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6, 2013

理财赚钱5大定律

理财,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我们总是倡导“理财要趁早”,“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往往忽略理财中的各种风险,一旦盲目跟风投资,亏损几率可以很高。

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不能一点功课都不做,了解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定理是很有必要的。

而这些存在的规律定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让理论在辅助实践,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旦掌握诀窍摸到门道,理财就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生活。
通过理财,真的能实现资本的增长。

1.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做好心理准备
墨菲定律是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均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墨菲理论没带有事情必坏或必好的成果,他只是让你知道,能发生的事,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换言之,你必须对所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作好周全的准备。
之所以把这条无关理财规则的定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能在入门级理财过程中帮助人们为未来的投资之路做好心理准备: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无论任何风云突变的意外变化都有可能出现。

墨菲定律讲的是面对风险的态度,它提醒人们对风险要谦虚,并且如何在问题发生之前将漏洞堵住。

解释清楚不是目的,如何解决和应对墨菲定律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
所以在投资中我再三强调合理把握心态,所以在做投资时只要投资者做好这种心理建设,能有准备的面对理财中发生的所有情况,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设好止损水平,并及时通过指导调整心态和操作手法,一定能从会亏损状态中快速解脱出来迎接下一轮挑战。

2.4321定律
合理分配资金
家庭总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于供房及其他项目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

按照这种收入分配比例模型可以合理分配财产资源,管理控制风险,让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生活质量指标,可在4321定律的基础上按需调整。

3.100定律
巧妙分散风险
100定律是指在40%的家庭投资中,股票适宜的比例。它等于100减去年龄后加上%号。
比如30岁时,股票可占70%示例(100减30):家庭年收入20万令吉,其中40%,即5万令吉用于供房和投资。

30岁时,其中70%即3.5万令吉可用于股票投资,一名60岁的退休者,要的是稳定和安全收益,股票等风险大的投资不可超过四成。

这样风险就被巧妙分散开来,从而将损失降低最低。说白一点,就是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是要怎么放,主要看那个篮子更容易保护鸡蛋。

当然,若你是特别追求安稳的人,可以改为80甚至60减去自己的年龄,来作为投资高风险金融工具的比重。

基本上而言,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责任的增多,退休养老的日渐来临,是应该要逐渐减少高风险的投资,转而寻求比较稳定的收益。

4.双10定律
依能力买保险
双10定律指的是保险额度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总保费支出应占家庭年收入10%为宜。

比如一个年收入10万令吉的白领,他的寿险保障总额度可简单界定在100万令吉以下,在能力范围内可买足100万令吉额度,能力有限就可以减半。

而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与4321定律的财产配置结构也相互温和。
这条定律对投保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保费支出不要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有助于帮助我们规划合理的保费限额;另一方面是衡量选择的保险产品是否合理,简单的标准就是判断其保障数额是否达到保费支出的100倍以上。

5.三份资金分配法
最合理分配法
除了储蓄之外,将其他用于理财投资的资金分成三份:流动资金、使用预定资金和生利性资金。其中,前两种资金也可以通过储蓄和短期理财产品的形式来准备。这条定律被誉为是无论个人理财还是家庭理财最合理的资金分配方法。

具体来说,流动资金主要是用于生病、灾害等各种意外性突发事件准备的资金,可以马上变现投入使用,因此这部分资金可以以活期、定期储蓄等方式存在。

使用预定资金是指在5年或一定年限后计划使用的资金,比如买房、装修、买车等,可以投资在国债、累积性定期存款以及分红基金等中长期、回报率较高的金融产品上,属于稳定性低风险理财方法。

生利性资金是指预计10年不可能动用的资金,可用于投资股票、债券、外汇等高收益产品。投资时,最好设定金额上限,以保证有剩余资金可备不时之需。

罗凤琴/南洋商报

Monday, February 25, 2013

新的一年你怎样理财?

随着龙年摆尾而去、蛇年驰骋而来,你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了吗?
每一次大型灾难,都告诉我们一件事,就是人生无常。很多时,意外好像距离我们很远,但转瞬间,又好像已经临到我们面前。

问题是,伤痛过后,大家有什么启示呢?如果没有,那么当灾难降临,我们的损失就更大了!
从财务规划的角度,我认为,最大的启示就是,财务规划虽然不是“迫切”或者“紧急”的事情,但却十分重要。

如果你在风平浪静的日子不做好准备,当突发事件或危难发生时,你就会束手无策。
理财规划的意义,简单而言,就是财务上的预备。

身体健壮的时候,为患病时预备;年青时为年老时预备;上一代为下一代预备;甚至反过来,下一代为上一代预备,因为我们的父母和长辈或许都没有‘财务规划’的概念。在过去的工作生涯中,遇到不少客户都只着重投资和财富增值,却忽略了整体的风险管理和财务安排。

财务规划降低风险
他们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又或者正值人生的搏杀期,多赚一点钱才是最重要,又或者心存侥幸,认为不幸的事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什么“财务规划”,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紧急”(Not Urgent)。

我同意,财务规划不是“紧急”的事,但却十分“重要”(Important)。
因为没有人能预计不幸的事何时降临在自己身上,但这些事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可能会是灾难性的。

财务规划是透过财务上的准备,将不幸的程度减至最低,以至自己和家人都不致为金钱而太忧心。

如果没有财务安排,你的血汗钱可能有一天化为乌有,影响了你的全盘计划!

【2013年5大精明理财建议】

1.最大储蓄目标
每个人于人生不同的阶段会为自己定下不同的目标,比方是成家立业、置业、进修、创业等等。
不论目标属于短线、中线或长线,利用目标储蓄可以为打造未来的梦想而作出适当的准备。

计算目标储蓄金额应考虑什么?
●储蓄期长短
●风险承受能力
●通货膨胀

目标储蓄计划可配以以下工具:
●短期储蓄计划
●储蓄人寿保险
●定期定额基金储蓄计划

2.投资增值
你应该用闲钱投资,而股票和基金是最好的长期投资工具。
长期投资股票和基金可以跑赢通货膨胀。

如果你熟悉股票投资,你完全可以自己投资,如果你上班没有时间研究股票,那你就选择投资基金,而投资指数基金是很简单有效的方法。

不要选择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他们复杂难懂,风险很大。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然后将目标翻一倍。
然后看看你最终能实现多少。

3.学习“止血”
如果你和许多人一样,那么你每个月得花200令吉甚至300令吉支付手机、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以及互联网费用。

分析一下这部分预算,看看哪些可以避免。尝试放弃付费电视,用在线服务看电影或电视节目,你很有可能因此减少很大一部分支出。

如果你家每月为手机和付费电视支付200令吉,一年就要花掉2400令吉。
如果你把这笔钱以4%的利息投资20年,可以连本带利存下7万令吉。

4.在家用膳一个月
为健康做早、午、晚餐,向印度煎饼、拉茶、拿铁、意大利面和炸薯条说再见吧。
试着挑一个月(随便哪个月)完全在家用餐或准备好午餐便当,早午晚三餐均是如此。
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省下的餐费可不少。

理财顾问们常说,新客户在第一次审计自己的家庭支出时,最让他们感到震惊的通常是在餐馆的花费。

这些花费中有70%都替餐馆支付了店面租金和员工工资。我们为什么要到餐馆吃家常菜?

5.想像今天是末日
你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
然而从理财角度说,人们需要设想一下这种可能。
有很大的可能是,你还没有准备好。

这并不是只有老年人应该这样做事,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这意味着两件事:首先,这意味着如果有人需要你供养的话,你要去投保人寿保险和伤残保险。
大部分人都通过工作多多少少有些保险,但通常极度不够。单薪和双薪家庭都可能需要更多的保险。

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用到多少钱?
4年私立或公立大学又需要多少费用?如果你明天不在了,你的配偶一个人能应付得来吗?
其次,这意味着你要立份遗嘱。如果你已经立过遗嘱,要确保遗嘱是最新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未留遗嘱就去世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大多数财务规划建议就像大多数新年许愿一样,不是太复杂就是太平庸。今年就试一试不寻常但却可行的聪明理财计划,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吧!

罗凤琴/南洋商报

How to retire with RM1mil in 3 easy steps


“I’m trying to build a retirement nest egg, but I really have mixed feelings about the pharaoh’s decision to raise our retirement age.” “I’m trying to build a retirement nest egg, but I really have mixed feelings about the pharaoh’s decision to raise our retirement age.”
 
“First, get a million ringgit...” Okay, it's not that simple! You have to understand how to operate the three steps of wealth creation, writes LEE MUN WAI.

THE three steps (T.A.R.) are: how much TIME you have, the AMOUNT you save, and your RETURNS on your investment assets. The slightest change in one or two of these steps can affect your path to RM1mil.

The first step is how much TIME you have. When you think about getting your first RM1mil, what comes to mind? Save more money? Get your money to work harder for you?
Lee Mun Wai Lee Mun Wai
 
As important as these factors are, they are not nearly as important as time. How long you allow dictates how you handle the next two steps, which is why you want to establish your time frame before you go onto the next two steps. However, sometimes you can't change the Time step − your kids will go to college when they go to college. But sometimes, it's possible to control the clock.
Take for example, you're 45 years old, you wish to retire at 60 with RM1mil, and have now saved RM250,000. You've got 15 years to go. If you saved RM15,000 a year and earned 5% a year, you wouldn't get there. But if you delay retirement by three years (age 63), you will hit your goal.
The next step is the AMOUNT you save. It's like exercising. You can devise the most optimal split between cardio and weights. But if you only exercise for two minutes, it won't really help you. If you want to get to your million in 10 years or less: Seriously ramp up the amount of savings you put aside.

The last step is the RETURN your investment assets give you. It's like a leaking bucket. If the holes are draining the bucket faster than you are filling it, the bucket will never get full. The return on your investment assets need to fill your bucket faster than inflation is draining your savings. If you're not willing to wait more than 10 years, seek higher returns.

Retiring with a million is as easy as T.A.R. Talk with your financial consultant to help get you there.

Thestar

《资汇》2013年3月4日-这些年,大家所关心的是事-“你准备好退休了吗?”





近几年,退休这个课题常被带起来讨论,不管是在媒体或杂志,或者是咖啡厅里的闲聊,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迟早要面对的事实。

大马人退休金的不足
先从公积金局2011年令人汗颜的数据开始,去年退休的会员(62千多人),户口只有大约15万而已,而80%的会员在退休后,五年里用完公积金的存款。若以大马平均75岁人寿来计算,退休者(15年的退休生活里)只能每个月最多能花费830。虽然,根据大马雇员联合会的调查,退休人士基本开销最少需要每个月700,但是,把通货膨胀算进去的话,基本开销一直在往上升,所以单靠公积金或只有区区的15万是不足够让我们退休的。


表一:公积金局活跃会员
会员人数
储蓄户口总额*
4442870.79%
少于5
136132521.74%
5-15
4614797.37%
多于15
*截至2011


例子:大马大学生
如果以大马生为列子,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是2500,每年都得到调薪3%直到60岁退休,同时也缴交收入的11%于公积金,而公积金的年度回酬是5.5%,如果,他想保持退休前的75%的生活素质(开销),那么,他会缺少大约103万多来享受区区15年的退休生活。这只是退休所需而已,如果37年工作生涯里没有提出用于其他目的,当然这还不包括,其他的人生目标比如旅行,买屋子或车,孩子教育费等等。请看表二。

表二:个案:大马大学生处境
现在至退休年龄
37
退休时相等于现今生活水平(每年)
136832 (75%)
退休时工作(每年)
没有
通膨率 (每年)
5 %
退休年限 (预测活到 75)
15
退休后余款的投资回酬率
3.5%
退休时生活需要的现金
2274361
预测EPF 存款额(预算每年收入加薪3%EPF每年5.5%回酬)
1241831
退休金不敷额
1032530

退休的三大不足
其实,很多人无法提早退休和财务自由的退休,不外乎三大不足-退休金累计的时间,资金增长不足,和是规划不足(没有/迟计划)。

累计的时间
很多人常犯的毛病,就是有“最后一分钟行动”的习惯,总是觉得还很遥远,也觉得自己的时间还很多,或太多重视短期目标而忘了长期目标,或随性而没有计划,殊不知,退休金的庞大数额不是短期可以累计得到,它应该是一步一脚印的去达成。随性而没有计划,是财务规划里最要不得的,等于是放弃主宰自己未来的权利/机会,随风漂。就两个个案来探讨,让大家知道越早开始越好的数据,请看表三。

表三:迟和早的投资回酬

 A23岁开始)
B33岁开始)
每个月投资
250
250
累计时间
37
27
投资工具的年度回酬
8%
8%
累计所得的退休金-60
679100
285345

数据会说话,A只是稍微早了10年投资,就有一倍以上的退休金。请问您想成为A还是B?

增长不足
这是指,所储蓄/投资的钱,不是增长缓慢(太保守或投资工具不符合自己投资风险,喜好),没有增长(投资回酬等于或低于通货膨胀)就是沉睡着/贬值(没有去审查投资工具/回酬,或就是放在那没有进行任何投资计划)。
也有些人的资金太过集中在某投资工具比如产业或生意等等,这是让自己无知的去承担可以避免的风险。投资应该是多元化的,而有效的资金管理Asset Management才是王道,它是贡献市场上90%的回酬,也就是说,有效的管理您的投资,会确保您站在有利的制高点,让资金继续在低风险下积极膨胀,虽然投资世界里,是没有所谓的回酬保证的。

规划不足
想像自己在柬埔寨背包旅行,在前往吴哥窟的路途中,想必地图和指南针的帮助是必要的(排除请导游/边走边问人等因素),否则,要达到目的地是非常困难,间中也非常费力,费时的,也可能消耗所有手上的资源也达不到。同样的,退休也一样,没有计划的去横冲直撞,或往反方向前进,还是迟计划,都可能把自己退休的日期往后推,也可能需要无止尽的工作下去,那时身体也不见得可以随意使唤,更何况,身体老了,器官可坏了,医疗费会是庞大的开销,这些都是安逸退休的阻碍。会计师尚且需要建筑的蓝图,来盖房子,难道,我们可以凭空想像或天马行空的去规划退休?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有一句非常好,“你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你在那里不重要” 。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您想到哪里,了解目前状况/在那里很重要,否则没有起步点。就如图一所显示,第一步应该是了解/算出你的退休/人生目标所需要的数额?第二步,就需要了解你目前的财务状况/现有资源。那么,接下来就是,预算/规划如何善用现有/将得到的资源,一步一步往目标前进。最后,通过自律/恒心,持续往前进,直到到达目的地,当然当中少不了,每年审查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还在向目标的方向前进。

图一:退休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