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菩提道上,同愿同行”-法侣/善知识

法侣/善知识

成佛的道路是很漫长的, 学佛的过程中难免会跌倒或迷失,所以在这种情况,有善知识/法侣的陪伴显得特别重要。在佛经中,处处可见佛陀强调亲近善知识/法侣的必要。善知识或法侣不一定是比自己强的,重要的是彼此有共同的学佛的方式和理念,当然目标也要一样。如果有共同的愿力,那就非常难得了,凝聚力也就比较强。。慈济功德会就是以证严上人崇高的愿力(为佛教,为众生)为整个组织和义工们的推动力,不遗余力的为众生服务。佛光山和法鼓山不也是以着“推动人间佛教,建立人间净土”为原则。把拥有共同目标和愿力的人组织起来,共同朝向目标前进,只要管理得当,毕竟能永久不衰。

暂时把善知识/法侣的范围缩小到个人圈子,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同参道友,不时来个聚聚,也一起参与佛法活动如供僧,修持,佛法讲座等,以达到互相提醒(影响),一起学习,以便继续在成佛道路上前进。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在五浊恶世里打滚,学得一身的烦恼和习气,很容易被人牵着走,与其被猪朋狗友“带走”,不如让法侣“拖”着走。每个人都会有潦倒的时候,谁没有过去?生活上,挫折和逆境很容易把人打倒,这时法侣就该扮演其角色,拉他一把,让他重新站起来。共修的力量是无限的,一起修持可以制止个人的懒散;一起分享佛法,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层面的佛法;一起学佛,让学佛变得理所当然,生活的一部分(佛法生活化),一起推动佛教事业(活动,组织),让护持佛教变成一种责任或使命。有这样人间佛教的展现,佛法生活化的佛教徒生活,佛教能不兴吗?基督教徒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反观我们佛教徒的确需要多多努力。

在大学生涯里头,和在佛学会认识的朋友一起租房子,住在一起,有时会找空闲时档,一起喝茶,谈佛法,也会一起去到邻近的到场去供僧(亲近僧团)。同样的,我们也一起在大学佛学会办佛教活动。记得有一次,我和其他朋友去供僧,我的”家人”得知我去供僧后 ,也安排下个星期去供僧,这就是法侣们互相影响的写照。

我也常和一班志同道合的佛友(大学),一起到湖边放生,虽然现在有点分隔在不同地方,彼此工作也很繁忙,但是一起放生的聚会还保持到现在。回想过去,我有参加过某佛教会的诵经共修,诵经后,大家就坐在一起,一边慢慢品尝其中一位理事带来亲手做的糕点,一边谈天。哇! 这感觉好温馨耶,好像一家人一样。

现在和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或非佛教徒,在一起住,所以我学佛的推动力和影响众也就少得多了。还好目前,我在佛学会校友就任理事,和理事们关系很好,他们就是我的法侣。有一次我很想去听满亚法师的佛学讲座,地点和交通对我来讲是个问题。我只好把我想去佛学讲座的意愿和理事们说,看大家有没有兴趣,哪里知道一个影响一个,到最后,我们总共三辆车去(连非理事会的朋友也被影响),每个人听完了,都法喜的回家,都说我没有介绍错。从那时候开始,只要有其中一个理事想听某某法师的开示,而大家又有这样的空档,我们都会一起去听佛学讲座,过后还会一起去用餐。当和他们的法情建立起来后,和他们见面,一起讨论组织管理,听开示,用餐就变得那么自然;没有去,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延续法情,同修法理”,如今成为了我们校友会的口号了。是否觉得干劲十足呢?你也可以把这口号用在你的组织和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