗嘱遵照回教教义来遗书。

信托转移资产

除了遗嘱,信托也是遗产规划工具的一种。

信托是根据合法的安排或关系,转移资产至受托人,而受托人必须依照当中的指示、规则和规例来接受遗产。

例如亚当可设立一个信托,指示每个孙子每个月奖获得100令吉,直到21岁,然后他们每位可直接拿到总值1万令吉当作毕业礼物。

你可为自己建立一份人寿保险信托,并将配偶、孩子或父母纳为收益人。

这个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遗嘱认证,可使收益人快速,并减少争议的接受保险金。

最后,你想如何让后人记住?你不需要成为一位超级巨星或世界领导者般留下遗产。在你的后代心里种下正面的价值观便是最好的遗产。

正所谓“予人以鱼不如予人以渔”。

这等同於我们留给后代不应只是庞大的遗产,而是教会他们财务管理。



美国人靠什么养老:公务员退休金有保障

通常,美国公务员工作20年至40年退休,退休后其退休金依据工作年限可相当于在职收入的45%至70%, 但一般规定不能超过在职收入的80%。

退休金占少量

退休金并不是美国人养老的唯一经济来源,1975年美国65岁以上退休人员每年平均领取的退休金只占其退休后收入的18.8%,2008年上升到22.9%, 但还不到退休前收入的四分之一。

养老四大来源

根据美国国会有关美国65岁以上人员收入状况报告,美国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来自四大方面,即社会安全金、金融房地产等收益、退休金、工作收入。

2008 年,在65岁以上人群中,平均算起来他们的收入有39%来自社会安全金(Social Security),19.5%来自于退休金(Pensions),12.8%来自金融房地产等财产性收益(Asset Income),26%来自延后退休继续工作的收入(Earnings),2.1%来自其他收入(Other Income),0.6%来自公共资助(Public Assistance

南洋商报

分享锦集:了解你的公司●冷眼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对于股票投资,我一向坚持,不了解,就不买。

但是,很遗憾的,大部分人无法做到。

首先是因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受薪人士,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和认识,作为生意的门外汉,要他们判断这种生意能不能赚钱有一定的难度。

内行人内行事

所以,让打工仔去投资做生意,等于叫门外汉去做内行人的事。

这种情形,其实不局限于受教育不多的普通职员,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亦如此。

例如做医生的,对医药,他是专家,但对建筑业,他可是个门外汉,一窍不通,认识水平可能还比不上一名建筑公司职员。

所以,在投资建筑股时他不会比建筑公司职员高明。

其次,是小股东没有了解公司的能力,上市公司其实是相当透明化的。

股市千变万化

投资者可以从www.bursamalaysia.com下载所有有关公司的资料,只要细读这些资料,再以常识判断,就有可能对有关上市公司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避过股票投资的一些陷阱,提高胜算,但多数没有解读资料的能力。

许多人视读上市公司资料为畏途,认为枯燥无味。

以我浸淫股市四十年的经验,刚好相反,股票和股市,千变万化,时时刻刻都有惊奇显现,所谓套套新鲜,怎么会枯燥无味呢?

股票资料趣味无穷

只要你留意,实际上,股票的资料,不但俯拾即是,而且趣味无穷。

随手举一个例子:1月4日《南洋商报》<雪隆版>C9页有一则报道“第二加影城镇置业佳地”,对Kajang 2这个新镇有颇为详尽的报道。

年年赚钱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不过是一则有关加影产业的报道,但是,对我这名股票研究人来说,这可是一份有用的资料,增加了我对上市公司美景集团(Metro Kajang)的认识。

犹记一年多前,我到加影参加一位朋友的洋楼新居入伙礼,在座嘉宾中不少是屋主来自外地的老同学。

屋主把他们介绍给我认识,当他们知道我是冷眼时,就问我:“有什么股可以买啊?”我马上说:“现在你在加影,就买Metro Kajang吧!买了就不要卖!”那时美景的股价在1令吉上下浮沉。

我当时这么说的道理很简单,以每股1令吉参股净资产的价值2令吉80仙,20多年来年年赚钱的公司,实在太值得了。

低价购地

那时美景集团刚以8000万令吉买进第二加影城镇的273英亩土地,每亩买价还不到30万令吉。

这段宝地就在加影市区边缘,地点太好了,我很惊讶该公司有办法以如此低廉的价格买到该段地。

每年回酬20%

该公司在2008年5月5日向股票交易所宣布此项收购时清楚地说:该公司将以8年时间发展这段地为新镇,销售总值将达15亿令吉。

我估计,这项计划可以取得30%的利润,等于在8年中可赚进4亿5000万令吉,平均每年可赚超过5000万令吉,以美景当时的资本计算,每年每股就可以赚20仙以上,而其他的业务还不包括在内。

以每股1令吉买进该公司的股票,等于每年有20%的回酬,这不是很值得投资吗?

我当时随口建议买美景,理由在此。

《南洋商报》1月4日关于第二加影城的报道说,这段土地将建1300个单位住宅,首期139间双层排屋和104间半独立洋楼已于去年12月推介,说明了此计划已正式启动,将为公司带来盈利。

我举这个例子,说明了投资者只要勤于做功课,时刻留意所投资公司的业务讯息,要对公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不是那么困难。

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了解公司的潜能之后,就有胆识在公司股价低沉时,买进其股份,长期持有,以分享公司的盈利。

油棕贡献盈利

若能贴身跟进上市公司的发展,你就有能力比较公司的价值。

例 如,另一家上市公司英芝肯尼(INCH Kenneth Kajang)在去年12月6日宣布以2亿6850万令吉,脱售加影的463.51英亩油棕园给友乃德置地(UEM Land),平均每亩售价约60万令吉,比第二加影城土地的买价30万令吉高出一倍,而地点远不如第二加影城,可见美景买到便宜地。

美景在印尼加里曼丹的4万英亩油棕园,已于去年杪完成种植,三年前种下的第一批油棕已开始结果,预料油棕园将来将成为公司的新成长区。

2011年新年伊始,股市牛气冲天,今年将是个牛年,股友不可犹豫不决,错过赚钱机会。

要赚钱,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功课——尽量了解你的公司,做个明智的小股东。

分享集: 让纪录说话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什么股票值得投资?”

这是大多数股票投资者所面对的难题。

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多达1000家,包括了经济中所有的主要行业。面对这么多的公司,投资者如老鼠拖龟,不知从何下手,是可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投资者可以根据一些常用的评估标准,如本益比、周息率、净有形资产价值等进行筛选。问题是这些标准都是根据过去的业绩计算出来的。

过去业绩好,不保证将来业绩同样标青,毕竟将来比过去更重要。根据过去的资料所计算出来的评估数据,有时反而有误导性,不可不慎。

我们知道,企业的营运,受到无数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业绩的起落很大,一向表现颇为优异的公司,在环境变迁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种例子,俯拾即是。

如果食古不化,过于执着于根据过去一年的业绩计算出来的本益比、周息率及净有形资产价值,作为选股的话,犯错的可能性很大。

70%面目全非

我手头有一本股票交易所在1973年出版的《公司手册》,纪录了当时所有上市公司的资料。

我发现,当时在马星股票交易所挂牌的259家公司,现在约有70%已是面目全非,有些已经破产,有些因亏蚀严重,财务陷困而被重组,改头换面,重新挂牌;有些则被全面收购而私有化;有些公司在被大股东掏空之后,从此无疾而终,留下可怜的小股东,欲哭开泪。

总之,企业没落时,受害者多数为无知的散户和投机敢死队员。

有些公司,当时的确叱咤风云,成为耀眼的股市明星。但是,绝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经过了一段时间,就光环消失,甚至销声匿迹。

那些当时预言业绩如何如何标青的公司,超过90%是不能实现的,相信他们的预测而买进这些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没有几个赚到钱。

反而是那些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企业,能够长久生存,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你会感到很乏味。但是,长期来说,却可以取得可观的回酬;导致亏损的反而是当时风头极健的“明星股”。

蜕变蓝筹股秘诀

那些经过三、四十年之后,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蜕变成蓝筹股的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良好、诚实的管理,是所有股市常青树的最显著特征。

2 他们所从事的业务,或是所生产的物品,需求长期存在,而且需求跟着经济成长而与日俱增。银行、种植业,就是明显的例子。

3 他们很少玩“企业把戏”——收购、合并、换股,这些动作很少出现在这些公司。

4 这些业绩长期稳健的公司,多数从事单元产品,例如洋灰业、油棕业、啤酒业等都是典型例子。多元化企业能脱颖而出,相对的数目较少。

5 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或是所提供的服务,都是重复做同一样东西,很少有新奇的花样。例如有一家跨国食品公司所出产的饮品,百年来其实没什么变化,却年年取得丰厚的盈利——强劲的品牌,是一个主要因素。

长期纪录窥见常青树

要预测一家企业能否永续经营,成为“常青树”,可从长期纪录中窥见一斑。

许多上市公司在年报上列出过去5年,甚至10年的业绩纪录,包括每年的营业量、盈利、每股净利、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每年派息率等。这份纪录告诉你公司历年的进展,这是一份评估企业素质的最有用资料,理由是:

1 纪录反映企业的稳定性。例如营业量若长期保持上升的趋势,表示这家企业的产品是重复又重复的被采用,并不随经济兴衰而增减,这样的生意最不容易出毛病。

2 5年、10年的纪录,反映企业的可依赖水平。做假账只能在短期内得逞,若营业量或盈利10年保持稳健,则必然是没有灌水,要在账目做手脚长达10年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企业的主管人员在这期间可能已有变动,若有假账可能会被揭发出来。

3 纪录反映企业顾客稳定,产品价格有竞争性,赚率保持一致。

4 纪录反映企业善于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是薄利多销政策,故能保持市场份额。

5 纪录反映企业的应变能力。经济衰退和金融风暴是企业的试金石,企业经过考验后仍屹立不动,显示出其生命力是坚强的,是根深蒂固的好企业。

6 企业在年报中所提供的纪录越长越详细,反映领导人的信心。若你将玻璃市种植的年报跟别的公司的年报相比,就可以看出企业的素质。

如果一份年报只提供5年纪录,你可以找出5年前的年报,从而找出10年的纪录。纪录越长,越能显示企业的趋向。

纪录是会说话的。它会告诉你企业的成长过程,反映企业的健康情况。多看纪录,肯定有助于你了解企业。

让纪录说话吧!

南洋商报

Friday, January 07, 2011

分享集: 要赚多少巴仙才卖?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买进股票之后,股价节节上升,这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

但是,除非你把股票卖掉,否则的话,你所取得的只是“纸上富贵”。一旦股价回落,这“纸上富贵”可随时化为乌有。

所以,在股票投资中,“卖”跟“买”同样重要,甚至比买更重要。

到底要赚多少或是要赚多少巴仙才该卖呢?

我们知道,无论你多聪明,你也不可能做到每买必赚。

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只要能做到赚的次数多过亏的次数,长期来说,就可以致富。而致富可以使我们达到投资的最终目的——财务自主。

长期持股者不多

要累积财富不但要做到赚的次数比亏的次数多,而且所赚的数目要比亏的数目大,这样才可以达到累积的目的。

可见,何时卖出或是赚多少巴仙才卖,实为累积财富的关键。

在这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法。

例如有人相信“套利永远不会错”,所以稍有盈利就脱手,他满足于蝇头小利。

这种人最易失去了赚取丰厚盈利的机会。

例如在去年第一季当金融海啸最严重的时候,股市中到处是“低垂的果实”(Low hanging fruits),随手都可以采到又肥又大的熟果,而那时也的确有不少人以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买到高素质的股票。

但是,能收藏一段较长时间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大多数投资者在股价稍微回升,取得一、二十巴仙的盈利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股票卖掉,眼巴巴的看着同一只股票,上升了二、三百巴仙,使他失去了一次黄金般的赚钱机会。

这类投资者所犯的错误是:像金融海啸这样的投资机会也许十年才出现一次,如果你错过了,也许要过十年才有在一、两年之内赚取二、三百巴仙盈利的机会,这不是很可惜吗?

卖得太早,就好像是一只可以长到10公斤重的西瓜,但你在它长到两公斤时就采摘了,使你失去了品尝其甜美果汁的机会。

可见卖得太早肯定是错误的作法。

我曾经研究过不少表现杰出基金,他们所买的股票也不是每一只都可以取得丰厚的盈利,只要其中一、两只有特出的盈利表现,整个投资组合就有不错的表现。

脱售别迫不及待

同样的,散户如果在所买进的一批股票中,只要有一、两个有超高的盈利表现,你的投资组合就可以取得超越大市的表现。

但是,在短期内你不大可能看出。在你的组合中(也许由一、二十只股票组成),那一只股票会有“超常”的表现。所以,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的套利,极有可能所卖的就是会生金蛋的天鹅。

如果每只股票只要有钱赚就卖,最后整个组合的表现必然低于大市的表现。这样,你很难达到投资致富的目的。

所 以,有“利”就“套”或是设定一个目的,例如,有三十巴仙的盈利就脱售,绝非明智的投资法。那么,是不是要等到取得惊人的暴利才该卖?我们知道,没有永远 上升的股票。当股价涨至某个阶段时,大部分的股票价值已被极度高估,已不值得投资下去,再收藏下以,已没有意义了。如果你再不卖,你不算是个精明的投资 者。

这种情形就好像果子已成熟了,如果再不采摘就可能在树上烂掉,种树人也无法尝到甜美的果实,失去了种果树的意义。

那么,到底要赚多少才该卖?

大部分人无法作出决定,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把股价孤立起来看,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没有标准,当然就无从比较;无从比较当然就无从判断。

以基本面判断

要判断,首先就要找出标准。这个标准来自基本面。

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股价与基本面脱钩,结果就如失去了手杖的盲人,自然容易掉进土坑里。

一只股票到底是便宜还是昂贵?价值是被低估还是高估?单看股价是无法判断的,你必须将股价与基本面挂钩才能判定股价是过高或过低——过高该卖;过低不可卖。

所以,只要你将股价与基本面挂钩,你就不难决定何时该卖,你就可以减少卖得太早或太迟的错误。

举例说明:

最基本的标准是本益比(Per)。本益比就是多少年赚回本金(投资额),例如以1令吉买进一只股票,1令吉就是你的本金。如果此股每年每股净赚20仙,那么RM1.00 ÷ RM0.20 = 5,这5就是本益比,也就是说五年可以赚回1令吉的本金。

现在看以下的例子(RM)。(参阅附表)













假如你以每股1令吉买进,本益比为5倍。假如在一年中股价涨至2令吉,如果把股价孤立起来看,你已赚了100%,这是很高的利润。

也许你认为股价已过高,就把股票卖掉,你会失去赚取更高盈利的机会。

实际上,如果该股每股净利增至40仙的话。以2令吉的股价,本益比还是5倍。

在估值方面,并没有比1令吉更高。

如果该公司的每股净利上升至80仙的话,即使股价上升至4令吉,本益比还是5倍,跟该股在1令吉时的估值相同。

盈利表现决定未来

在这一轮的牛市中,手套股的表现超越大市,许多投资者由于卖得太早,失去了赚取厚利的机会,就是因为他们忘记了手套股的股价上升了数倍,但每股净利也上升了数倍。

所以,在估值方面,例如在本益比方面,其实没有增加。

只有将股价与基本面挂钩的少数投资者,才会紧握低价买进的手套股,取得惊人的回酬。大部分投资者只看股价,不看基本面,很早就脱售投去赚取厚利的良机。

至于手套股将来的表现如何?其实是决定于个别公司的盈利表现(每股净利),与其去猜测股价起落,倒不如多花精神研究其前景,从基本面而不是从股价去找答案,那才是更实际的投资法。

我必须指出,本益比只是评估股价高低的其中一个标准而已。

一只股票该何时卖出,还要加上其他因素,例如公司的前景、财务情况、周息率、股市大势等等。

总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不能单看一个标准,更不能食古不化,没有“一个标准跑天下”这回事。

但是,有一点是不会错的:就是何时该卖,取决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及估值,不取决于股价涨落多少巴仙。

如果每股净利持续上升的话,不妨长期持有,万一买进后每股净利大跌,即使亏本也要脱售,切勿久留。

能够做到赚多亏少,财务自主,如探囊取物,何难之有。

南洋商报

分享锦集:深读年报 寻宝藏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股票投资者在收到他持有股份的公司的常年报告书之后,能翻开来细读的,少之又少。

大部分投资者,对年报都不屑一顾,更不要说深入阅读了。

而他投资于这家公司的资金,可能多达百万令吉,投入这么大笔的资金,却对有关公司的实况,一无所知,这种草率的态度,实在令人费解。

大部分股票投资者,都申诉股票资料难找,实际上刚好相反。

上市公司都必须遵守上市条例,按时公布公司的营业状况,这就是公司每三个月发布一次的季报和每年发布一次的年报,他们所必须公布的资料都是上市条例所规定的,不得偷工减料,这些资料足供投资者评估股票的价值。

投资者只要细读,对公司股份的价值,即使不能深入了解,最低限度,也会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谣言出错高

可惜大部分投资者都不肯花时间、精神去做功课,反而到处打听消息,听信谣言,以此作为买进卖出的根据,根据不可靠的资料作出的决定,出错的机会当然较高,难怪股市中人,总是亏多赚少。

了解公司进展

在股票研究中,年报是主要的资料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假如你要长期在股市中生存,养成阅读年报的习惯,是最起码的条件。

一家公司的年报,习惯上只报告过去一年的营业进展,过去的略而不提。所以,要了解一家公司,一定要阅读多年的年报,对公司的进展,才能了然于心。

我们知道,所有企业的营运,都是连续性的,如果只读一年的年报,对过去一无所知,你很难对公司的业务进程,有清楚的认识。

年报了解演变

这种情形,就好像我们只读断代史,无法了解一个国家的演变一样。所以,投资者除了读当年的年报之外,最好是同时阅读历年的年报。

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由2002年起,通过www.bursamalaysia.com,给投资者免费提供的年报、季报和公司的文告,2002年以来的资料全部完整的保存在该所的网站中,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不好好的利用,实在可惜。

评价资产价值

年报中刊载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如果你深入阅读的话,你不难找到宝藏。

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贴士”,善加应用,可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

大家都知道,评估股票价值的三个最常用标准为本益比、周息率和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买进股票的其中一个考量是:有关股票的价值是不是被低估?而评定价值是不是被低估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是不是比市价高。

考虑前途展望

当然,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只是评估标准之一,一只股票值不值得买进,除了净有形资产价值之外,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前途展望。

所有的年报,都会提供该公司股票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Net Tangible Asset Per Share,简称NTA)。账目中所提供的数字,到底可靠不可靠?是比市价低还是高?

随手举一个例子说明:如果你翻阅刚出炉的第一控股工业(FACB IND)年报的话,你就可以找到答案。

轻易算出产业价值

每一本年报都有一个“产业表”,列出该公司所拥有的房地产的地点、用途、面积、年龄、地契年期(永久性还是租用期地契)、账面价值和估值年份。

从这些资料,你可以轻易的算出有关产业的价值,从而看出该公司的产业价值是高过或低过市价。

【例一】第一控股工业

就以第一控股工业来说,该公司在两个工业区拥有厂地和厂房:

第 一个是在麻坡的丹绒阿卡斯工业区拥有约5英亩厂地,为梦乡床垫(Dreamland)的制造厂所在地(第一控股工业的前身为梦乡),这组厂房厂地在账目中 的价值为312万6000令吉,或是每平方尺14令吉39仙,估值年度为1991年。目前在账目中的价值仍为19年前的价值。

19年来,这些厂地厂房的价值涨了多少倍?现在的市值是多少?我们无从估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市值必然高过19年前的价值。

第二个地点是在雪兰莪莎阿南工业区的厂地和厂房,也就是该公司主要业务——白钢厂所在地,厂地20.144英亩,99年地契,到2098年届满,账面价值为3724万5000令吉,估值年度为1992年。

到底这18年来,莎阿南的工业地涨了多少倍?我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以佐证。但常识告诉我们:18年前买下的厂地,现在价值肯定已上涨了几倍。所以,3724万5000令吉的账面价值,肯定是被低估。

所以,假如第一控股工业重估其地产的话,该公司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肯定比年报中的2令吉16仙为高。

【例二】金狮工业

金狮工业是另一个典型例子。该公司在巴生武吉拉查的60英亩钢铁厂厂地,在账目中的价值仅3160万令吉,那是1994年的估值,现在涨了多少倍?

该公司的地产多达30宗,分散在雪、甲、柔、槟等高成长区,估值年度由1991至2008年不等,市价肯定比账面价值高。

换句话说,金狮工业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肯定高过年报中的4令吉25仙。

【例三】金兴工业

金 兴工业(Kim Hin)是一家瓷砖制造厂。在古晋、芙蓉、上海、澳洲设有工厂及仓库。这些产业的估值年度为古晋:1992(31英亩);芙蓉:1989(15.15英 亩);上海:1992(53英亩);澳洲悉尼:1995(4.87英亩);雪兰莪加埔:2005(5.98英亩)。

目前的价值,肯定比账面价值高几倍。如果重新估值,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肯定比3令吉08仙的账面价值高,难怪该公司大股东持续不断的从股市吸购该公司的股票。

该公司的每股现金及准现金(债券、单位信托等),几乎等于其股票市价。

【例四】东方实业

东方实业(Oriental Holdings)在年报中,以18页的编幅,列出该公司所拥有的房地产。

这些遍布大马各州及印尼的产业,用途包括园丘、工业地、酒店、商业地等,估值年度由1968年到2009年,但绝大部分是80及90年代的估值,除非全面重新估值,否则该公司董事恐怕也无法准确知道其价值。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房地产的市值,肯定比账面价值不知高多少倍。

换句话说,东方实业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肯定比在6月30日时的7令吉43仙为高。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6月底时的净现金高达近20亿令吉,成为大马现金最充沛的上市公司之一。

我随手举几个例子,旨在说明一点:股价虽然已屡创高峰,实际上,许多上市公司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仍比市价低一截。像这类公司,其实还很多,只要你深入阅读年报,你不难有所发现。

我要特别指出: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只是评估股票价值是否被低估的标准之一而已。一只股票是否值得买进,还要配合其他的因素如本益比、周息率、现金流、前途展望等,才能决定,不能单看每股净资产价值。

但是,假如其他因素相同的话,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雄厚的公司,其股票更值得投资。

年报蕴藏着许多宝藏,等待你去发掘。有恒地深读年报,必有所发现。

南洋商报

Thursday, January 06, 2011

分享锦集:种植股评估四部曲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从一些上市公司,如吉隆甲洞、联合马六甲,具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可以印证,种植业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因为种植公司所拥有的最重要资产——土地,价值有升无降,是保值的最佳资产。

尽管原产品价格波动激烈,但棕油以其低廉的生产成本及多种用途,具有最强的竞争能力。

四十年来,棕油在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由5%到目前的超过40%,证明其优越性。在世界人口日增,各国日益富庶(食油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及用途日广的趋势下,棕油前景亮丽。

买种植股实在是最稳健的投资,只可惜大部分散户都不熟悉油棕业,没有评估种植股的能力,错过了低廉买进种植股的良机。

现在我以嘉隆发展(TDM Berhad)为例,跟大家分享种植股的评估心得,大家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评估其他种植股的价值。

必须特别指出,这是我从商业投资的角度研发出来的评估法,以此四部曲评估,种植股只可以对其价值,得出一个初步的轮廓,如果要知道种植公司的准确价值,恐怕就要雇用估值师,加以详尽评估,才能得知。

在着手评估之前,我们应对有关公司有基本的认识。让我们就以嘉隆发展作个示范吧:

历史:嘉隆发展已有45年的历史。

园丘地点:在登嘉楼州。

主要股东:该公司为登嘉楼州政府的投资臂膀,州政府和州发展机构分别拥有此公司53%和14.9%股权。

园丘面积:

(A)该公司拥有的油棕园:2万6162公顷(6万4649英亩)。

(B)该公司代为管理的油棕园:3万2897公顷(8万1292英亩)。

(C)其他土地:6734公顷(1万6640英亩)。

业务:

⑴ 油棕园。

⑵医疗服务:拥有3间小型医院。

⑶食品业:养鸡。

油棕园是主要的盈利来源,其次是医疗服务业。

资本:实收资本:2亿2135万令吉,分为每股面值的股票2亿2135万股。

资料来源:2009年年报及到今年9月30日的本财务年第三季季报。

评估四部曲:一、每英亩买价

购买嘉隆发展的股票就是购买该公司的股份。购买股份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以目前每股2.70令吉的市价买进该公司的股票,是等于以多少钱买进1英亩的油棕园。

该公司资本为2亿2135万令吉,以2.70令吉的股价计算,市价总值约为6亿令吉。

假如你以6亿令吉买完该公司的所有股票的话,该公司的6万4649英亩油棕园就是属于你的。

该公司在今年9月30日时,拥有约1亿2000万令吉的现金(已扣除负债),假如你以6亿令吉收购该公司的全部股票,这1亿2000万令吉现金就是你的。

从6亿令吉中减去1亿2000万令吉现金,所得出的4亿8000万令吉,就是购买该公司6万4649英亩油棕园的价格,故每英亩买价为7424令吉。

所以,你以每股2令吉70仙的价格购买嘉隆发展的股票,就等于以每亩7424令吉购买该公司的油棕园。

拥有医院和养鸡场

该公司还拥有医院和养鸡场,我们没有将这些资产计算在内,是因为这些资产数目不大,同时我们也无法知道他们的现有价值。

该公司也替登嘉楼州政府管理3万2897公顷(8万1292英亩)油棕园,我无法找出管理的条件及该公司从这方面取得多少利益,所以也无法计算其价值。

每英亩7424令吉,只是个粗浅,而不是精确的估值。

二、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

该公司在今年9月30日时,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为3.03令吉。

这是该公司园丘的账面价值,并非市值。

该公司的年报第129至130页,有列出该公司的园丘在账目中的价值。

根据此表的园丘面积和账面价值计算,该公司的园丘在账目中的每英亩价值约为1771令吉。

除非加以全面估值,我们无法得知这些园丘目前每英亩的市价是多少,尤其是该公司的园丘,大部分是属租期地区,多数只剩下60年左右。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英亩的价值目前必然不止1771令吉。所以,假如该公司重估其园丘的价值的话,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肯定超过3.03令吉。

三、赚钱知多少?

公司的业绩纪录是公司赚钱能力的最有力证据。

每股净利是评估赚钱能力的最重要资料。

嘉隆发展五年来的每股净利及派息率见下列图表。

从纪录可以看出该公司在2007年以前,业绩平平,难怪股价长期不振。

2007年以后盈利突飞猛进,原因如下:

⑴产量增加。

2006年每公顷鲜果(FFB)产量仅为15公吨,以后逐年增加,现为约20公吨,符合全国每公顷平均产量。

⑵原棕油价格上升。

2006年时每公吨原棕油仅售1500令吉,2007年涨至2152令吉,2008年为2844令吉,2009年为2237令吉,产量与油价同步上升,盈利大增。

⑶该公司的油棕园大部分在盛产期,5年内无需翻种。

支出减少,盈利相应上升。

5年后每年需翻种5%。

⑷医疗服务组盈利大增。

今年首三季每股净利已达27.48仙。第三季净利为12.82仙,如果第四季能保持第三季的盈利额的话,2010年的全年每股净利将超过40仙。以2.70令吉股价计算,本益比仅6.75倍,只等于大型种植公司20倍本益比的三分之一。

四、成长何处寻?

该公司的成长:

⑴ 该公司已在印尼加里曼丹收购4万公顷(9万8844英亩)农业地,其中2万5000公顷(6万1777英亩)已开始种植,今年将种3000公顷(7413英亩)。预料该公司的种植面积将在未来数年中直线上升。

该公司手头有1亿2000万令吉现金,加上每年丰厚的盈利,有足够的财力发展此新油棕园,无需借贷。

⑵ 继续发展医疗服务组,目前拥有三间中小型医院,将在关丹兴建一间拥有150张病床的新医院。

总结:

⑴以2.70令吉买嘉隆发展,等于以每英亩7424令吉买油棕园。

目前油棕园的售价为2万-3万令吉,视面积、地点及素质而定。

⑵该公司油棕园每英亩的账面价值仅1771令吉,如果重估,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必然超过3.03令吉。

⑶以目前每公吨3700令吉的原棕油价格,该公司今年每股净利应可超过40仙,预期本益比仅6.75倍。

⑷印尼的新油棕园和致力发展医疗服务业,将成为该公司的成长区。

⑸该公司董事部宣布每年,最少拨出净利的30%作为股息分发给股东,以该公司的稳固财务基础,预测该公司今后将慷慨派发股息。

南洋商报

分享锦集:怎样投资种植股?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原棕油的每公吨售价,最近突破3600令吉,而且高居不下,业者预测,此高价将持续至明年。

这是原棕油在三年内第二次暴涨。

2008年时,原棕油的每公吨售价在1500令吉上下徘徊,过后节节挺升;到2008年3月3日达到4486令吉的历史性高峰,过后节节败退;2009年时曾一度跌至1500令吉左右,几乎回到了2006年的价格水平,但过后又稳步回升,现在又爬升至3600令吉的水平。

三大因素决定盈利

油棕公司的盈利,今年肯定标青。

油棕业界预测,原棕油目前的价格,将持续至明年,油棕业前景将是亮丽的。

跟其他领域的上市公司相比,种植股的盈利是较容易预测的。

种植公司的盈利,决定于三个因素:

1.决定于原产品的价格,尤其是原棕油的价格。

现有上市种植公司的盈利,超过90%是来自油棕,除了吉隆甲洞、森那美和贸易风种植,还拥有相当大面积的树胶园之外,其他上市公司几乎已是纯粹的油棕公司。

故棕油价格对大部分种植上市公司,有立竿见影的影响。

2.原棕油的生产成本。

假如你有细读上市种植公司的年报的话,你会发现各公司之间,每公吨原棕油的生产成本,差距颇大,由生产成本最低的约600令吉(联合种植)到超过1200令吉。

这个差距,是由园丘地点、品种、地质、管理素质等等因素造成的。

由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原棕油售价,都决定于棕油行情,大家的售价不会相差太大,故生产成本就对有关公司的盈利有巨大的影响。

3.园丘的产量也是影响种植公司的重要因素。

每公顷(2.4711英亩)成熟油棕园,全国的平均产量约为20公吨鲜棕果(FFB),这是衡量油棕园素质的最常用标准。如果每公顷低于20公吨,就表示产量欠理想;若高于20公吨,则可被接受。

也有极少数油棕园每公顷产量达到30公吨的,但此类油棕园所占的巴仙率,恐怕不到1%。

当你阅读种植公司的年报的时候,如果发现你拥有股票的上市公司,每公顷产量超过20公吨,你就可以放心投资下去。

产量树龄息息相关

但必须注意,油棕园的鲜果产量与树龄息息相关。

油棕种下后第三年开始结果,但产量有限,油棕园还是无利可图,要到第五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故由买地到种下后的第五年,油棕园都是亏本的。亏本来自维持开支,包括除草、下肥、劳工等开支。

油棕种下后第三年就被列为“成熟”树,实际上还是没钱赚,要到第五年才略有盈利,这还要看原棕油的价格而定。

由第五年到第廿五年,盈利不断,但盛产期是由第七年至第十七年之间的十年,产量最高,如果原棕油价格挺秀的话,园主必然捞得盆满钵满,故园主对7-17最有好感。

由第十八年起,产量已开始走下坡;到第廿三年时已是树老叶黄,产量不多,到了要翻种的树龄。

但是,如果原棕油价格奇高,像目前这样的话,园主也会拖延翻种,尽量利用其剩余价值,到第廿五年才翻种。

所以,也不要一看到每公顷产量不到20公吨就马上妄下判断,认为有关公司的油棕园素质欠佳。

因为从第三年成熟到第七年进入盛产期,这期间的产量通常无法达到全国的产量标准20公吨,如果初成熟的面积相当大的话,则可能拉低总产量,无法达到全国的平均数,这种情形,将跟着“初成熟”的园丘逐步走向盛产期,总产量将逐步提高至超过全国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须胜全国

举一个例子,假如你阅读嘉利丹的2009年年报的话,你会发现该公司的36,000英亩油棕园,每公顷的平均产量仅19.28公吨,比全国的平均产量略低。

但是,细读统计数字,你会发现该公司的园丘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约1万5000多英亩,位于山打根区,油棕都在盛产期,每公顷产量去年为22.25公吨,前年为23.96公吨,均高于全国平均产量。

但在斗湖的1万英亩,平均每公顷产量仅为15.75公吨。

优秀等级

虽然比前年的12.40公吨为高,但仍未达到全国20公吨的平均产量,原来斗湖区的这1万英亩,大部分未进入盛产期,产量仍在逐年增加中,一旦这1万英亩进入盛产期,嘉利丹的总产量平均每公顷必定超过全国平均产量,因为该公司的油棕园,属优秀等级。

上班族分享回酬

一般上班族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油棕园是大资本家的“禁脔”,只有财力雄厚的种植家才有资格投资油棕种植业,身为受薪阶级之一员,他们不可能染指此行业。

就因为这个错误的想法,使许多上班族失去了参与油棕业的机会。实际上,上班族不必放弃他们的职业,却可以参与投资油棕园,分享油棕业的丰厚回酬。

购买上市种植公司的股票,就是购买上市种植公司的股份。

购买上市种植公司的股份,就是跟数以千计的其他投资者,合股种植油棕,成为名副其实的油棕园主。

大家都知道丹斯里李深静是我国杰出的华人种植家。

实际上,他并没有直接拥有油棕园,他所拥有的,是IOI的股票,他在IOI拥有控制性股权;IOI拥有超过40万英亩油棕园,就是他控制40多万亩油棕园,从而成为种植业巨子。

你也可以像他这样,购买IOI的股票,而拥有IOI部份的园丘,分享IOI的盈利。谁说你这名上班族没有机会参与油棕业?

最佳保值资产

买种植公司的股份(股票只不过是股份的证明书而已),就是买油棕园,买油棕园就是买土地。土地价值,长期来说,有升无降,是最佳的保值资产。

所以,种植股是最稳健的投资,种植公司的盈利,可能会跟着原棕油价格而波动,但种植公司的资产价值,却有增无减。

油棕园的面积,通常是以公顷(hestare)计算,每公顷等于2.4711英亩(acre),每英亩可以栽种53至55棵油棕树。

油棕园的土地,不能种满油棕树,必须保留约10至15%作为道路、沟渠、建榨油厂、劳工宿舍等用途,种植面积(planted area)只能占85至90%。

一个油棕园的面积,约要25,000英亩,才能支持一间中型榨油厂,符合经济规模。小园主没有能力设厂,就把棕果卖给榨油厂。在小园主多的地区,也有独立榨油厂的设立,专收集小园主的棕果榨为原棕油出售。

油棕园的价格,视地点而定,目前每英亩的价格,介于2万至3万令吉之间,交易稀少,故奇货可居,常有行无市。

如果你勤于做功课,深读年报及研究论文的话,你会发现,即使在目前的股价,仍可以找到价格合理的种植股。

大型上市种植公司,交投活跃,是投资机构的宠儿。

目前的股价,已充分反映其价值,反而是部分中、小型种植公司,价值仍被低估。有意投资种植股的股友,不防注意捷博、远东控股、格林尼、嘉利丹、嘉隆发展及贸易风种植

南洋商报

分享锦集: 富向冷中求●冷眼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冷门股是指交投不活跃及每天成交量低的股票。

跟交投活跃及每天成交量高的股票,刚好相反。

在这一轮的牛市中,根据证券业人士的估测,到目前为止,活跃参与股票交易的,基本上还是来自投资机构,如公积金局、单位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股市中人通常称他们为大户。

至于散户,至今仍按兵不动,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

在所有牛市的初期,甚至中期,在熊市中搞到遍体鳞伤的散户,都心有余悸,他们惊魂未定,担心股市的外势只是虚有其表,恐怕进场后再度中计,因此多数采取观望的态度。

反向策略熊市进场

但是,江山易改,“赌”性难移。这些在鳄鱼潭边徘徊的股友,到股市疯狂时,在贪念的催促下,最终“忍无可忍”,还是跳进鳄鱼潭中,成为鳄鱼的点心,历届牛市历史都是这样重演着。

我一再提醒散户,采取反向策略,在熊市中进场,低价买进优质股,就不动如山,心如英语所说的:“坐着走过牛市”,以逃过股市大鳄的利爪,全身以退。

最好策略以静待动

四十年的股市实战经验告诉我,经验不足,财力薄弱的散户,绝对不是大户的对手,要想打败股市是不可能的,散户的最好策略就是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不与狼共舞,紧握你的股票,最后一走了之,股市和大鳄都奈何不了你。

股市有如过山车,你在过山车的座位上,套上安全带,任由过山车向前窜高逐低,你就是抓紧栏杆不动,你就会安然无恙的到达终站,如果你自作聪明,企图搞花样的话,你准会被摔出车座送命。

大户在股市中,操作活跃,可以赚钱。因为他们具备散户所无法做到的优越条件。

散户如果跟着他们,闻风起舞的话,最终必定遭殃。

因为散户无论在市场情报、经验、资讯和人才素质方面,都不可能跟他们相比。

股市这个充满陷阱的地方,即使专职专业投资者也难免马失前蹄,何况是玩票性质的无知散户呢?

基金不能购冷门股

大户由于资金庞大,交易数量动辄以千万股计,他们通常只对交易量大及交投活跃的优质股感兴趣,对于交投不活跃,难以买到大宗股票的公司,完全不感兴趣,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所管理的基金,投资者随时都可以退出。

当投资者把投资单位卖回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付款给投资者,如果他们所拥有的股票是交投淡静的冷门股的话,他们无法将股票套现,无法应付投资者的“挤提”的话,他们的基金就有可能面对倒闭的危机,所以,基金不能购买冷门股。

冷门股价值严重被低估

基金对冷门股不感兴趣,往往导致冷门股价值严重被低估,跟热门股形成强烈的对照,热门股受到股票行分析师的青睐,不断的发表研究报告,即使是公司小小的变动,他们也会马上加以分析,作出评估。

所以,热门股,尤其是大资本的优质热门股,它们的价值,尽人皆知,根本不会有隐藏价值的存在。

冷门股就不同了,由于没有人加以分析推荐,交投又不活跃,长期被股市中人冷落,它们被忽略,价值往往被严重低估。

这种股票,只有深读年报,勤于挖掘的投资者,才会发现它们的价值,从而买进,作为长期投资,取得丰厚的回酬。

不买冷门垃圾股

避免投资机构热衷的热门股,把注意力转移至较不热门,长期被忽略的股票,深入挖掘,找出它们的价值,然后好整以暇地买进,作为长期投资,这类股票跌幅有限,上升空间很大,风险也就相应的较低。

但是,投资于冷门股,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买冷门的垃圾股,因为一旦股市大跌,你无法脱售,而所拿着的股票的公司,又长期亏蚀,股票最终可能变成废纸。所以,千万不要买冷门劣股。

冷门股由于交投淡薄,甚至长期没有交易,在这种情形之下,跟非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分别。所以,在买进的时候,就应抱着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态度,准备长期锁在保险箱中。

这种投资法,只有买进盈利长期上升,资产自动增值及负债低的公司,才有可能取得丰厚的回酬,你以低价(以每英亩的买进价格为标准)买进油棕成长股,长期持有,几乎是稳赚的。

有行无市怪现象

买这类股票,享受不到买热门股的刺激,但回酬往往是更可靠及更丰厚。

冷门股之所以会变成冷门,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股票操在大股东手中,不会轻易脱售,形成在股市中流通的股票越来越少。

另一个原因是买这些优质冷门股的散户,都是长期投资者,买进后就不卖,结果股市中的流离股进一步减低,形成了有行无市的怪现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冷门股多数是资本小的公司,在股市中流通的股票原本就不多,若有人发现其价值,长期吸购的话,票数就更加少,成为冷门股中的冷门。

不可借钱购买

由于冷门股难买难卖,所以,千万不可借钱购买,否则的话,当股价暴跌时,你可能面对银行逼仓,银行不会理会股票的价值,他们的唯一目标是卖掉你的股票,收回债款。所以被逼仓的冷门股,跌幅往往惊人的大。

即使在目前的牛市中,仍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冷门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良好的业绩纪录,资产雄厚,更重要的都是拥有大量现金的公司。

它们每股拥有的现金为:格林尼(RM1.00);哈礼申(RM0.84);菲马机构(RM1.16);KESMI(RM0.76);RCI(RM0.53)。

格林尼的母公司为林威,该公司拥有大量未种植土地,每年增种新树整1万英亩;哈礼申是由印尼华侨控制,菲马集团(Kumpulan Fima)拥有菲马机构(Fima Corp.)约60%股权,KESMI是由新加坡人控制;RCI的母公司为美佳第一控股(MFCB)。

南洋商报

分享锦集:盯紧盈利莫放松冷眼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股票投资,其实有许多准则可以遵循的。问题是,准则太多了,要付诸于行动,难之又难。

就以选股来说,每个人都知道本益比、周息率、每股资产价值等准则,但真正将这些准则应用在投资上的,恐怕不多。

准则越简单越好

不要说对股票投资略识之无的股友,即使像我这样在股市中征战数十年的沙场老将,在应用这些准则时,也未必能做到得心应手,故股票投资之道,知之匪艰,行之维艰呵!

研究股票数十年,在股市中实践数十载,到了古稀之年,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选择股票,准则越简单越好,组合管理,则动作动少越妙。

投资者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应用各种既艰深,又复杂的方法去战胜股市,从而赚取暴利。

实际上,这一类投资者,成功致富的少之又少,真正成功的反而是那些根据很简单的准则进行投资,而动作又很少的投资者。

抓最重要最实用

我们与其去采用一大堆华而不实,知而不能行的准则,倒不如去芜存菁,抓住最重要,最实用,而又最易实行的一点,身体力行,更能产生实效,达到创造财富的目的。

如果你阅读别人的股票分析,听取别人的主张的话,你反而会无所适从。

所以,与其去到处询问别人的意见,倒不如依循一两个简单的准则,脚踏实地的走自己的道路。

当你听到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时候,你只要回答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马上可以作出决定:“这家公司赚钱吗?”

如果答案是“不”的话,就不必再去考虑买进,因为主张买进的人,是根据似是而非的“意见”,并不是根据事实作出推荐。

股票价值建在盈利基础

你的投资概念,必须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股票的价格趋势。

长期来说,必然是跟股票的价值成正比。而股票的价值,主要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

简言之,只有盈利,才能创造价值,只有价值,才能确保股价的长期上升趋势。

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没有盈利的支撑的话,其股价不可能长期向上。

一家盈利长期向上的公司,短期其股价容或随股市大势而有起落,但长期的趋势必然是向上的。

星狮、玻璃市种植、吉隆甲洞、联合种植、大众银行、健力士等公司的股价,短期是有起落,但长期来说是向上的,因而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

投资者把资金投入一家企业,需冒丧失资本的风险,还要花精神,竭心智去经营,盈利是他应得的酬劳。

正如雇员把时间、精力卖给雇主,他应该得到薪金一样,是天公地道的事。

盈利是投资保障

有了盈利,员工职业才有保障。

有了盈利,才有股息。

有了盈利,公司资产才会增加。

有了盈利,公司才有能力增加投资,扩展生意。

盈利,是企业的生命。

盈利,是你的投资的最佳保障。

低买长期收稳赚

既然如此,投资者要作出投资决定,易如反掌,那就是只买有盈利公司的股票,没有盈利公司,无论“消息”多么好,一概不买。

盈利长期稳健上升的公司,是最好的公司,低价买进长期收藏,稳赚。

所谓“有盈利”的公司,是以全年,而不是以一季为标准。

一家公司的业务,受到意想不到因素的冲击,在一两季中蒙受亏损,是很平常的事,只要不伤及元气,逆境过后就重振旗鼓,重获盈利,就应归入“有盈利”的公司。

在经济大风暴中,企业蒙受亏蚀,情有可原,只要长期盈利纪录标青,将来赚钱的能力完整无损,就仍有资格列入“有盈利”公司。

实际上,好公司短期受挫,导致股价暴跌,正是买进的良机,这正是反向思维者用武之好时机。

举例说明:亿维雅

亿维雅(Hevea Board)的主要业务是在森美兰的马口设厂制造碎木板(Chipboard)和傢具,由2005至2008盈利日走下坡,但金融海啸后盈利猛力回弹,去年每股净利23仙,以目前64仙的股价计算,本益比仅2.77倍,为上市公司中最低者之一。

该公司在今年9月底时负债1亿6700万令吉,等于股东基金的91%,属债高公司之一,在金融风暴中,该公司曾被银行追债而几乎陷困,后来借助法庭庭令才渡过难关。

为了减轻债务,该公司已在今年5月委任顾问,研究将具有良好盈利纪录的子公司亿维雅太平洋(Heveapac)上市,以套取资金减低母公司的负债,该公司也发凭单给股东,凭单长达10年,由今年3月算起。

盯紧第四季盈利

该公司本财务年每季都有可观盈利,首三季每股已取得19.55仙的净利,如果第四季能保持第三季的纪录的话,全年盈利可达25仙,以目前63仙的股价计算,本益比才2.5倍。

假如你购买这只股票的话,我建议你应盯紧该公司第四季的盈利。

如果未来几个季度能保持本财务年首三季的盈利额的话,就说明了该公司已走出了金融海啸的阴影,债务问题亦可迎刃而解。

南洋商报

Wednesday, January 05, 2011

定期買彩票不如買基金

怎樣才稱得上“有錢人”?根據財富管理認定,不包含住所及收藏品,當一個人持有金融資產在100萬美金以上,就算得上是有錢人。

100萬美金,大約是馬幣310萬令吉。這個數字,聽起來不算多,但也不算少,許多每個月領3、5千令吉薪資的上班族,可能終其一生,存款戶頭裡也沒有300萬。

對大多數人來說,有錢人的夢,好像除了託付給幾令吉的彩票外,也別無他法。

中獎率萬分一起跳

但你知道中大獎的機率有多高嗎?

以大馬民眾趨之若騖的萬字票來說,中獎率是1萬分之一;以累積獎金輕易超過千萬令吉的萬能積寶,答案是低於1千667萬分之一;無敵多多六合彩(6/52),中獎率更是低於2千零4萬分之一。

面對現實吧,如果沒有老天爺眷顧,你要花接近幾十萬令吉,才有可能中1張頭獎,連中個二獎都要花上幾萬令吉!

抱著中頭彩,從此過著富豪生活的心情買彩票,恐怕緣木求魚。你的錢,不該定時買彩票,而該定時買基金,雖然基金不見得能夠讓你當上億萬富翁,但卻能讓你跟著世界經濟腳步,逐漸累積投資部位!

基金不靠運氣

定時定額買基金靠得不是運氣,靠得是一份眼光與耐心。你要多留意經濟演變,勤做功課,投資中長期趨勢看好,並在同類型基金中表現優異的基金,不但定期買進,並且低檔不停扣,甚至加碼累積部位,歷史經驗證明你大都可以笑著出場。

低檔加碼
投資更有效率

現在股市和各新興市場都紛紛回檔,讓人不禁懷疑基金能有好報酬嗎?的確,每一年都賺錢的基金不見得很多,但就拿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只要你低檔持續加碼,買進金磚四國、黃金及礦業、或者中國等基金,現在報酬率大多早已返正。

這就是“低檔加碼”的力量,市場越跌,反而越買,越能賺到市場從谷底反彈的主升段。而且現在,你不需自己判斷市場高低點,也可做到“逢低減碼、逢高加碼”的高手投資策略。

國內許多基金都有“定時投資”計劃,“拉長補短”、拉平成本,更不失為投資好方法。

定期買彩票,不如定期買基金。嚴守“定時投資,低檔加碼”的投資策略,你也有機會成為有錢人!

星洲日報

提早規劃‧財富滾雪球

大部份人雖然都已經懂得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但卻都還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混沌狀態下。青年、中年、老年這樣三個年齡群體在退休問題上有著各自典型的迷思,不妨一一來分析。

從典型案例出發,為老中青三代人各自歸納了一些常見的退休迷思,看看大家主要的困惑具體都有哪些,正確的觀念又該是怎樣的。

青年篇

青年人關於退休的困惑和誤區,一種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忙於應付眼前的結婚和購房等壓力,覺得自身離退休時間尚遠,思想上尚未引起重視。而一些收入較高的年輕人,則覺得自己現在掙得多,將來不怕退休沒錢。

迷思1:現在才剛入社會,每個月存不了多少錢,晚一點再做退休規劃就好了。

孫穎今年26歲,大學畢業後,在一家銀行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一晃就是3年。

對於退休,她可是從來沒有想過。

“退休?這可是30多年後的事情,現在想太早了吧?”她直言,自己當前要考慮的事情很多,比如存點積蓄和男友結婚、買房、買車,以後還要生孩子,並準備教育金等等,無論怎麼安排,都沒把養老規劃提上日程。

“我才工作3年,退休的打算以後再想不遲吧。”孫穎說,現在開始準備退休,為時尚早。

點評:社會新鮮人也要及早準備退休規劃。

建議
時間是富足退休幫手

與孫穎相似,大部份上班族青壯年時只想到“家庭組建計劃”、“購房購車計劃”、“子女教育儲備”等,卻忘了提早為自己規劃一份退休金,等到退休日子一天天逼近,才驚覺已來不及準備。

要知道,愈早規劃退休,愈能享受時間與復利累積財富的效果。千萬不要以為距離退休還有很長的時間,而忽略提早規劃的重要性。

10年投資可勝35年

有個例子或許你似曾相識。美國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Steve從20歲工作開始,每年將 2000美元存入他的退休賬戶中,存了10年後不再追加資金。弟弟Bi l l等到30歲時才開始作退休規劃,但是之後每年也存入2000美元,堅持到65歲退休為止。假設兩人的投資每年均成長10%,65歲的時候,S teve的賬戶超過100萬美元,可Bill的賬戶卻只勉強超過60萬美元。

10年的投資竟然勝過35年,這就是復利的神奇之處。

由於每分錢都有時間價值,因此時間是你富足退休最好幫手。換句話說,你越早投資的每一元錢,成長的效率越高,時間永遠不算太遲,重點是要趕快開始。

當然,你可能會說,我對自己未來經濟收入、家庭狀況都無法估計,又如何知道該準備多少退休金呢?

不錯,早早地開始進行退休規劃的確會遇到這樣問題。通膨高低、收入漲幅,甚至家人健康狀況都會影響退休規劃。但即便如此,我們依舊鼓勵年輕人早早樹立“退休需要儘早準備”思想。

應該說,養老規劃不僅是對退休生活有所準備,更是對人生一種長期規劃,能夠幫助年輕人從踏上社會開始,確立人生目標,並分階段逐一實現。

比如,當你想清楚退休生活要靠豐富資金結餘來支撐時,你就會思考,工作的30年中,每年投入多少、收益多少可以完成這樣累積?買房、買車、教育儲備去除後,還能否保證養老儲備的投入呢?

當你心上有了這樣一根“弦”,或許就能早些預算出人生不同階段開銷,也更瞭解未來如何“開源節流”了。

把錢“擠”出來

就同時間一樣,錢也是可以“擠”出來的,“收入低”、“壓力大”無非是不肯強制儲蓄的借口。哪怕只是每月從生活開支中省下一兩百元,只要堅持投資幾十年,相信結果會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迷思2:退休金、加上公積金,應該夠我退休用了吧。

“我每月的收入有2千多元,還要為養老準備?”在家居公司上班的沈思敏似乎一點都不為退休擔心。

雖然研究生畢業後正式工作不過3年時間,可他的收入已超過同齡人許多。拿出工資單,上面清楚地列舉著養老金、公積金的數額,“聽公司人事部說,我的收入已達到養老金繳納上限,加上企業年金投入,退休後的收入應該很高吧?怎麼會不夠用呢?”

對於社會上熱議的養老金危機問題,思敏好像完全不放在心上。

不僅如此,思敏想法還受到了父母的影響。他認為,父母年輕的時候並沒有想過養老金的問題,更不會想著理財,現在眼看就要退休,生活依舊穩定,自己何苦早早地“杞人憂天”呢?

點評:光靠退休金和公積金,大多數人都無法實現退休目標。

建議

一些年輕人對於未來退休生活過度自信,認為現在收入較高,不僅僅自己和單位都在繳納養老金,而且還有企業年金的輔助運作,退休後當然可以無憂無慮地養老。

如果說當前面臨退休者和已經退休者中,大多數人只是把退休生活的目標定位於溫飽、安逸,那麼以 現代年輕人比如思敏目前的收入水平分析,對於老年生活的追求應該不止於此吧。更何況在養老金、企業年金無法保障的情況下,要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目標,當然 只有依靠自己的長期儲備和積極投資了。

星洲日報

Tuesday, January 04, 2011

富豪省錢6招

沒錯,世界億萬富豪(總共1千零11位)擁有遠遠超過生活所需的金錢,可是他們居住的地方可能無法反映龐大的財富,甚至為了雞毛蒜皮而計較老半天。他們的節儉,可以為普通人帶來一些理財提示。

簡單的房子

富豪當然可以住在比美比爾蓋茲的房子--6萬6千平方呎、總值1億4千750萬美元,可是身家毫不遜色的“股神”巴菲特,只是選擇保留他1957年以3萬1千500美元買下的房子,這只是一間5房單位。

簡單的交通

不少富豪選擇“自食其力”的交通工具或公共交通,像John Caudwell、David Cheriton和Chuck Feeney在進出城市時,都情願走路、騎腳踏車或使用公共交通。這不僅省錢,更可以減少廢氣排放,環保得很。

簡單的服飾

無論富有與否,一些人情願將大筆金錢花在特別設計的衣服、鞋子,而部份節儉的富豪認為,這些花費根本毫無價值,正如宜家(Ikea)創辦人Ingvar Kamprad儘量避免穿上西裝。

簡單的髮型

在美國,平均理髮開銷只是45美元,卻有人花800美元整理自己的頭髮。以平均6週理髮一次計,他們單單為了頭髮,每年就花費7千200美元,這還不包括小費。一些富豪甚至自己理髮。

簡單的汽車

儘管甲骨文聯合創辦人Larry Ellison享受百萬名車、汽艇、飛機,但不少富豪反其道而行,只保留便宜的交通工具。沃爾瑪的Jim Walton駕駛15年車齡的小卡車、印度富豪Azim Premji開的是豐田Corolla。宜家Ingvar Kamprad的坐駕是10年車齡的富豪(Volvo)。他們的概念是,購買一輛可靠的汽車,一直駕下去,沒必要天天換車。

簡單的開銷

墨西哥富豪斯利姆(Carlos Slim)就算每分鐘花掉超過1千美元,100年也消耗不了整份身家,卻不願意擁有一艘帆船或一架飛機。不少富豪選擇避開這些高檔的物品,巴菲特也是,他說:“多數玩具都令人討厭。”

星洲日報

分享锦集:从创业到参股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老陈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由普通的行政人员做起,经过十多年的拼搏,终於爬上了主管的地位,挤身于高薪职员,手头也有一笔颇为可观的储蓄。

在开始迈入中年,儿女开始进入中学时,老陈计算一下,在5、6年之后,儿女将一个跟着一个进入大学,那笔开支可不小。

他知道,在应付了3个儿女的高等教育费之后,退休后就能靠公积金渡晚年,生活肯定不会宽裕,於是兴起了创业的念头。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老陈跟几个年龄相若的老友提到此事,大家都跃跃欲试。

食品需求永在

但是要从事那个行业呢?

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他们选择了与“食”有关的行业,他们认为民以食为天,这方面的需求永远存在。

进一步分析,他们发现食品业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服务业,就是经营食品贸易和开餐厅。这一类生意竞争异常激烈,可以从餐厅此起彼扑窥见一斑,更何况此行业必须亲力亲为,否则的话,很容易出现纰漏。

第二类是食品制造业,可以分为即食熟食和乾粮,包括快熟面、饼干、糖果和西饼。

经过研究之后,他们圈定了食品制造业中的饼干业,他们认为人们日益富裕,高素质饼干将受欢迎,此行业有作为。

创业说易行难

在深入研究之后,他们发现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重重。

1.资金问题:

小型工厂,机器设备不够先进,品质不如人,更何况规模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每单位生产成本太高,恐怕难以与大厂竞争。

2.技术问题:

饼干要做得好,不但要有技术,而且还要不断研发新产品,以迎合市场要求。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3.管理问题:

他们都有稳定的职业,而且需要那份薪水养家,谁都不愿冒险放弃职业去创业,请专业经理管理嘛,始终不放心,何况公司规模不大,出不起高薪以吸引管理专才。

4.市场问题:

饼干作为消费品,需要打响品牌,才能赢得消费人的信心,打响品牌不但需要投入大笔开发资金,而且要有经验的人才去负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产生效果的。

要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需要时间,除非有雄厚的财力作后盾,这场仗不易打。

经过了多次的讨论之后,这项做饼干的投资计划,始终无法落实,最后胎死腹中。

但是,这项计划使老陈对制造饼干这个行业,有了深入的认识,他始终认为,这个行业是有潜能的,只要管理得好,品质优良,赢得消费人的信任,这个行业是有利可图的。

他发现,在从事饼干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中,那些管理得好的公司,如阿波罗食品(Apollo,6432,主板消费产品股)、合成(CIHldg,2828,主板贸服股),都长期取得可观的盈利,派发丰厚的股息。

于是,他念头一转,既然设饼干厂的计划无法落实,他何不参股於上市饼干公司?

他对股票投资有正确观念。他知道,购买上市公司的股份(票),跟投资于新创私人饼干公司,并没有什么分别。

他于是着手研究所有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饼干公司。

他从http://www.bursamalaysia.com,下载所有饼干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历年的年报、季报和公司发表过的文告,详细阅读,深入剖析,寻找他心仪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

他的选择标准为:

1. 历史颇为悠久,基础颇为稳固及业绩表现稳健的公司。

2. 股价合理,作为反向投资者,他选择被投资者忽略,股价长期处在低水平的公司。

根据以上两个标准,他选择了伦敦食品(LONBISC,7126,主板消费产品股)。

他把伦敦食品上市以来9年的营业额、每股净利、股息额及每股净资产,列成一个表,一目了然。(见附表)

他将根据数字和事实,经过谨慎考虑后,理智地作出他的投资决定。

准备长期持有

他对股票投资慎重其事,因为他知道他所买的是公司的股份,买公司的股份,就是买事业,做事业是长期的事,所以,如果他决定投资於伦敦食品的话,他就准备长期持有,与该公司一齐成长。

老陈的投资模式,其实可以应用在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上。

投资者最好是从他从事的行业着手,这样他对有关行业有深入的认识,研究起来,事半功倍。

假如你是在银行工作,那么就研究银行股吧。从上市银行中选出你有信心的银行,趁低价买进,作为长期投资。

就业投资并行

假如你是在产业界工作,就研究及投资于你信任的上市产业公司吧!

其他行业,如建筑材料(洋灰、钢铁)、食品工作、车业、种植业、手套业……等等,都可如法炮制。

作为受薪职员,你一方面可以保持你的职业,一方面参股于上市公司,以分享他们的利润。

职业与投资,双管齐下,实在是两全其美。

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超过1000家,包括各主要行业的企业,只要你勤于做功课,一定可以找到几家值得你投资的公司。

机会属于肯下功夫做功课的人。

南洋商报

企管宝典:给年轻人的8堂课

●吕鸿德 台湾中原大学企管研究所教授

1.事事要求“止於至善”:

王永庆说:“做事应该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根源处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



2.从细微末节处着手:

台塑管理处的会议上,永远听不到王永庆和他的慕僚在谈“业绩”。

他们总是以“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为主题讨论。



3.学习瘦鹅刻苦耐劳精神:

不论就业或创业,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有先苦后甘的体认,学习瘦鹅忍饥耐饿,刻苦耐劳的精神,一步一脚印才会有成就。

4.成功没有捷径:

王永庆严格规定台塑关系企业的大专新进人员,不论任何科系,不论担任何种职务,更不论他是平凡人或高官子弟,一律参加轮班训练,从基层做起。



5.实力从实务经验得来:

学历不等于实力,好学校与好成绩也不等于能力!



6.培养休戚相关的切身感:

创造切身感,必须先就企业的各个部门,分别建立合理的标准成本。

以成本为基础,才能正确计算出各部门所属人员的努力结果所获得的绩效情形,再按绩效给予适度的酬劳与奖励,这样才能激发切身感。



7.除了价廉还要物美:

台塑企业最常讲的一句话:“多争取一块钱生意,也许要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但节省一块钱,可以靠自己努力。节省一块钱,不就等于净赚一块钱”



8.客户就是市场:

王永庆在年轻时以卖米起家,到府服务、主动送米、按月依客户发薪日收款,当时已深知以客为尊、客户至上的道理。

先存錢后學記賬 培養小小巴菲特 父母要狠心

孩子未來會成為“富人”還是“窮人”,並不取決于父母留下的“財產”,卻在于他們掌握多少理財知識。

在人的一生中,性格、能力、習慣的養成,重要性遠在學業能力之上,要想讓孩子今后生活無憂,在培養智商、情商、靈商之餘,還必須樹立孩子健康的財商觀。

理財能力的高低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要謹記“財富可能歸零,智慧卻長伴左右”,父母若能早一點提供正確的指引,誰說不可能教養出下一個股神巴菲特?

獨生子女的社會,父母已不再擔心養不起小孩,取而代之的是擔心孩子沒有“理財觀念”,以致將來淪落為名副其實的“月光族”。

父母愛護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如果父母無止境地滿足子女的愿望,縱使留給子女再多的財富,卻沒有培養好子女的理財能力,財富終究會被揮霍一空,子女也將變成一個“敗家子”。

到頭來不但苦的是自己,也會害慘子女。

財商培養必須從小開始,從教育小孩子正確節約及儲蓄觀念開始,別再和孩子回避“金錢”課題,讓孩子及早接觸正確的理財觀,他們今后才能學會更好地生活。

如果你一直讓孩子在家裡的游泳池玩水,等到他一旦步入社會,面對汪洋大海時,他將手足無措。

讓每分錢物有所值

父母有時也要狠下心來,讓孩子經歷挫折,從中學到寶貴的人生經驗。

讓孩子瞭解家庭的經濟狀況及體會還錢的壓力,並感受到父母親的辛苦,對他們絕對會有正面的幫助,也是跨出和孩子進行理財溝通的第一步。

歷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洛克菲勒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就明白點出讓其富過三代的傳家名言︰“每一分錢都要讓它物有所值。”

在教育子女財富如何傳承時,洛克菲勒更有一套嚴密的步驟,他說一開始時,父母可以每周發放零用錢,待孩子習慣后,慢慢拖長到每月發放。

財富是靠累積得來的,儲蓄可說是理財基本,父母不妨從買給孩子儲錢罐開始,鼓勵他們存錢,之后再帶子女去銀行開設獨立戶頭,讓孩子存錢入銀行收息,鼓勵孩子多儲蓄。

當孩子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后,家長應該慢慢培養子女記賬的習慣,助他們控制開支,也借此檢查孩子的消費傾向,若發現有偏差就可及時糾正。

他說,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有理財目標,並非是教育子女能理性消費,教會他們盡早學會儲蓄,以錢賺錢。

做家務才能賺到零用錢

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20世紀90年代流行的《成長的煩惱》中,書內的邁克和本都需要做家務才能賺到零用錢,邁克讀大學后,更得跑到加油站、超市去打零工。

這就是美國主流的財商觀念。

但現在的華人孩子大多都受到父母過度庇護,造成孩子在缺乏實際的生活閱歷下,對于理財的觀念及方法模糊不清。

父母應該要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以及對財富管理的規劃能力,並讓孩子明白:

☆1. 錢不是唾手可得

孩子若一開口要錢,父母便答應,很容易養成孩子輕視金錢、不勞而獲的心態。

按時給孩子零用錢,教他怎樣計劃預算,想買的玩具可自己儲錢買,讓他們明白辛苦儲蓄的道理。

☆2. 愛不能以金錢取代

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及關愛,若雙親都忙于工作,便很容易以金錢代替鼓勵及關懷。

並用錢來誘取孩子考到好的成績,當孩子長大后,就會發覺孩子會愈來愈貪得無厭。

☆3. 引導而非干預

既然是孩子的錢,當然他有自主權,父母可從旁鼓勵他將部分錢用于儲蓄,又或用作慈善,但千萬別硬性規定。

若孩子揮霍過度,也應讓他嘗嘗缺錢的滋味,他也許就能從中學會節儉。

理財跟著年齡長大

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說過,對每個人來說,理財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生,就必須從小開始接受理財教育。

不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年齡關係,智力及思維開發仍未成熟,對數字的概念自然需要循序漸進的教導,理財教育也必須按步就班的進行。

以下建議一個對不同年齡孩子實施的理財教育重點:

◇3至4歲,孩子剛進入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數理概念剛開始發展,這時候就讓孩子區分紙幣和硬幣,並在有成人陪同情況下,讓他嘗試買簡單的物品。

◇5至6歲,孩子已逐漸開始理解數字的組成,會簡單的運算,且會數數字,就可教孩子正確進行錢及貨物的交易活動,讓孩子懂得錢是因為勞動才會得到的報酬,鼓勵孩子學習儲蓄。

◇7至10歲,孩子已掌握一定的運算能力,並擁有較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學會看懂商品價格標籤,讓他逐漸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開設銀行戶頭。

◇11歲以上,這年齡層孩子已具有較強的數學運算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時必須教會孩子懂得珍惜錢,知道金錢來之不易,培養孩子養成記賬習慣,並設定具體的理財目標。

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