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1, 2011

财女风情:3个千万理财策略

●罗凤琴

每一个人都渴望是不是有神奇的理财方法,可以让我们脱困。


理财不是变魔术,也不是好运气,而是由一个个对的决策所累积出来,才能过着财务自由的生活。

这三“千万”的理财策略,你将学到普通人士都可以学会的,能为自己及家人建立真正的财务自由的策略。

这些策略其实非常单纯、简单,并且是一个学习和跟随已被证实的财富自由的理财策略,而且所有需要准备的东西都在自己的眼前。

只因为你不去看,所以看不见。

第一个千万:千万要有明确目标

爱丽丝好奇的追踪会说话的兔子而坠入了奇幻世界,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爱丽丝问:“这里是哪里?”精灵反问:“你要去哪里?”爱丽丝回答:“我不知道。”

精灵说:“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那么现在你在哪里一点都不重要。”

这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一段对白,说得多好,如果你连去哪里都不知道,那么走哪一条路又有什么差别呢?

这段话用来比喻我们的人生,真是再经典不过!

阶段性目标

由此可见设定个人的目标有多么重要,你想要掌握你的人生,还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端视你的梦想与目标,没有任何人没有设立目标就莫名其妙地获得成功。

理财规划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老是告诉自己上车、上车,可是连自己要去哪个目的地都不知道。

人生都会有阶段性的目标,你要先知道自己的目标才会知道要如何执行。

当然,目标只是一个假设可以达到的位置,因此环境的变迁,目标也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理的修订,这才是有弹性的、灵活的理财方式。

第二个千万:千万不要拖延

有了目标之后就必须马上开始行动。

“明天”、“下个星期”、"以后”、“有空时”、“有一天”经常就等于不做,它是失败的代名词──从未做的同义词。

许多美妙的目标与梦想从未变成现实,因为我们说,“有一天我会开始”或“给我一点时间”,而我们应该说的是,“我现在就开始,立刻就开始”。

未来都被等掉

时刻记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忠告:“不要将你今天能够做的事情拖到明天。”

虽然很多人都同意理财要马上行动然而只有少数一些人真正将这个意愿付之于行。

当没有财务危机发生,一般人都会忽视理财规划的需要而不断地推延理财计划。

虽然“等一下”的时间或许不会很久,但是人生中又有多少个“等一下”?

再等的话,未来都被你等掉了!

第三个千万:千万要先付钱给自己

许多人在未领薪水前就已经计划好要买什么东西或怎么样去花费,然后到了月底看剩余多少钱才拿来储蓄或投资。

结果,却还不是存不了钱,为什么?

因为存钱的公式用错了,“收入-支出=储蓄”的存钱公式,证明是不可行的,你应该改变思考模式,应从“收入-储蓄=支出”的观念来存钱─有了钱把一部分的钱先储蓄起来,剩下的才拿来消费。

每个月存一、两百令吉做起,这样对你的生活不仅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这一、两百令吉的种子钱,你可以自动化存钱系统,定时定额投资基金。

现在的薪水族多数都有薪资帐户,一般领薪日多在七日之前,可以设定每个月八日扣款。

扣款计划长期执行

每月薪水一入帐时,你不必走进银行柜台,而是让机器自动帮你执行扣款存钱。

看起来很简单,一段时间下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威力,关键是扣款计划一定要长期确实执行!

理财是一生幸福的开端。不要因为自己的任性、固执而拒绝去认识对财务规划的认知。唯有做好理财,才能让财富倍增,达到“要用钱的时候就有钱用”的最佳境界,富足一生!

最后仅以这三“千万”的理财策略,与大家共勉。

南洋商报

設生意保值信託 保障股東繼承人利益

俗語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事實也是如此。
這不是迷信,因為創業即便艱難,也大有成功的例子存在,
但要讓一門生意能夠永續經營,除了本身努力,也有賴于很多外在因素,所以失敗率非常高。
無論如何,在生意開始穩定下來,就想到未來安排,
或許就能打破“創業難,守業更難”咒語,讓自己辛苦創立的事業代代相傳。

生意保值信託能夠確保任何股東不幸意外逝世,其他股東利益受保,公司運作如常。
樂委(Rockwills)資深資產規劃師曾開俊披露,業務未來規劃,尤其多股東的公司,生意保值信託是最合適的工具。

因為通過生意保值信託,在其中一個股東逝世時,把公司股分合理轉賣給其余股東,能夠確保業務不受繁雜的遺產手續影響,如常進行。

同時,他說,公司股東若超過1個,就應該成立生意保值信託,而且每名股東都必須參與,避免自己忽然離世,為繼承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保障其他股東利益。

“股分直接轉讓非常合理,因為股東與繼承人要重新建立合作關係不容易,而且繼承人可能沒有經營經驗,甚至不想繼續參與該業務等問題,都可能打擊公司表現。”

覆蓋範圍夠全面

曾開俊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披露,生意保值信託內容包括生意買賣合約、人壽保險或現金、授權書及信託文件,相當全面。

他舉例,A公司有4位股東,已為生意設立一份生意保值信託,當其中一位股東不幸逝世,其股分將轉讓給其他3位股東,而逝世股東的家人,將獲得相同股分價值的現金。

在這個例子中,生意買賣合約的功能是列明買賣條例及價格,一旦其中一個股東逝世,其他股東必須根據合約條例購買其股分。

另外,人壽保險或現金則是讓每名股東,通過購買保險或準備一筆現金,購買逝世股東的股分,因為不能使用公司資金。

授權書將委託信託人轉讓股分;信託文件則將指示信託人分配銷售股分后所得的收益。

“這文件非常重要,因為將闡述逝世者對于其股分被脫售后,資金的分配意願。”

成立信託,通過委託人的執行,能夠公平根據各人意願分配財產。

股東人數3至7人

成立生意保值信託時,公司股東每一位都必須設立生意保值信託,一般個案,股東人數介于3至7人。

目前越來越多公司,尤其中小型企業了解其重要性而紛紛做出準備,生意保值信託日益增加。

曾開俊披露,通過該信託,有限公司及合資公司的股票不能向外界銷售,因為外來的伙伴,未必能與原有的股東有共識。

生意保值信託好處

(一)防止繼承人對公司業務沒有興趣時,為了脫售股分而草率決定,導致股分賣不到合理價格。
(二)保障家人利益,避免自己忽然離世,家人擁有股分卻沒有現金的窘境。也確保股分的售價合理,家人利益受到保護。
(三)事前做足準備,其中一個股東忽然離世,其余的就有足夠的資金來收購逝世者的股分,不會措手不及。

事前無規劃紛爭多

親人逝世已非常痛苦,若因公司股分沒有事前做好規劃,可能出現的紛爭,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樂委(Rockwills)資深資產規劃師胡瑞志認為,合伙公司撥一筆單次款項,成立生意保值信託對公司有百利無一害,而且這筆費用能夠由公司來承擔。

他指出,以一家2至8名股東公司來計算,成立生意保值信託的價格介于5800至9200令吉,而加上后來的管理費等,整體開銷一般等于公司價值的0.75%而已。

他說:“這成本其實很低,因為就只用了公司約1%的資產,就能保障公司達99%的資產。”

他說,比起財務損失,精神上的折磨,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除了人際關係,還可能影響到公司的運作及未來。

中國報


兔年理財有啟示 投資要學狡兔三窟

兔年談兔,就別以為狡兔不好,從理財角度來說,“狡兔三窟”值得學習!

“狡兔三窟”出自《戰國策》的名篇《馮暖客孟嘗君》。

故事中,孟嘗君的門客馮暖向他獻計,在不同的地方找了幾個安身之處而保著了孟嘗君的官位。

“狡兔三窟”意思就是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便于防身避禍。現在多指掩藏的方法很多,藏身計劃周密。

投資理財方面,也有“狡兔三窟”策略,指的是進行投資前,除了現有的基礎,還要考慮到投資的風險及退路等。

黃凱順:根據自己的能力消費,並為突發狀況作好準備,就是狡兔三窟的智慧。
理財是一門學問,投資過程有所得也有所失,只有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考慮到投資的風險及退路,才能在投資理財路上越走越寬,實現期望的目標。

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精明的理財部署,也要懂得把雞蛋放在數個籃子,才會把風險分散,不至于落得一次過傾家蕩產的窘境。

ISI理財機構培訓機構總執行長黃凱順表示,他的基本理財原則就是“先分配后花費”。

“把錢分配成‘現在’、‘以后’及‘緊急’時才能使用的部分,避免不幸事情忽然發生就全軍覆沒。”

根據他提倡的“先分配后花費”理財原則,我們必須把收入的40%作為應急基金,其于60%才作為生活日常開銷。

40%作應急基金

40%應急基金中,10%為保險費、10%為孩子教育費及20%為退休基金。

至余投資,每一個人應該先確保自己至少擁有3至6個月的生活后備基金,才能確保失業或失去工作能力時有應對資金,不至于即刻變賣財產。

“根據自己的能力消費,並為突發狀況作好準備,就是狡兔三窟般的智慧。

“當您遇到緊急狀況,就有應急資金;生病或意外時有保險保障;孩子要上學就有教育費;若安然無事,就擁有更多退休金。”

能作出這樣的安排,黃凱順認為,一個人就毫無后顧之憂了。

分散風險勿孤注一擲

投資時,黃凱順指出,也可應用“狡兔三窟”的道理,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投資于同一個工具,才能分散風險。

“即便回酬很高,我們也不能把所有資金投資在單一投資工具中,必須有不同組合,如股票加房地產。”

同時,深一層,選擇了一個投資工具如股票后,還得進行分散,不能只選擇一只股;投資房地產時,也不能只買一間。

此外,黃凱順說,要投資也要有條件,即是必須對本身要投資的產品熟悉,瞭解投資項目,更要有投資目標和時限,茫茫然進行投資,很容易就孤注一擲。

他表示,只有本身對投資產品瞭解,才能夠把它們分得越細,進而避免風險,不會一個問題出現就打擊到整個投資活動。

修正家庭理財計劃步驟

“狡兔三窟”策略講的是要考慮到相關風險然后作出準備。

一些理財師認為,家庭理財計劃應該每年隨著經濟形勢變化不斷修正,讓它變得更完美。

★第一步:分析家庭財務狀況

先瞭解自己有多少“家底”可用作投資。把資產分為以下幾類:

1.現金資產:包括現金及各類存款;

2.消費資產:汽車、家用電器、自住房等;

3.投資資產:股票、基金、投資房產、期貨等;

4.保全資產:黃金、珠寶收藏品、人壽保險保單等

完成資產分類后,也針對家庭負債做分析。家庭負債一般上分成房貸、車貸、信用卡賬單、水電費賬單等。

理財師說,分析家庭負債情況,可以幫助大家在投資和還貸之間做合理選擇。

★第二步:設定理財目標

理財目標設定,必須有具體時間、金額和對的目標等條件。

年度目標多為購房、購車、國外旅遊、進修充電計劃、子女上學等等,應該計算實現這些目標需要的開銷,以及實現目標的時間進度。

★第三步:制訂年度收支預算

把新的一年所需花費估算出來,預先安排資金來源,但記得要預留彈性空間。

★第四步:自我檢討和外在因素分析

做年度理財計劃,外在經濟環境檢視非常重要。對于新一年的經濟狀況,如果沒有自己的看法,可參考其他財經雜誌和報刊。

此外,根據前一年的總結分析出理財失誤的原因,是開始新年度理財計劃必要條件。

★第五步:進行大類資產分配

基本上,資產主要分為三大類:權益類資產(以股票為典型代表的、投資收益主要由價格波動帶來的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以及其他個人資產。

資產分配就是根據投資者本身對收益的要求、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市場形勢的分析判斷,進行有效的大類資產比例劃分。

確定自己風險屬性后,就可以選擇投資的品種以及投資時機。

中國報

Thursday, March 10, 2011

财女风情:“养”与●罗凤琴


●罗凤琴

投资理财的关键在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时机的好坏,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播下好的种子,

适时灌溉,用耐心来等待成果,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否则将适得其反。

投资常用的一个术语——“养”。养投资回酬率,用什么养?用“时间”养。因为,所有的投资都一定要花时间,才看得到获利。

而长期投资要关注两件事:

1.长期累积要求“绝对回报”(absolutely return)

2.创造这个回报的过程波动是低的,不是心惊胆跳的。

信奉绝对回报的投资人,通常会宁愿降低风险保有长期正报酬,而不去追投机股,拼短期高获利。

可惜的是,大部分投资人都是“舍长取短”,为投资而投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越快赚到钱越好,而且越多越好。

投资理财如同赛车,车子开得再猛再快,不到终点都不算赢家,投资理财亦如此。

其实许多人对投资这件事的认知不是混沌不清,就是期待过高。

大部分的投资人总是希望有那么一天,即使那一天根本遥不可及──透过投资而一夕致富。

不能一步登天

财富增长与生命成长一样,均是点点滴滴、日日月月、岁岁年年,用时间去换取,不可能一步登天而快速成长。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掌握时间就是拥有财富的开始。

有纪律的定期定额投资法,可用时间的纪律来换取投资空间,避免投资时的恐惧或贪婪的心理因素影响决定,是最简单的长期累积财富法。

很多人认为定期定额投资太闷、不够刺激、而且赚钱太慢,一个月投资一次,像傻瓜一样,“痴痴”地等回酬。但投资的目的最终应该是赚钱,而不是找刺激或“少赔钱”就可以了。

好的资产配置可以安枕无忧,让时间累积财富,再好的投资计划半途而废可能还会导致亏损,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是败在这里。

投资理财的关键在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时机的好坏,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播下好的种子,适时灌溉,用耐心来等待成果,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否则只是适得其反而已。

心理决定输赢

纵观各国经济史,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都是呈周期变化的,其任何市场都是在曲折变化中前进的,证券市场也是一样的,即所谓股市有牛熊之分,没有只上涨而不调整的股市,也没有只调整而不上涨的股市。

对定期定额投资人来说,遇到市场大跌、基金报酬率下滑时,只要继续扣款,可是最有效的摊平成本的大好机会,尤其行情如果是横向打底越久,定期定额买在低档的时间越长,才能买到较多的单位,扩大总单位数。

只要行情反弹,之前累积的总单位数就能换得更高报酬,倍数获利的机会就来了。所以市场涨净值也涨当然高兴,市场跌买更多单位当然也高兴。

涨跌只是个过程,累积单位数才是重点。不管是股票、基金还是其他的金融商品,除了商品本身的市场因素以外,决定输赢的就是心理。赚钱就要和正常人的想法相反,而且不要太聪明。

有人不服气,自认可以在股市赚到钱,我当然相信有,但并不多。

您可有认真想过,若证券行赚钱、基金赚钱、银行赚钱、政府赚钱、外资赚钱、到底是赚谁的钱?

投资用的是“养”术而不是“痒”术!

南洋商报

财女风情:复利 世界第八大奇迹

●罗凤琴

究竟什么力量令复利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竟可以和以上的古代建筑物相比,并且跻身其中享受同等的名誉?

答案是倍数增长——建立财富的公式。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棋艺高超,从未有过敌手。

为了找到对手,他下了一个诏书,说无论是谁,只要败了国王,国王就会答应他任何一个要求。

一 个年青人来到皇宫,要求与国王下棋。紧张激战后,年轻人赢了国王,国王问这个年轻人要什么奖赏,年轻人说他只要一点小奖赏:就是将他们下棋的棋盘上,在棋 盘的第一个格子中放上一颗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中放进前一个格子数量的一倍麦子,接下来每一个格子中放的麦子数量都是前一个格子中的一倍,一直将棋盘每一个 格子摆完成。

国王很开心,也没有仔细思考,以为要求很小,于是就同意了。

利叠利富可敌国

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自己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百分之一。因为即使一粒麦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数10万亿吨的麦子才够。

尽管从表面上看,他的起点十分低,从一棵麦子开始,但是经过很多次的翻倍,就迅速变成庞大的天文数字。

即使是翻半倍的复利,不需要多少次,富可敌国! 这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魔力。

金钱为你而工作

其实,复利的慨念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各种投资理念当中,最容易被人看轻的也是复利。

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这种方法,利息的计算是基于对本金和累计过往未支付的利息计算,因此俗称“利滚利”、“利叠利”或“钱滚钱”。

通过复利,你可以让金钱为你而工作,即使你在睡觉时。

长期以复利的方式增长是可以让你创造奇迹。

通胀 时间最大挑战

你会质疑:即然所有的人都可以运用复利来创造财富,那么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变的很富有,不是吗?

在传统的复利过程中,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人而言有两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很不幸的,在这通胀时代,什么都涨,就是薪水没涨。

对于原本就没有很多余钱可以理财、没有充足金融资讯,而不知如何理财的普通打工一族来说,拿了薪水扳扳手指跟着喊钱不够用。

正如一个幽默大师所说的“我们大多数人把钱用完后还有太多的日子”(Most of us have TOO much MONTH at the end of the MONEY)。

第二,通过复利让钱增长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

也就是我们时常听到的金钱的时间价值。

一般人之所以不能理解这一个原理,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摆脱两种错误观念:其一,假若存入的钱很多的话,那么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累积越多的财富;其二,不论如何,自己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挣到很多钱。

我们习惯用劳力赚钱,也习惯把自己赚的钱花掉,然后再继续努力工作。

最在乎生存 安全感 多数人生活忙与盲

坦率而言,大多数人都活在忙与盲之间,瞎忙得没有时间来通过复利效应致富。

畅销书《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的作者哈福·艾克在其财富档案二就提到:“穷人最在乎的是生存和安全感,而不是创造财富和丰裕”。

如果换个思考方式,能有复利观念,每天都能管好口袋里的每一块钱,买基金也好,买保险也可,总之有存才会有钱,不存永远都不会有钱。

凡事都要以长远来想,你可知道一块钱的倍数累积30天,会超过5亿!

智者并不看存折的薄厚,而是看怎么才能让里面的钱高效的运转起来。

复利,已是公认的世界奇迹,最佳的投资理财;但是复利是很偏心的,它只对认识它的人很好,对于不认识它的人,它会将你的财富转让给认识它的人,你越了解它,它就必定会为你带来更多的财富。

如果你能好好珍藏复利,就可让财富十倍百倍地增长!

南洋商报

多吃纤维活得长

Getty Images
全麦、豆类、坚果、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纤维。

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周一在网上发表的新研究文章中说,相比摄入较少膳食纤维的人,摄入纤维较多(尤其是谷物纤维)的人在九年的时间里死亡的风险大大降低。

全麦、豆类、坚果、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纤维,它能帮助人体排便、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血糖水平。

Getty Images
一小杯树莓中含有8克纤维。
其他一些研究表明,纤维有可能降低心脏病、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的风险,但关于摄入纤维是否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却存在相互冲突的证据。

美国国家卫生院的上述研究涉及38.8万人,他们参与了规模更大的NIH-AARP膳食和健康研究,在研究开始之时年龄在50-71岁。

研究结果将发表在6月14日出版的《内科学档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牵头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说,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以给健康带来极大的益处。

具体地说,研究人员分析了219,123名男性和168,999名女性提供的数据,这些人在1995和1996年完成了一份详细的食物调查问卷,计算出了每日摄入的纤维数量。

Getty Images
一小杯西兰花中含有5.1克纤维。
研究开始时排除了患糖尿病、心脏病和大多数癌症的人。研究人员还将说自己摄入纤维量“非常大”的人排除在外。

这项研究参与者的纤维摄入量为,男性每天12.6至29.4克,女性每天10.8至25.8克。当前的美国饮食指南建议人们每天所摄入的每1,000卡路里热量中应含有14克纤维──或者成年人每日通常摄入的2,000卡路里热量应含有28克纤维。

该研究平均的跟进时间为九年,其间20,126名男性和11,330名女性死亡。根据对社会保险及其他数据的分析,半数以上的死因被归结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研究人员按摄入纤维量的高低将参与者分为五组。相比摄入纤维量最低的一组,纤维摄入量最高者在九年时间里死亡的机率低22%。以性别划分的话,摄入纤维最多的男性死亡机率降低23%,女性降低19%。

Getty Images
一小杯小扁豆中含有15.6克纤维。
男性和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和呼吸疾病的风险都大大降低,受益最大的是摄入纤维量最多的人群。男性死于癌症的风险也有所降低,但女性没有。

研究人员之一、供职于癌症研究所的帕克(Yikyung Park)说,男性死于癌症风险降低或许是因为男性因脑部和颈部、食道、肝脏、膀胱和肾脏的癌症死亡率较高,而富含纤维的膳食则可以降低这些癌症的风险。

研究还考察了摄入的纤维类型,发现对男性和女性健康最有好处的是全麦纤维以及豆类的纤维,不过豆类对女性的好处大于男性。食用蔬菜也有好处,但在延长寿命方面并不明显。水果纤维对于寿命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对其他一些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控制,如抽烟、运动以及体重等。

Jennifer Corbett Dooren

华尔街日报

Monday, March 07, 2011

从财务报表看“晴雨”

挂牌公司最近纷纷发布全年的业绩。

要想投资一家公司,读懂它的财务报表是最基本的要求。财务报表该怎么看?

挂牌公司在最近几个星期纷纷发布了全年的业绩。财务报表就是一家公司的晴雨表,要想投资一家公司,读懂它的财务报表是最基本的要求。

  投资大师巴菲特(Warren Buffet)就是通过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帮助自己做出投资决定。不过,每份财务报表至少有20多页,若要全读完,恐怕得花上一两个小时。一般上,我们首先关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损益表显示公司是否赚钱

  损益表告诉我们公司是否赚钱,业务是否增长,比较重要的指标包括:

  ①毛利率(gross margin):巴菲特认为,只有具备某种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在长期运营中一直保持赢利,尤其是毛利率在40%及以上的公司。他发现,比起缺乏长期竞争力的公司,那些拥有良好长期经济原动力和竞争优势的公司往往具有持续较高的毛利率。我们应该查找公司在过去几年的年毛利率,以确定它是否具有持续性。换句话说,投资者应了解这家公司是否能维持一定的毛利率?或是否能取得毛利率的增长?

  ②净利:净利是否能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净利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净利是否一直保持在总收入的20%以上?

③每股收益:连续10年的每股收益数据足以让我们明确判断出公司是否具备长期竞争优势。

  如果你用这些数据进行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或用这些数据与其他公司的数据比较,就能看出这家公司一直以来的表现,或公司在该领域中表现如何。

  但若分开来看,意义或许就没那么大。

  例如,30%的盈利率可能不错,但与过去比较,公司过去赚取40%至50%盈利率,那么,30%看起来就不怎么样了。

  另一方面,当一家公司过去5年都赚取45%的盈利率,看来相当吸引人,但与整个行业一比较,它的竞争对手过去5年都赚取55%的盈利率,45%的盈利率就相形见绌了。

资产负债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值得关注的信息包括:

  ①现金和现金相等物: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现金越多越好。并不是说公司现金多就一定好,但如果你发现一家公司现金紧缺,就要小心了。

  ②库存:对于制造业公司,要看其库存增长的同时,净利是否相应增长。库存在某些年份迅速增加,之后又迅速减少,说明公司可能处于高度竞争、时而繁荣时而衰退的行业。

  ③应收账款(account receivable):这反映了企业向客户索取付款的能力,即使一家企业的营业额高,但收不到付款,就有可能出现现金流问题。应收款项周转率(receivable turnover,营收除以平均应收账款)可以告诉你公司收款有多快。

④净负债比率:好公司的盈利能力强,股东股本较高,总债务较低,负债比率会较低。不过对于增长中的公司来说,负债比率可能会高一些。

  当然,并不是学会看这些数字就是掌握了一家公司的情况。

  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研究公司副总裁陈一帆指出,公司有时可能会“控制”财务数据。例如,公司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为投资损失或资产价值减值拨出更多的准备金,然后在行情好转时拨回,这就会使行情好的时期盈利表现更好。

别忽略“财务报表附注”

  每家公司都会在财务报表中解释这一时期的业务表现,并对接下来的商业环境作出一些评述,我们可以从中大致了解有哪些宏观因素会影响公司的业务,未来展望是否乐观。

  一般公司都会在第四季结束时宣布派发股息,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股息回报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一些公司赚钱却不派股息

  不过公司可能因为业绩不佳或需要资金投资而不派发股息。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会长大卫·杰乐(David Gerald)指出,现在本地有一些挂牌公司即使赚钱,也不派发股息,而且不愿作出解释。

  他建议投资者应该质问这样的公司,要求公司提供合理的解释。如果一家公司有能力派发股息,但不愿意这么做,而且不作出解释,那么,投资者应该避开这样的公司。

  投资者容易忽略“财务报表附注”,许多人看到附注,感觉像是顺带一提的事项,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有些公司改变记账模式,这将影响到财务报表上的所有数字,如果没有看附注中的“会计变动之理由及影响”这项说明,可能根本不知道公司账上数字已经被调整,就算知道被调整了,也不清楚被调整科目的范围与幅度如何。

  在出事的“地雷股”中,热门的出事“地点”归纳起来有三个:一个是“长期投资”的账目不清;其次是“关系人交易”频繁;还有是“现金”被挪用。这些会计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是一行数字,投资者光看这三个数字是没有办法分析的,必须到附注中找出叙述这些科目的详细内容,才能更深入了解数字背后隐藏的意义。

如果只有10分钟阅读报表

  是否阅读了财务报表就足以作出投资决定了?

  陈一帆表示,投资者在了解公司的定性因素后,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检查公司的表现。投资者需要理解公司的优势、弱点、机会与威胁(SWOT分析),以及公司所采取的商业策略。但是仅仅阅读财务报表是不够的。

  如果你只有10分钟来阅读财务报表,需要注意什么?

  陈一帆指出,读财务报表主要关注公司以下几点:

  ①公司取得回报的能力,例如股本回报率(净利除以总股本)、资产回报率(利息和税前盈利除以总资产);

  ②公司是否能取得利润,如毛利率和净利率;

  ③公司是否能有效地利用资产,如每元资产平均赚取的营收;

 ④公司的资本结构,比如负债比率和利息保障覆盖率(Interest Coverage)

  新交所(SGX)的投资指南建议投资者关注:

  ·净利是正数吗?是增加还是下跌?

  ·销售额(Sales)是上升还是下跌?

  ·在扣除营运资本后,营运现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是正数还是负数?

  ·净负债(Net Debt)是增加还是减少?

  ·股息是增加还是减少(作为净利的百分比)?

  ·如果任何领域出现下滑,在报表中寻找公司对此作出的解释,或向公司要求澄清。

早报网

Sunday, March 06, 2011

Cost averaging vs value averaging






It can be difficult to invest in a volatile market, as fluctuating prices make it very hard to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At the same time, you still need to stay invested to grow your money and achieve your financial objectives.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se that the market is and will be volatile,” says Gary Gan, general manage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at Pacific Mutual Fund Bhd. “The key is to implement a carefully designed investment strategy that can help you deal with volatility.”

While the best course of action would be to try and anticipate the market movements and move your investments accordingly, it is a difficult endeavour, as even the experts can attest. Universally, ringgit cost averaging has been the popular investment strategy for investors. “

It is a strategy where you invest equal amounts of money regularly regardless of market prices or conditions,” says Tony Khong, founder of Signalpoint Sdn Bhd. Ultimately, the goal of cost averaging is to even out one’s investment value over the market’s peaks and troughs.

The cost averaging method results in more units being purchased when prices are falling while fewer units are purchased when prices are rising, all for the same amount of money. “To provide greater returns using a similar method, value averaging is introduced,” says Gan. “Generally, value averaging is an approach where you contribute more [than your fixed amount] to your portfolio when the market is down, and a smaller amount when the market is up.

The goal is to accumulate more units during a down market and fewer units when the market is moving upwards.”
We weigh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pplying the value averaging strategy over the cost averaging strategy in a unit trust portfolio.

What is value averaging?

The concept originated from former Harvard University professor Michael E Edleson in 1988. The term is more widely used in the stock-investing world.

The investor sets a predetermined worth of the portfolio in each future time period, as a function of the size of the initial investment, the size of periodic investment and the yield expected. “The investor then buys or sells sufficient ‘shares’ or units of the investments such that the predetermined portfolio worth is achieved at each revaluation point,” describes Edleson in his book Value Averaging: The Safe and Easy Strategy for Higher Investment Returns.

Value averaging is a more challenging method, as it requires calculations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says Khong. “You need to revie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and desired values of your portfolio at fixed time intervals.”

Based on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by Edleson,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your unit trust investment after a given time frame — for example, monthly or quarterly — will determine how much you need to invest to achieve a predetermined value of your investment.

For instance, in the previous quarter, you have invested RM1,000 in Fund A and you have set the value of the investment in the current quarter to be RM2,000; but due to a fall in the unit price in the current quarter, your portfolio value before you make the new investment is RM900. This implies that you would need to top up an investment amount of RM1,100 (RM 2,000 ­­‑ RM 900) in this quarter.

The theory of value averaging involves investors adding a larger investment amount as the value of your investment falls. “It assumes that you have deep pockets. But, you could potentially run out of investment money,” says Khong.

On the flip side, the value averaging exercise also “forces” you to take profit. Gan says that this happens when the actual value of your portfolio is higher than the desired value. “You then sell off or switch your investment to a cash fund to bring the value back to your desired level. You will be looking at your portfolio value when applying the value averaging method; instead of headlines or news.”

An analysis by Personal Money (see Table 1) shows that regardless of the market condition — rising, falling or fluctuating — the average cost of investment for value averaging is always lower than cost averaging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value averaging investor predetermines his desired investment value at each period).

To give an apple-to-apple comparison, 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is used to do a comparison since both methods involve cash inflows and outflows at different periods. This method mimics the study done by Paul S Marshall,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t Widener University in Chester, US, in his 2000 research titled “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value averaging vs dollar cost averaging and random investment technique”.

IRR is the rate of growth expected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all the cash inflows and outflows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Thus, the length of the investment time horizon, the [ringgit] amount invested and the market price of the investment in each period are required to calculate each technique’s cash flow pattern. It is shown from our study that 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for the portfolios using the value averaging method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e portfolios that use cost averaging.

While it is shown that value averaging does generally lower the average cost and gives a higher IRR, do note the time required, as you need to be actively involved. “Consider the amount that you are setting aside at each interval. Too-small amounts can lead to an immaterial absolute difference. It can then be too cumbersome to do value averaging,” says Khong.

So, ask yourself if it is worth the effort. Gan adds that you need discipline in applying the value averaging method since you need to take action on your investment portfolio. “This is also where emotions take place compared to an automated cost averaging plan. If you react to headlines frequently, then value averaging may not be for you.” He suggests that investors should give a meaningful time frame of five years for both methods.

Variations of value averaging


Locally, the value averaging technique has been modified based on investors’ needs. “There is no one-size-fits-all [method],” says Gan. “Since each individual has his ow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mount that he can afford and his risk appetite and time frame, value averaging can come in different ways. It can range from no fixed investment date to one based on how much the unit price has fallen.”

For instance, if the current unit price has fallen by 5% compared with the unit price of your first investment, your investment amount is increased by 5% from the first investment amount. This means that if your unit price falls by 5%, it prompts you to increase your investment to RM1,050 (assuming your initial investment is RM1,000).

Nevertheless, you can end up worse off being a value averaging investor if the pre-set parameters are too stringent for your portfolio. Gan illustrates a difference between cost averaging and value averaging plans using a local equity fund.

“Let’s say the value averaging plan work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top-up of RM100 will be made in any calendar month only if the portfolio value has fallen by 5%. Further to that, after the top-up, the new portfolio value will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next trigger instead of the initial amount.”

He found that a monthly cost averaging plan of RM100 from Dec 31, 2004 to Dec 31, 2009 yields an overall return of 39.38% on the RM6,100 cumulative investment amount while the value averaging plan that has an initial investment of RM100 on Dec 31, 2004 gives a 68.14% return on Dec 31, 2009. “Using the above variables, for the value averaging approach, there were only two top-ups (October 2008 and March 2009) after the initial investment. Hence, the five-year return of 68.14% was for a RM300 investment only.”

Khong opines that there can be flaws to value averaging based on the price of unit trust investments. “What if there was an income distribution leading to a fall in the unit pricing? Then, do you ‘value average’ due to the fall in price that was not caused by the market condition? Unless you know how to make an adjustment for this, you will probably get the calculation wrong.”

Celine Tan- theedgemalaysia.com

投資人常見八大盲點


虎年剛過,兔年迎春,在佳節期間少大家不了大魚大肉,盡情玩樂。假期過後,媒體也不忘提醒大家要注意飲食作息,多多運動。

健康常識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但說起投資理財的「健康常識」,卻往往被投資人忽略!

這幾年來幫親朋好友乃至藉由各種媒體幫投資朋友做基金健診已不知幾何?每每發現許多投資人總有些投資上的迷思而不自知,或是知道有問題卻不知從何調整起?我大致整理了八大問題供讀者參考,大家可以自我檢視一下是不是有下列的迷思:

1.自認是穩健投資人,但卻多投資積極的標的: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因為投資人根本搞不清楚該項商品的屬性!我常在 各種場合提醒投資朋友:學會釣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先認識「魚」!也就是投資前應該先瞭解商品的屬性,再分析適不適合自己,否則其他都是空談。

2.希望作中長期投資,但買的卻都是短線題材標的:這其實也是對商品特性不夠瞭解所引發的問題。一般而言投資範圍越大的基金,越適合做較長期的投資。像產業型基金或單一國家基金就比較適合波段操作。

3.沒有根據個人目標作配置:許多投資朋友會說:我的目標就是賺錢啊!當然賺錢是投資的最主要目的,問題是賺的錢是要做什麼用的?例如是為了退休規劃或存子女教育金,那和純粹只是想炒短線賺錢,方向就大大不同。炒短線只能視為投機,投資和投機所選擇的標的當然也有所不同。投機得承擔較高風險,但存退休金或子女教育金則應該穩穩的做。

4.投資太集中在特定標的,未考慮分散風險:這幾年新興市場大好,許多投資人都重壓新興市場。但大家也看到2008年的慘狀,既使後來市場反彈,許多人到現在依然在賠錢。再怎麼積極的投資人多少都還是該配置一些相對穩健的標的以防萬一。

5.買了許多檔基金,看似有分散風險,但實際上多所重複:絕大部分投資人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攤開對帳單一看,卻都是性質相近的。像亞太、東協、新興亞洲看似不同,但實際投資內容多所重複,且相關性高,同時投資並無法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6.亂槍打鳥,毫無投資邏輯:一些投資人資金無虞,一口氣就買了數十檔甚至上百檔的基金,深怕錯失了哪個機會。尤其一聽到媒體或理專的推薦,就又連忙搶進,但這樣的作法反而缺乏投資效率。投資人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核心),配置較高比例,再搭配具互補性的投資標的(衛星)。其他不適合自己的標的就不需多理會。

7.賠錢、短期又無轉機機會的,卻仍捨不得賣:到現在還有不少投資人持有2000年網路泡沫化前才買進的科技基金;被日本基金套住的更是大有人在。投資人總希望出場時總是賺錢的,但有時認賠賣掉後換到更有前景的標的,反而可以讓投資人更快回本,甚至獲利。

8.明知自己投資配置有問題,找專家健診卻又不照著調整:這好比看了醫生,拿了藥,卻不服用。更不要說許多人投資出了問題,卻不知要尋求專家找出問題所在。

大家都知道身體健康很重要,也願意吸取健康知識,甚至花錢做健康檢查,然而一旦財富管理出了問題,身心一樣會受到影響,大家是不是該更正視財富的健康問題呢?

朱岳中-Smart智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