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7, 2010

Attractive 5% net yield from Sukuk 1Malaysia

CONFIDENCE in the stock market rally, which began in March 2009, has been doused with a return of uncertainties in recent weeks. Global stocks have witnessed a sharp spike in volatility.


It is telling that the divide between the bulls and bears has widened even as market analysts grappled over the impact of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in Europe on the rest of the world. Persistent high unemployment in the US, China’s crackdown on its property sector and select industries suffering from over-capacity as well as rising commodity prices too continue to pose questions over the health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nvestors are turning more risk averse, paring back on high risks bets in favour of safer investment alternatives.

In this respect, Bank Negara Malaysia’s upcoming issuance of some RM3 billion of Sukuk 1Malaysia 2010 (S1M), on behalf of the government, will give investors one more alternative.

Better than FD rates with zero risk
The savings bond carries a net yield of 5% per annum with a three-year maturity period. Profit will be paid quarterly. Subscription for the bonds will close on Wednesday.

Whilst a 5% return may not appear exciting at first glance, the bond is a very good choice when it comes to picking a safe investment for one’s portfolio.

A typical investment portfolio will consist of a mix of low and higher risks instruments. The exact mix is usually dependent on factors such as the investor’s age and propensity towards risks as well as market trading conditions.

At the lowest risk end of the portfolio would be bank deposits and government bonds, followed by progressively more risky assets such as corporate bonds, REIT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unit trusts, equities and derivatives.

Both government bonds and bank deposits are considered to be zero risk investments. As such, returns on the S1M compare very favourably to prevailing bank deposit rates.

Major local banks currently offer fixed deposit rates of about 2.5%-2.6% and 2.8% for less than six-month and 12-month tenures, respectively. For an equivalent 36-month fixed deposit placement, investors will earn interest ranging from 2.9% to 3.15%.

Early redemption option at no penalty
The S1M has an additional feature — it is resaleable. That means investors can redeem the bonds at anytime within the three-year tenure. This is a first for government savings bonds.

The option gives investors greater flexibility in managing their cash flow with no penalty charges. Profit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actual number of invested days. Bonds sold back to the agent bank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re-sale to the public.

In fact, returns on the S1M do not compare too poorly even when benchmarked against REITs and defensive, high-yielding stocks traded on the local bourse.

Net yield for the REITs listed on the local bourse is estimated to average roughly 8.5% while the usual suspects for high-dividend stocks like YTL Power International Bhd,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M) Bhd, JT International Bhd, DiGi.Com Bhd, Maxis Bhd and Amway (M) Holdings Bhd return net yields estimated at between 4.3% and 6.8%. Equities, of course, have upside potential in terms of capital gains but also downside risks if share prices drop. — InsiderAsia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The Edge Financial Daily, June 7, 2010.

分享集: 向富豪学创富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最近,大马富豪榜又在报章刊出了。就好像往年一样,上榜者都是同一批人,尽管名次有调动,但新面孔并不多。可见他们的财富虽有增减,但基本上保持稳定,并 未随着经济的变动而被淘汰出局。

也许你在看到《向富豪学习创富》这个题目之后,感到这是不实际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财富动辄以 百亿令吉计算,对散户来说,这是天文数字,永远是可望不可及。是的,要到达他们的财富,对绝大多数升斗小民来说,是不可能的。但这不等于我们不能从中学 习,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创富过程,学习到宝贵的经验。

凭股票入榜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榜上的富豪,是凭着什么资产登 上富豪榜的?答案是:股票。

在一般投机者的心目中,股票只是赌桌上的筹码,而股市不过是一个大赌场,所以,股票并不是严肃的投资工具。理 由很简单,股市变动太大太快,价格波动激烈,因此,被一部份人认为不是好资产。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不但在大马,甚至在全球,最富有的 人所拥有的资产,大部分是股票,难道他们所拥有的股票,有别于股市中交投活跃的股票?

实际上,同一类股票,例如普通股,无论是操在大户或 是小户手中,价值都是一样的,其所以会给人以不同的印象,是因为大户视为股份,他们所看到的,是股票所代表的资产和业务,而这些资产和业务是有一定的价值 的,这个价值是稳定的,并不随股价的波动而增减。

例如种植股,其所代表的是种植公司所拥有之农业地,种植股的股价也许天天有波动,但农业 地的价值却是稳定的,股价的波动并不影响农业地的价值。

但是,散户就不同了,他们所看到的,是天天变动的股价,根本看不到股票所代表的资 产——农业地。

因为不了解农业地的价值,所以在股价下跌时就恐慌起来,不计成本,贱价抛售。

大户深知种植股的价值,故股 价崩溃反而被视为千载难逢的廉价买进园丘的机会。这就是大户之所以成功,散户之所以失败的关键所在。

既然富豪藉股票以致富,散户何以不 能?尽管投资额之大小,大户与散户有天渊之别。但是,投资的原则是一样的,无论是买1000股或是1000万股,其投资原则是相同的。因为股权的大小,跟 投资额成正比,投资额大,所分得的盈利额就大;投资额小,所分得的盈利额就小。

须长期持有

在这方面,小户不会比大户吃 亏。假如你在三十年前买进1000股某公司的股票,在收取了红股、附加股及股息后,现在价值50,000令吉,那么,若当年买进100万股的,现在价值 5000万令吉,增值同为五十倍,小户并未吃亏。

现在挤身富豪榜上的富豪,三十或四十年前的投资额,以现在的财富水平来说,是微不足道 的。

但是由于长期持有,股票增值数百倍,他们的身价暴涨,乃能晋身于富豪之林。

从不脱售股

这些富豪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几乎从来不脱售所拥有之股票,他们并不视手头的一纸证书为“股票”,而是视为公司的“股份”。

他们所控制的是他们的事 业,事业是他们成功的象征,岂可轻易脱手?

大户视股票为事业的代表,散户视股票为赌桌上的筹码,这就是成败的关键。

如果 散户视买股票为买事业的话,他们的成功机会,与大户是均等的。

业务专注 成功投资

其次,让我们看看,富豪如何投资。假如 你稍微注意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富豪,只投资于一个行业,即使是多元化,也是有限的数个行业而已,并非所有行业都插上一脚。理由很简单,假如行行都投资, 结果可能没有一行是“行家”。

足以成“家”

例如李莱生家族、丹斯里李深静,专注种植业;丹斯里郑鸿标只投资银行,而且专 注于大众银行;丹斯里林国泰以赌业抡元;丹斯里郭令灿较多元化,但基本上集中于银行和建材;丹斯里张晓卿以木业和报业争胜;阿南达克里斯南以通讯、电力及 娱乐业称霸;郭鹤年从事面粉、食油、油棕及酒店业。他们被称为种植家、银行家、工业家……等,鲜有集数“家”于一身者。可见要致富,只要专注一行一业就够 了,无需行行都做。在一行一业崭露头角,就足以成“家”。

再其次,让我们再看看,这些富豪所做的是什么生意?

你会发现他 们所做的都是很普通,又很古老的行业,无论是银行业、种植业、酒店业、面粉业……,其实都存在了数十年、数百年,一点也不新鲜。

关键在管 理

然而他们以这些行业致富了,这些行业都很竞争,他们却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管理。良好的管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普普通通的企业中创造 财富。故买股票一定要买管理良好的公司的股票。

综合以上各点,作为散户,我们可以向大户或富豪学习创富之道:

(1)好的 股票是好的资产,买好的资产就是买好的事业,买好的事业可以创富。视股票为赌桌上的筹码,不但不可以创富,反而会使你破产。

(2)长期投 资是创富正途,但只有有成长潜能的企业,才值得长期投资。富豪都是靠投资于成长企业致富的。

(3)买1000股和买100万股的投资原则 是一样的。若公司业绩表现标青,大户和小户同沾雨露。

(4)财富创自普通的、古老的行业,管理是成败关键。投资者只要从普通行业中,选出 管理良好的公司,买进其股票即可致富,无须到处找新奇的企业来投资。新奇的企业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并不多,散户无须去买 不必要的风险。

富 豪榜上,都是拥有百亿令吉财富的巨子,散户只要取得他们万分之一的成就,就是“百万富豪”了。

有志者,百万不是梦。

南洋商报

透过三大类产品退休(二) 第二型中等型产品

●李国源

上回我们谈到了第一类型的产品,即保守型产品。其理财产品适合保守型投资者,因为收益稳定, 风险低。

中等型产品其产品包括有平稳基金,分发股息的优质股,投资连接保险与债券。中等型产品的年回酬率是5 %-9 %。

保 守型产品分析

平稳基金

平稳基金(Balance Fund)。投资者投资在此类基金主要是因为投资者要获得收入之余,又想要追求基金资产长期增值为投资目标。

平稳基金的特征在于,投资者 可把资金分散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共同基金,以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投资者在选择一只好的平稳型基金前,首先必须要先选择间值得信 赖的基金公司。投资者可以通过比较方式进行选择,如比较基金经理的稳定性、投研团队的实力、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水平、与权威机构所提供的评级结果来 综合判断。

大部分平稳基金是由专业的基金管理人管理,也会根据市场的行情变化而及时调整股债配置比例。当基金管理人看好股市的时候,便会 增加股票的仓位。相反的,当基金管理人认为股票市场有可能出现调整时,便会相应的增加债券配置。

分发股息优质股

分发股息 的优质股指的是一些拥有长期分发股息政策的股。其股会把大部分企业的利润分发给投资者。

投资者在投资此股前,必须比较与选择有长期性及稳 定性分发利润的公司方做投资。这样一来,投资者将拥有长期收入。

其分发多少的股息红利是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

投 资连接保险

投资连接保险是集合“金融保险”与“投资”于一身的险种。其包含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且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中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 人身保险产品。

投资连接保险没有固定的利率,因为保险公司将会把客户所交付的保险费分成“保障”与“投资”两个部分,而“投资”部分的回 报率是不固定的。

例如:当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比较好时,客户的资金将获得较高的回报。相反地,当保险公司的投资不理想时,客户也将承担一定 的风险。

债券

债券是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按规定利率支付利息,与按约 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指的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

债券购买者(投资者)与发行者(债务人)之间是债 权和债务的关系。

债券的还本期限(时间)是从债券发行之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止。

债券的收益稳定,流动性强。其利率是按照 规定的利率定期支付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利息的。(即是由双方按法规和资金市场情况而进行协商确定下来, 并共同遵守的)

债券可分为三种:

(一)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就是地方政府跟人民借钱所写下的欠 条,归还本金时是有利润的,和国债是同一个道理。

(二)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昰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

(三) 公司或企业债券:

公司或企业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所发行的债券,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归还本付利息。



第 三型 高风险型产品

产品其产品则包括有股票,外汇储蓄与期货。高风险型产品的年回酬率则是9 %-15 %。

高风险型产 品分析

股票

股票(Stock or Share),指的是股份公司(或称上市公司)所发给股东们的一份入股证明(即有价证券)。

股票可以作为买卖的对象与抵押品,是资金市场 中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有权按公司章程(即办事条例)从公司领取股息与分享公司 的经营红利。另外,股东也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及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

股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例如:参加股东大 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外汇投资

外汇投资是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它可以自由支配与兑换 储备货币,是一国储备的主要组成与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

外汇投资是指我们把我国的货币兑换成外汇,然后再以存款的方式赚取更高的 利息,或直接投资到对应的国家。

例如:买股票、债券或地产等,或者期望未来外汇对我国的货币升值以赚取汇兑收益。其回酬高,风险也高。

期 货

期货是一种买卖品种的合约(即期货合约);而买卖期货的场所则称为期货市场。

期货指的是一种用金钱所标得或投得的货物 (也可作为一种金融工具或指标)。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等。

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对于期货的不恰当投机行为,如:无货沽 空,可以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相对的,投资风险也高。

透过以上分析,希望您能够吸收更多与了解更多的投资资讯。除此以外,您也能够做到利 用钱当工具,以生更多的钱。

南洋商报

透过三大类产品退休(一) 第一型保守型产品

●李国源

有位二十六岁左右的年轻人向我询及有关退休产品投资计划的问题。

他表示,他 想进行退休投资计划,但不知从何开始。

以前,他都会从友人那听说哪个投资好,于是便盲目的跟随,也无做任何的资讯调查与分析。

规 划分析明智之举

俗话说:“上的山多终遇虎”,辛苦赚来的血汗钱都没了,必须从头开始。

所以说,“拼”也得拼得有价值,有 头绪。

规划与分析好后方进行投资计划才是明智之举。

经过上一篇对退休产品的种类分析,相信您已清楚了解到三大类产品的风 险属性分别是保守型产品,中等型产品,以及高风险型产品。

另外,您还记得上一篇提到的保守型产品,中等型产品,以及高风险型产品包括有哪 些吗?

而您对那些产品又了解多少呢?因此,接下来您必须留意以下所分析的内容。

第一型:保守型产品。

其 产品包括有传统式的退休保险,银行定期存款与固定收益基金。

保守型产品的年回酬率是3 % -5 %。



保 守型产品 分析

传统式的退休保险 传统式的退休保险也可称为“养老保险”。

其保险产品涵盖了二合一的利益,即是“寿险保障”及“储蓄”的成份。 通常,利息分配可分为保证型与不保证型。



银 行定期存款 银行定期存款是一种有期限的储蓄产品。其存款期限可分为一个月,三个 月,或一年等等。

但是,透过这个方法来作为退休储蓄的存款者,必须要考量到存款回酬是 否能抵消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比方说:通货膨胀较高的时候会导致存 款被贬值的问题。这样一来,您的退休储蓄也会随之而减少。

固定收益基金 固定收益基金(Fixed Income Fund)是一个具有稳定特征的基金,其可分 为两种类型:

(一)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是不投资股票,仅投资于货币市场的短期金融工具。其具有低风 险、低收益、高流动性与零费用等的特征。货币基金的收益较为稳定且交 易方便。货币基金适合用于打理闲置资金,是良好的现金管理工具与市场 震荡剧烈时期的较好避险工具。

(二)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是通过国债、企业债等债券的投资所获得的稳定利息收入。其具 有较低风险和较稳定收益的特征,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保守型投资者的需要。

南洋商报

分享集:立港事件省思

●冷眼

立港工业6月7日公布的第四季及全年业绩,对整个事件的发生原因,透露了一些端倪。

这 份由一家顾问服务公司代为公布的未审核第四季报告,显示该公司最后一季亏蚀1亿4652万令吉,或是每股82仙。

但全年亏蚀反而比第四季 为低,仅为1亿3702万令吉,或是每股72仙,这表示该公司全部亏蚀,是发生在第四季,说明了整个事件是累积到第四季才急转直下,并且是一发不可收拾。

尽 管亏蚀严重,但每股净有形资产仍有1令吉14仙,上一个财务年结束时为1令吉89仙。除非是还有隐藏亏蚀没有浮现,或是继续严重亏蚀,股票还是有价值的。

细 读该公司最后一季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发现该公司的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中,最大的项目为“应收账款”,高达1亿5234万令吉,上一财务年同时期为1亿6426万令吉,说明了应收账款一直高企不下,我们不知道 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详情,因此无法确定应收账款中是否有烂账。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通常是账目中较易出毛病及较易作弊的地区。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司的账目在这个项目上有问题。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不宜妄作猜测。

从第四季季报的“业务区分”中,我们发现该公司亏蚀 最大的是“贸易”项目,高达8千714万令吉。而该季的贸易额仅为332万令吉。

亏蚀额比贸易额高出32倍,说明了亏蚀并不全部发生在最 后一季,而是累积而成,只是该公司没有在每季加以注销而已,这也是我说“应收账款”最易出毛病的原因。

我并非单指立港工业,其他公司亦如 此,我提醒大家在读公司账目时,特别注意这个项目,如果应收账款一直高企不下,而账期又异乎寻常的冗长,其中就可能有古怪,要特别警惕,这样的公司的股票 以不买为妙。

其次,是该公司最后一季的木基产品营业量仅为1296万令吉,而亏蚀额高达5809万令吉,亏蚀额比营业量高4倍半,说明了 并非全部出现在营业上,而是包括了特殊项目,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明朗,相信被委任的会计公司彻查后会有眉目。

从该公司的账目,我们可以 得到该公司业务崩溃的一些珠丝马迹,其中之一是美国触发的金融海啸和欧洲债务触发的欧元危机,导致该公司的业务急转直下,该公司到去年12月31日的第三 季,营业量为1亿0144万令吉,到今年3月31日的第4季暴跌至1876万令吉,下跌了超过四分之三。

非战之罪也

屋漏 偏逢连夜雨,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该公司为期5年的债务于今年9月到期,除非另有资金注入,否则,该公司眼见就无法依期还债。

根据该公司的 2009年年报,投资4000多万令吉设立的越南厂房及设备,在去年7月才投产,主要是装配LCD电视机,偏偏欧美市场的LCD电视机市场大跌,这方面的 订单暴跌,LCD电视机价格大跌,使LCD售价竞争白热化,LCD制造厂为了削低成本,必然向LCD装配厂商的立港开刀,立港在这方面的业务亏蚀是无可避 免。

公平的说,这是时势使然,非战之罪也。

流动债务

债务过高也是该公司无法渡过双重金融危机(美国在 先;欧洲在后)的主因,刚公布的第四季季报显示该公司负债1亿3771万令吉。

在该公司营业大跌的时刻,偏偏长期债务5400万令吉又到 期,从账目可以看出,这5400万令吉的长期债务已被移至“流动债务”(短期)项目下,表示必须在今年9月摊还,这就使该公司的财务雪上加霜,该公司之崩 溃绝非偶然。

我们不了解该公司董事经理黄定国突然不告而别的原因,在这公司新大股东着手“救亡”时期,挽救公司比指责任何人更重要。因为 股票是否仍有价值,胥视挽救是否成功而定。

立港事件的发生,相信出乎投资者意料之外。立港是一家具有相当悠久历史,而且业绩表现颇为不俗 的上市公司,创于1988年;1997年上市次板;2001年升至主板。

转板时曾以一送二发红股,1配1发附加股(售价1令吉10仙), 每一股附加股送1股涡轮,另又可以36.1仙认购1股涡轮。目前资本为1亿8174万令吉,面值为1令吉。

越南投资

上市 以来的12年从未亏本,而且每年派发1.7仙至2仙的股息。

由1998年至2004年,每年每股净利由12仙至16仙不等。即使转入主板 后亦如此,直到2005年起,盈利开始走下坡,每股净利跌至1仙至6仙之间,而且在此幅度内停留了5年之久,这可能也是该公司转战越南,从事LCD装配业 的原因。

股价纪录显示,该公司的股价随着公司业绩的滑落而下降。

在过去5年中,股价始终在1令吉与80仙之间浮沉,股价 相当稳定,相信这跟该公司不断回购自己的股票有关,纪录显示该公司由2006年起不断的从市场回购立港股票持续至今年6月2日公司崩溃前夕。

这 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2009年年报的大股东名单显示,持有27.61%股权的黄定国和另一名持有18.70%股权的台籍大股东陈文玲(译音),股票大部 分抵押给国内外银行,股价暴跌可能引发逼仓行动。

6大启示

对散户来说,立港的崩溃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从中学习, 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1.尽量避免买进业绩停滞不前的公司的股票,不要忘记立港业绩已5年没进展,尽管从未亏蚀。

2.尽量 避免债务过高公司,尤其是周转金奇缺的公司,立港可以说是周转不灵的牺牲品。

3.注意账目中的“应收账款”和长期债务满期日期。长期债务 最后一年变成短期债务,最易导致公司周转不灵。

4.避免竞争过分激烈,竞相削价或被逼削价抛售,以套取现金作为周转用途的公司。

5. 现金流量低的公司,不要买其股票。立港在最新的一季,现金枯竭,导致崩溃。

上市公司近千家,良莠不齐不足为奇,不要因为立港事件而对台资 公司有偏见。

6.台资公司中有不少优秀者,纬钜、PIE、马来西亚中钢等都是没有债务,现金充沛和业绩表现优异的台资公司,足以与别国公 司并驾齐驱。

南洋商报

李财有方: 怎样突破困境?

●李孙耀

有一位年轻人为了应付金融分析师的考试而辞职,考试过后却找不到工,目前正在焦急的找着。

有 一位年轻人在相同的岗位工作了两年,最近刚刚升职,薪水也上到3000多令吉,但是却发觉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所以就辞职不干,改行去了,一切又 重新来过,薪水再次回到两千多令吉。

有一位年轻人因为顶不住办公室的勾心斗角,工作得很辛苦,劳心劳力,为了逃离恶劣的环境,他萌起换工 的念头。

以上所述是三位年轻人的故事,从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理想的工作要有三个条件,那就是:有前途的,自己喜欢 的,而且工作环境要是舒适的。

在职场上,屡屡换工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在努力的寻找一份 好的工作,以便早日脱离困境。

钱不够用

好的工作,就有好的待遇,好的待遇才会有好的生活,所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才有机 会突破困境,这就是一般人的想法。

所谓的困境,说穿了只不过是简单的一句话,钱不够用。

有一位月入7000令吉的朋友告 诉我,扣除了公积金和所得税的预扣,他每月实收只有5000多令吉,他有两个孩子,平均每个孩子的费用是1000令吉,所以每月的家用最少也要3000令 吉,再扣掉1000令吉的保险,留给自己的零用钱只剩下1000多令吉,幸亏汽车是用公司的,维修和汽油都不必烦恼,要不然还真的是钱不够用。

连 月入7000令吉的高薪一族也有问题,可见处身在困境的人是何其多。

怎样突破困境呢?

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朋友和我分享他的 经验:

把握机会

他大学毕业后就到夜市场做小贩,当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很浪费那张大学文凭,他却不以为然,因为他的 志愿是做生意,不是帮人家打工。

他做了几个月的小贩,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所以他只好去打工,做个推销员,当时他的薪水只是1600令吉。

他 告诉我,不管是做什么工,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提升能力,把握机会推销自己。

脚踏实地

工作几年后有一次机会出现了,公司要到 中国开拓市场,他就接受委派到中国去,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他在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一位中国的厂商,那个厂商刚好要把产品卖到马来西亚,他就把握机会,以产 品代理的身份,回到马来西亚创业。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他的事业已经上了轨道,每年的净利都有六位数,缴交的个人所得税已经是在最高 的巴仙率,以他目前的年龄,算是成功的例子了。

我问他,如果要你给年轻人忠告,你会怎样给?

他沉思了一阵说:成功没有捷 径,最踏实的方法是,先去找一份工,用心的工作,吸取经验,尽量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把握机会推销自己。

机会是无所不在的,每个人的一 生中都会有几次遇到机会,所以先作好准备,就不怕错失机会,而且也不要害怕错失机会,因为前面还是会有机会出现。

最重要是,要有奋斗精 神,不要轻言放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尝试。

奋斗精神就是他成功的基石。

从一开始他就明确的把创业作为目 标,然后努力的朝着目标奋斗,这种奋斗精神就是他成功的基石。

南洋商报

Wednesday, June 16, 2010

管錢比賺錢更重要

一天早上,筆者從電台聽到一段發人深省的談話:名導演張堅庭先生憶述當年初出茅廬時,曾遇上楚原先生。楚原十分欣賞張堅庭的抱負及潛質,並揚言他不久將來會成為一流的導演,賺很多錢。不過,他語重心長地忠告張堅庭:賺錢並不是最重要,一生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金錢。若果金錢管不來,最終往往悲劇收場。

理財確是人生重要的學問。作為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將來如何懂得勞動賺錢,更重要的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教導他如何分配自己的財富,以下是管理金錢的幾種情況:

要學習記賬:父母可以給他們一本小簿子,要他把花費的錢、拿到的零用錢都記錄下來,並提醒他們,要花錢買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要先作預算:孩子跟父母逛街時,經常會因不能買玩具而發脾氣,父母應在離家前先跟孩子達成協議,說清楚限制,讓孩子明白不是想甚麼就買甚麼的道理。

有錢就要儲蓄:每當孩子接過零用錢,就要提醒他先留起部份儲蓄,剩餘的錢才進行消費,這是父母給予零用錢時應同時提出的忠告,將零用錢分別放於儲蓄箱及消費箱內,讓他們懂得作出分配金錢的行為,以助日後養成習慣。

曾經有人說:“賺到的錢不是我們的錢,儲起來的錢才是我們的錢。”

理財從小做起,這正是父母教導孩子領略管錢比賺錢(零用錢)更重要的時候。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Tuesday, June 15, 2010

李财有方: 理财智慧

●李孙耀

学历和财富有没有关系?

如果单单是比薪酬,学历越高优势越大,这是公认的事 实。但是,薪酬的多寡和财富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有钱人都不是靠薪酬来致富。

学历高的人有的是学问,财富多的人有的是经验。

学 问是知识,经验是智慧,所以,学历高的人有的是知识,财富多的人有的是智慧。

智慧靠领悟

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但是,智 慧却要从实践中来领悟。就好像学游泳,只是通过书本来学习,读再多的游泳教科书也没用,惟有进入水中才能够明白,原来在岸上学习理论是没用的,要在水中领 悟水性才是正途。

金钱游戏也是一样,理财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但是,理财智慧却要从实践中去领悟。

就举一个年轻人的故 事为例子:

他中学毕业后就进入社会工作,但是,微薄的薪酬待遇令他对工作提不起劲,他总是幻想要创业,自己做老板。

可 惜,要维持日常的生活都艰难了,哪里还有能力去筹备创业的资本。不过,他还是尽一切的努力去创业,既然没本钱,那就以合伙的方式来创业,他出力,然后找朋 友出钱,共同去创业,可惜,成绩都不理想。

经过几年的尝试后,他发觉到,靠人不如靠自己,要真正的有所作为,最终还是需要一笔资金,所 以,他就想方设法,要用最短的时间去筹集创业的资金。

后来,有朋友介绍说,去澳洲跳飞机可以很快的赚到钱,但是,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妥当的 行为,所以就却步了。

须把心一横

这样子挣扎了几年,他的事业还是无法取得突破,生活还是这么的穷困潦倒,最后,他把心一 横,决定去澳洲试一试。

他告诉自己,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就当作是一场磨练吧,方正也没有什么好输的,最多是浪费几年 时间而已。

他的决定就好像一位想要学游泳的人一样,终于决定下水了,不管是否能够学会游泳,至少要浸入水中把整个身体给弄湿。

到 了澳洲后,他的工作是在果园采水果,每个星期可以赚一千多元的澳币,他在澳洲逗留了四年,换了几份工,也走遍了整个澳洲,一直逗留到护照要到期了才离开。

离 境的时候,澳洲移民局官员告诉他,因为他已经逾期逗留了,所以,他将被禁止踏入澳洲为期三年。

他告诉我,这就是四年非法跳飞机的惩罚,所 以,他赚的钱对得起天地良心,因为那都是他的血汗钱。

今天,他用这笔钱自己创业作老板,事业的发展相当不错。他说,那四年在澳洲给他很好 的磨练,就是这份磨练加上那六位数的血汗钱,所以他的事业才可以顺利的上轨道。

他说,以前在这里,每天都是迟睡迟醒,工作患得患失,在澳 洲却是早睡早醒,内心充满目标,干起活来也很起劲。

他告诉我,这种磨练就好像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里是学不到的。

吃苦 是经验

现在三年期限已经过去,他有打算近期再去澳洲,不过,这次不是去跳飞机了,而是带老婆去旅游。

他谦虚的说,我没有 什么学问,但是,我有的是经验,吃苦的经验。

我却认为他有的是智慧,赚钱的智慧,因为经验就是智慧。

我告诉他,经验就是 智慧,但是,智慧却不一定要是经验。

就好像丰田是汽车,但是,汽车却不一定要是丰田。

就是这个道理。

南洋商报

理财有道:如果有钱你会做什么?

●黄凯顺

谈及全球知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Warren Buffett),相信许多人脑海马上会联想到他稳健又出色的投资手法与那传奇式的投资生涯。

因此,他的言论与投资哲学无不教投资者们细 细品味,以期从中悟出他成功投资的秘诀。

无可否认,这位坐拥470亿美元净值身家(根据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著名富豪确 实是当今世上的风云人物。除了投资以外,人们亦想从其他方面如:金钱观、日常生活习惯、婚姻、教育子女等事项去探讨“股神”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股 神生活简朴

这里试问各位,如果你现在拥有470亿美元的身家,你会否换掉现在使用的轿车?又或是搬往更高级的豪华住宅?还是心想反正都有 那么多的钱财,花钱哪里还需要想!许多人纵使还没有一百万,但心中的消费清单经已是多到排都排不完。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股神到今时今日还 是住在1958年用3万1500美元买下的三房式房子,在故乡奥马哈过着朴素且低调的生活。此外,他亦厌烦不必要的应酬,平时最喜爱的休闲活动竟然是下班 后吃爆米花,喝些可乐及看看电视节目,过他自己想要的简单生活。

有句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但巴菲特偏偏不信这一套,对他而言, 衣着不需追求名牌,但求自己穿得舒适自在就好。巴菲特的第一任妻子于2004病故,2年后的2006年他迎娶了第二任妻子。

然而,他的婚 礼却不是人们想像中的“豪华世纪婚礼”。他选择了出乎意料的简朴方式在他女儿家中举办了只有15分钟的婚礼。连送给妻子的钻戒也是从自己能享受折扣的珠宝 店购得。

注重本身利益

看着这么“富有”却又“吝啬”的人,许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巴菲特会坚持过着和自己百亿身家不相符 的“刻薄”生活。在社会人们普遍的观念里,自己那么辛苦赚钱,当然是要好好奖赏自己,否则那会对得起自己。

不知读者是否有察觉刚才的短短 一句话里竟然“埋藏”了三个“自己”一词。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许多人始终都是自私自利,凡事以本身利益为出发点。对于捐献与协助他人的事项可是可免则免, 反正不会为自己带来益处。

在这一点,巴菲特慷慨的捐献举动让许多人跌破眼镜。毕竟,他们无法去想象一个平日自己生活简朴的人为什么会一下 子宣布捐出85%个人资产作为慈善用途。然而,在巴菲特的观点里,他认为:“通过全球资本运作取得丰富财富的人,应该帮助世上不幸的人。”由此可见,巴菲 特深知如何运用金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他选择了将金钱捐出,栽出更多的善果惠及别人,回馈社会。

欲望过度膨胀

反观社会上 许多所谓的“有钱人”终日都为了赚尽每一分钱,时刻都不敢松懈下来。

对他们而言,收入提升了,身份与地位象征品如:住宅、轿车、饮食、服 装等等都理所当然要跟着提升,否则别人怎么会知道你是“有钱人”。

因此,这类人往往欲望心过度膨胀,钱都用于无谓的开支,到头来不但积累 不到财富,也被财务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最后,巴菲特之所以有财富不单是因为他会赚钱,更重要的是他简朴,实用不奢侈的金钱价值观。结 果,普通人一有钱就忙着花费,提高生活水平,巴菲特有钱后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水平,没有把钱花在奢侈品上。

正是此种根深蒂国的观念在 他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上起了作用。

这也印证他的财富是这样长年累月慢慢“理”出来的,因为他只把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因此各位在 日后说无“财”可理时不妨想想是不是因为你不理财,所以财不理你?

南洋商报

理财有道: 理财=刻苦耐劳?


●黄凯顺

许多人以为善于理财的人必须的精打细算、勒紧腰带,尽一切可能过着最朴素甚至寒酸的生活,否则,便称不上是“理财高手”。

因此,对于出外 用餐、逛街消费、买奢侈品、旅行等的生活享受一律视为不会理财的“罪过”表现。

因此,想为自己的享乐花钱时会感到内疚,花了也心有余悸, 守着钱财却眼看别人享受时却又心里不平衡,这样理财生活岂非很痛苦? 理财,其实是教导人们如何“开心”花钱的一种消费艺术。

没有事先分 配

不论是何种消费的性质,问题并不在于消费本身,人们之所以会将这些举动和“乱花钱”、“财务问题”画上等号,无非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在没 有事先分配便茫茫然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所导致。

如各位也想体验如何能花得开心,买得安心的乐趣,就必须为这改变先付上小小的代价,因 为日后所得的收入是必须严守“先分配,后花费”的理财原则。

此原则更可简化为“2116”的“四字真言”即:20%经济独立、10%保险 规划、10%孩子教育、60%基本生活开销(包括上述所提及的用餐、旅行、逛街、奢侈品等项目)。

理守财两码事

无论家庭 收入多寡,都可按此百分比给予配置。当该投资、短期储蓄、保障的部分都各就各位了,剩余用在日常生活的钱就应该花得潇洒、逍遥自在的去享受一番。

这 就是理财的第二原则:“该省的一分也不花,该花的一分也不省;”。如果你的60%分配确实可以让你享受优质生活的乐趣且还绰绰有余,你又何必去苦思冥想要 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得符合“刻苦耐劳”的标准?

如果你纯粹是为了能省就省,毫无目标地刻苦耐劳,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应有的生活水平,金钱因 只有进没有出而越积越多,那么你已不知不觉成为名副其实的“守财奴”了。但理财和守财是两码子的事,真正会理财的人是开心的,会分配的人花钱时是无忧无虑 的。

守财的人却是很难开心的,因为这些人不顺应能力内自然的消费需要,只要求坚守自己的钱财,金钱也因此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苦了自 己,也苦了金钱。

一个家庭只要有符合上述的情况,则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不能符合别人眼中的“理财”标准、而放弃现今的消费习惯。

量 力而为 量入为出

教导孩子方面该强调的是量力而为,量入为出的道理,让孩子首先认识到每个人的消费能力都是有局限的事实。进而引导他们从 小学习分辨“想要”和“需要”,在能力范围内发挥他们精明消费的艺术。

当然,刻苦耐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尤其是处身在现今这个崇尚物质享 受的社会,刻苦耐劳的精神不知是有效制止贪念及欲望的心灵药石也是日后创业打拼及为自己长远财务目标积累财富的制胜因素。

孩子适时体验

因 此,除了教育孩子理财,父母也应当善用一些日常的生活教育去让孩子适时体验这口良药,让他们体验以平常心看待欲望与物质的追求以免日后掉入无底的消费陷 阱,不能自拔。

因为,一个人的财力是有局限的,而欲望却是可以在电光火石之间迅速膨胀的,学习控制心念远胜于控制钱财的效果。

最 后,许多消费事项本身并无好坏或适合不适合之分,只要将消费控制在能力范围以内则人人都能活得更自在、丰盛且享受到金钱的价值。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