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储蓄险也有风险

在我父母还是少年仔的年代,保险是种未知又吓人的商品,除了触霉头,当时国人对生命保障与照顾后代的理财观不像现在那么盛行,所以保单名称都是简短几字就解决。

随着保险观念提升,保单的名字也开始进化,因此,保险界诞生不少杀手级代名词,希望能立即突显保单卖点,其中一个名词的出现犹如发现新大陆,也让保单内容只要能跟“增值”沾上边的,销售量就会大幅提升。没错,它的名字就是储、蓄、险。

然而,不是叫郭台铭的都是有钱人,保险也不是冠上储蓄就一定能存到钱,保单名称跟保单内容完全要分开来看,更何况它还不是正式保单名称。

储蓄险,从名字上来看,很简单,就是打着能帮你存钱的目的作为号召的保险。
读者可以问问周围的朋友,不能说全部,起码有八成以上的人,身上都会有储蓄险。只是储蓄这两字真是太吸引人,特别是这种到期能拿回钱的保险,所以很多人只顾着想存到钱就划押买保单,却在日后懊恼而哭诉无门。

这其中想像跟真像误会很大,所以今天我就来说明购买储蓄型保险前该注意的事项。
既然是用作储蓄,当然是要找对自己有利的条件,钱会变很多才是重点。

买储蓄型保险须注意事项

能存钱但不能动用
储蓄型保险最大卖点就是具有存钱效果,但很少有保险公司会点出“不能动用”这个致命伤。
有想过保障风险的保险也是有风险的吗?

储蓄险的最大风险就是:流动性低,缴的钱必需锁住好几年。

解约不一定保本
一些保险人士会把储蓄险称作“类定存”,解释只要把一笔钱放在保险公司里,约定到期就可以拿回一笔钱,而且换算报酬率比银行定存还高。

但是类定存毕竟是山寨定存,而银行定存中途解约并不会伤到本金,顶多是利息变少,本金还在;而储蓄险解约呢?

那可是要收保护费服务费的,费用包括:业务员佣金、公司各项杂费,另外还有这段期间的保障费用。

所以储蓄险在期满前解约都是本金变少,存钱反变花钱。

报酬率被夸大
(总报酬记得除以缴费年期才是年利率)
通常业务员会把年满的总报酬说得让一般保户误以为是年利率,甚至有些储蓄险打着很高报酬率的噱头,像是缴满20年,期满之后可以领回16%;但是, 运用简单的数学,16%除以20年,每年只有0.8%的报酬,比现在的一年定存3.10-3.35%还要低。所以,真的要买储蓄险前,还是要仔细算一下。

然而问题也就发生在这:不少人购买储蓄险只看到结果,没想到过程,所以最后只赚到负利率。脑中只看见每年缴多少钱,几年后就可以拿回一笔钱,报酬比定存高出很多,却忽略掉这段“过程”也有临时用钱的时候。

可能是结婚、暂时失业、买车、买房,或者是你变得更会理财,手上有报酬率更佳的投资工具。几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更不用说是买十年的储蓄险,搞不好小孩都毕业了储蓄险才到期。

闲钱投保才是上策
基于储蓄险投保年期长,以及中途解约不保本的特性。想要投保的读者们,一定要在有闲钱的状况下,才去保储蓄险。

这笔闲钱,是你碰到突发状况,都不会动到的钱。如果你认为突发状况时,你会用到,建议去找银行去做定存,储蓄险不适合你。

虽强迫存钱但别绑死自己
不过储蓄险这种“只有领回,不能动用”的特性还是有好处,就是强迫人存钱。只是在规划保单时,一定要先衡量自己每月可存的钱有多少,然后记得保留喘口气的空间,别将所有的钱都绑死,千万别听他人说有多少就存多少的美好童话故事。

另外,储蓄险工具也适用准备未来一笔“铁定”要花的钱。比如6年后小孩要上大学需要一笔教育资金,在经济许可下就可用储蓄险来规划,虽然报酬率只比定存多一滴滴,但至少能确定小孩求学无负担。

高资产族群适合储蓄险
保险的初衷虽然是用在保障上,但保险同时又有另外一个功能,即储蓄。对于资金很多的人来说,保险保障功能不高。

由于闲置资金很多,放点钱在储蓄险上,可能不痛不痒;因此,对于高所得、高资产的人来说,储蓄险是可以考虑的资产配置商品。

至于储蓄险挑选的方式,可以找寻报酬率是在定存利率以上(低于利率的不用看),年期较短的储蓄险。

总结
综合前面,再强调一次,有闲钱、资金多的人才适合储蓄险。如果你还在打拼家计,负担重的人,建议短期不要碰储蓄险。

除非你能在买储蓄型保险前,先为自己准备足够的紧急预备金,在你急需动用钱时有这个急救资金帮你档在前面,降低缴费途中泪眼解约的风险。

罗凤琴/南洋商报

Sunday, December 22, 2013

2013年12月的《精明理财》-最好的投資



最好的投資是沒有絕對的答案,對每個人都可以是不一樣 的,有的人覺得產業是最好的投資,有的卻認為投資股 票最好,因為每個人的天資,興趣和所投入的行業都不一樣,但 是,對普羅大眾來說,自我投資是最好的投資,相信應該不會有 異議了吧?

有讀者被這句“自我投資”吸引,向筆者反應,想了解更 多。筆者就勉強拋磚引玉,分享自己的膚淺看法,如有不足,請 讀者多多指教。

終身學習
自我投資,簡單來說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也就是在提升 自己方面花一些錢和時間,以便提高自己的“價值-Value”,這 直接提高個人的能力,影響力和賺錢能力。提升自己方面,可 以是交際應酬或溝通技巧(擴充人脈),心智/心靈成長,專業 技術(軟和硬技術),學問深入/擴展,或者視野上的開拓。不 管是打工者還是創業當老板的一族,都該“終身學習-Life Long Learning”,不斷提高自己的價值。

專業職業如律師、醫生、會計師甚至是專業財務顧問,每 年都需要上課程,來持續學習和更新所學,以便不和市場脫節, 繼續服務大眾(執照更新)。這是職業上的需要,其他職業,還 沒有這樣的要求,除非,是工作上的需要。

有人可能會問,自己胸無大誌,只想安分守己地打一輩子 的工,就已經滿足了,何以還要學習什么呢?其實,這就要問回 自己,什么是自己所重視的,而且自我學習和成長不見得一定要 和工作有關系。如果,家庭是其人生所重視的,心智的成長(角 色的扮演,溝通技巧,親子關系等等),對維系家庭的關系和互 動就很重要。如果,事業是為人生的主要目標,那么就要看是想 往管理層(Management)還是技術專家(Expert)為目標;如 以管理層為目標,就少不了需要更廣的交際和行業知識,管理知 識,溝通技巧,演講和激勵技巧等等。技術專業除了掌握更深入
的專業知識和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寫作能力和演 講技巧外,當然,也需要無限的創意和持續的創新。

筆者記得在一篇財經雜誌文章中,有位公司執行長,每個 月都會固定給予自己的孩子一筆交際費,要他用於交友喝茶,而 且每個月都需要花完,可見的他非常懂得人脈就是錢脈的道理。 對剛出來社會的職場新人,文憑、語言能力和態度是得到好工作 的關鍵因素,但是,往後的職場發展,還是以人脈為主(當然, 還是不能忽略態度,因為態度決定高度),打工族也不例外,這 也印證了一句話“It is not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o you know-關鍵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認識多少(人)”。

自我提升可以從幾項管道下手,但是主要還是通過閱讀( 包含上課程)和實戰經驗。多讀除了可以深入某行業/知識外, 更難得的就是,慢慢可以培養自己在某知識/行業的敏銳度和獨 立的思考,變成該行業/知識的專家。實戰經驗就是多實地練習 和考察(戶外參學學),讓自己變得視野廣闊和在某項目熟練。 比如,演講是需要多練習。當然,有些技巧不是靠單培訓就能擁 有的,但是,發掘和加強自己的強項比提升自己的不足來得更重 要,效果更佳。

筆者的投資
如果讀者好奇目前筆者是以何種提升方式和最好的投資放 在哪一項?其實,筆者非常熱愛閱讀和旅行,閱讀書籍從財經投 資、心靈成長、健康養生到佛學不等。筆者每個月都有固定看財 經雜誌和每日網上追財經新聞的習慣和要求,這是我一直自我提 升的方式。至於最好的投資在哪儿,其實,是在家庭吧。筆者目 前花比較多的時間與家人共聚(旅行,聚會等等),尤其是孩子 的教育和成長的陪伴(從胎教開始),主要是覺得教育孩子要趁 早,教育出色的後代是父母的責任,不該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了 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猶太人的成功家庭教育也是以這個為主- 父母不管多忙,都需要分擔教育孩子的工作)。筆者相信在孩子 身上花的時間和心思(投資),以後,會展現在孩子身上(投資 成果)。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古人教我們的,筆者用於總結 以上所要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