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7, 2009

When investing in stocks control your greed and fear

We need to know who we are in order to do well in stock market investing

THE recent strong market rally caught many investors by surprise again.

Most investors, including some analysts, predicted earlier that it was just a bear market rally. They have been hoping the market will turn down again. Unfortunately, it has been moving up strong without looking back.

For investors who have not invested during the recent low in March 2009, they are getting very worried as they are not benefitting from the recent rally. They may even wonder whether they should jump in now in order not to miss the boat.

Another group of investors, who have managed to catch some stocks at cheap prices during the previous market low, are also facing the dilemma of whether to lock in their gains now or continue to hold on to their gains. Some even regretted selling their stocks too early last month.

We all know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in fact impossible, to predict stock market movement. Most investment gurus will refuse to time the market.

Howard Kahn and Cary Cooper published a book titled “Stress in the Dealing Room” in 1993. According to their surveys done on 225 dealers, 73.8% of them suffered from fear of “misreading the market.” Most dealers have the same problem of acquiring and handling information.

We believe that in order to do well in stock investing, we need to know ourselves, especially in controlling our emotion on greed and fear.

Due to information overloading, our emotion is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news that we read. Each time we feel that the market is getting bullish and time to buy stock, the overall market will collapse the moment we en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ment we fear that it will drop further and we have decided to cut losses, we will notice the market will recover after that. Most of the time, the prices of stocks that we sold were at the lowest of the recent fall.

In order to control our greed and fear, we need to ask ourselves whether the market has discounted the news that we have received.

For example, many analysts have been bullish lately, having the opinion that the worst may be over for the market based on the recent economic indicators which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economy may have stopped contracting or is on its way to recovery.

Nevertheless, the recent strong market rally would have discounted this bullish news. In fact, we need to ask ourselves whether the current stock prices can be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s for certain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experience, in most cases, the moment we feel like buying stocks is the best time to sell them while the moment that we feel like selling them is in fact the best time to buy. We can apply this contrarian theory quite successfully in most periods.

Sometimes, if we are taking in too much contradicting information and, as a result, get confused over the market direction, we feel that the best strategy is to stay away from the market until we have a better and clearer picture of the overall market or the economic situation.

We should not be influenced by other opinions.

There are times that we need to follow our heart. Sometimes, our hearts try to warn us from taking hasty investment decisions. However, we refuse to follow our intuition but instead, choosing to get influenced by others or the information that we read and ending up making mistakes.

In conclusion, we need to maintain our concentration.

We should not be led by the market sentiments regardless whether it is on the way up or crashing down fast.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fundamental of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companies’ perform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

One way to minimise the feeling of regret is to stagger our purchase and selling. We will only know the peak when the market starts turning downwards and vice versa. Therefore, by staggering, we will have an averaging effect rather than taking a one-time hit, especially if it is at the wrong timing.

Ooi Kok Hwa is an investment adviser and managing partner of MRR Consulting

Thestar

Thursday, July 16, 2009

把幸福带回家

你是否有想过你一生中真正追求的目标是什么?金钱、物质、名誉、地位、权利……其实,这一切都是感官的享受,并不能真正满足你心灵上的需求。所有人一生中追求的只是两个字,那就是“幸福”。

金钱并不能保证你会获得幸福的生活,那么,物质、名誉、地位、权利更不能为你带来幸福的保障。

根据英国的一项《幸福星球指数》报告,拉丁地区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其中,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越南第五、大马33,先进国美国114。这项指数实实在在说明金钱并不代表幸福,没有钱一样能够很幸福。

幸福的定义对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的人生都不相同。然而,最简单又最实在的幸福,应该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所追求的梦想吧!

你知道英文字家庭“family”代表什么吗?这个字非常有意义,它可以解释为:

F:father

A:and

M:mother

I:I

L:love

Y:you

是的,世间上还有什么比拥有幸福的家来得幸福呢?

多给家一份宽容

很多时候,我们都分不清楚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因为这样,我们常常让遗憾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其实,只要是金钱能买得到的东西,都比不上无价的可贵。我们常常为了一些喜好或物质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当一切都失去了,才来后悔。

人奋斗一生,也只是为了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家是我们的一切,也是我们的所有。不过,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一个一生都寄托的家。有些人在外面和颜悅色,对自己的家人却暴躁如雷,说话时不顾家人的感受。

当我们受了许多怨气无法在外面发泄的时候,家人往往成为我们的出气筒;有些人对朋友、对外人一掷千金,对自己家人却一毛不拔;有些人对外人热情如火,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谈,对自己的家人却冷冷淡淡。

共同努力经营

幸福的家并不是必然的。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经营。我曾在一位朋友的家门口见到一块方块木,上面刻着两行字:“把烦恼抛在门外,把快乐带进门内。”

“家”就好像电脑里面的硬体设备,它提供了我们执行任务的一个平台。 “人”就是执行任务的软件,只有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一个家庭的欢乐和幸福有赖于所有成员的付出。每一人都应该尽自己的本分,把幸福和快乐带回家中。

请不要吝嗇,多给家一点爱!家是感情的银行,你储存越多正面的感情,你就会获得更多的正面感情和感情利息回馈;反之,你储存越多负面的感情,你就会获得更多的负面感情和感情利息回馈。

请不要吝嗇,多给家一份宽容,让每一个人都能活在更宽阔的心灵空间;请不要吝嗇,多给家一点时间。不论多么的忙碌,请记得回家吃饭。一家人如果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一起吃饭,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写到这儿,夜已深了,看着孩子们熟睡的面孔,夫复何求!

“爸爸,把手还我”

不久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美国加州有一位4岁的可爱小女孩,他的爸爸约翰是一位卡车司机, 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辆大卡车。约翰非常爱惜那辆大卡车,他总是为那辆卡车做全套保养,以保持卡車的美观。每一次,当那位父亲在保养卡车的 时候,小女孩也会拿着一块布帮爸爸抹车。

有一天,小女孩在幼稚园学会了画心形来代表爱心。为了表示对爸爸的爱心,小女孩就用了尖锐的金属在父亲 的卡车上画了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心形;过后,小女孩兴高采烈牵着爸爸的手看她的杰作。当约翰看到了心爱的卡车变成面目全非的样子,盛怒之下,他就用铁线把 小女孩的双手捆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站在车库罚站。小女孩害怕地不知所措。约翰就驾着卡车去重新烤漆。

几个小时后,约翰从车厂回来了。他忽然想起在车库的女儿。他赶到车库时,女儿的双手已缺氧坏死了。他把女儿送到医院急救,医生表示必须进行截肢手术,以便不会危害她的性命。所以,小女孩就這樣失去了她的一双手掌了!

可怜的小女孩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月后,小女孩出院了,小女孩又走进父亲的车库。她看见了父亲烤漆后全新一样的卡车。她很高兴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的卡车好漂亮,像新的一样噢!让我来替你抹车。”

这时候,小女孩无邪地伸出那双截断的双手,然后对父亲说:“爸爸,你把我的手还给我,没有了手,我不能帮你抹车。”这一番话深深刺痛父亲的心灵。内疚的父亲听了孩子这么说,根本无法面对孩子,然后就吞枪自杀了。

南洋商报

Tuesday, July 14, 2009

誰都可以心想事成

有人總是遇到好事:升職、加薪、換車及買新屋;有人卻霉運不斷:生意失敗、賭博輸錢、妻子私奔,還要給人打搶。

也許你讀過《秘密》(The Secret)這本暢銷書,書里說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是我們自導自演的。

既然如此,讀《秘密》的人這么多,有多少人心想事成?

《秘密》中,原來還有秘密……

讀過《秘密》這本暢銷書的人這么多,但是心想事成的人有多少?秘密中原來還有秘密……
有人靠意念治好癌症,有些人總能心想事成,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就能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這樣的故事,你一定聽過不少。

也許你會想,這些聽來有點神奇的好事,為何只是發生在他人身上,偏偏不發生在自己身上?

反之,你上班時非法泊車,心想會不會被抄牌,擔心了一整個上午,結果車鏡前果然夾著一張罰單。

我們華人是“信邪”的民族,所以有句俗話說:“好的不靈,醜的靈”,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秘密》(The Secret))這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告訴我們,我們人生的腳本,是由我們自己撰寫的,我們是自己人生的導演。

不管“好的”、“醜的”,都是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的每一個思想,最后都會“心想事成”。

正面思想,會吸引更多正面能量,同樣的,你的負面能量,也會吸引更多負面能量,這是吸引力法則的威力。

簡單的說,要過好日子,還是要過壞日子;要做有錢人,還是要窮一世;要自怨自艾,還是要快活自在,全看你自己的信念。

勇敢向宇宙下訂單

為何有些人求財總是失敗,S教你用吸引力法則求財。
澳洲電視工作者朗達拜恩(Rhonda Byrne),有一年,父親突然病故,工作得筋疲力盡,和同事、親人之間的關系一團糟,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完全崩潰。

就在這時,她從女兒給她的一本百年古書中,看見一個至大的秘密,一個生命的秘密,因此重見天日。

難以置信的是,我們所知道的歷史偉大人物:柏拉圖、莎士比亞、牛頓、雨果、貝多芬、林肯、愛默生、愛迪生、愛因斯坦,原來都知道和使用過這個秘密。

朗達拜恩開始尋找當今世界知道這個秘密的人,請他們和世人分享秘密。

她找到的24位神奇的當代秘密實踐者,他們包括因《心靈雞湯》系列成為億萬富豪的傑克坎菲爾、心理學家兼心智潛能訓練師丹尼斯維特利博士、哲學家、企業家,玄學家等。

書內的24位秘密實踐者,都是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接受訪談,但如果你看過這本書就會發現,他們卻像同一人在說話,而且說的內容,都是關乎如何利用吸引力法則,向宇宙下訂單,要我們所要的東西。

我們的每一個信念,就像一塊磁鐵,會在宇宙把同類的信念吸過來。

我們生活發生的每一件事,我們遇到的人、我們的工作、健康、財富、喜悅等,都是我們吸引來的。

明白這點,就沒有做不到的事,不管是誰,都可以心想事成。

如何用吸引力法則…

美 國國家催眠學會(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認證的催眠療癒師李天民(網民習慣稱他為Secretteller,以下稱他為S),在他的部落格“秘密、吸引力法則大解秘” (http://blog.yam.com/secretteller),分享了許多吸引力法則的秘密,教大家得心應手應用吸引力法則。

*使用吸引力法則,財富、夢想、成功……就會從天而降?

出生體操世家的柳金,贏得北京奧運金牌的秘訣,除了努力練習,原來還包括應用吸引力法則。
出生體操明星世家的柳金(Nastia Liukin),在贏得北京奧運女子體操個人全能金牌后,接受美國電視名嘴歐普拉(Oprah Winfrey)訪問時透露,除了全心努力練習,她贏得金牌的秘密,就是使用吸引力法則。

她頑皮地說,當母親給她《秘密》一書時,她並沒有興趣,還敷衍母親說過一陣子再看。

不過,在她出發前往北京的一個月前,看了歐普拉《秘密特輯》的重播節目,決定仔細閱讀之前母親推薦她看的《秘密》。

此后,她的思考模式改變了,得到許多啟發。

她做了一張願景板,把從谷歌載下的北京奧運獎牌相片,貼在願景板上。結果成功在北京奧運上摘下個人全能金牌。

所以S說,和吸引力法則合作時,還是要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心血、努力前進,而不是只坐在家裡什么也不做,等著成功、夢想,或財富從天上掉下來。

另外,我們要衷心的為別人的成功和財富而開心,就像歐普拉,不管誰的書大賣、得到格林美獎,或摘下奧運金牌,都打從心裡為別人開心,仿彿成功、得獎的是自己。

如果,我們嫉妒、羨慕或詛咒別人的成功及財富,就等于散發出“為什么我沒有”的匱乏能量,只會不斷吸引來“怎么都得不到”的能量。

S提醒我們,我們永遠得不到自己嫉妒、羨慕或詛咒的東西。

*S解開吸引力法則不靈驗的秘密……為何求財總是失敗?

S在他的部落格“秘密、吸引力法則大解秘”(http://blog.yam.com/secretteller),分享了許多吸引力法則的秘密,教大家得心應手應用吸引力法則。
如果問想求財的人,為何要財富?為什么跟宇宙要這筆錢?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債務壓力過大、股票慘跌,錢不夠用等。

這些負面的思考,建築在“欠缺”的能量上,當我們發射“欠缺”的能量,吸引力法則就會為我們吸來更多“欠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都在“求財”。

我們應該這樣“求財”:

問自己,現在富裕了,會做什么?會過怎樣的生活?心情如何?感覺如何?

把寫出來的答案,在腦海里落實或綵排。這樣,宇宙感應到你要吸引的富裕生活,富裕生活就會等在未來。

如果你富裕后想坐頭等艙到西班牙小島度假,並住五星級酒店,可以先找出頭等艙、小島和酒店的資料,大概搞清頭等艙、小島和酒店里是怎樣的。

看著這些照片,在腦海里綵排你坐在頭等艙里,空服員如何招待你,你向空服員點紅酒,心情一直很亢奮。

到了漂亮的小島后,愉快的晒日光浴,也可以量力而為,先到附近的停泊島、邦咯島落實這一切,不過要想像成這些島就是西班牙小島。

所以,想還債的人,不能想債務;想中大彩的人,不能瘋中獎;求子的人不能想著自己沒有孩子,要想像你現在已經擁有這一切。

想向宇宙下訂單訂任何東西,包括理想伴侶、事業有成,身體健康等,都可以這樣做。

中国报

教你維持正面能量

吸引力法則說的是“同類相吸”的道理,應用吸引力法則實現夢想,最大的秘訣是維持正面能量。

經濟不景、裁員消息不斷、治安敗壞,在這佈滿負面能量的大環境中,如何才能維持正面能量?

一般人在應用吸引力法則,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只“吸收好的,不要壞的”。
作家兼吸引力法則專家包伯道爾說,吸引力法則說“同類”會吸引“同類”,當我們腦海里浮現一種想法,就會把同類想法“吸引”過來。

不過吸引力法則本身是客觀的,在它眼里沒有好和壞之分,它只是接受你所有的思想,然后以生命經驗的形式,把這些思想回映給你。

簡單地說,不管你想的東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吸引力法則最后都會幫你實現這一切。

“激勵理論”學者高菲(Cofer)的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在遇到挫敗的時候,有90%以上的人會反應出攻擊、壓抑,退卻等負面情緒,只有10%的人會正面思考。

至于我們是那90%的人,還是那10%的人,根據醫學研究,這還要看遺傳因素和體質呢!

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只有1%的人,掌握全球全部人口96%的總財富,一般人在應用吸引力法則,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只“吸收好的,不要壞的”。

真誠面對扭轉劣勢

應用吸引力法則最大的障礙,是會勾起過去的創傷;只有接受創傷,才會走向療癒之路。
擁有美國國家催眠學會(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認證的催眠療癒師李天民(網民習慣稱他為Secretteller,以下稱他為S),在他的部落格“秘密、吸引力法則大解秘”提到,剛應用吸引力法則的人,都會經歷以下的心歷路程。

首先,我們會對負面能量非常敏銳,因為我們知道,要聚焦在正面思考上,就必須時刻維持美好心情,所以一旦心情不好,我們心里就會馬上亮起紅燈,要我們想法子轉換心情。

S把這個階段稱為“吸引力蜜月期”,很多人在這個階段,心情通常會莫明的好,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這么開心。

然而,事實上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暴露在一個很大的負面世界之中,不斷吸收負面能量,直到自己也發射出負能而不自知。

當我們有意識的想在腦海中轉換負面能量時,反而會讓我們靈魂中壓抑多年的負面能量甦醒,這時候,前一秒鐘心情很好的你,會突然變得很沮喪。

這個過程,其實是推著我們朝向“療癒”內心創傷的目標前進,不幸的是,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掛掉”了,任由情緒牽引,能量反而更加負面。

S的忠告是,要走過這個過程,使用吸引力法則吸引富足的人生,首先必須先接受自己曾經受傷的傷口已經存在。

然后要面對自己的這些負面情緒,允許自己感受那些情緒,這些負面事件的發生,是要幫我們學會人生經驗,只要面對,就等于告訴宇宙我們學會了,宇宙自然不會再出一樣的考題來為難我們。

內觀自己看清真相

找一天心情平靜理性的時候,拿出紙筆坐下,列出一張快樂清單,心情不好時從清單中挑出能夠瞬間轉換自己負面情緒的項目。
只要正面思考,就能發揮信念的力量嗎?

輔導經驗豐富,熱愛心靈探索的心靈導師張春源說,正面思考是一件好事,但是,當我們用正向的信念來套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變成一種魔咒或驅迫令。

“小時候,母親有次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指著我說‘這孩子從來沒有給我麻煩。’”。

春源聽在耳里,開始產生一種信念──只要這樣做,我就是一個好孩子。要做一個好孩子,就必須努力讀書、乖巧聽話,積極樂觀等。

這本來是一種很正面的行為,可是為了這句話,春源的心底此后有一把聲音,不斷的提醒他,你一定要做好孩子。

“好到什么程度?你今天明明很累了,可是你還是讀書,就算看電視的時候,也要拿著一本書,廣告時間趕快讀幾面。”

他表示,所以有時我們會發現,一些所謂積極的相法,已經逐漸變成一根鞭子,不斷的鞭策我們,成了一種壓力。

“但是這並沒有解決我們內在的問題,我們內心底層可能不斷地問,自己為何有一個悲觀消極的人生,到底自己發生什么事。”

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恐懼,有匱乏、不好的一面,但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會套上一層一層積極的假象。

人生不是一直都順利的,當我們遇到挫敗,或者夜深人靜獨處的時候,內心底層的消極觀念可能就會浮出來。

所以他認為,我們還是要從內心底層看自己,正視內在的匱乏,我們為何一直要更多,是不是因為內在的匱乏?

“當我們從內心觀察自己的時候,應該是不帶任何批判、指責和判斷的。”

只有這樣才能夠看清自己,一旦認識自己內在的陰暗面,就能轉化內心信念,看到自己真正渴望的。

吸納正面能量訣竅

好好愛自己,可以把負面能量轉為正面能量。
S說,我們是人,不是得道高僧,也不是看破紅塵的禪師,不可能不受負面能量影響,但是,還是有一些好法寶,可以幫助我們把負面能量轉為正面能量。

他在部落格里大方分享了這些法寶,本報獲得他的同意,轉載他的一些法寶,與讀者分享。

法寶一:快樂清單

找一天心情平靜理性的時候,拿出紙筆坐下,列出一些我們日常一看到、聽到、想到,摸到就開心的人、事和物。

不要等到負面情緒出現時,才來列這張清單,而且清單上快樂的項目越多越好,當某處方不靈光的時候,才可以從眾多處方中,找到最有效的方子。

意識到負面情緒的時候,要馬上放下並不容易,不過S建議,至少要試試把這些負面情緒留在原處,不要灌溉它。

接著,拿出自己的快樂清單,從清單中挑出可以瞬間轉換自己負面情緒的項目,緊抓著不放,直到能量和磁場轉換為止。

法寶二:感謝日記

日本量子科學家江本勝博士(Dr. Masaru Emoto)在一項實驗中,裝了一瓶蒸餾水,以顯微攝影機拍攝其分子,發現水分子形狀像是個六角形的螺絲帽。

接著,他在蒸餾水瓶上貼上“謝謝”兩個字,放置一夜,結果發現水的分子在顯微鏡下,化成美麗的透明水晶,就像雪花一片晶瑩剔透。

感謝是有正面能力的,所以S建議,每天寫出5個到10個值得感謝的人和事物,以改變自己的磁場。

法寶三:愛自己

方法一:

每天晚上刷牙洗臉上床之前,看著鏡中的自己,真心並帶著感情,喊出自己的名字,告訴自己5件你今天做得最棒的事。

為了避免干擾和被別人撞到尷尬,最好是在臥室或浴室里進行,同時把門關上。

方法二:

每天想出5件事,寫在小紙條上,寫時要加入感情。

不一定非要了不起的大成就,可以是好好吃了一頓早餐、騎單車去上班、認真把垃圾分類、跟鄰居打招呼等。

陳述完5件事后,請對自己說:“我真的、真的好愛你,你很棒、很棒耶!”

方法三:

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感謝他們“努力工作”,我們才能夠工作、讀書、走動,S稱之為“心靈體操”。

S在進行“心靈體操”的時候,都會從頭開始,在心里說:“我很愛我的頭,謝謝你今天努力工作,讓我今天想出很棒的點子,寫了一篇文章。”

接著是脖子、肩膀、手臂、胸口、腹部、臀部、大腿、小腿、雙腳。

中国报

唯識深層溝通為心靈掃毒 & 發出正念可能改變結局

唯識深層溝通為心靈掃毒

有句話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起心動念,那一念是好或壞,即可能成為事情發展的重要條件。

如果一個念頭是一粒種子,好的種子結出好果實,有益人生;反之,不好的種子則帶來負面影響,長成果樹再結出果實,對心靈和外在皆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

心念產生的力量,無影無形,不能視而不見或等閒視之。

林顯宗表示以佛學為理念,科學方式實踐,創造唯識深層溝通,協助被溝通者找出內心障礙的根源,為心靈去蕪存菁。
約十余年前,一名台灣房產經紀處理一宗房屋買賣,安排買賣雙方于某日下午3時到辦公室簽約,一旦完成手續,他就能得到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簽約當天,他特別致電給客戶,再次提醒雙方簽約時間,以及需要備齊的文件。

然后,由于距離簽約時間尚早,因此他決定回家洗個澡,小睡一會兒養足精神,以最佳狀態面對客戶。

他回家洗完澡后,就在客廳的沙發上小睡一下,當時下著雨,他就在雨聲陪伴下入眠了。

在他的辦公室內,他的兩名客戶已準時抵達,壁上的指針指著3時,但重要人物,即房產經紀並未出現,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依然不見房產經紀的縱影,最終客戶們拂袖而去。

這名房產經紀從睡夢中驚醒時,一切為時已晚,除了自責,還對自己每逢洗完澡后,遇上下雨天便會長時間沉睡的這個習慣感到不解,終于在某次參加唯識深層溝通創始人林顯宗的課程后,找到了答案。

在林顯宗的協助下,該名房屋經紀逐步回溯自己的過去,發現他的問題根源是與他7歲時一場溺水的記憶有關。

當時,他在遊泳池內遊泳時,突然腳部抽筋,險些命喪泳池,幸好救生員及時發現,將他救了上來。

就在同一時刻,天空下起雨來,救生員一面照護一面要他“別動,睡一下”,他就在這種環境下疲累的睡去。

掃除障礙根源

這一次的經歷造成他每逢雨天,只要洗過澡躺下來休息,救生員當年的話就成了他的記憶指令。

找到原因后,這名房屋經紀終成功去除這個種子,不再受到困擾。

“這是無明種,此為在無意識情況,經五識,即眼、耳、鼻、舌或身輸入的種子。”林顯宗在大馬為學員上課時,分享以上個案。

這名來自台灣的溝通師,以佛學為理念,科學方式實踐,創造唯識深層溝通,運用溝通這種人人皆能體會的方式,協助被溝通者找出內心障礙的根源,為心靈去蕪存菁。

唯識深層溝通技術屬引導式內觀,為一種結合唯識科學與量子物理的原理,所發展出來的心靈溝通技術。

“溝通即是掃毒!”林顯宗以現代電腦科技用語來解釋,不好的種子就像是電腦病毒,需要清除及時清除。

反之,若不適時處理,種子的作用力繼續發酵,同樣的事情就重複發生,這種循環即是一種輪迴。

因此,林顯宗認為唯有從溝通中找出種子來源,因為瞭解哪一種“病毒”在作祟,才能將之移除。

回溯前世面對因果

溝通即是掃毒,不好的種子就像是電腦病毒,因此需要清除這個病毒檔案,避免它繼續影響自身。
有一個人,發現自己患上高血壓后,一直不解為何會得到這種病,在參加林顯宗的一個溝通課程后,才赫然發現與6年前的一件事有關。

當時,與他有生意往來的友人捲款私逃,令他損失3000萬新台幣(折約322萬令吉),因此他一直耿耿于懷,他不解為何他相信的朋友竟做出這種事。

于是,在林顯宗的協助下,個案自己看到他的前世,當時身在清朝的他與現在的友人同是貿易商,那世的友人預先繳付了一筆銀兩作為交易之用,而他卻因交不出貨物而逃得無影無蹤。

那一世,個案捲走的款項與這一世對方拿走的款項價值相等,“這名個案瞭解前因后果后,還慶幸這一世的友人未追算他欠下的數百年的利息呢!”

回到前世追溯今世的果?相信有人心裡已在嘀咕:“未免太不科學吧?”

林顯宗表示,唯識深層溝通其中一個技巧即是回溯前世,但並非由負責溝通的溝通師,如林顯宗本身使個案看見自己的前世,而是由個案在清醒的情況下看到的影像。

“因為溝通上的需要才看前世,但僅是看前世並不能解決問題。”林顯宗特別強調,他們反對怪力亂神。

他表示,回溯前世不是去前世觀光旅行,而是鼓勵個案及早面對事情的因,“僅是看前世,只會徒增困擾。”

因此,他在課程開始前,總會不厭其煩向學員重申不要因為想看前世來參加課程,因那並非是課程的最終目的。

在他的理念中,“昨天以前即是前世”,事情重複發生即是輪迴,若以電腦來形容,進入前世尋找因即是在電腦中搜索病毒,然后除之而后快。

揪出壞種子阻止輪迴

在溝通個案中,不少個案對于看到前世這回事有異議,時常認為自己看到的影像是幻覺,但最后卻發現事實確是如此。
林顯宗指出,唯識學源自印度,當年中國唐朝的唐僧自印度取經回國后,首先翻譯的經典即是唯識學。

唯識學強調人有8識,即眼識(看)、耳識(聽)、鼻識(嗅)、舌識(嚐)、身識(感受)、意識(思考和判別)、末那識(執行阿賴耶識),以及阿賴耶識(儲存前5識)。

用現代科技來解釋,阿賴耶識即是記憶體,不分好壞的儲存來自前5識的訊息。

末那識則是電腦內的執行檔(Exe file),負責執行阿賴耶識的所有訊息,電腦病毒即是以執行檔形式存在。

他表示,人不斷在生活中增加新的種子,好壞皆有,因此唯有藉著溝通這種掃毒動作,揪出不好的種子,讓末那識(執行檔)不能執行壞種子的功能,阻止它繼續“輪迴”。

“不只是死后才有輪迴,人的感情、病痛、事件也不都是一直在生命和生活中輪迴嗎?種子的作用力是輪迴的基礎,無法破除就一直輪迴。”

真實例案尋找答案

回溯前世不是去前世觀光旅行,而是鼓勵個案及早面對事情的因。
在林顯宗與溝通師的溝通個案中,不少個案對于看到前世這回事有異議,時常認為自己看到的影像是幻覺,“但當個案去問今世中的相關人士,即得到令人驚訝的答案。”

有一溝通個案一直不明白為何自己努力賺錢回家給母親,卻一直未能與母親擁有更良好的關係,因母親一直冷對自己的關心。

經深層溝通后,她看見自己的前世是一只無毒的小青蛇,無意中咬了一名小女孩的腿,小女孩被咬后並未擊打小青蛇,反而跑開了,而這名小女孩即是個案今世的母親。

小青蛇經此之后,以為人們皆是這樣善良,因此有一次在一座山上再攻擊一名樵夫時,遭對方砍死。

個案不相信自己所見之事,于是親自詢問母親,這令母親大吃一驚,因為她並未向任何人透露曾被蛇咬的經歷。

該名母親表示,當誕下女兒后,不知何故就對女兒有難以言喻的厭惡,甚至動過想要掐死女兒的念頭。

如此神奇的案例,信不信由你,若你質疑,不妨親自去尋找答案。

遵循道德保私隱

唯唯識學強調人有8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執行阿賴耶識),以及阿賴耶識(儲存前5識)。
在林顯宗的唯識深層溝通過程中,必有一位溝通師與個案交流,這些溝通師皆是經他訓練出來的學員。

但是,初次參與這個課程者,心中難免有所顧慮,擔心自己的私隱經此溝通后傳開出去。

林顯宗指出,他除了在道德上規定溝通師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被溝通者的事,同時與溝通師簽署白紙黑字協議。

“10年來,我們的溝通個案中,並未出現任何法律上的問題。”





■去除不好的心念,助長好的心念,除了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世界。

■林顯宗的唯識深層溝通,引導人去面對因,以移除內心不好的種子,避免重複影響生活。



發出正念可能改變結局

你曾否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筆,為什么存在?

答案是:你想要它,所以它存在!

換一個方式來看,即是你想要它存在,所以它被創造出來了。

想,是心念,一切由心開始,一個念頭或一個意識可以引發許多事情,如果是集體擁有同一個意識,是不是會產生更大的力量呢?

如果一人的改變可以使到1000人也改變,全球只有650萬人擁有改變的心念,即可能影響全球人口,這即是量子效應。
一名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已連續數個月沒有雨水,土地干旱,影響農作物收成而鬧饑荒。

一般的做法是向天祈雨,希望老天爺網開一面,降下雨水。

但是,這名印第安人卻用另一種方式,他以跳舞的方式感謝上天使用滴雨未降的方式,讓他體驗缺乏雨水的日子;感謝上天使農作物枯萎,讓他感受饑餓無食物可吃的感覺,他把這些現象當成一種禮物,並心懷感恩。

之后,他冥想大雨傾盆而下,身體被淋濕的情況,以及農作物豐收的景像。

感恩儀式結束后,他返回自己家中,同一天,雨水重新滋潤這片土地。

台灣唯識深層溝通創始人林顯宗在其注資數十萬令吉拍攝的影片《末日抉擇》中提出這個例子,帶出的訊息並不只是積極看待困難,還包括人發出正念,有機會改變事情。

心靈的念頭真的改變物質嗎?不妨從以下的一個物理科學實驗的結果尋找答案。

科學家以發射彈珠機器,發射彈珠從第一塊鐵板的單縫中穿越第二塊鐵板,只留下一條豎立的射擊痕跡,一如科學家預期的結果。從第一塊鐵板的雙縫中穿過的彈珠,則在第二塊鐵板留下兩條痕跡。若將彈珠改為水波紋,穿過第一塊板的單縫后,只留下一條撞擊痕跡。

但是,水波紋穿過雙縫的鐵板后,卻撞擊出數條水波紋的痕跡。于是,科學家架設觀測儀器,想要瞭解這種現象,但此時水波紋穿過雙縫鐵板后,只現兩條水波紋痕跡。科學家撤走觀察儀器后,又出現數條水波紋的撞擊痕擊。


就傳統物理科學角度而言,波與粒子不會同時存在,但在量子物理學理論中,觀測意圖決定結果,想看到波就會出現波,想看到粒子即會出現粒子,這說明觀測者的心念和意圖,可以改變被觀測者的結果。

從這項科學實驗中反映出結果顯示,一個人的心念有可能影響結局,將之套用在人類生活中,一個人的心念正面與否,對個人和週遭事物同樣起著關鍵作用。

天災人禍由心造

林顯宗(左)與江本勝都相信心念能改變世界,前者更邀請他來亞洲巡迴演講,大馬是其中一站。
萬物唯識,一切由心造,目前全球發生的天災人禍和個人的種種問題,皆是自靈發出的念頭吸引而來的嗎?

換句話說,人的心念吸引著各種相關的人和事物,才會使自己,甚至眾人面對天災人禍?

縱觀目前全球,化學藥物和重金屬等物質對環境的傷害、糧食短缺、雨林消失不見、人類肆意開採各種能源、抽取地下水等,這與人心的貪婪皆有關係。

大地的反撲是什么?不就是發生土崩、地震、風災、海嘯等大自然災難現像做為抗議。

林顯宗表示,災難令人心生恐懼和焦燥不安,但它只是一種果像,這些皆是人類心識投射出來的結果,目的是要喚醒人類心中的愛與慈悲。

因此,當地球某處發生重大災難,例如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世界各國援助立刻如雪花般紛飛而來,將愛與慈悲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災難,讓全球不相識之人共同伸出援手,發揮愛與慈悲,但人類卻完全沒有覺醒,于是人類創化一次比一次更大的災難警告自己,直至完全醒悟為止。
災難次數喚醒自己
在人類近代歷史中,重大災難的發生次數愈來愈頻密,其中尤以地震最為明顯。近10年發生重大災難的紀錄,超過兩千多年的總和,而且誘發更多災難,例如海嘯、土崩、傳染病等。這意味著什么呢?是人類急于喚醒自己,還是不願覺醒?

正負心念水也知道

心念真的能改變物質嗎?水也許能知道答案。

日本學者兼作家江本勝(Emoto Masaru)博士帶領其團隊在日本IHM總合研究所做出有關水的實驗,發現水這個佔人類身體70%的物質,能夠對心念產生相關反映。

從小對水抱持崇敬之心的江本勝博士,經不斷研究后,發現把水冰凍在攝氏零下25度,用顯微鏡觀察時,水顆粒會由于顯微鏡本身的投射光所散出的熱而融化。

因此他以攝氏零下15度的冷凍方式,讓水結晶在顯微鏡下慢慢成長,在水結晶達至攝氏零度消失不見的約兩分鐘內,透過顯微鏡攝錄下水對心念的相關感應。

在觀察水結晶之前,他先讓裝在瓶子的水“看”寫有正負面文字的紙條,如讚美和責罵,或者給他們聽表達不同情緒的語言或音樂,然后才研究水結晶呈現的變化。

在顯微鏡下,他和研究人員發現,正面心念如讚美會使水出現美麗的水結晶,負面心念如咒罵水則會出現醜陋不堪的水結晶。

于是,他將這項研究結集成書,包括《來自水的信息》、《生命的答案,水知道》與《幸福的真義,水知道》等著作,獲得日本,甚至歐美和亞洲地區的歡迎,甚至聯合國也邀請他進行這方面的演講。

儘管一些學者對于江本勝博士的研究持保留態度,但他已為正負面心念影響人類與否,開啟新的研究視野和角度。

■先面對自己和喚醒自己,這是人類另一個重要的選擇!

■人類的心靈狀態正是一切現象的起因點,所以不能小看自己的改變。

中国报

畢業生理財(上篇) 畢業生先保障健康 后部署財富增值

有人說,唸大學四年都是為了將來鋪路,只要考取一紙文憑,並找到屬意的高薪優差后,就無需再為生活煩惱。

可是許多畢業生在踏入職場那一刻,才知道想像與現實是兩回事,加上經濟不振,在努力求職的同時,更需妥善規劃財務。

隨意投資只會打亂理財大計,相反畢業生應著重自我保障,並時時提升自我價值。
國內經濟仍未走出谷底,大學畢業生隨意投資,只會打亂理財大計,相反應著重自我保障,時時提升自我價值。

邁利財務規劃董事經理張梅香告訴《中國報》,許多畢業生仍處在待業中,只有在有工作有收入的情況下,才能展開理財大計。

“許多大企業仍緊縮人手,畢業生也不能期望過高,只能退到較小型企業,在累積經驗的同時,也不忘自我進修,如上一些短期課程。”

也有理財專家認為,畢業生不應太在意薪資高低,應遵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職業規劃為中心,堅持保障及增值。

張梅香建議,畢業生找到工作后,每個月應把10%至15%薪資,首先應用作投保36種嚴重疾病保險。

急于購車不智

“一定要先保障自己,只有健康體魄,才能確保美好未來;只有在保障自身后,才能考慮財富增值。”

她指出,投保醫藥保險僅是理財大計的初步規劃,畢業生切記莫貪圖享受。

“許多畢業生總在找到工作后,就馬上成為擁車一族,在經濟能力尚不穩定的情況下,就得供車,每個月難免入不敷出。”

對于一個剛踏入職場的畢業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證“入能敷出”,甚至節有所余,並不是急于決定“錢生錢”的投資方式。

“這並非說畢業生就不能投資基金股票,但需按部就班,在保障自己后,才來決定投資方向。

中国报

上夜班的人如何才能睡得好

栏作家Melinda Beck就健康问题答读者问。

问:我看过你写的《为何睡眠让你疲倦》一文。对经常要倒班的人──从白班倒成夜班,再倒回来,有时一天内要倒两次,你有什么睡眠方面的小贴士吗?

答: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要在常规时间段以外工作,即常常不是在从早7点到晚7点这个时间段工作。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拥有充足的睡眠是个难题,特别是当他们经常重新倒回与家人或朋友一样的作息时间的时候。

Circadian Age Inc.是一家为倒班工人编写培训出版物的公司,其总裁康诺利(Betsy Connolly)给出了以下这些有助于白天睡眠的建议。

--睡觉时,要保证周围环境的全黑。在窗户上用遮光窗帘,甚至铝箔;可以考虑戴眼罩。

--把电话线拔掉,使用一个能产生白噪声的机器,或是打开电风扇、空调,以阻断背景噪音。

--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比如泡澡、淋浴或看书。

--睡前三、四个小时就不要再喝咖啡或酒了。

--睡前两、三个小时就不要再锻炼了。

问:几十年前,有个家庭医生告诉我,如果枕两个厚枕头睡觉,你的脖子会弯曲一定的角度,使你睡得更好、更深,打鼾会减少98%左右。我妻子不赞同这种观点。他们俩谁说的对?

答:哈 佛大学的怀特博士说,这完全要取决于枕头放置的方式。如果枕头放置的方式使你的脖子弯曲,下巴朝向胸部,气道就会收窄,这可能会加重呼吸问题、打鼾和睡眠 呼吸暂停。如果枕头放在颈后,你的下巴向上朝向远离胸部的方向,这往往会打开气道,改善呼吸。不过他警告说,即便这样,也无法消除很多人的打鼾问题。

Melinda Beck

(编者按:本文作者Melinda Beck是《华尔街日报》健康养生专栏“Health Journal”的专栏作家)

Monday, July 13, 2009

流感风暴中的全方位免疫: 摄取好营养 提升免疫功能(下篇)

研究发现,若人们能够将每天热量摄取中的脂肪比例,由32%下降至23%,其白血球活跃度可提升48%之多,对免疫能力更好,而事实上,临床上亦见肥胖人士容易伤风感冒。

除个人卫生,营养摄取与人们的免疫能力亦息息相关。香港养和医院体格健康检查部内分泌及糖尿病中心营养师(英国注册)余思行指出,脂肪与糖分都会明显降低免疫系统功能。

“研究发现,若人们能够将每天热量摄取中的脂肪比例,由32%下降至23%,其白血球活跃度可提升 48%之多。事实上,临床上亦见肥胖人士容易伤风感冒。”此外,亦有研究发现每摄取100克(即约20茶匙)精制糖,包括白糖、饮品及食物中隐藏的糖分 等,白血球活跃度会减少50%,影响可长达5小时。

她解释,摄取高油、高糖分的人,其血液通常较为浓稠,也常见胆固醇偏高,血液循环不佳,自然影响白血球於身体“巡逻”的功能。

此外,会刺激身体制造自由基基及破坏细胞的酒精、重金属如深海鱼含有的水银及铅、香烟含有的镉(cadmium),及其他污染物如农药、防腐剂、化学物等,同样有研究证实会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少吃为妙。

营养素提升免疫功能

另一方面,同样有不少营养素可提升免疫功能:

●维他命C:可提升白血球数量及抗氧化指数,促进细胞更新。一般健康人士只要每天进食2——4分水果、2碗煮熟蔬菜已经足够。而天然吸收维他命C的好处是可同时摄取蔬果的其他抗氧化物,更为全面。

●维他命E:促进制造免疫系统B细胞,增加抗体。常见於果仁及五谷等。

●胡萝卜素:植物性维他命A,有助增加白血球数量,促进T细胞生长。常见於番薯、红萝卜、菠菜、芥兰、青萝卜等多色蔬菜。

●叶酸:可降低高本光胺氨酸(homocy-steine)水平,此物质会增加炎症及心脏病风险。常见食物包括橙/橙汁、乾豆、菠菜及添加叶酸的早餐粟米片。

●维他命B6:增强白血球数量。

●锌:为抗氧化物,可促进白血球修补伤口的功能。常见於蛋白质食物,包括所有肉类、乾豆、南瓜、芝麻、乳酪等。

●黄酮素:为抗氧化物,植物含量最丰富。有趣的是,黄酮素种类逾千,不同颜色的植物各有不同,所以每天进食不同颜色的蔬菜(包括黑白),可多元化地摄取黄酮素。

●蒜头:它独有的物质蒜素(allicin)及烯丙硫(allyl sulfur)有助增加T细胞生长,前者亦是抗真菌化合物,能杀灭口腔及胃部细菌,生熟吃均可。

●奥米加-3脂肪酸:提升白血球活跃度,促进细胞康复,常见於果仁、种籽类食物,如亚麻籽/亚麻籽油 等。另外,市面亦有鸡蛋添加奥米加-3脂肪酸,方法是於鸡的饲料中加入亚麻籽。深海鱼如三文鱼、吞拿鱼、沙甸鱼等亦是主要食物来源。此点与重金属的影响如 何平衡?余思行认为,若非大量进食,如每周1-2餐、每餐约3-4安士,都在安全范围之内。

免疫系统运作原理

免疫系统要发挥功能,可分为先天与后天功能两个步骤。先天免疫功以白血球细胞主理,当中包括嗜中性粒细 胞、巨噬细胞等,它们可透过侦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表面的特殊胺基酸排列,辨出有毒种类,然后随即袭击。例如巨噬细胞会直接将此种有害外来物吞噬、消 化。当病毒、细菌与人体细胞短兵相接后,其抗原会移植至人体细胞表面,成为“移植抗原”(Transplantation antigen),帮助后天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制造新军抗敌

后天免疫功能是透过“移植抗原”的记认,寻出身体的“免疫记忆”,若辨认出为曾接触过的外敌,淋巴细胞便会执行任务,将之消灭、删除。若认出为无害物质,免疫系统则不予反应,让身体适应此种外来物,称为“免疫忍耐”。

作战完毕,身体会余下少量免疫细胞“存档”,以备下次再遇相同抗原时,可立即制造新军抗敌。

免疫及过敏病科专科医生邬扬源指,人类於胎儿时期,淋巴细胞已接触抗原,所以已经有这种“免疫教育”。而人类的后天免疫系统,理论上足以辨出所有的有机抗原,因此,免疫系统并不会随便“自己打自己”。

一旦我们接触新“外敌”,身体一般需要1-2星期,才能产生免疫记忆。若已有“前科”-身体曾受该种病毒或细菌入侵,后天免疫系统可以快速应战,通常先天免疫系统“抗敌”1-2天之后,后天免疫系统已能启动,发挥功效。

值得留意一点是,免疫系统除了懂得打仗,也有另一极端-“免疫忍耐”,即对无害的外来物,不予反应,例 如食物。“牛肉、猪肉对身体来说也是外来抗原,但若它的抗原没发出危险信号,免疫系统便不会启动。”邬扬源指,一些有食物过敏的人士,便是因为肠道免疫系 统失调,错认食物为危险信号所致;也有些患者因一次病菌入肠,令肠道的免疫系统从此对无害的抗原都有反应,长期“自己打自己”,慢慢发展成特殊的肠胃病。

免疫力随时代改变

人们透过免疫记忆,累积抗敌经验。那么,一直进化下来,相比上一代,甚至我们的祖先,我们是否该有愈来愈强的免疫能力?

邬扬源指,免疫系必需“对症下药”,才能发挥功效。在不同时代、地区,人们会对不同种类的疾病有适应能力。“例如在12、13世纪,人们会对鼠疫有免疫力;印度的贫穷人士可能对寄生虫有更强免疫力;而香港人或者对病毒有更强的适应。”

朱伟星亦指,香港一般流感死亡率相比外国较低,原因与此地人口密集、污染严重,人们早已经过H3N2或H1N1等本地常见流感病毒的洗礼有关。“年头到年尾都在打着仗,也没有这么的严重。”

需时间适应

所以,若移民外国首2-3年,发觉自己变得多病,邬扬源解释这是正常现象,“因免疫系需要时间适应新环境,慢慢会回复正常。”

此外,女士怀孕时,胎儿同样是免疫系统的“外来刺激”,有些孕妇适应不来,免疫系反应过大,容易出现食物敏感、皮肤过敏、鼻敏感或哮喘等问题。而且,此种敏感同样有“免疫记忆”,所以即使产后,这些过敏仍会持续,变为永久性的过敏。

额外营养补充 免疫力超强?

余思行指,这作用只适用於部分特殊人士,如运动员。“有研究发现,运动员的长期训练易令细胞耗损,服食 维他命C补充剂,可降低患感冒机会。”但她指,除非是运动员,长期病患者或伤口较多的卧床患者,需要特别多维他命C辅助修补细胞或伤口,否则一般人摄取身 体用不完的维他命C,只会随尿液排走。

免疫力不会超正常

邬扬源医生也指出,免疫力只有“正常”及“不正常”,而不会有“超正常”,亦即有11只手指不代表弹琴更好。”

至於不少中药或草药产品声称可提高免疫力,邬扬源指原理是它们含有药性成分,常见为植物性类固醇。“问 题是如果它会增强免疫功能,如灵芝等,代表免疫系统有更强反应。若病人本身有免疫疾病迥,如红斑狼疮症患者,这些刺激可能引发免疫系统发病。”再者,即使 某一种药可以治疗某一种病,并不代表它也能预防该种疾病,故此不可乱用。

●流感疫苗研究与生产需时,等候半年是“最低消费”。

●就是这小小的A(H1N1)型流感病毒,弄得全球严阵以待。(美国疾控中心图片)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生活,到处都让人体验病毒的洗礼。

●统计数字,非典型肺炎传播率为1个传20个。所以,患病后佩戴口罩,是基本的防御措施。

●不同颜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种类的抗氧化物黄酮素,都是天然“补品”。

●许多西药的药性成分,其实来自草本植物,所以使用含中药或草药成分的营养补充品,也需多加留意。

南洋商报

流感风暴中的全方位免疫(上篇): 抗外来威胁 抢救免疫力

感冒时忽然全身“寒一寒”、指头插了木刺变得红肿痛、注射疫苗后发烧、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这种种的现象,可能源於同一个生理反应:我们的免疫系统启动了。

面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千奇百怪的外来侵袭,全靠身体时常打着这些无声无息的仗,我们才不致天天都病恹恹。肩负这保卫重任的免疫系统,原来是个复杂的兵团。新型流感“风眼”愈迫愈近,打仗前知彼之外,也得先知己——我们的自身免疫力,有什么板斧对抗疾病?

首先弄清楚一些概念:所谓抵抗力与免疫力,其实各有所指。免疫及过敏病科专科医生邬扬源解释,抵抗力是 笼统的说法。“抵抗力最基本、第一道防线是皮肤、肠胃、黏膜等等,负责防止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若它们有损伤或其他原因,让外来侵袭能够进入身体而造成 感染,免疫系统便会开始运作,发挥保卫功用。”

免疫系统可理解为身体一个“无形”的器官,也就是医生说的“系统性器官”,遍布全身如肠胃、骨髓、脾脏 及胸腺等,不同器官里面会有不同种类与功用的免疫细胞。至於“外来威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移植的器官等;有时我们自身也会制造损害身体功能的因 素,例如癌细胞。

药物只是助攻

许多人奉信药物万能,其实在许多治疗上,药物的作用只是“助攻”,最终还得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打仗”。香港医院管理局港岛东西联网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服务顾问医生朱伟星指,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特敏福,便是例子之一。

流感病毒的表面,包含两类蛋白基因,各有功能:红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种类包括H1 至H16)依附人体细胞后,会侵入细胞的核糖核酸RNA,然后借助细胞来不断的自我复制;神经胺酸酶Neuraminidase(种类包括N1-N9)则 如剪刀般将Hemagglutinin的毒性释放,使之可以继续感染其他细胞,令病情恶化。

而现时常用的抗流感药物特敏福,是神经胺酸酶抑制剂。它的治疗功效并非直接杀死病毒,而是於流感病毒 “N”类基因蛋白下工夫,压抑及阻止病毒於短时间内大量复制,即是拖延时间,令病毒不能快速大量“成军”,减低病毒的破坏力。最终攻打病毒的,仍是患者自 身的免疫系统。(详见另文)

“特敏福的作用是从旁‘助攻’,即是buy time,让免疫系统有时间辨认此病毒,赶及制造抗体,自己打仗。”常说特敏福的疗效,是将病情由5天缩短至1天,便是此意思。“其实到现时为止,从未有过药物能有效杀死过滤性病毒。”朱伟星说。

病毒攻陷时 提高警觉性

免疫系统如斯重要,却行踪低调,但想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否正在“打仗”,原来也有迹可寻,且是许多人都体验过的感觉:“感冒时,忽然有一下感到全身‘寒一寒’,就是病毒打胜仗的时候。”

朱伟星解释,流感病毒要打赢身体,过程先是进入人体,然后找个角落培养、繁殖,若身体抵抗力够好或病毒 数量少,或可避过一场感冒。否则,当病毒繁殖至足够数量,一下子释放入血,人就会忽然发烧、流鼻水、喉咙痛、咳嗽、疲惫,代表病毒已成功经血液循环全身。 至於这攻防过程,有的人3天败北、有的1星期才病发,取决於身体免疫系统的警觉性、反应及制造抗体的能力是否够快,以及病毒攻占地方是否够多。

增强作战能力

这一边厢,透过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继续繁殖,可避免病毒补充“援兵”令病情恶化;另一边厢,患者也需增强自身作战能力,常说感冒后需要充足睡眠、多喝水,正是基於此原理。

“过去20年,许多神经免疫学的研究都指,免疫系统活跃度与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情绪低落、压力、疲累都会令免疫系如‘睡眠’般,悚打仗。而压力荷尔蒙分泌增加,也会明显减弱免疫系统的活跃度。”朱伟星指。

其次,因免疫系统需要依靠血液输送“援兵”——白血球,所以血液循环不佳,同样影响免疫力,这点解释了饮水的重要性。因此,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因心脏泵血较少或血管栓塞,血液循环不佳,令他们免疫系统运作较差,因而易病。

疫苗唤醒免疫力

除了药物、自身免疫力,疫苗亦是现时医学界大力鼓吹的抗病策略。疫苗是透过注射少量经处理的病毒入身 体,先打一场小型战事,训练免疫系统辨认病毒。朱伟星指,人们患病后会产生天然免疫记忆,抗病作用最理想,而且终生有效。至於流感疫苗,则约90%以上人 士注射后有效,“即使普及如乙型肝炎疫苗,也有1至2%人士接受注射后,仍然无法‘叫醒’免疫力。但从研究看来,又不见得这批人士的抵抗力特别差。”

疫苗研发并不容易,截至现时,全球真正有效的疫苗,其实不超过30种,包括儿童必须注射的7种疫苗;其他病患如破伤风、乙肝、流感、肺炎链球菌、子宫颈癌疫苗,以及一些旅行常用疫苗如黄热病等。

流感疫苗在众多疫苗中有效期最短,原因是流感病毒“太本事”,年年改头换面。而且,即使技术如何先进, 人类研发新疫苗,与病毒仍有最少半年的时差。“科学家要找到该种病毒的‘种’,然后培殖到一定数目,注入鸡蛋大量培养,再经白老鼠、雪貂(因其基因结构与 人类相似)、猴子等动物试验,最后为人类临床实验。过程复杂,等6个月是必然。”朱伟星指。

疫苗佐剂增成效

面对今次A(H1N1)型流感来势汹汹,即使新疫苗研发成功,能否短时间生产足够数量,亦值得关注。 “现时资料看来,世卫不打算将A流感疫苗,纳入季节性流感疫苗内(即每年建议的3种流感疫苗),药厂霎时要多生产一种疫苗,立即建厂都来不及。”若遇上如 禽流感研制疫苗的难度),研发新疫苗时间可能延长。

加强疫苗作用

疫苗佐剂可能是另一选择,它是生化产物(Bio-chemical product),配合疫苗使用,可产生更的免疫反应。由於它可加强疫苗的作用,因此可以减低每针疫苗的剂量,仍能达到相近疗效,以其中一种流感疫苗为 例,单一针疫苗需要15毫克,若附以佐剂使用,每针疫苗可减少至3.75毫克。换句话说,从前的一针疫苗,现在可分4针使用。 朱伟星指,疫苗研发与生产需时,要赶及在流感大型流行前提供足够剂量,佐剂有傅立叶凤苗数量的好处。“佐剂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生产过程较疫苗简单,事实 上,以往许多疫苗其实都有佐剂成分,如子宫颈癌疫苗。”

他指,疫苗一般有效期约3年,佐剂则有5年,所以多在注射前才混合。而由於它可引致强烈的免疫反应,注射后针口的红、肿、痛程度会较大,为时也会较长。

疫苗也有危险性

无疑免疫力可以替我们抗病,疫苗的发明亦是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首个疫苗——天花疫苗的出现可谓改写 人类历史),然而它的危险性亦不容忽视。邬扬源医生指,在1970年代,美国出现过猪流感,当年政府大量制造疫苗防治,有5000万人接受注射,然而疗分 有自身免疫问题的人士,注射后出现免疫系统袭击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严重个案更出现停止呼吸(需使用呼吸机)甚至瘫痪,最终惹来巨额的医疗赔偿。

“有些人的免疫系统潜藏异常基因,以往没有迹象,直至接触疫苗后,才因误认疫苗抗原而出现此种反应。所 以,疫苗也有一定危险性。”所以,他认为面对无日无之的病毒变种,应从个人卫生入手:经常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遮掩口鼻、避免触摸口鼻或眼睛、有流感病徵 时戴上口罩及求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清洁、减少到人多挤迫地方,即使是老生常谈,却是最有效方法

南洋商报

Sunday, July 12, 2009

要想活得久 就得吃得少

据一项为期20年对76只猕猴进行的研究,大幅降低猴子饮食的热量能降低它们死于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几率。

这 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研究人员的研究报告刊登在周四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这些研究发现给诸多研究人员和葛兰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等公司带来了新的动力。这些人员和公司一直在寻找一种药物能够模拟节食给人带来的好处,又不用感受到饥饿的痛苦。

目前已经有数以千计的人尝试严格限制他们的食物摄取量──较之每天约2,200卡的正常摄入量低至多30%──以试图延长寿命。对他们来说,这项研究结果似乎证明了热量限制是一种延长寿命的手段。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就已经知道这种方法能够延长老鼠的寿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在猴子身上的效果,猴子和人类的基因有更多相似之处。但此类研究面临着一个困难:猴子平均可以活将近30年,这意味着任何衡量寿命差别的研究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威斯康辛大学的这项研究是首个得出明确结果的。研究开始于1989年,当时有30只猕猴,1994年又加入了46只猴子。当猴子长到10岁左右、发育完全成熟时,研究人员对半数猴子的饮食进行了限制,将热量摄入削减30%。

美 国热量限制学会(Calorie Restriction Society)会长德拉尼(Brian Delaney)表示,周四公布的研究结果和那些身体力行热量限制的人一直坚信的信念完全一致。该学会有大约3,000名会员。他说,限制你当前的进食 量,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带来健康方面的好处,能够延缓老化过程。

在大约20年后,在 38只饮食不受限制的猴子中,有14只猴子死于与老化有关的疾病,例如心脏病和癌症。相比之下,另外38只饮食受到限制的猴子中,只有5只猴子死于同样的 原因,差距明显。不过,在考虑所有死因之后,这种差距在统计上还不够大,因为还有猴子死于外伤以及麻醉并发症。

限制热量摄入似乎还可以延缓大脑灰质的损失。

负责这项研究的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温德鲁奇(Richard Weindruch)说,这真的是个非常简单的结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等待猴子们变得足够衰老,以获得有关寿命、大脑老化以及疾病的有价值数据。

温德鲁奇是当地一家公司LifeGen Technologies LLC的共同创始人。该公司与制药商合作,对可能延长寿命的药物成效进行量化衡量。

Keith J. W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