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上涨(通胀)的百态
目前热门的话题不外乎,“什么东西都涨价,薪水却远远追不上通胀的脚步”或“钱越来越小了”,很多时候是越讲更气,把政府和商家,大骂一番,虽然,这不完全是政府或商家的错(浑水摸鱼或乘机占便宜的商家除外),因为津贴本是拐杖文化,它让大家看不清事实的真相(物品的真实价格),永远处于安逸中(不懂市场物品价格的起伏),我们不该视津贴为理所当然或应得的,但是,资源丰富的大马何以落到财政赤字,马币贬值,进而成本高涨,一衣带水的导致所有的物品和服务也水涨船高(比起没有任何资源的新加玻却以1新币换2.6左右的马币),针对这个,政府就责无旁贷了。每年,政府放纵和挥霍”公家的”钱,却要老百姓节俭,勿浪费,这口气,谁咽的下?这种“下流”的国家财务管理,Ops...抱歉,应该是“三流”的管理,还一直引以为傲,真是无可救药。
通胀的另一个面貌,不见得一定是不好的,这就要看您投资在哪或有没有投资。通胀其实,推高了的产业,股票,股票信托和商品的价格,这对拥有这些的富豪,是受益人之一。对中下阶级或保守的投资者(没有投资的族群)来说(或投资在固定或保守投资工具比如定存,债券或现金等等),反而是“贬值”的。还有,固定收入(打工一族)比较容易受通胀影响,除非每年拥有可观的调薪;至于,创业者或生意拥有者,因为收入是不定的,而且可以因为通胀而调高物品价格或服务
费,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必须用更高价格购买物品和服务,所以,不受影响。
应对通胀,在市民的角度,从不闻不问,到埋怨抗拒,都不是好的面对方式,其中以不闻不问,最为糟糕,难救,他们,不去了解什么是通胀,如何影响他们的开销,也不去积极调整生活步伐,也不相信精明的理财(知识和规划)会有所帮助,总是开销多过收入,整天举债过日,像是用三个盖(收入/举债),来互相关4个洞(债务/开销)似的,或用未来前来目前消费享受,财务状况只有越陷越深,到最后(晚年),破产或“跑路”或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这时他们还是懵懵懂懂,无奈,不察觉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除非,他们知道问题所在,否则,旁人或身边人是帮不了的。
一味的埋怨和抗拒也对市民没有帮助,它无法改变任何事实,反而,吸引更多值得埋怨的事情进入自己的生命中(吸引力法则),相续不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与其坐着什么也不做,还不如看看有什么方式去表达不满或调整生活方式去面对“改变”。这里有一个有趣和值得回味的的故事,有位年轻人面对很多打击,万念俱灰,跑到槟威大桥,坐在桥边,想跳海自杀,路过,有另一位年轻人看到了,就去和他谈谈,想了解什么事情想不开,哪知两个越谈越起劲,彼此互相搬出自己人生负面,没有希望和意义的事情来谈,负面情绪(彼此可怜)互相感染,到最后,两个一起跳海去了。虽然只是一则故事,但是是值得参考,何必一直自我“哀怜”个不停或和身边人比较谁比较可怜(这是双输的游戏)?
百物上涨的时代来临是大趋势,是全球的的问题,只是货币贬值,没有资源和进口比较多的国家(尤其是自然资源,食物等),最能感受得到。唯有积极面对通胀才是王道。应对方式不外乎,调整消费技巧,生活方式,精明理财和积极投资。了解什么“必需”物品是涨价,是否有代替品或取消购买“想要”物品,对不同公司的货物的价格更敏感(货比三家)等等,都是调整生活方式或消费技巧来应对物品的涨价。精明理财就是预算消费,先准备“必需”物品单,只买计划中的物品,其他的,不妨再三考虑或延后购买(很多时候,冲动或因为非常便宜购买的物品或服务,都是不重要的或用不着的)。最后,善用自己的财务盈余(先把想要用于还债,储蓄和投资的部分抽出,其余的才用于消费),用于储蓄和投资来增值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