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0, 2011

致富6大黄金法则

许多人都很熟悉成功哲学,例如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的17个成功原则。
但我觉得有6个基本要素可以助你成为百万富翁,我故且称之为致富6大黄金法则。

自1998年起,我举办了很多场金融座谈会,接触到许多人。
在我和这些成功人士交流和观察中,我意识到,有6个基本要素或6大黄金法则,可助你成为百万富翁。
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掌握这6大黄金法则:

(1)想要赚取与投资更多,就必须先多多学习。
假设我拥有一架时光机,我可以把你送回去5年,甚至10年前,那你认为,你今天的生活会有何不同?或许你会报读不同的课程、追求不同的事业,甚至是和不同人结婚!
今天的你和5年或10年前的你,有何差别?虽然基本上你是同一个人,但不同的是,你现在所拥有的智慧与经验是你多年前所缺乏的。

知识 + 真实生活经验 = 智慧
如果你想让生活攀上另一个层面,无论是赚取或投资更多金钱,你首先需要提升的是智慧和技能。
我会建议你从年收入中,预留和投资最少5%在自助的书籍,或参与一些投资座谈会。
在多年以后,这5%的区别会很大。
你只需要一个好的构思正确的思想与创富蓝图,便能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2)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我确定你会赞同这个说法,特别是在马来西亚,你所认识的比你所知道的更为重要。在正确的时机认识“对”的人,将可改变你的一生。
在你的朋友圈中,确保你是“最不精明”和最穷的。如果其他人比你精明与富有,在他们往上爬时,也会致力拉你一把。
相反的,假设你是最精明和富裕的那个人,你就有麻烦了!其他人会设法将你拉下,或者让你放慢脚步。

(3)以最快的速度,赚取最多的钱。
依我所见,你必须选择收入具备无限潜能的领域。如果你是一名雇员,最好的部门就是可以为你的公司带来利润的“前线”,例如行销、销售、股票交易、债券、货币、原产品以及其他等等。
实际上,拥有无限收入潜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发展自己的生意。
如果你拥有无限的收入潜能,你将可承受更大的投资风险。 任何无可预期的金融挫折,可通过更精明的工作方式,轻易地就可赚回。
反之,那些收入固定的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弥补任何损失。

(4)竭尽所能地储蓄, 以建立投资资金
我个人是不太相信储蓄这回事,特别是当你的储蓄少得无法做任何投资时候。
虽然存钱是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医疗紧急的情况下,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如何为自己定位,即实际上你并不需要担心存钱,因为这是你应该做的。
且让我与你分享一个真实个案。很多年前,一名单位信托顾问曾经参加我的课程,她问我:“我的顾客是一名德士司机,他每个月只能储蓄100令吉,他应该如何投资?”
我很坦率地回答她,每个月储蓄100令吉总比没有储蓄好,但仍无法远离他的德士司机生涯。
对他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每个月所存起来的100令吉,投资在有关商业或企业领导的自我帮助书籍。
这位德士司机需要的是,将今日当德士司机变成数年后拥有一个德士车队,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大转变。
如果他能够办得到,他就会自动储蓄。

(5)精明地借钱,确保你的潜在回酬高过借贷成本。
比方说,你购买的产业回酬为按年8%,而你的贷款则是按年4%。根据逻辑,你应该尽量借,是吗?是的,你一定要!有了银行的金援,你会越来越富裕。
事实上,即使是现金流充裕的公司,也有贷款。例如,云顶(Genting Berhad)坐拥数十亿美元,但是还是借钱在新加坡兴建新赌场。
为什么贷款对他们来说是合理的?那是因为他们预计该项目的回报远远超过他们的借贷成本。
事实上,可以证明你有多么富有的其中一个方法便是,你有能力借贷多少。
通常,可以借贷1亿令吉的人是比只能借贷1000万令吉的人富有;同样的,后者也肯定比只能借贷100万令吉的人富裕!
因此,不要害怕贷款,但是你必须确定能够精明地贷款,供正确的用途!

(6)明智地投资
我强力推荐专注于两个强大的资产类别,即产业与股票。这已经非常足够,你也不需要去考虑其他投资了。
使用产业逐步建立一个稳固、稳定与可预期的现金流。之后,善用你的产业贷款,去进行股票投资,在短期内,以最低的风险来赚取至少20%回酬。
如果你需要更多相关资讯,欢迎你阅读我的书籍。
最终,你的投资目标必须是通过业务、租金和投资组合收入,打造被动收入。你应该把重点放在产生现金流,而不是净值!
在我认识的一些人当中,有些具有丰富的资产与净值,但是却严重缺乏现金流。
他们的产业高度负债,有时候他们需要承担负现金流的问题,甚至是没有足够的金钱作为生活开支。

简要的总结这六大黄金之道,最重要的是首三个:
(1)大量学习
(2)开拓人脉网络
(3)提高收入

紧接在后的是:
(4)储蓄
(5)借贷
(6)投资

如果你可以掌握首三个,你不需要再理会剩下那3个。如果你可以赚足够的钱,就不用关注储蓄、借贷或甚至投资。 你甚至可以将你的储蓄放在定期存款,也不用担心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为你的每月收入是绰绰有余,足以抵消任何逆境。
然而,要做到非常出色的话,你必须在同一时间掌握所有6大黄金法则。
 
文:米兰多施 (著名产业投资大师)

南洋商报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早知道的话

在投资理财上,智慧就是处理未知与不可预期事情的能力。
所以说“千金难买早知道”;可是你花了“千金”,就能买到“早知道”吗?
哪家股票会涨?现在不知道,涨了就知道。金融海啸会不会再来?现在不知道,来了就知道。
在股市一直困扰投资者的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卖在最好的点”,其实这也和投资者的心理有关。
一般人对亏损的容忍度比较高,对获利的持有度就比较弱,因为深怕到嘴的鸭子飞了,所以先卖先赢。
套牢的股票舍不得卖就等解套,没想到卖掉的是强势股,留堆烂股票在手上。
投资者在保守与投机之间常分不清,当股票获利时变比较保守,害怕下跌要赶快卖掉不敢赌未来的上涨。
但是当股票亏损时却变的比较投机,愿意冒风险赌它会反弹。
在多头市场时赚钱不敢留,反而在空头市场赔钱了却不想卖。

被牵着鼻子走
我见过很多人,在投资前对我说,自己的目标是在 5年内取得大概 10%的年回报,但一到实际操作中,就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把目标忘得一干二净。
等市场涨了 20%,说自己赚 30%就满足了;等市场跌了 10%,说自己能保平就满足了。
才会有句顺口溜“看对不敢做,做对不敢看;看错一直做,做错一直看”,这也是造成投资者赚不到钱的原因。
不管是股票、基金还是其他的金融商品,除了商品本身的市场因素以外,决定输赢的就是心理。

乱理财,财就会越理越少。
在纷繁杂乱的市场信息中,在各类股评家的“噪音”里,你该何去何从?
你要关注市场,但不能被它的情绪波动所控制,你要学会“透视”它的内心。
这个时候,我们说,与喧嚣躁动的市场保持适当距离,就显得十分必要。
和股市距离太近者,除心态容易受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外,还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中。
苏东坡有一首诗说得好:“横看重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照目标 做出抉择
每日看盘观察股票走势者,由于长时间身在股市,虽然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很多,但毕竟是站在市场中去看市场。
这就好比身在庐山中去看庐山一样,看的多半是股市局部,难免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影响股市除了资金、技术、时间、成交量等原因外,还有政策、利率、国民经济的运行、国际局势等外在原因。
如果身在其中,喧嚣的市场和躁动的人流,纷乱的信息和闪烁的视频,不跳出市场的小圈子站在更高的角度是观察和思考,很难让人静下心来分析市场,看清楚影响股市运行走势的内因和外因。

更重要的是,对照自己的理财目标,做出正确的抉择。
 
罗凤琴/南洋商报

理财工具箱

很多人把投资理财当作人生的小插曲,其实理财是贯穿一生的事,而且每时每刻都要用心。
所以请多花些时间学习,毕竟你自己才是财富增值的第一责任人。
生来可以一贫如洗,死时绝不能穷困潦倒。
必须理财?
是的!
你理财,财才理你?
的确如此!
如果你不理财,你省吃俭用、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一点点财富,也终将离你而去,因为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大家的敌人,是所有国家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自然也不例外。

通货膨胀就像空气一样,通货膨胀率就像空气温度一样。当“温度”高于零度时,我们手中纸币的购买力就开始蒸发了;当“温度”高于4 时,我们通常就会认定发生了通货膨胀。
所以,你必须想办法,让你的货币财富不断增值,以抵消“蒸发”掉的水分。
但是,乱理财,又不如不理财。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的投资理念,不掌握正确的投资方式,你的“财”就会越理越少。

如何选择投资工具?要为自己选择最合适的投资渠道,你首先需要了解不同投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特征。

1. 储蓄
银行储蓄存款安全、方便,利率一般比较低。

2. 黄金、白银
购买黄金、白银和收藏艺术品一样,在本质上属于投机,而非投资。准确地说,它们自身是不可能产生赢利,和拥有一家公司不一样,它们的拥有者只能从它们的升值中赢利。当然,大多数的投机者最终会因为它们的贬值而利益受损。

黄金价格的波动就中长期而言是巨大的。投资者一定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国际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黄金没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它更多的是被用来当做投机的工具和躲避严重通货膨胀风险的避风港。

3. 债券
国债由国家政府还本付息,风险很低,目前我国国债利率高于存款,而且利息收入不用缴税。
如果把钱都存在银行里或买国债,你的钱就会贬值,因为银行存款利率及国债利率跑不过通货膨胀。同时也使你错过了投资于证券,获取较高收益、分享经济成长带来好处的机会。

4. 收集珍品
名画、玉石、罕见的邮票、钱币、钻石等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其报价通常是水分极大,也波动巨大。
这类物品不仅价格极不真实、极不可靠,流动性差。
投资这类领域,绝对不是一门可以轻松掌握的“手艺”,风险极大,而且现在字画赝品越来越多,极不安全。所以,这些领域绝对不适合“圈外人”投资。

5. 外汇
外汇投资可以作为一种储蓄的辅助投资,选择国际上较为坚挺的币种兑换后存入银行,也许可以获得较多的机会。
外汇投资对硬件的要求很高,且要求投资者能够洞悉国际金融形势,学会辨别外汇的真假本事,其所耗的时间和精力都超过了工薪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这对于大多数工薪家庭来说不现实。
6. 保险
保险是理财的必需品,一个人没有保险就是财富裸体。我说的保险是指保障型的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定期寿险、医疗保险等。保险还有储蓄型的保险,相当于银行存款;还有投资型的保险,相当于买基金。

7. 房地产
购买房屋及土地等称为物业投资。投资物业是抵御通货膨胀的良好手段,但房地产投资需的资金较大,而且投资物业变现时间长、交易手续多、过程耗时损力。

8. 彩票
购买彩票严格上说不能算是理财的途径,但参与者众多。购买彩票只能算是一种娱乐方式,不应当成一种投资方式。许多人把购买彩票当成摆脱贫困、实现人生梦想途径,但无法改变最基本事实:彩票无规律可循,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比一个人遭受雷击的概率还低很多倍。
积累财富,靠的是勤奋、节约、知识、投资,不是比遭受雷击的概率还低的运气。所以,留给我们最大众化的长期投资渠道,就是证券投资。但对于那些不熟悉股票等证券投资的人来说,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投资于股票等证券,是获取证券市场收益的一种简便方式。
 
罗凤琴 /南洋商报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修改法令放鬆條件‧破產者更易翻身

(布城)報窮局副總監海妮指出,為了讓破產者有第二次重來的機會,報窮局將研究讓一些破產者在寬鬆的條件下,更容易脫離窮籍。
她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說,由於最有生產力的年輕人紛紛成為破產者,將影響國家的發展,更成為大馬欲達致高收入目標的一大絆腳石,因此,政府決定要檢討1967年破產法令,讓破產者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她表示,一些破產者是基於無法控制的因素,如全球經濟低迷而導致生意失敗和破產,當局將探討如何讓他們更早及更容易脫離窮籍。

宣判破產前找出攤還方法
強制債主欠債人談判
報窮局將研究在法庭宣判被告破產前,強制債主與欠債人進行談判,找出令雙方同意的攤還機制。
海妮表示,現有的法令雖然也有一個空檔期是債主入稟法庭後,讓欠債人在被判破產前向債主提出償還協議,避免被判破產,但很多時候雙方都忽略這一環,或拒絕採用這種方式。
“為了減少更多人破產,我們正研究在債主入稟法庭後,並在法庭宣判被告破產前,強制特定債額的案件必須經過這個談判階段。”
她指出,在有關的建議中,報窮局將安排雙方會談,雙方同意在特定限期內還清債務的償還機制,欠債人就可以逃過破產的命運。
她說,若雙方最終無法達致共識,報窮局就會宣判談判破裂,再通知法庭由法庭宣判欠債人破產。

破產准駕車買賣產業
一名被判入窮籍或破產者,可在受允許的情況下繼續駕車及買賣產業。
根據大馬報窮法律,欠債3萬令吉或以上卻無法償還者,可被借貸公司或債權人起訴判入窮籍,之前的數額是1萬令吉。
“報窮”與“破產”之間有一些分別,譬如生意上的債務到期卻無法償還或生意的資產價值比債務少,業務即處於報窮狀態。
如果個人無法償還債務則可被法庭宣判破產;如果是公司則可被判清盤。
一旦被判入窮籍後,其資產及債務將交由報窮司接管,後者有權脫售其資產以償還債務。
申請脫離窮籍有2方式被判入窮籍者可以兩個方式申請脫離窮籍,第一是向高庭申請庭令;第二是直接向報窮局總監提出申請,以此方式提出申請者通常是破產者患病或已被判破產超過5年。
根據1967年報窮法令,一名被判入窮籍者不能像平常人那樣自由自在的生活、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將受到限制。
破產者不能:
●攜帶超過500令吉財物,一旦擁有超過這個數額的財物,必須通知報窮局;不過,報窮局一般上都會從寬處理,讓破產者攜帶“零錢”;
●不能出國;
●不能擁有自己的產業;
●不能開設銀行戶頭;
●不可成為公司董事;
●不可借貸超過1000令吉、不可擁有5000令吉以上的財務等。
在特殊情況或破產者已尋獲穩定收入的情況下,破產者可徵求報窮局同意,繼續還債之餘也可買賣財物。
此外,只要獲得報窮局許可及在不觸犯1967年報窮法令下,即可進行買賣及重新生活。
被判破產者的駕駛執照也不受影響,他仍可駕駛別人名下的車輛。

申請解除令
破產者或無須到法庭
報窮局研究讓破產者在無須親自到法庭的情況下,申請解除令的可行性。
海妮指出,當局正在研究讓符合資格的破產者,即那些在特定的時間內償還債務、履行破產者指令及和當局充份合作者,將可在無需親自到法庭申請的情況下,由法庭自行發出解除令。
她說,報窮局將鑑定破產者背景資料後通知法庭,再由法庭發出解除令。
她表示,社會一直對破產人士有負面的印象,認為他們不會管理財務,懷疑他們的能力,但是如今當局要致力改變社會對破產者的刻板的印象。
“我們要讓大家知道,一些破產者並不是失敗者,他們破產可能是因為一些不在他們控制範圍內的因素造成的,這並非他們的錯。”


 
雪4萬6000人破產居冠
大城市破產者多,全國破產人數雪州居冠。
依據報窮局各分局截至今年6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馬最多破產者的5個地區依序為雪州(4萬6251人)、聯邦直轄區(3萬9867人)、新山(2萬6118人)、檳城(1萬4855人)及怡保(1萬1082人)。
全國最少人破產的地區則是最小的州屬玻璃市,至今只有902人破產。

無法償還車貸破產者居多
無法償還租購交通工具費用,是導致最多人破產的原因。
根據報窮局2005年至2010年6月的最新數據顯示,導致破產者破產的理由包括無法償還租購交通工具的欠款、私人貸款、商業貸款、房貸、信用卡貸款、企業擔保、社會擔保、所得稅債務、貸學金債務及其他債務。
換言之,很多人購買交通工具最後卻因為無法支付貸款而令他們被判破產。

破產人數馬來人最多
華人居次佔33.4%
佔全國人口只有20多%的華人,在全國破產人數種族比例中,佔了33.40%,排在馬來人之後。
不過,除了2009年的破產人數5308人比2008年的4005人增加1303人之外,從2005至2010年的破產人數皆在減少。
(星洲日報)

Tuesday, November 29, 2011

区别就在现金流●冷眼


老黄和老何有许多共同点:两人都是在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优差,打拼了十多年,都当上了主管。
经过了十多年的储蓄,两人的银行户口,都有20万令吉的定期存款。

在开始进入中年时,他们都有共同的愿望,希望通过投资使手头的20万令吉,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使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将一对儿女送进外国名牌大学,同时在退休后,有足够的老本,过着优质的晚年生活。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两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老黄决定自己创业;老何却选择留在职场,继续打工,但积极进行股票投资。


老黄租了一间店铺,开了一间礼品店,凡事亲力亲为,只请了三名员工负责打理店面生意和送货。
除了做门市之外,作为一名电脑科大学毕业生,他开启了网上购物的生意模式,密切注意礼品市场的“时尚”,想出新的点子,迎合顾客的需求,因此生意火红,第一年就赚回了20万令吉的投资。
这20万令吉的现金,对老黄来说,非常的重要,要知道他是放弃了一份不错的职业,下海创业,他已经没有了稳定的收入。

生活费有着落
有了这20万令吉,不但生活费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他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展业务,假以时日,他的公司有希望申请在创业版上市。
反观选择保持现有职业的老何,希望通过股票投资来增加他的财富,表现又如何?
老何以20万令吉,买进一批股票,适逢股市牛皮靠稳,不起也不落,他的投资,没有什么斩获,但 也没有什么损失,经过了一年,他在股价上得个不赚不亏,他所得到的,是股息,由于他的买进价格,属于中等,所以他的周息率(D∕Y)也与整个市场的周息率 不相上下,约为3%。他每年收到6600令吉的股息,回酬与定期存款的利息没有两样。

股票 理想投资管道
老黄选择自己创业;老何选择带职投资,两者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就是现金流(cash flow)。老黄独自拥有他的公司,所以,所赚到的20万令吉,全部归他所有,他有应用这笔资金的绝对权利。他可以从中抽出部分作为生活费,也可以全部投资在公司,以扩大业务。总之,他可以自由应用这20万令吉现金。老何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问题是他所占的股份数额,微不足道,根本没资格过问公司的运作。公司是赚了不少钱,但大股东决定只派发微不足道的股息。

藉投资增财富
老何所收到的股息,只有区区的6600令吉,数目太小,根本不能发挥作用。
他惟有希望股市大起,使他的股票价格大涨,以取得更高的回酬,但那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因此他对投资,有一份无可奈何的感觉。

假如我们比较老黄和老何的得失的话,很明显的,自己创业应该是一条更好的道路。
问题是像老黄那样,具备自行创业条件,而又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创业者,毕竟不多。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老黄那样的勇气,辞掉职业,自行创业。
大部份工薪阶级,只好安分守己,做到退休,他们唯一的希望,是藉投资增加财富,股票仍为较为理想的投资管道。

以攻为守获高回酬

实际上,股票和股市,原本就是为没有能力或不懂得创业的人们而存在的。
没有勇气创业的老何,选择股票投资是正确的道路,不过,他必须采取“以攻为守”而不是“以守为攻”的策略,才有可能取得更为合理的回报。
什么是“以攻为守”?就是为自己创造取得更高回酬的有利条件,那就是:
1. 必须坚守价值投资法,通过股票投资于某种事业,以分享事业成长的成果。
2. 必须勤做功课,研究上市公司,彻底了解所投资企业的实况。
3. 必须长期投资。
4. 必须坚守反向投资策略。
5. 永不投机。
具备这五个条件,他就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跟创业的回酬不遑多让。
老何若能对上述这五个条件,身体力行,到退休时,即使不如老黄那么富有,但要达到财务自主,并非难事。
总而言之,如果具备条件,自行创业是最佳选择,人生,毕竟应给自己以做一番事业的机会,才不枉此生。
如果没有这份勇气,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投资股票也不失为可行之道,你要股票投资成功,就必须付出心力,为自己创造取胜的有利条件。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本周建议研究股项
鹏尼迪(Plenitude,产业股)
资料解读:
⒈ 怎样以电脑寻找资料
① 开电脑,进入www.bursamalaysia.com;
② 点击Listed Companies;
③ 点击Annual Reports;
④ 点击By Company;
⑤ 点击P;
⑥ 在P字头公司找Plenitude Berhad,点击;
⑦ 下载2006和2011年年报,详读。
⒉ 从2006年年报第24页和2011年年报的第4页财务摘要(Financial Highlights),你可以读到该公司由2002至2011年10年的业绩纪录,你会发现,该公司过去10年,盈利年年上升。
⒊ 你可以在2011年第98页起,找到该公司的地库详情,你会发现该公司的土地大部分是在10年前买下的,现在肯定已比账面价值高数倍。(尽量找出账面每方尺价值,跟市价相比,找出地库被低估程度)。
⒋ 在2011年年报第43页的Statements of Financial Position,你可以在Current Assets项下,发现该公司手头拥有3亿3481万令吉的现金,完全没有负债,每股拥有净现金1令吉24仙。
思考重点:该公司现有地库,应该足够10年的发展,该公司将怎样应用手头的3亿3481万令吉现金去收购更大土地,以充实地库呢?
忠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反向思考的习惯。如果你的想法跟众人一样,你只能取得与众人相同的利润,如果你要取得超越众人的利润,你必须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南洋商报

诠释女性财力

美国研究专家的调查中发现,很多不幸福的人,是长期担任全职家庭妇女的人。
她们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不自信,不自信的原因是因为不投资自己,不投资自己的原因是钱不是自己挣来的。

一个女人,不论她热爱丈夫,还是热爱孩子,抑或其他,都没错,只是她应该记住一点,那就是别忘了爱自己。

让丈夫幸福,使孩子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但绝非我们的全部。
女人从来不替自己的未来生活做打算是很危险的事。
白马王子早就绝迹了,而且职场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地方,如果女人完全依赖别人,可能导致个人健康和财富的损失。

我讲的财务独立的意义,并不是想反对做一个懂得依赖的女人。
其实,是独立还是依赖,或者说什么时候该独立,什么时候该依赖,如果没有人告诉你,生活一定会告诉你。

智慧永存
因为,一个女人只有经济上独立了,才会在生活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宁。
作为女性,我们深深知道女人的年轻美丽会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消失,唯有智慧才是永存的。
女人的智慧,一方面表现为见识,一方面表现为知识。
见识是指能够观察,审时度势,平衡心态,把握机会,能进能退;而知识则是见识的基础,是学习的积累,是一些管理的基本功。

学习财务管理
懂得要投资智慧的女人,一定会懂得投资学习。而女人最应该学的,就是财务管理的知识。
如果我们把赚到的钱,部分投资到学习理财知识、学习理财技巧上,用知识武装头脑,打造从内而外散发智慧的魅力,而不是仅仅用于购买化妆品、服装等外表装扮上。

那么,我们将收获无穷魅力,收获无限的自信和骄傲,收获精神、物质上的双重财富!
无论你是独立的还是依赖的,其实你都是自己的主人,就像每天出门前照镜子一样,每天想想你为提高自己财富管理的能力做了什么了吗?然后你就去做点什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聪明就成为你的财富、你孩子的财富、老公和家庭的财富。
 
文:罗凤琴
南洋商报

How to avoid common pitfalls

EVERYONE makes mistakes one time or another. As investors, we need to learn from our investment mistakes by recognising them and making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o our investing discipline.

Many people invest without learning adequately about the investment process or the different investment products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what they really want to achieve over the long term. These kind of investors often react negatively to the short-term volatility of the markets, heed the advice of self-proclaimed gurus, enter the markets at an inopportune time, and subsequently end up with a mountain of losses.

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the common mistakes that investors make that can hurt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portfolio:

* Not preparing emergency funds before investing

Investing without any allocated emergency funds is like going water rafting without a life jacket. Before venturing out to the markets, investors are advised to set aside at least three to six months of expenses to take care of financial emergencies (such as a job loss) or unexpected cash flow problem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is cash buffer is to provide both fisca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during times of personal economic upheaval.

* Market timing

Although markets may move in cycles, thi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we can determine when to enter and exit the market at its lows and peaks respectively. Seasoned and successful investors like Warren Buffett do not use market-timing tools because they, more often than not, do not work. Thus, individual investors will save themselves from substantial losses if they stay away from trying to time the market. In fact, given their limited experience in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markets, individual investors would do better focusing on investing in unit trusts for the long run.

* Procrastination

Investors should not procrastinate when investing because an early start can make a world of difference in the potential returns as a longer time horizon will allow compounding interest to work effectively. Meanwhile, the longer you wait to get started with your investments, the more money you will have to put in to get the same returns as someone who started investing earlier.

* Taking too much or too little risk

As risk and returns go hand-in-hand, the amount of risk you take when investing can determine your potential return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those who take too much or too little risk. Investors who are high-risk takers often end up as speculators and often make investments without conducting prior research. However, investors who are too conservative may bear the risk of inflation eating into their purchasing power. Instead of merely relying on your risk tolerance to shape your investments, you should als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your financial goals and time horizon.

* Lack of diversification

Diversification is among the most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investing to a flourishing investment portfolio. Even so, many investors neglect to properly address this step by putting all of their eggs (investment) into one basket (asset). A well-diversified portfolio will adhere to all components of asset allocation - considering risk tolerance, investment capital available, investment time horizon and the current portfolio's asset class weightings.

* Becoming emotional in making investment decisions

Most investors allow emotions - especially greed and fear - to drive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s. For instance, emotional investors will be tempted to sell an investment when its price falls sharply. As a result of following their emotions and gut instincts, many investors end up "selling at the lows and buying at the highs" of the market. Instead, they should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reasons for the price decline and see whether they are caused by broader market conditions.

* Lack of research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homework before investing. Successful investing requires on-going time and effort, which includes investors conducting their own investment research. Investors should also take note that past performance of an investment is not an indication of future performance.

* Panicking during bear markets

During major bear markets, it is common to see investors letting emotions get the better of them and in the process they sell off their investments in a panic frenzy. Investors who hold a long-term stance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hese gyrations of the stock markets. Instead, they might view market weakness as an opportunity to accumulate under-valued blue chip stocks at attractive prices.

Everyone make errors in their investments but what separates the winners from the losers are those who apply what they learn from their mistakes. The key to successful investing is not to avoid risk altogether but to recognise the risks you are taking.

To avoid unpleasant surprises, do your homework. Nothing beats reading the prospectuses and checking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investments. As American fund manager Ronald W. Roge once said: "People rush into purchases even when they don't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buying. People do more research when they buy a refrigerator or a VCR than when they invest thousands in (the markets)."

Even millionaires make mistakes (and learn from them).

Benjamin Graham went bankrupt on three separate occasions as an investor. But each time, he documented and studied his failures, and he was eventually able to impart this investment wisdom to countless others, including Warren Buffett, who in turn learned from his own mistakes and failures.

Early in Buffett's career, he mistakenly believed he could save a failing textile mill. After being forced to liquidate its textile operations, Buffett learned to pay up for quality. He turned that failing company into a US$140 billion (RM417.2 billion) business.

Another great example is Pixar's John Lasseter. After 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 Disney hired him to captain its Jungle Cruise ride at Disneyland. Later, the company gave him a shot at being an animator, and he quickly recognised the ability of new computer technologies to revolutionise animation. However, Disney was so unimpressed with his first feature that Lasseter was fired on the spot. So, he went back to the drawing board.

After fine-tuning his processes, he moved on to the company that would become Pixar, where he has won two Academy Awards and churned out a string of blockbuster hits that include Toy Story, A Bug's Life, and Cars. Ironically, he and partner Steve Jobs later sold Pixar to Disney for US$7.4 billion (RM25.1 billion).

Moral of the story: Always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Public Mutual @ Business Times

Bonds attractive asset during uncertain times

INVESTORS seeking regular income should consider investing in fixed-income funds which can provide higher returns than fixed deposits and are ideal for adding diversification to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In fact, during times of economic uncertainties such as slower global economic growth, fixed income assets generally tend to perform better than equity assets as bond prices will be well-supported in a low inflationary environment. Moreover, the lower volatility of fixed income returns provides investors with greater stability in their investments over time.

Fixed income funds invest in a portfolio of bonds, debentures and money market instrument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ixed income fund offered by unit trust companies - bond funds.

Definition of a bond

A bond is a type of security that functions like a loan. Bonds are "I Owe Yous" (IOUs) issued by private companies, municipalities, or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money used to subscribe to a bond is lent to the issuer - in other words, the company, municipality, or government agency that issued the bond. In exchange for the use of this money, the issuer promises to repay the amount loaned (also known as the face value of the bond) on a specific maturity date. In addition, the issuer typically promises to make periodic interest or coupon payments over the tenure of the bond.

After a bond is issued to the primary subscribers, it may be traded in the secondary bond market. The price at which a bond trades, however, may fluctuate as bond prices move inversely to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When interest rates fall, a bond's value usually rises thereby generating a capital gain for the bond. Alternatively, when interest rates rise, a bond's value usually falls thereby resulting in a capital loss on the bond.

Bond funds

Bond funds invest in a portfolio of bonds with various maturities, issued by federal,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as well as major corporations. The aim of a bond fund is to provide investors with income and/or capital gains from a diversified portfolio of bonds. An investor can compute the return on his bond fund by monito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und's net asset value (NAV).

One of the biggest advantages of bond funds is the diversification that can be obtained with a small pool of investible funds. Instead of purchasing an individual bond, which can be rather costly, investing in a bond fund allows an investor exposure to several bonds from a variety of issuers with varying interest rates and different maturities.

Unlike an individual bond, a bond fund does not give a fixed rate of interest. The distribution paid by a bond fund fluctuates depends on the income generated from its portfolio of bonds. A bond fund generates income from the interest or coupon received and the capital gain, if any, resulting from interest rate change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fund manager is to capitalise on the changing interest rate environment. To optimise returns, a fund manager will position the bond portfolio by holding bonds with longer maturities during period of declining interest rates and switch to shorter maturity bonds when interest rates are rising.

A bond fund also does not have a fixed maturity. However, a bond fund has an average portfolio maturity, which refers to the average maturity dates of all the bonds' in its portfolio. In general, the longer the fund's average portfolio maturity, the more sensitive its NAV will be to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Nevertheless, bond funds that have longer average portfolio maturities tend to offer higher yields to compensate investors for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risk.

Risk versus reward

Like all unit trust funds, investing in bond funds involves investment risk, including the possible loss of principal. Nevertheless, when you make an informed decision to assume some risks, you also create the opportunity for reward. Investing in bond funds usually entails less risk and more moderate returns as compared to investing in equity funds. However, the expected returns for bond funds are higher than the expected returns for money market funds or fixed deposits.

Investments in bond funds are subject to interest rate risk and credit risk.

Interest rate risk

As explained earlier, bond prices fluctuate inversely to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In addition, prices of bonds with longer maturiti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compared to shorter maturity bonds. For example, a decline in interest rates will cause a larger price increase for a 10-year bond than for an equivalent 5-year bond. However, while longer-term bonds tend to fluctuate in value more than shorter-term bonds, they also tend to have higher yields to compensate for the higher risk.

Credit risk

Credit risk refers to the bond issuer's ability to pay interest and to repay its debt. If a bond issuer is unable to repay principal or interest on time, the bond is said to be in default. A decline in an issuer's credit rating, or creditworthiness, can cause the NAV of a bond fund with exposure to such bonds to decline. The credit risk of bonds are evaluated by independent rating services, such as RAM Rating Services,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and Standard & Poor's, which publish the bonds' credit rating periodically.

Public Mutual @Business Times

Investing offshore for added diversification

DIVERSIFICATION is an investment principle that seeks to reduce risks by investing in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s and asset classes.

In this article, we show how unit trust investors can diversify their investments with offshore equity funds as part of their portfolios.

The principle of diversification is not to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In investment terms, this refers to a method of reducing risk through spreading your investments across several markets, sectors or asset classes.

Offshore investing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vestors to protect their portfolios from the potential downside of a single market as well as a means to enhance their potential returns.

Diversifying into foreign equities can help to reduce portfolio risk because different markets and economies move in different cycles.

Therefore, by investing in various markets instead of a single market, investors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country- or region-specific risk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the case of regional markets which comprise a spectrum of fast growing emerg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Benefits of investing in offshore markets

The main benefit of investing in offshore markets is that investors will be able to capitalise on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offshore markets.

In addition, investors will have access to a wider universe of quality companies to invest in. These companies range from well-established regional companies which have strong market shares in their respective markets as well as emerging companies which have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Due to the comparatively large market capitalisations of many internationally listed companies, investing in offshore markets also enables investors to benefit from higher levels of liquidity when trading in securities.

Given that stock market cycles of different markets are generally volatile and unpredictable, unit trust investors are advised to diversify across a number of markets which offer a wide universe of stocks.

The full benefits of diversification are achieved when the movements of different markets are not perfectly correlated with one another.

However, before considering the type of offshore funds to invest in, unit trust investors should determine their appropriate asset allocation based on their respective risk profiles, investment objectives and financial needs.

Be aware of the risks

Investors who venture into offshore fund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various risks which their investment may be exposed to. These risks include the following:

* Market risks

The purchase of equities represents a risk since the prices of stocks underlying the NAV of the fund fluctuate in response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activities of individual companies and general market or economic conditions.

* Liquidity risk

Liquidity risk is defined as the ease with which a security can be sold at or near its fair value depending on the volume traded on the market. If a unit trust fund has a large portfolio of securities that are less liquid or difficult to sell, the securities may be sold at a discount to its fair value, hence affecting the value of the unit trust fund.

* Currency risk

Where a percentage of the value of a fund is invested in foreign currency or assets den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y, the value may be exposed to currency fluctuation risks.

Fluctuation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s will affect the value of the fund's foreign investments upon conversion to local currency and subsequently impact the value of the unitholders' investments.

* Country risk

Overseas investment of the fund may b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investments are made. Suc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may influenc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impact the stock prices of listed companies.

Offshore funds help to diversify your portfolio.

In general, a diversified investment portfolio comprising investments in local and regional markets can achieve potentially higher returns than a portfolio that is concentrated in a single market. This is because markets do not move togeth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liquidity condition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earnings prospects.

A well-managed diversified portfolio comprising local and regional equities can also lead to enhanced returns as markets with stronger growth prospects are overweighted and markets with slower growth potential are underweighted.

Conclusion

Diversification into offshore markets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long-term growth prospects of regional markets.

However, it is imperative that you understand the risks involved before you spread your investments internationally.

Investing for the long term and applying ringgit-cost averaging for your investments may help investors to mitigate some of the risks of investing in offshore markets.

This article is contributed by Public Mutual Berhad @ Business Time

Sunday, November 13, 2011

分享锦集:再谈何时卖股


本文说“再谈”,是因为在拙作“股票投资正道”一书中,有一篇“何时卖股”(第269-73页),已解答了何时该卖股票的问题,我提出的3个卖股标准为:
1. 公司亏损
2. 极度高估
3. 更佳选择
我的主张是如果你所买的股票,没有存在上述3个问题,那么,你可以继续收藏下去,这样可以减少投资的忧虑,也有助于减少投资亏蚀。

我没有提到售股的时间,是因为股市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你以股市的时机作为卖股的标准的话,你很容易犯了卖得太早、太迟或卖错股票的错误。
在“时机”方面,只要我们抓紧一个原则,那就是采取“反向”策略,在股市跌至低潮,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买进,紧握不放,你就可以在买进时机方面,减少错误。

减少出错
股票投资的第一个原则,是不要亏蚀,第二个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减少出错,就等于提高胜算,而这是股市长胜军的最重要的条件。要每一次投资都赚钱,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做生意,要每一种生意只赚不亏,那是不可能的一样,无论是投资股票或做生意,只要做到赚多亏少,就可以致富。
在3个卖股标准中,第一个公司亏损,尤其是持续亏损,就要毫不迟疑的把股票(股份)卖掉并不难做到。

但第二个标准极度高估和第三个标准更佳选择,在实际操作时,就不容易拿捏得准确。
高到什么程度才算“极度高估”?什么股票是“更佳选择”,需要对个别公司有深入的认识才有可能做到,故说来容易做来难。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我要把有关股票,分为高、中、低成长股。
我们知道,高成长股,应享有较高的本益比,低成长股,应享有较低的本益比。
大部份人最易犯的错误,是将本益比应用于所有股票,不分高、中、低成长股,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投资成功例子:反向+成长+时间=财富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请看表一就明白了。
假如你以每股2令吉50仙,买进一只每股净利15仙的股票,本益比为16.7倍,等于说16.7年才能赚回2令吉50仙的投资额,买价偏高(国际本益比标准约为10倍)。
但这是一只成长股,第二年每股净利增至25仙,本益比降至10倍,属于合理。
如此下去,到第4年,每股净利增至50仙,本益比再降至5倍,一只成长股,5倍的本益比,股值就是被低估了。

投资者,尤其是投资经理对于企业的盈利趋势,极为敏感,一只本益比只有5倍,而将来的盈利可能进一步增加的股票,成为极有吸引力的投资。
该股迟早会成为基金吸购的对象,股价将持续向上调整,假如本益比10倍,是这只股票的合理价格的话,则在第4年时,股价有可能升至5令吉(RM0.50 x 10 = RM5.00)。
财富与日俱增

在4年前以偏高的价格买进该股,4年后仍可取得100%的盈利(不计股息),每年赚率高达25%,这是一项成功的投资。
假如投资者对该股有深入研究,而且长期跟踪其股价变动,在熊市时以每股RM1.50的价格买进,紧握不放,到第4年时股价升至5令吉,回酬就高达233%。(RM5.00 - RM1.50)÷ RM1.50 = 233%,每年的回酬高达58%。
冷眼方程式(见本人拙作“30年股票投资心得”第285-311页):反向+成长+时间= 财富。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拟出来的。
第一个环节“反向”是以RM1.50而不是以RM2.50买进上述股票,第二个环节“成长”是每股净利在4年中从RM0.15增至RM0.50,第3个环节“时间”是指长期持有,也就是紧握该股4年或更长(视该股盈利表现而定)。
如果能遵行冷眼方程式的话,你的财富与日俱增,是相当肯定的。
投资失败例子:盈利滑落股 亏蚀最重

看完投资成功的例子,现在再看一个投资失败的例子(见表二):

以3令吉买进每股净利RM0.40的股票,本益比为7.5倍,买价偏低。
但这是一只业务日走下坡的股票,第二年每股净利跌至RM0.20,本益比升至15倍,已属偏高。
第3年每股净利再跌至 -RM0.10, 本益比升至30倍,以3令吉的价格买进实在太贵了。
第4年公司每股亏损 -RM0.15, 本益比无限大(永远无法回本)。
由此可见,盈利不断滑落的公司,其股票即使本益比偏低(即股票价值被低估),还是不可买进,因为将来本益比将大增,使你永远无法回本,更不要说赚钱了。
在牛市中高价买进盈利日走下坡的股票,亏蚀最惨重,而且往往永无翻身之日,原因在此。

4方式作出更佳选择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你肯定有关公司明年或后年盈利将继续上升的话,即使本益比偏高(例如15倍),仍不属“极度高估”,不应脱售。
如果有关公司将来的盈利将滑落,甚至将出现亏蚀,则本益比即使偏低(例如7.5倍),也不可买进,如果已买进了,即使蒙受亏蚀,也要忍痛脱售,明和公司盈利将持续走下坡,仍不肯脱售(由于股价亏蚀)是大部份散户失败的原因。
那么,要怎样作“更佳选择”,我的做法是:
1. 看公司的盈利纪录,最好比较10年的纪录,从纪录可以看出公司业务的趋势及稳定性。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我选择业务及盈利稳定的公司。
2. 比较同类公司的表现,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公司表现也参差不齐,决定的因素很多,最好选择表现亮丽及市场份额稳定的公司。以公司的素质,而不是以股价为标准。
3. 比较各行业的前景,以行业的景气为指南,尤其是周期性很明显的行业,应在最不景气时买进,景气最旺时脱售。
4. 我的投资原则是:成长一般的股票,本益比若走到15倍以上,就不再买进,20倍以上,就毫不犹豫的脱售。
以上所用的本益比只是方便说明,实际情况可能有出入,读者切忌食古不化。
希望别人也赚钱
本益比只是评估标准之一,要作更准确的判断,还要考虑其他标准及因素,例如周息率(D/Y)及财务情况等。
那么你也许会问:如果脱售后股价继续攀升,岂不可惜?我的心态是:那种钱不是我赚的,所以不必感到可惜,也不必后悔。
广东话说:“卖仔莫摩头,摩头眼泪流”,成功的投资者要有希望别人也赚钱的胸襟。

本周建议研究股只:泛亚物流(TASCO)
股票投资千言万语,最终还是要进入股市投资,才有价值。
所以,我建议投资者自己动手做功课,本周建议的研究对象为泛亚物流,请进入BURSA MALAYSIA.COM,在Listed Companies项下,阅读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7.12.2007)(当时叫Trans-Asia-Shipping Corporation Berhad,现叫Tasco Berhad),2009及2010年年报及最新的季报。
 
冷眼(股市基本面大师)

南洋商报

分享锦集:股市的逆流-私有化

将上市公司私有化,是目前股市的热门课题。大股东采取突击行动,全面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要将上市公司变成私人公司,居林的收购辛多拉、国民投资机构要併吞实达,就是典型的例子。
能在股票市场上市,是许多私人公司梦寐以求的事,既然已经上市了,为什么又要“倒行逆施”,将公司私有化?理由何在?
以下是我想到的一些原因,跟大家分享:

投资机会减少
现金充沛的公司,要在当前的环境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谈何容易。
大马的经济正处在尴尬的阶段,传统的行业,早已有人满之患,而新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及服务业,又没有足够的人才去开拓经营,贸贸然进行大量投资,风险特高,这些拥有现金的公司,没有魄力及胆识去作新投资,只好向现有成功企业下手,这是最安全的做法。

保守心态
将上市公司私有化,也反映了我国投资家,没有冒险及开创新领域的精神。
换句话说,这股私有化的逆流,反映了我国企业界的保守及故步自封的心态,这是现有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国家前进的绊脚石。
政府口口声声要私人界成为经济的火车头,然而私人界却没有开拓新领域的勇气。长此以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大马迟早会被抛在后头。

不受约束
上市公司,受到许多繁文缛节的约束,作为大股东,他们动辄得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当局的监管及社会舆论的督促,大股东不但没有自由,而且有时也相当受气。
作为大股东,他们有绑手绑脚的感觉。将公司私有化,可以使他们有发挥的最大空间。

现金流量的释放
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守许许多多的条例、规定,大股东的一举一动,都要照顾到小股东的利益和感受。
这就使大股东难以做事,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公司现金的调动,受到严格的监管。
假设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权,同时拥有一家私人公司,当私人公司需要资金周转时,他不能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调至私人公司使用,将上市公司私有化之后,他可以随意调动上市和私人公司的资金,使他能够抓住新的投资机会。

不需要筹资
公司上市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方便筹措资金,作为扩展业务用途。如果上市公司的业务没有扩展的空间,而公司资金又很充足的话,则公司根本就没有必要保持上市地位,私有化是合理的选择。

股票交投不活跃
有些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交投不活跃,导致股东的资金被困,同时股价没有随着股市起落,价值长期被低估,私有化反而为小股东提供一个以合理价格将股票兑现的机会。

股票价值被低估
大马股市,到目前为止,还是由外资及投资基金领航,这些大户的投资对象,是盈利丰厚的大型上市公司,也就是交易量大的优质股。
这类公司不多,造成了优质股价格高不可攀,中小型上市公司股价长期不振的现象。

增股减低风险
现有中小型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长期被低估。
这些公司的大股东,也是公司的掌舵人,他们了解公司股票的价值。
他们认为,与其去找别的投资机会,倒不如增加在现有公司的股权,这样更容易做到,风险也更低。
举个例子,上市产业公司要买地皮,不但难找,而且价格高得离谱,买到后也未必能赚钱。
现有上市公司已拥有宝贵的地皮,而且是在一、二十年前买进的,现在价值恐怕已上涨了10倍、8倍,然而在公司的帐目中,仍以当年买进时的价值入账,如果以现在的价格,将这些地皮重新估值的话,每股的净有形资产价值可能比现有股价高数倍。
既然如此,以市价收购股票,等于以低於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地皮,上市产业的大股东认为与其到处买贵地,倒不如通过私有化,低价购买现成的土地,这样不但更合算,也更省事。
节省时间
要创办一家成功的公司,不但要有资金,还要有人才,更要有机会。有了这些条件,还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经营,才有可能上轨道,真是谈何容易。
现有上市公司,有许多是大股东花了许多心血打造成功的,他们了解创业的艰辛。

大股东自己投资
当他们的上市公司股票,价值长期被低估时,他们一方面感到心痛,认为市场不欣赏他们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廉价增加投资的机会,他们的心态是:小股东既然不要投资于他们的公司,那么,他们大股东就自己来投资吧!
公司上市,原本是要让投资大众,有参与投资成功企业的机会,现在投资大众竟然不想投资。
那么,他们又何必强人之所难呢?倒不如干脆由他们大股东收回股票算了。

大股东别有居心
有些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私有化,其实是别有居心。
上市公司除牌5年之后,可以重新申请上市。
大股东将公司私有化之后,将自己私人公司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或是全力发展其业务,然后在5年后重估其价值,高价脱售部份股票给公众人士,重新上市,这样可以取得数倍的回酬。他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上市价格,是由大股东自订,证券监管当局不予以干涉。
故除牌5年后上市,乃大股东赚钱的锦囊妙计,何乐而不为?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南洋商报

Wednesday, November 09, 2011

怎样才算富有


  • 如果我们不依据理智之光,而追随他人设定的方式来生活,对我们将尤其有害!
财富的单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财富的单位是不是货币?还是金钱?
所以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富人呢?几百万的车?上千万的豪宅?

一个最普遍的定义是否就是“不用工作”?
有些人从现在开始停止工作,可能只能生存一个月,他的“富有”程度就是一个月;有些人从现在开始停止工作,可以生存一年,他的“富有”程度就是一年;有些人只能生活三天,那么他的“富有”程度就是三天。

为钱工作不算富
实际上,如果这就是“富有”的定义,那么我们多数人都不能算是“富有”,因为我们都还需要为了钱而工作,除非我们到了55岁,因为到了这个岁数,几乎每个人都已经退休,不用再工作,因此“富有”肯定不会像是什么特别的事情。

此外,我们到了55岁有可能退休不是因为我们已经辛辛苦苦攒够了钱,而是我们到了法定退休年龄。

因此,如果“不用工作”不是富有的最佳定义,那最佳定义又是什么呢?
我曾遇到几个家庭,他们看上去都是很有钱的样子:开豪华轿车、住豪宅、穿高级时装,但是他们都感觉自己离财务危机不远了。

没债务属富足
因为他们的豪华轿车、房子全是用抵押贷款买的,信用卡也用到了极限。
这些人虽然收入不菲,钱却是花光用光,甚至还欠债。
我心目中的富有,或者至少感觉富有,是没有债务、没有抵押贷款或是透支,并且能够对收到的所有账单都立即回付。
这个标准似乎低了一点,但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些,我们的社会就称得上是“富足”了,世界也会成为一个快乐得多的地方。

控制财务 不须操心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财富就是一种财务控制观念、不用为钱操心的一个重要表现。这并不意味着你能随意购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也不意味着你明天就能辞职回家,但至少你不用在晚上为下月的帐单发愁得睡不着觉。
当然,有些家庭挥霍无度地过上好几年都不会出现问题,他们有时甚至还误以为家庭财务状况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只有当出现重大的财务危机时,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你还能维持多长时间的生活,直到你还不起房贷和车贷、大量透支信用卡、或是开始动用退休帐户,如果你能坚持12个月,我认为你的财务状况控制得不错;如果你无法熬过一年,恐怕你就该辗转难眠了。

三维阐释财富
如果你依据自然本性的需求来生活,将永远都不会贫穷;如果你依据他人的想法来生活,将永远都不会富有。
如果我们不依据理智之光,而追随他人设定的方式来生活,对我们将尤其有害!

富有与否并不是以收入来衡量的,也不是以你的财产来衡量的!如果要弄清楚“财富”的真正含义,那就要从三个维度来阐释“财富”。
财富的新定义是这样的:当你停止一切工作的时候,你之前所创造所拥有的一切,能够支付或者维持你来过一种高品质生活的时间的长度。
那就是财富的单位已经改变了,它是时间的长度,但是它不是一般的时间,是能维持你支付你高品质生活的时间。

从“宽度”或者说是空间的维度来看,财富是指一个人拥有的能够实现自身愿望的能力或者是广度,用质量来衡量。
健康的身体、亲密的家庭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纯真而长久的友谊、不间断的自我提升、宁静的生活、享受空气和阳光、充分的休息,这都是构成生活质量的基本要素。
从“高度”或者说是速度来说,财富是指一个人拥有的使自身保值增值的能力,也就是财富增长的速度。

信念决定生活态度
一个现在就拥有较多金钱的人,如果不会投资理财,财富保值增值不利,无异于逐年坐吃山空,自然谈不上真正拥有财富;如果他投资有道、增值有力,那他就是财富的真正主人。
在相同的环境里我们却看到贫穷和富裕在哪里都是如影随形的,并且经常都在同样的状况下出现的。

当两个人都处在同样的位置,有着同样的业务,两个人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人富有,而另一个人却贫穷。这就表明财富首先不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一些优越的外界环境可能会更有利于人们致富,但是当两个人都处在同样的境地,有着同样的业务,一人富裕而另一个人却贫穷,这就表明,致富的关键是由做事的特定路径决定的。
因为金钱财富代表一种特定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某种特定思想观念的一把尺。
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我们的信念。

罗凤琴

南洋商报

钱包的秘密

钱包,能说出你的秘密。每个钱包都讲述着主人的人生历程。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说:“最长的路,是从心灵通往钱包的那条路。”
因为钱包代表的不仅是财富,还代表着人生价值,也标示了他在社会这个庞大的价值市场中所处的位置。

为什么只凭观察钱包,就可以断言你的财务状况呢?因为钱包是一个人与钱接触时最贴身的媒介。
要了解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最准确的方式就是观察他使用的钱包透露出来的讯息。
一个人平常对金钱的观念,会不知不觉表现在钱包的使用态度上。花钱的观念如果错误,钱包就存不到钱。

现在打开你的钱包,就可以看出未来你成为有钱人的可能性。
你的钱包是将钱按照大小顺序、整整齐齐叠好、小心地放在钱包里的吗?
还是胡乱地,连你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数额地塞在里面?
或者,钱都干脆不塞进钱包,而是随便地揉进裤衣袋里呢?
还是钱包里“穷”得只剩下各式各样面额不同、功能不同的信用卡?
有些人的钱包除了钱以外,钱包里最多的就是优惠券、健身中心会员卡、积分卡和打折卡,被主人精心地一格格放在不同的位置种类之繁多,令人大开眼界。

又或者你平时从来都不打理钱包,觉得钱包就是用来放东西的工具,想到往钱包里塞什么东西,就塞什么。钱包里除了钱,最多的是层层叠叠各种各样的收据和发票,占领钱包大半江山。
有些人的钱包,里面可谓包罗万象,硬币、一叠大额钞票、被挤压变形的零钞、收据、信用卡单据、与爱人的大头照以及五彩缤纷的打折券。
现在,请告诉我你的钱包里装的是什么?
为什么钱包总空空?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我赚钱了,可是总是不够花,从来都缺钱。
我想旅游,没钱!我想吃顿高档自助餐,没钱!我想买房子买车,没钱!
一个月工资从来都是吃饭+房子+还信用卡+买生活用品+社交,然后钱就好像长了翅膀似的,不知不觉的从钱包里轻轻飞走,到月底还要苦苦计算还有几天发工资。
为什么钱包总空空?

答案是:因为你没有尊守钱包运用的规则。
钱包怎么会有使用规则?“钱包规则”是个什么东西,用钱包也有自己的规则吗?用什么规则这么厉害,只要遵守它就能当上有钱人?

想一想,你是不是经常钱不够用?而且这种生活一直都在持续?
你可以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有稳定的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是很努力的,可是每天都觉得自己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而且总感觉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呢?
那是因为,你赚的比花的少。
你是不是每次“发现想吃的东西时就会用钱、发现想买的东西时就会用钱”?
过度消费

那么你的钱包并不是由你的意志所支配的,而是由你面临的各种状况临时支配的。
也就是说,真正支配你钱包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围绕着你出现的各种‘状况’。既然是拿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钱包,那这个人怎么可能成为有钱人呢?
导致人们不能富裕、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消费,如果你总是花的钱比挣的钱多,你将永远不能摆脱负债,于是你从每个月20号就开始紧张、焦虑,最后将导致你变成穷人甚至一无所有。

只有你自己可以支配你的钱包里的钱,钱包里的钱不会自己变多。这是个绝对的真理,是在利用金钱支配关系的时候不可避免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你的收入还是不变的,有限的,一切都会因你选择如何花费你的钱而不同。

理财态度决定钱包厚度
心态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财富殿堂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它对任何人都是公平地敞开,但能否走出迷宫开启财富大门则要看各自的造化。

为什么有人历经山重水复仍无路可走,而有人却跋山涉水后抱得财富满载而归?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思路和态度决定是否能找到那条通往财富殿堂的路。
如果你也想成为有钱人,那就换一种思路,换一种生活方式吧。
管好钱

从现在开始改变你使用钱包的习惯,关心自己每天的收支状况,管好钱,也是一种赚钱之道,一种可以让财富增值的聪明、轻松的做法。
把努力赚钱的精力分一部分给轻松管钱和快乐生活,财富和幸福生活会离你越来越近。

小贴士3规则
●第一条,让钱从钱包里流出去时要三思,把钱放进钱包时则一秒都不要犹豫。
●第二条,买的不是物品,而是价值。不论是多好的东西,如果不符合你的价值标准,那你就连一分钱也不要支付。
●第三条,如果最终你无法收回付出的代价,那你干脆就不要打开钱包。

罗凤琴 /南洋商报

做投资市场的赢家


成功的投资应该是不带感情的。对任何投资品,你既不能恨它,也不能爱它。
只有当心胸和智慧宽广到能平静地否定自己的习惯思维,并冷静地思索未来,你才会发现沙石堆里的珍珠。
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成功的投资归功于自己的才智、努力和对投资对象的判断能力,却忘记了时代发展和趋势的作用。
人们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失败的投资归咎于制度缺陷、投资对象本身的问题以及时机的不合适,却忘记了自己的恐惧、贪婪和无知。
投资理财和工作生活的很多事情一样,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刚开始投资时,只要看到书上、电视里说的,或是朋友推荐的,就迫不及待、想当然地加入,稀里糊涂地赚钱,也稀里糊涂地亏钱。

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受过伤、上过当后,发现原来很多东西不是宣传品上所说的那样,于是学乖了,凡事都带着怀疑审视的态度,无论风险还是机会一概排斥。

第三层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经历过第二层的人当中,只有少数人能升到第三层,这时会发现原来本质的东西就是最简单的一些道理,有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判断起来很简单。
恐惧(fear)及贪婪(greed)都是人性的弱点,一旦意识到这两种情绪出现时,我们就要告诉自己:你想的跟做的要不一样(try to be have differently)。

拉长观察期
记得提醒自己:如果把整个投资的观察期拉长到3-5年来看,未来情况会变的很不一样的。
因此,做任何决定,都要冷静。在市场波动变大的时候,应该对“价格”这件事更注意,就像一般生活消费一样,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多买一点,当价格高的时候,就要少买点。
股价低的时候,可以多建立一点部位,价格高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古脑只想着赚钱就追高,而是要想着如何避开风险。
从理性看,人都希望找到各种机会能买到低价的股票,且把股票卖在最高点,大家都知道这是赚钱的原则。
但就像之前说的,这些原则其实跟真实的人性不合,因为当市场上涨的时候,大家发现身边的人赚钱好容易,很想跟着买,如此就容易买到高点,相反的,当市场跌的时候,不论是新闻或者很多说法都是负面的,又让大家很难在价格下跌时买进。

时间是最大成本
现在投资的难度越来越高,这无关乎你是否资讯丰富或够勤奋,反而与你的投资时间长短有关。
如果你还想只投资三、五个星期,或三、五个月,那就太注意短线了。
这样,你容易变得十分情绪化,动不动就“天啊!今天发生什么事?”,就会急着杀进杀出。
你不是被贪婪或恐惧淹没,就是在情绪转换间摆荡得筋疲力竭。
但永远别忘了,长期持有的风险比想象的大,时间是最大的成本。长期持有必须牢牢建筑在好股、好价的基础之上。
长期持有的理念不是要我们更坚定,而是要我们更严格地挑选公司。
不可否认,贪婪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市场上总是不乏追求短期暴利的投资者。
没有人能单凭复杂的模型软件、灵通的消息成为赢利高手,最赚钱的人一定是最有大思路的人。
人因盲从而动摇,因思考而坚定。

罗凤琴
南洋商报

Sunday, November 06, 2011

遺囑解決不了爭家產 富豪成立信托保財富


  • 賭王何鴻燊家族的爭家產風波,過程曲折如戲劇般精彩。

今年初澳門賭王何鴻燊家族的爭家產事件,讓大家見識一場戲劇化的豪門爭產恩怨。 但換個角度來看,如何妥當分配財產,成了這些億萬富豪,甚至你我他應該關注的課題。
尤其當財富太多時,單單寫遺囑並不足夠,也不夠全面。
國內外不少案例顯示,一個人寫了遺囑,百年歸老后,還是會有人不滿遺囑安排,上演爭家產的糾紛。何鴻燊的財產還沒交到第一代手里,爭產風波已大肆上演。要擺脫“富不過三代”的宿命,就必須作出具前瞻性且全面的規劃。為了可以更全面保障旗下資產,許多高淨資產人士,尤其海外富豪選擇設立信托(Trust)、成立基金會。

 事實上,國內也有不少富豪名流以信托方式,規劃個人與家庭的財富。胥視當事人的目標與規劃,這些信托或基金性質與用途各異。 這包括雲頂集團創辦人已故丹斯里林梧桐、雙威集團創辦人兼主席丹斯里謝富年、成功集團創辦人丹斯里陳志遠等。

鎖住財富分配
 話說回來,這里所指的“信托”,不是市面可購買投資的單位信托(unit trust)。
 比起遺囑(Will),信托是全然不同的東西。 哪什么是信托?

 Millennium United財富顧問公司創辦人兼總執行長盧威雄(Million Lo)指出,設立信托,是為了解決以后的資產問題。“信托是當一個人(即財產授予者)把其資產轉讓給另一個人(信托人),此信托人有法律責任,為第三者(受益人)管理這些資產。” 他告訴《中國報》,信托比遺囑更全面,涵意與部署更深遠,簡單來說,“信托就是我,我就是信托”。宏願理財機構董事經理兼財務規劃師陳文博向《中國報》指出,信托是個人與家庭財務及遺產的規劃。他說,一般人設立信托,除了規劃個人與家庭的財務,也用來鎖住未來某個時間的財富分配,確保財富可以富過三代。 

遺囑缺風險規劃 未保障財產生生不息


遺囑是根據委托人的主觀意願來安排,就像一張清單,除了列明資產,也分配給受惠方。
 委托人一旦去世,有一紙遺囑將可避開未來手續上的麻煩。陳文博指出,遺囑有兩大不足,也就是忽略風險和難以確保財產的永續性。他舉例,有些生意人現在寫了遺囑分配好資產,但一旦生意在數年后破產,這一紙遺囑也會如資產般一併化為烏有。正因為遺囑的不足,信托可扮演“防火牆”的角色,分開個人與家庭財富。

 陳文博舉例,透過不可撤回(irrevocable)信托,即使未來生意失敗或破產,仍可保障留給家人的財富。但委托人所寫的信托,不可抵觸遺產法令和破產法令,尤其不能用作逃避破產工具。
 Million Lo指出,在信托設立超過5年后,若委托人不幸破產,當局或債權人是不能向有關信托追討欠款或負債。其次,遺囑是一次性資產分配,若孩子不爭氣保不住這筆遺產,這些財富就只能傳到第一代。陳文博指出,信托可以根據委托人的意願,鎖住未來某個時間的財富分配,例如每年撥出特定金額,作為后代的教育基金。“信托也是生意傳承的一種方式,可分開公司的擁有權和管理權,若后代非管理人才也沒關係,可讓專業經理人打理,但后代可繼續獲得分紅。”

資產達200萬就應設信托

比較保守的人對“寫遺囑”的首個反應,往往是“啋!大吉利是!” 國人對遺囑的接受度尚且待改善,寫信托、設立基金的人更是不普遍。 Million Lo估計,國內有寫信托的人,大概只有我國(逾2830萬)人口的1%,有寫遺囑的人約有5%。到底哪些人才可以設立信托?
 他指出,一般資產達200萬令吉或以上的中小企業、高淨值人士(high net worth people),都可以考慮寫信托,展開更全面的規劃。陳文博認為,許多人存有迷思,以為要有很多錢才能寫信托。實際上,沒有資產的人更需要規劃。他舉例,一名老闆有意設立信托,才發現旗下產業還欠很多銀行貸款。若這名老闆有300萬令吉資產,但債務就達500萬令吉,最終是負債200萬令吉。
 在這情況下,他可以購買500萬令吉的保險,萬一未來因故未能償債時,保險可代解決,不必落得負資產的下場。

僅半數人財富傳到第二代
調查發現,只有一半人的財富會傳到第二代。財富能傳到第四代的,只有區區2%。Million Lo指出,約33%人的財富會傳到第一代,傳到第二代的有50%。15%人的財富會傳到第三代,傳到第四代的只有2%。他強調,許多人窮極一生來賺錢,最終卻因為規劃不當,甚至沒有規劃,拼下的江山只能拱手讓人,未能惠及子孫。其中較常見的情況,是先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來賺錢,最后卻讓孩子爭財產…“有錢的定義,是當你倒下時,你的孩子、孫子還能100%擁有你的資產。若沒有處理好,你的財富不會是你的。”他說,即使立了遺囑,若配偶與其他受惠方不滿遺產分配而對簿公堂,一旦遺產被凍結,公司或因此不夠資金正常運作,加上龐大律師費等,財富或已所剩無幾。

形同家族辦公室打破富不過三代
國內有寫信托、成立基金會的人並不多,以上市公司和家族企業為主。陳文博透露,如今國內部分公司會寫信托、設立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也就是家族企業與財富信托公司,借此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迷思。“由于不了解和不明白信托的重要性,加上存在迷思,寫信托的人仍不多。” Million Lo也說,國內寫信托的個人還不多,以致市場上的信托相關服務主要針對公司,負責專員也不多。他透露,在金融服務業發達的香港,金融機構會請專人提供職員諮詢,讓后者可以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專業意見。對比本地金融機構,只專注促銷可賺錢的產品,缺乏信托方面的專業諮詢。Million Lo也是僑豐信托(OSK Trustee)的企業顧問;他在完成客戶的信托內容后,將把個案交由僑豐信托作為信托人(trustee)。他指出,遺囑和信托都需要一個管理或執行人。遺囑管理人將負責執行遺囑的分配。信托則需要一個信托人,管理有關信托或基金的運作。

東西方富豪保富大不同
在確保財富和事業的永續經營上,東西方富貴的價值觀和做法存在明顯差異。以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前身為標準石油)創辦人約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為例。生于1837年的葉亞來是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經營礦場的他富甲一方,但現在富不過三代。在同一年代出生的洛克菲勒,以石油工業起家,全盛期壟斷全美90%的石油市場,成為美國第一位十億富豪與全球首富。根據維基百科資料,在調整通脹因素后,洛克菲勒仍是人類近代史上首富。Million Lo指出,葉氏家族未保住葉亞來的財富,反觀洛克菲勒家族已富過六代。他說,關鍵在于洛克菲勒明白永續經營的道理,設立信托以專業方式來保住財富與地位。洛克菲勒設立多個基金會,管理家族資產之際,也投入慈善事業,除了對醫藥、教育和科學等領域貢獻良多,也造福后代子孫可繼續享有龐大財富。

富豪設基金會 肥水不流外人田
國內外常見的基金會(foundation),也是信托的一種,但性質和功能可能不一。例如本地著名的李氏基金會,屬于慈善教育基金。國外較為人知的慈善基金,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妻子設立的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香港富豪李兆基、已逝富豪霍英東等,皆設有本身的基金會。設立信托在我國還不普遍,Million Lo坦言,許多人認為自己不會這么“短命”,但一旦發生意外,財富未獲妥善安排下,很可能流到外人田。他笑言,當人還活在世上,錢是自己的、是老婆的,但如果沒有妥當安排,死后這筆錢可能是政府的。沒有寫遺囑的人,一旦去世,其資產將根據《1958年遺產法令》來分配,配偶和父母可各分得25%,余下50%歸孩子所有。陳文博指出,若沒有經過詳細財務分析,一個人寫遺囑未必是傳承財富給下一代,卻可能誤把“災害”留給后代。例如,留下負債累累的生意給孩子。他認為,提供立遺囑服務者應具備全面的財務知識,分析客戶情況給予建議,提供全方位的遺產與財務規劃方案。

中國報

Sunday, October 30, 2011

当下的生命

不要看(忧虑)模糊的未来,而应该着手做当下清楚的事” ; “生命就在生活里,在今天的每一刻,每一秒”

要做自己

不要做别人,要做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理想,引领自己的一生-Life is what you make

Monday, October 17, 2011

三三三理財幸福起家


愛情走到開花結果的階段,就是進入婚姻時,如何有一場完美的婚禮是許多人的夢想。 但是不是有了夢想婚禮,小倆口就從此幸福快樂?
理財專家認為,步入新生活的女性,要是掌握了家庭理財“三三三”法則,就能當個快樂的新娘,擁有富足無虞的婚姻生活。
嫁人步入人生新階段,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都要改變,因為不再是一個人,還有另一半和家人,未來可能生小孩,家庭成員不斷增加。 理財師認為,對于雙薪收入家庭,新娘婚前婚后,一定要有所改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去掉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壞習慣,好好理財。
 “三三三”理財法則是從宏觀開始,漸漸深入家庭財務規劃策略。

 ◆第一步:分三期限
 將財務規劃成短期、中期和長期,3個不同期限的目標。短期為3年之內,中期為10年以內,長期則是20至30年內。
 專家指出,一般新婚家庭,3年內的目標可能包括購買房子或育兒需求。長期目標,則可能是退休規劃。

 ◆第二步:分三用途
 新婚夫婦要將所得分成儲蓄、開支和理財3等分,每份均占三分之一。
 假設夫婦倆人每月合計薪金近1萬令吉,3000令吉為開支、3000令吉進行儲蓄,另外3000令吉則用于投資理財。

 ◆第三步:房貸佔三分一
 規劃和分配后,做出開支決定如購屋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理財師說,打算買房子的新人,房貸負擔應儘量不要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換言之,若家庭收入1萬令吉,每個月房貸的供款最好不要超過3000令吉,以免負擔過大,影響家庭生活品質。

新娘“三三三”理財法則
收入三等分--儲蓄、開支、理財
財務規劃三階段--3年以內為短期、10年以內為中期、20至30年為長期
房貸負擔限三成--每月房貸負擔,不宜超過收入三成

三文治家庭規劃要全面
婚后生小孩,進入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的三文治家庭階段,女性朋友的中期理財規劃,除了當下的生活,就是要在還能打拼時,多賺一些養老金。
 這時的理財規劃必須更全面,如為夫妻和孩子做出保障,醫療和壽險必須提早規劃。
 中期內,還可以配搭較為積極的新興市場股市基金,累積財富。

 一般上,婚后20至30年后,夫妻兩人就將步入中年生活,準備退休金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退休理財規劃部分,必須更加穩健,理財師認為,債券型基金或平衡型基金,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配搭外幣定存商品,提升投資報酬率。

中國報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熬夜·抽烟·辐射 制造自由基 伤身致癌

自由基已被公认为比细菌、病毒更为凶残的致命杀手。台湾文化大学教育推广 部中医学讲师高银燕指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可造成我们比同龄者显老,更令人担心的是,自由基会攻击细胞蛋白以致病变,也会破坏基因形成癌症,足见自由基对 于身体的伤害是全面性的。然而,自由基大多是人为制造,如过度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大马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各式工业促进经济繁荣,无可避免地让自由基漫 天盖地的分布于空气之中,唯今之计,只有从自身的生活作息上尽量摒除可制造自由基的恶习,才能大幅减少伤害。惟,我们对自由基的了解有多少?在这期《求 医》里,高银燕会详解自由基如何对身体造成危害。

台湾文化大学教育推广部中医学讲师高银燕指出,鉴于自由基的隐蔽性质,一直以来都为人所忽略。然而,人类生病的原因,自由基‘功不可没’。
她 指出,自由基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而是体内出现不稳定(不成对)的电子物质结构。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即只要有2个以上的原 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元素。科学家们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的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叫 做自由基(别称正离子)。
自由基非常活跃,非常不安分。如不采取方法解决,体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基,就会恶性循环,直至破坏整个身体为止,此过程称为氧化作用。
其实,在一般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从里到外的运动,每一瞬间都在燃烧着能量,而负责传递能量的搬运工就是自由基。受控的自由基对人体是有益的。

体内自由基过多易显老
但当人体中的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并失去控制时,这种自由基就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我们身体就像干净钉子,而自由基是令钉子生锈的物质,让身体老化、衰退。是破坏身体的最大敌人。自由基最易破坏身体的细胞膜、血管壁、蛋白质及基因。”

“有些人比同龄者显老,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内产生很多自由基,就会氧化细胞脂质,使器官老化,缩短寿命,此外,自由基会攻击细胞蛋白以致病变,也会破坏基因形成癌症。”
可悲的是在每一天,约有10万多个的氧化自由基攻击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有些是通过吸入外界物质而致,有些则是在体内形成。外界自由基的来源仅有紫外线是自然界产物,其余统统都是人为活动所造成的。

辐射电波形成自由基
她 举例,所有电器都有辐射电波,而这会形成自由基。二手烟、抽烟也会产生自由基;而台湾烟民众多,这也是台湾女性的第一疾病杀手是肺癌之缘故。她续指出,即 使在炒菜油烟充斥的地方、冷气制造的废气也会产生自由基。“总的来说,但凡空气污染的地方都有‘丰富’的自由基含量。”

“水源污染亦会形 成,即使是经过消毒的游泳池水亦有。还有,过度泡三温暖者亦有机会摄取过量的有害物质而在体内形成自由基。这是因为水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在经过蒸发后就 变得更细小,更易吸进体内而产生自由基。”至于饮食生活作息,她举例说,熬夜、经常大鱼大肉、经常紧张焦虑,都会让身体内的细胞的电子失调,变成不成对的 电子物质结构,简单说,这些活动会使身体产生自由基。

少吃加工食物
高银燕说,经常食用含有农药的蔬果、加工食物、药物也会令身体制造自由基,最终可致肝癌,在台湾,男生的第一杀手是肝癌。不久前闹得沸沸腾腾的塑化剂风波更是可怕的加工毒物,可在体内产生比天文数字还可怕的自由基数量。

她 娓娓道来,无良商人以塑化剂代替起云剂混入果酱等食品中。起云剂的功能是让加工食物变稠,凝固,像云朵那样,好抹在面包上。“起云剂是从棕榈油提炼出来, 吃进人体,对人体没有害处也没有益处,只是添加物,但保存期较短。但台湾某不肖厂商,发现从塑胶里可提炼出含塑化剂的起云剂,不仅成本是低廉得太多,而且 保存期更长。为牟私利,他们就加入在食品中。”

塑化剂影响生育能力
她指出,属于环境荷尔 蒙的塑化剂会直接进入我们的身体,若是怀孕妈妈吃了,会大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即会影响男性的生殖器、女性的生育能力,甚至是乳癌,毒性非常可怕。可是 不肖厂商却说目前的含塑化剂的起云剂已经过改良,并说20年前更毒。因此,我们到底吃了多少,是不敢想像。

“虽说他们黑心,我们也要懂得长 智慧保护自己的身体。比如说,今天我们榨杯苹果汁,放在冰橱,不到2天就会变质;再看看外头售卖的果汁,保存期最短也只15天,所以,可想而知,加工过程 中是需要很多保鲜添加物。所以建议平日多吃新鲜蔬果,少吃加工过的食品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上策。

作好抗氧化措施
她 不排除我们身上穿的化学纤维制品、柏油马路、混凝土水泥盖的房子,都会或多或少吸走负离子,造成正离子增加的可能性。如此过度人工化的环境,长期下去使得 人体对阳离子摄取过多,造成一些人自律神经失调、精神不安、焦虑、容易疲劳等状况。“几乎所有慢性病都是自由基间接或直接造成。所以,建议平时就要为自己 的身体作好抗氧化措施。”
自由基所产生的疾病:性功能减退、癌症、糖尿病、心肌梗塞、脑中风、动脉硬化、老化、异位性皮肤炎、胃溃疡、生理不顺、子宫囊肿、脂肪肝、白内障、小儿气喘、癫痫、十二指溃疡肠

光华日报

晨喝温水睡前泡脚 活出长寿体魄

在上两期,台湾文化大学教育推广部中医学讲师高银燕让大家了解何谓自由基以及它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让大家认识吃得对的重要性,以及各种性食物对于身体利弊作用,这一期她分享种种获得健康的自然简单方法、健康人瑞实例,协助大家重塑健康体魄!
台湾文化大学教育推广部中医学讲师高银燕说,台湾百岁人瑞之一姜通伯伯刚于今年安祥辞世;生前已届百岁之龄的他体魄健壮,气力犹胜小他4、5载的中年人。
“这位人瑞伯伯是台湾受人景仰的中医师,在养生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简单宜学。食物方面,他是以服食好立克、莲藕养生,运动方面,每天各抬高手脚200下和床上举腿空踩踏脚车200下养生。”只需持之以恒,简简单单也能成就大事,而维持身体长期健康,确实是项大事。

莲藕温肺养颜
她指出,从40几岁起每一天,姜通伯伯都会喝好力克和莲藕鲜汁,原因是好立克乃一种全方位营养的饮品;莲藕即为水果又为蔬菜,可温肺养颜,所以,他的主餐吃得非常少又清淡,因为简单营养的食物造就了姜通伯伯长寿的体魄!
“莲 藕可是他四季食用的水果。这是很棒的食材,含有水果里的一切营养,也拥有蔬菜里大部份的营养,可以天天进食。他的肺气很好,讲话中气十足。我的家婆也是效 仿他的方法照顾身体,得到令人欣喜的成果。她从糖尿病情严重到引发心室肥大,需要注射胰岛素,直至最后两者都不需,还健康活到102岁,这证明此法可行也 证明糖尿病患者确实是可以通过食疗保健享有健康的生活品质。”

日本养生法
除了参考台湾百岁人瑞之一姜通伯伯的养生秘诀,高银燕说,也可采用日本养生法维持身体健康活力。

1.柠檬养生法
日本营养学家发现冰冻鲜柠檬汁可治尿酸和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胆固醇),效果不俗。方法是将数粒新鲜柠檬清洗切半,再用果汁机或手榨汁,接着直接倒进冰块盒(平时用以装冰的冰格),无需加水,放在冷冻处结成柠檬原汁冰块。大约5、6粒可装满一排冰块格。
结 成冰块后,每次可取出一格柠檬原汁冰块,并倾注500cc的温开水入内即可饮用。如你是糖尿病者或高血糖者每天喝一格加水即可,不可加任何糖。若是小朋友 吃,可以加一些蜜糖,若是女孩子月经时,可加温水加黑糖。若是尿酸患者在痛风发作疼痛难耐时,可以喝比较浓的柠檬汁比如可以500cc稀释2块的方法,即 可奏效!

鲜榨汁伤胃
“切记,不管有没有加入热水,刚刚鲜榨的柠檬汁都不能直接饮用,因为还未挥发的柠檬酸会腐蚀我们胃部和牙齿。这也是为何有些人经常喝新鲜的柠檬汁却造成胃溃疡和胃幽门杆菌事件。”
而 日本营养学家发现进食冰冻鲜柠檬汁却不伤胃伤牙的方法。“冷冻时,柠檬汁经历了化学和物理过程,让伤胃的柠檬酸完全挥发,却仍可以保留了维他命C和钙质, 而且即使遇到热水也不会受破坏。此外,里头还有利于排便的纤维,还可以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记得我的家婆90岁时的糖尿病情严重,我们就让她开始喝这 柠檬,每天2-3次直到过世前每天都持续不断,成功控制了病情,再没有糖尿病并发症,到了102岁才离世。

2.宝贝脚丫丫
不 管天气有很多热,一定要保暖脚部。脚底有很多穴道,若受寒气,穴位就会关闭,无法循环,造成五脏六腑受到影响。“再说,年纪越大,身体越受地心吸力影响, 往下流的血很快,往上流很慢,因此,需设法保暖足部,让脚底的血能够流回心脏,进行新陈代谢,身体机能才正常运作。这也是为何古人常说‘晨起皮包水、睡前 水包皮、朝朝又暮暮、百岁不称奇’之故,意思是每天早晨起来要喝温水(可喝温热柠檬水),晚上睡前就泡脚,活到百岁也不出奇。”
保暖足部的 方法有穿拖鞋、泡脚、脚底按摩。泡脚有助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病情,每周一次泡10分钟,让身体能够微微出汗,之后穿上袜子再上床睡,让脚底的血液能 够流回心脏。穿拖鞋可避免脚底受寒;脚底按摩则可促进脚底的血液循环。泡脚和穿鞋是可每日进行,对于有慢性疾病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助益甚大。

3.降三高的妙法
a.拒绝饭后甜点、水果,原因是吃了肉、油,再加上饭后水果或甜品容易形成三酸甘油脂
b:丹参5钱、山楂3钱、田七3钱:功能是协助降低胆固醇,有助防血管阻塞。方法是用2公升的水煮半小时来喝,喝一个月可见病情改善。

4.情绪智商
在中医的观点,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伤心,可说身体和情绪是互相影响。所以,情绪要平稳是健康的不二法门。

洗发后须吹干
此 外,家婆的生活小撇步如在洗发后一定吹干头发以免头痛、在屋内穿拖鞋、拒喝冷饮、早睡早起。当中,以洗发后吹干头发最为重要,尤以女性为甚。“发现不少女 性朋友在洗发后不吹干头发,或只任由头发让电风扇或自然风吹干,这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比如会造成头痛、脱发、风湿等病痛。”

“中医说,发为血之余,洗完头发之后,毛孔是张开的,气血是在运行的,可是你却让它马上吹到冷气,冷风,头部的毛孔马上闭合,长期的即开即闭,造成容易脱发之余,也阻碍气血运行,以致无法将营养送往发根,头发因而无法坚固。”

头部受凉易偏头痛
她 续指出,同时,头顶拥有可通往任督二脉的百会穴,这可说是与内部、外界交汇的起点,一旦受寒风入侵,头部受凉,就容易造成偏头痛、胸闷、眩晕。因此,她劝 谕大家天气再热也要吹干头发。即使是在脖子,也要吹干,以免湿气进入身体之后变成风湿,或偏头痛。而且,年纪越大,病情越重。

“还有,对女性而言,洗头后不吹干,也会造成子宫肌瘤。”她解释,女性荷尔蒙是由脑下垂体分泌,以让月经周期、排卵可以顺利按时在子宫进行。可是,头部受凉了,穴道紧缩了,就会关闭这系统,这造成该排出去的却滞留体内,衍生病端。
她补充,虽说,古时的人强调要头冷脚热,但绝不是以风扇或冷气吹着头发的方式取冷,而是通过饮食作息的调理抑制肝火旺盛上升头部的方法。

光华日报

Sunday, October 09, 2011

商人不宜买股票

股市是一个拍卖市场,通过投标的方式,买卖公司的股份,交易绝对公开、公平和自由,只要有钱,人人可买,完全没有身分的限制。

勿两头不到岸
但是,股市也好像别的市场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参与,商人就是其中之一。
请注意,我只是说“不宜”买,并没说不能买,或不可买。

投资是商业行为,要赚钱,最好选择适合你的市场,所谓“适合”,是指跟你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冲突。
否则,会导致你两头不到岸,得不偿失。
商人最好不要买股票,理由如下:

理由一:自己经营生意,是主动的行为。而股票投资是被动的行为。
假如你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无论大小,你都可以自己作主。
你可以根据你的构想,以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经营你的生意。你的公司要做什么,要怎样做,你说了算数。你可以发挥你的商才,实现你的抱负。
换句话说,你就是你的企业王国的国王,称为“老板”。
作为企业的司机,你要把你的“企业之车”驾向何方,你可以作主,不必理会别人的看法,也不受别人的节制。
你既然已拥有自己的“企业之车”,已是车主,为什么还要自贬身价,降低身分去做“搭客”?
你原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还要把命运交给别人去决定?

莫作牛后
升斗小民,因为没有拥有“企业之车”的命,只好把命运交给别人,任由他人摆布,那是无可奈何的事。你身为商人,已是“企业之车”的车主,为什么还要“龙邦”别人的车?
中国人有句话“宁为鸡前,莫作牛后”。“鸡前”就是鸡头;“牛后”就是牛屁股。鸡首吃美食;牛后拉屎尿。为什么你有鸡前不做,却要做牛后?

作为商人,如果你要淌股市这一浑水的话,正确的做法,是专心把生意做大,让你的公司上市,在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这样,你拥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利用股市筹资的便利,把生意搞大,利惠股东,这才是有抱负商人应做的事。

理由二: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短缺,等于贫血,随时可倒毙。
做生意,要资金周转,周转灵活才能赚钱。中国有句营商金言:“货如轮转利路通”。货物滞销,是生意的大忌。

买股票是把资金交给别人去应用,对于需要资金周转的商人,简直是致命伤。
买股票,就是买别人的公司的股份,你当然随时可以在股市把股份卖掉,问题是股市变幻莫测,你根本不知道明天的起落。

当你需要钱周转的时候,刚好逢到股市吃了泻药,就好像目前这样,你不卖没钱周转,卖掉又蒙受严重亏蚀,这时进退两难,你肯定会失眠。有人以为“快狠凖”是股市赚钱绝招,商人们最好别相信。“快狠准”是破产捷径,比砒霜更毒,千万别尝试。股票买得太少,根本赚不了几块钱,买得太多,失手时会把你拖垮,这种钱,商人赚不了。股票是要长期收藏才有可能取得可观回酬的,商人除非持有长期无需动用的闲钱,否则,最好别买股票。

理由三:股票市场是为不懂得做生意及没有条件做生意的人而设的,不是为懂得做生意及有能力做生意的人而设的。

要了解这话,还得从头说起。股票市场发源于欧洲。话说四百多年前,欧洲社会形成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是懂得做生意,但是资金不足的人。例如有生意眼光的人想建大船,到南美洲去采购黄金,但不够资金造大船。另一个阵营,也是人数最多的,是拥有少量积蓄升斗小民,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懂得做生意,这些“游资”长期投闲置散,无法创富。

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懂得做生意的商人,将他们的商业计划(例如造船往南美洲买黄金)写成计划书,公诸社会,邀请升斗小民拿出枕头下的金钱,交给他们去做生意,赚到钱后,按出资数额分享利润。这样,商人有了资金,老百姓有了投资机会,股票制和股市就这样产生了。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股票是供不懂得做生意及没有条件做生意的人购买的,不是供商人购买的。

当然,跟着金融市场的成熟,股市的操作更复杂,但向大众筹资的基本概念并没改变。这也是股票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最少必须拥有1000名股东,最少有25%股票握在散户手中的原因。
作为老百姓之一,商人当然可以买股票,但那必须是在不影响你的资金周转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做,如果你的生意随时需要资金周转的话,千万不要挪用营业资金去投资股票。
如果你有闲钱买股票的话,就表示生意很赚钱,很成功。既然如此,专心做生意不是更好吗?又何必去参股于你不认识的人的生意?
 
冷眼 /南洋商报

学做“投资忍者”


对许多人而言,成功投资意味着高回酬,却忽略高回酬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的事实。
投资不应该只是要短线的暴利,而是长期稳定的报酬。

如果不贪心的话,每年只要有平均10%的回酬率,大约每7.2年就可以让资产翻一倍,但绝对不是在市场最热的时候进场。

美国知名基金经理人米勒(Bill Miller)是典型的反向投资者,他有两个投资逻辑:“Long Headline Risk,Short Conventional Thinking”意思是,登在报纸头条标题的风险,是人人都知道的,风险早已反映在股价中,如果这时股价被低估,应该买进。

但是如果大家同时看好一样东西,意味着所有看法也都反映在股价中,这时,就应卖出。
简单来说,越多人说好,你越要小心;越多人说坏,你反而要胆子大一点。
就是股神华伦·巴菲特曾说过的一句投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因为大多数人很疯狂的时候,机会就没这么多,大家都恐惧时,风险就没这么大。
人追我舍

投资人要学会“人追我舍、人弃我捡”,当大家都在抢进的时候,就放手给他们吧!等大家不看好,市场一片悲观的时候再逢低布局。 经济经常都会从衰退中复苏,有耐心的投资者往往都会获得应得的回报。投资并非不讲技巧地傻买傻卖,智慧型投资者远比投机者更懂得保护自己。
在投资这条路上,随时自我警惕,做好基本的功课,适度投调整心态与策略,赚自己可以安心的回酬,即使外在环境变动多剧烈复杂,依然能在投资的世界里怡然自得。
克服投资人性弱点

首先,摒除“赚越多越好”的念头! “低买高卖”是每个投资者都知道的道理,但为什么到头来往往变成“追高杀低”呢?这是由于人性的贪婪跟恐惧,一旦抱持想要“赚越多越好”的心态,就会落入“追高杀低”的陷阱。

想要赚越多越好的人,高档因贪而不卖、低档因怕而不买,最后反而落得“越赚越少”的下场。
所以,投资理财的第一步:摒除“赚越多越好”的念头,赚自己可以安心的回酬,才是最佳的理想境界。

危机就是转机
其次,危机就是转机!如果您能发现股市大跌而导致市场恐惧,此时就可以投资那些被严重低估的投资标的,以百历史经验来看,将能提高获利的机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绝不借钱投资!

投资的资金应当是自己闲置不用的钱,万一亏损也不会影响生计的资金,更不会因为生活所需而过于焦虑,更不会出现急于归还借款而赔钱出局。
选对股票·回酬稳健

谈到投资理财,大家都希望能稳赚不赔,有谁会不希望让钱为我们赚钱,助我们更快的累积财富。投资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简单的就像在过生活,那么,为什么大部分投资人还是亏损,这个原因就在道理简单,却不容易做到。每个人都知道市场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大家都知道要买低卖高,也对“危机入市”朗朗上口。

但偏偏在市场下跌时,会被吓坏或当市况热络,在周遭朋友与媒体分析和鼓吹下,而反其道而行──买在高点卖在低点。也就是“当别人贪婪时我更贪,当别人恐惧时我更恐惧”。
为什么会这样?说穿了还是贪婪与恐惧的心理因素在做祟。投资先“理心”, 所以想投资,要先“理心”。

因为投资一定要有“非凡的投资态度”,才能让你在投资理财生涯中,一直屹立不倒。
而所谓“非凡的投资态度”,就是如何克服人性弱点贪心与害怕。
投资是一种艺术,人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再精确的模式都要人的智慧才能达成完美的决策,因为没有一种操作方式可以放诸四海皆准确。但可以确定的是,百年历史,我们深知市场涨跌如潮起潮落,只要方向正确,并采取符合逻辑的策略,做好资产配置并分批投入,市场迟早会给予适切回报。所以就股票投资而言,理性地选择股票是第一位的。

只要你选择的股票是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它总会给你带来利润。如果只做“价值投资”,不因股市的大起大落而随波逐流,虽然很难获得暴利,但收益是比较安全稳健。因为即使在大跌势中依然有股票保持强势,大涨势中依然有股票持续下跌。如果你决定入市,最重要的是选股,而选股最重要的是看价格,因为任何好东西,价格太高都不算好东西。

如果选对了股,就用不着天天去盯盘看股市行情。

罗凤琴 /南洋商报

Saturday, October 08, 2011

打开财富之门4钥匙

只有当你做对的事时,财富才会像影子一样紧紧跟着你,赶也赶不走。──萧登.艾德森(Sheldon G.Adelson;美国金沙集团老板)

你周围似乎已经有人打开了财富之门;他们住在最好的地区,开着崭新的高档轿车,做着他们喜欢的工作;孩子上着最好的大学;享受充满惊险刺激的假期。

而且,只要他们愿意,就有时间和他们想要在一起的人,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看上去,他们拥有一切。但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些的呢?

为什么你看上去像是被锁在自己的金库大门之外呢?是谁偷走了你的钥匙?可能从没人教你如何开启,可能你至今还未准备好,可能你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拥有它们,或者还可能是,尝试了几年后,你放弃了。要打开财富之门,就必须掌握通往财富大门的“四把钥匙”。

钥匙1:先让钱包鼓胀起来
致富的首要原则就是在你的钱包里放进10个硬币,最多只能用掉9个。
这说明了理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我们称之为“九一”法则。
当你收入10块钱的时候,你最多只能花掉9块钱,将那一块钱“攒”在钱包里。
无论何时何地,永不破例。这样,不多久你的钱包就会鼓起来,久而久之可以累积成一笔可观的资产。

这话听来太简单,也许会引你们发笑。
但我敢说这是一个奇妙的真理,当我们控制我们的支出不超过所得的十分之九,我们的生活可以依旧过得很舒适,但攒钱却比以前更容易。
这分明是上天赐给人的定理。 钱包经常瘪着的人,金子是不会进他的门的。

钥匙2:为你的开销做预算
许多人甘愿艰苦地工作,但能够做到生活节俭、量入为出的人却不到十分之一。
大多数人的收入没过多久就被吃喝一空,他们从不拿出一小部分作为积蓄,以备在疾病或者失业等紧急情况下使用。所以,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在工厂倒闭的时候,在投资者冻结资金不再投资的时候,他们就会陷入困境,甚至要破产。

每个人都承载着他们的能力所无法满足的诸多欲望。很多人穷,不是因为他挣得少,而是因为他花得太多。摆阔、要面子、虚荣心作祟引起的消费,让自己的财务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如果不能养成节俭的习惯,那将永远不能积蓄 财富。请记着,用脑袋花钱,而不是用眼睛!

钥匙3:让钱为你工作
每个有钱人都知道达到真正财富的唯一途径,是让我们的钱为我们工作,而不是我们为金钱而工作,这是正确的理财观念。过度储蓄以及过度消费一样,都是一种浪费。

我们从自己的收入当中存下来的金钱,只能算是个成功的开始。这些储蓄所赚回来的钱,才是建立我们的财富的基础。让每一分钱,都如同农田聚积作物一样,反复利用生出利息,帮你带来新的收入,这样财富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钱包。

那些愿意打开心胸,听取专业的意见,将金钱放在稳当的生利投资上,在小钱变大钱的过程中,资本在不断地累计,像妈妈手里的毛线球,卷着卷着越卷越大,将会源源不断创造财
富。

钥匙4:购买不动产
对大部分人来说,购买房产是长期理财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子会保值,或是升值。只要选对地段,可以找到极具增值潜力的房子,不管是自住或投资,都是一种稳健的资产累积方式。房子落成,你付钱的对象由过去的房东,变成了现在的银行。
你每一次分期付款后,债务就少一些,几十年之后房产便会是你的了。

贷款买房之后,往往要经历负债消费的日子,但负债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要 背着债务过一种近似奴隶般的生活,而是在选择贷款方式时,要学会根据自己目前的经济情况和未来偿债能
力来 决定偿还的额度。购房者应该把贷款买房看作一种消费理财的手段,应理性客观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拟订适合自己的还款计划。 

奠定生活基础
买房子只是奠定生活基础的一个手段,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规划好房子问题之后,就要相应调 整一下自己的务财结构。
现在,你已经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四把钥匙,接下来更重要的是,你得踏出第一步去行动,才有可能开启财富之门,发掘你的金库!
 
罗凤琴/南洋商报

现金往哪流?


什么是有钱人?有钱人是指存款簿里有一百万?一千万?还是一亿呢?或者名下要有几栋房子?几栋豪宅?几辆豪华跑车?还是几张高尔夫球场的贵宾证呢?
在我个人的认知里,有钱人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口袋里保有现金;第二,这些现金要足够买到他人生中梦想的东西;第三,要确保现金流量永远不中断。

一个懂得理财的人,会谨慎的使用口袋里的每一笔钱。如果口袋里的现金,目前买不到他梦想中的东西,他就必须想方设法把钱变大,同时是在不亏钱的状况下把钱养大。

不断增值
这一个将现金放到投资理财标的中,暂时忍受有一段时间现金不在口袋里的日子,目的则是为了圆满梦想,为了确保将来现金流量更大,这一个过程,其实就叫做理财。
我们知道,理财就是选择资产项目的现金流,增值不断,使人们自由地过上梦想中的生活,而不必整天为了生计忙碌。

而90%的人都在财务上挣扎的原因就是,现金总是在流向其他人或物──流向那10%知道游戏名字的人。90%的人越努力工作,挣越多钱,流向这10%的人的现金就越多。
那么,究竟什么是现金流呢?

现金流其实就是现金流入和流出。现金流不同于总收入。

现金流是指你在一定时间之内留下多少钱,总收入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了多少钱,总收入减去总支出才叫现金流。

现金流如同一个湖中流入部分的水和流出部分的水之间的差额,如果流入部分一直大于流出部分,这个湖不会干涸;如果流出部分大于流入部分,这个湖将来将会变为死湖。

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现金流,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个人;现金流揭示了企业和个人财富“健康”与“疾病”的奥秘,现金流为正值时 (Positivecashflow),是“健康”状态;当现金流为负值时(Negativecashflow),是“疾病”状态;现金流造成了穷富的区 别。

理财态度决定穷富之分
理解了“现金流”,在股票投资上可以帮我们评估筛选股票,在地产投资上可以帮我们控制风险,在个人理财上可以帮我们渐入佳境。

用投资房地产做例子大家一定很容易了解:房屋投资者在展开一项地产投资前应该切实计算未来的现金流。

把合理租金收入扣掉所有的开支,包括还贷供款、地税、维修费等等,看看是每个月要垫钱,还是有钱进账?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金是任何投资的命脉,与偿付能力息息相关;需要现金而没有现金,即便长期有利可图的生意也要结束,即便长期会大大增值的房子也会被法拍。
现金流对个人财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公司企业一样,正现金流则个人财务渐入佳境,负现金流则财务渐渐吃紧。我们当然应尽量避免负现金流,但如果不幸出现负现金流,也要看看为什么?
如果是因为供房子而有开支,那么至少不是坏事;消费多于收入的惯性负现金流则是一个坐吃山空的危险,那就是坏事。

生活离不开钱
个人理财有很多花拳绣腿的理论,这是少数的硬道理之一:只要保持正现金流,个人财务状况就只会进步不会退步。

现金流就像是身体里的血液,一旦停止了,我们短期内会面临周转不灵的困境。现金流在我们还在工作时,主要是由薪水收入、兼职收入所组成。当我们工作时间一长有了储蓄以后,再拿去投资然后有了被动收入。

财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果说谁不爱钱,恐怕难免有虚伪之嫌,生活中又有谁能离开钱?尽管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相同,世界上还是有富人和穷人之分。

同样两个人,也许他们曾经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接受教育,不论是学习还是游戏,他们的水平都相当,甚至在学业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其中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出类拔萃。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个人赚来的钱还能够再生钱,而另一个人赚来的钱仅仅是能够糊口。这是为什么呢?
那就是现金流的管理。

小贴士:财务自由
关于处理现金流,第一个环节是弄清楚现金流的源泉,是属于经常性的月度节余、一次性的年终奖或投资收益。
第二个环节是扩大现金流,尤其是针对高收入、高消费一族,把一些弹性的需求减少便有较大的节余。
第三是善用现金流,选择适合的投资方法,如月度盈余充裕的人可以选择定额定投的投资方法,这也是富爸爸所提倡的理财哲学:让钱为我们服务,进而达到财务自由。

罗凤琴/南洋商报

Saturday, October 01, 2011

危机期会大量投资


李嘉诚:危机期间会大量投资
历史上美国道琼斯指数危机时期走势
李嘉诚:危机期间会大量投资
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正在对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前所未有“危机”冲撞,股市连连大跌,市场信心也节节败退。倾巢之下无完卵。
股票: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一直跌;基金:六成保本新基金保不了本;楼市:政府重拳调控,千亿资金撤离,短期无利可图;期货:涨跌都可赚,但只适合部分人。
1990年以来,世界先后发生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三大危机。投资者走出这些市场阴影的历史或许能给当前市场以启示。

日本泡沫危机
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产泡沫历时五年
启示:市场拐点需政策救赎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下跌22.6%,带动伦敦股市、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均创下日跌幅历史最高纪录。
本次经济危机以美国为中心。美国GDP的增长率以1987年第四季度为最高点,接近7%,从1988年第一季度开始即逐季直线下滑,到1990年变 为负增长。不过,美联储反应非常快,通过放松银根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资金,使得股市走出低谷。这次危机一直延续到1992年,历时5年左右。
受到这次经济危机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日本。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实际GDP年增长率急剧下降,1991年为2.5%,1992年和1993年则不到1%。并在此后的十几年都一直徘徊在轻微增长和负增长之间。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年中爆发 历时一年半
启示:心理hold住 坚持就是胜利
1997年6月,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直到1998年年底,历经一年半。1998年新加坡GDP增长率为1.5%,中国香港、印尼、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等亚洲主要经济体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不过,这次亚洲金融危 机对欧美股市创伤力度较小。道琼斯指数在1997年10月27日狂跌近554点后,只是在1998年8月有过较大的跌幅。此后,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股市 从1998年10月份开始一路上升。刚刚起步的中国股市表现不错,金融风暴爆发当月仅下跌2.7%。在当年9月份出现10%的跌幅后,连涨近6个月。
东南亚金融危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1999年受伤各国的出口和GDP都已恢复增长。股市上,只要投资者心理Hold住,高收益为时不远。恒生 指数下跌一年,跌幅达到61.1%。日经225指数最大跌幅达38.75%。1998年9月开始,香港恒生指数探底回升。连续暴涨3个月,此后一路振荡上 行到2000年8月份,涨幅超过两倍。


“次贷”后连锁危机
次贷危机至今仍在发酵
启示:选对品种
2007年8月由于美国次级按揭问题引发信贷危机,直到华尔街巨头雷曼兄弟倒台,从而引发新一波全球性金融危机。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11月份开始的16个月中,累计跌幅达到53.53%。
如果选对投资品种,依然有不少赚钱机会,如黄金市场,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下后,金价从当年9月15日到10月10日的区间涨幅接近两成。而同期道指暴跌23%。
在国内资本市场,债市成了疲弱股市最好的对冲投资之一。
仅以国债为例,在2007年10月26日到2008年11月27日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21国债(7)累计上涨了19.68%,而上证指数同期跌幅高达63.67%。而在今年7月份以来,A股继续走低了15%左右,而21国债(7)依然保持了1%左右的涨幅。

大佬榜样
在熊市之中,不少投资者都以“现金为王”而洋洋得意,为股市暴跌而恐惧,但股神巴菲特却认为,现金多了不是好事情,而且市场的过度悲观和下跌往往成为有准备之人的发财机会。而股市和楼市就算是跌出来的发财机会。
----市场大跌成为购买美国股票的良机。
----“不以便宜的价格买糟糕的,只以合理的价格买最好的。”
----巴菲特
----好景时,绝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必过度悲观。
----李嘉诚

李嘉诚:危机期间会大量投资
不买便宜的 只买有潜力的
2008年10月份,全球股市哀鸿片野,市场信心跌至冰点,不少股指一度出现恐慌性暴跌。但巴菲特却说,市场大跌成为购买美国股票的良机,而伯克希 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也证实,股神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华人首富李嘉诚一条最为经典的投资原则就是:好景时,绝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必过度悲 观。因此,面对中国A股的连续下跌,投资者不应过度悲观,并在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中寻找投资机会。

针对A股而言,随着连续深跌,估值很便宜,市场“遍地是黄金”的说法再次出现。但成功的投资大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便宜不一定是好货,要在合理的价位买入最好的股票。

巴菲特于2008年10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买入美国。而在其后公布的报告中,巴菲特在2008年四季度购买了很多在金融危机中深受打击的美国著名公司的优先股,包括高盛通用电气。尽管2008年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的持股市值损失不小,但每股净值只萎缩了9.6%,远好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损失37%。最近44年,伯克希尔的每股净值的年均回报依然高达20.3%,远好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8.9%。

而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归功于股神在合适的时候选择最好的股票,“不以便宜的价格买糟糕的,只以合理的价格买最好的。”

李嘉诚也表示,在衰退期间,总会大量投资。而衡量标准并非只是价格便宜,“从长远角度看该项资产是否有盈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 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而且现金流、公司负债成为李嘉诚投资选择最注重的环节,“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Sunday, September 04, 2011

投资爱情曲

投资与爱情,前者讲理性计算,后者讲感性体验,怎么扯得上?其实不然。

投资道理其实跟爱情阅历同出一辙。投资与爱情看似两种不相干甚至互斥的事物,然而爱情也是一种投资,也需要盘算比较,有人赚到终身幸福,有人赔到痛不欲生。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认为,投资市场和投资爱情的道理是一样的,要讲究投资收益,要勤作功课,碰到好的对象要长期持有,不要杀进杀出,天摇地动的爱情不如细水长流的长相厮守。

想靠投资赚钱就得做好功课,想拥有美好爱情就不能指望“运气”,尤其切记不要急于入市,勿只注重外表,光鲜亮丽的诱惑可能潜藏危机陷阱。

因此,我们在选定对象之前,一定要下一番研究功夫多作资料搜集,做基本面考察,充分认清他/她的内内外外。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也很辛苦,许多人都因为吃不了这个苦,所以让感情骗子钻了空。

参照考察人的方法,考察某一投资基本面,包括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行业政策消息,及了解你投资的公司之经营状况。

投资学里还有一个名词叫“风险纳胃量”,一个人的风险承担度,也将影响选投资的决定。

风险随年龄增加

投资风险是随长年龄增加,选对象也一样。

爱得义无反顾,是求爱敢死队,不理未来有没有结果只在乎曾经拥有,就像飞蛾注定要扑火,即使明知下场是粉身碎骨。

找到合适的项目后,还要对项目进行评估,确认有无投资价值。

这个环节是关键,对于投资来说选对了项目就意味着投资行为成功了一半,而恋人的好坏则直接影响你恋爱的质量及恋爱中的幸福指数。

关怀 耐心 无私

恋爱的时候,控制自己投入的感情,不论再多深爱对方,都要保持自己独立生活的空间。

正如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要控制自己投入的资金,不论行情听起来、看起来多么诱人,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力。

空窗期是难免的,分手不意味着失败,是因为我们值得等待更好的。

离场观望,不等于放弃市场,是为了用更轻松的心态坐看市场风云变幻,从中择取更加合适的进场机会和点位。

投资与爱情道理一样。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恰如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人。

一般而言,爱情收益与你投资的时间和心力大致上成正比。

有些投资,即使再好,倘若你不去打理、不去搭理、不会珍惜,总一天也会退化成一只毫无价值的投资。

如果你投入的是关怀、耐心与无私,那么你也会得到这三种收益。

理性 感性难平衡

人的缺点就是认为自己的固执很善良,心里面其实已经发现自己选的对象出问题,但还固执不肯认输,没有设下止亏点的投资,往往叫人输得一败涂地。

不要让爱人的一句“我好想你”或“我爱你”,令你暂时脱离现实,选择性忽略了对方是否真的在为了彼此的未来认真拼搏。

该分手时请给予祝福,然后微笑的潇洒离开。

投资也一样。觉得不对劲了,就该离开,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

在打算长期持持有之前,最好是先调查清楚所投资项目的身价、外观,然后再审清其背景,毕竟一项长期投资的产品就等于一张长期的饭票,以后吃粥吃饭就靠它了!

就像通过了爱情跋涉和重重考验的恋人们,爱情得到升华最后走进婚姻的殿堂,这当然是比较理想的结局。

减轻伤害

然而,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获得回报,同样,也不是所有相爱的人都会结婚。

爱情就像一场投资,需要感性,更需要理性,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将伤害减到最低。

爱情是一种投资,而投资是个几率问题,本来就有风险,或高或低。

承担风险也是其中的重要一课。

在跌宕起伏的投资市场中,谁也不会想持有一项只有低回报的投资产品,然而在爱情的投资中,理性与感性放在天平的两端,永远都不会平衡。

堕入爱河的人,感性往往超过理性,即使你再精明,即使你再理智,也依旧会被爱情的魔光蒙蔽双眼,即使你再精明,即使你再理智,也依旧无法独善其身,伤痕难免会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倘若没有了伤痕,也就没有风险,没有风险的投资,又怎么能称得上投资呢?

罗凤琴 ■南洋商报

人生资产负债表


  • 父母从小投资在我们身上,从来没有像我们计较投资回酬那样斤斤计较。

企业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也称为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我们的生活也与企业一样,都可以用一张“人生资产负债表”来概括。

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实际上很好区分,你只要以这样一个尺度去衡量就行了:资产是为你创造收入的事物,负债是让你产生支出的事物。

有意义的付出,形成你的资产。你应该做而没有做和错误是你的负债,两者价差就是你的权益。

实现生活本质

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每个人的一生,都能通过一张资产负债表描绘出来。

生活的本质就在于此:每一项资产的获得,总是通过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来实现。

换句话说,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一定也会付出另一些东西以达到平衡。

人们常以一个人拥有资产,特别是物质资产的多寡,来判断其人生成与败,但忽略了与资产相伴相生的负债方的支出。

现金,是资产栏的第一项。一个令人爱恨交加,曾经成就过无数人,也葬送了许多人的半是天使半是魔的人间尤物。这项成本,意味着无形资产的减少,亲情 友情人情的由温趋凉,与家人的聚少离多;心情心灵的荒原化程度逐步加剧;充实丰富知识的时间的减少。也可能意味着殚精竭虑、身心憔悴、市场或其他风险系数 等债务项目的增加。

父母,是我们一出生就获得的原始资产。

我们从小开始,父母就努力在我们身上,为着我们的未来投资,长大以后,各分东西,最后却只记得计算金钱和房子?

虽然它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负债,明细科目叫做赡养。

但父母从小投资在我们身上,从来没有像我们计较投资回酬那样斤斤计较。

父母与我们亲近的日子有限,多点关怀多点时间陪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遗憾。

有些人还可能拥有另一项资产——兄弟姐妹。与此相应的债务叫做照顾。

资不抵债 婚姻最该受重视

股市狂热,人人入市,在每天盘点着的金钱的升与降时,又有谁真正算过婚姻这笔账,而这岂不该是每个人一生中最该重视的一项投资,然这项投资成为“资产”还是“负债”将关乎其他各项投资的收益。

联合爱情报表

爱情是会计核算,靠的是算计;婚姻是财务管理,靠的是运营。

婚姻=责任+忍耐,正如:资产=负债+权益。

没有忍耐,婚姻不会增值;忍耐是零或负数,婚姻属“资不抵债”。

爱情、婚姻就像合并报表,既合并幸福,也要包容对方,还要对个性和缺点做抵销分录。

子女,更是举足轻重的资产项。

这是生命的延续和传承,同时更是一项沉重的负债,为人父母者后半生最大的操劳和牵挂。

现今大多是双薪家庭,朝九晚五,生活及婚姻又被许许多多的琐事所填满,做父母的在心情及时间上已自顾不暇,那里还要足够的心力和时间陪伴孩子?

而把孩子交给保姆、女佣kakak、补习班、安亲班……

真的,孩子其实要的并不多。

金钱、房子、名利、地位、面子、学问,等等都是大人要的,我们做父母的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将来奋斗。

勿错过陪孩子

你错过了多少孩子成长的过程?

孩子开始走的第一步你陪在他的身边吗?

你究竟错过了多少次用金钱也买不回的孩子成长过程?

养育孩子也许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只要抱持着以孩子的立场为孩子设想的一颗心就足够了。

坚持锻炼维持健康

还有健康,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基本资产,当然由坚持锻炼这项负债来维护其平衡。

当我们面临生命结算时,我们会遗憾“早知道应该多花点时间与家人共处上”吗?还是遗憾人生的资产负债表还有未尽的责任负债呢?

人生这张资产负债表,不需要审计中介机构的年审和评价,它只由人生价值的实现状况来检验。

你的人生资产负债表又是如何呢?

有空想一想吧!在投资理财的同时,别忘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爱你的家人。

罗凤琴 ■南洋商报

你的投资时钟是几点

“投资与投机之间永远是一线之隔,尤其是当所有市场的参与者都沉浸在欢愉的气氛中时更是如此,再也没有比大笔不劳而获的金钱更能让人失去理性。

面对这种情况,再正常的人也会像参加舞会的灰姑娘一样被冲昏头,他们明知在舞会中多待一会儿,也就是继续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投机之中,南瓜马车与驾车老鼠现出原形的概率也就越高,但他们就是舍不得错过这场盛大舞会的任何一分钟。

所有人都打算继续待到最后一刻才离开,但问题是这次舞会的时钟,根本就没有指针!”--《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

日常的生活我们可根据时钟作出安排,比如6点起床,9点上班。那么,投资是否也可以做到有“时”可依呢?

投资也有时钟?

答案:是!

美林在超过30年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发现了“经济时钟” 是一种将经济周期与资产和行业轮动联系起来投资研究方法。

时钟定律

美林在2004年10月发布了一篇名为《The Investment Clock》的研究报告,美林用自1973年4月至2004年7月美国完整的超过30年的资产和行业回报率数据,验证了投资时钟的合理性,力证市场的走 势,必然离不开时钟定律,一定会从顺时钟的方向运转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为:危机(3点-6点)、萧条(6点-9点)、复苏(9点-12点)、繁荣(12点-3点)

“经济时钟”是一个用于指导资产配置的实用理论,即通过投资时钟的“报时功能”,识别经济运行周期中的拐点。

影响各类资产盈利及波动性(风险)的因素众多,但经济层面所决定的基本面因素,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投资者可根据“投资时钟”所指示的经济周期,结合宏观经济特征,预测后市走势,提前介入到与经济周期匹配、有利的资产进行配置,以期获取满意的投资收益。

例如,当经济增长加快,股票表现好,周期性行业如高科技股或钢铁股表现将超过大市;当经济增长放缓,债券、现金及防守性投资组合表现超过大市。

降低自我最安全投资法

投资是一门心理艺术,所以降低自我是最安全的投资方法。

1. 设定长期观点(long-term outlook)

只有设定了长期的观点,你才不会那么情绪化,少点害怕,也少点贪婪。

“长期”到底要多长?比3个月长?当然。比一年长?当然;但绝对比“永远”短。

专注在3到5年,因为这长期观点较不常改变,但3到5个月短期的经济方向和金融市场容易受到氛围影响而改变;一旦环境发生改变,情绪便会因感受到环境压力而波动起伏。

因此,在长期观点(3至5年)的大架构下,你也要留意资金流向,感受市场的潮流和想法,随着产业循环起伏(6到12个月),微幅调整资产配置。

2. 学“由上而下”(Top-down process)投资管理学
还有一点是投资管理学上称之为“由上而下”,由上而下的长期趋势,诸如通膨往上或往下,经济成长强劲或走弱,企业长期获利状况如何。

投资人应该以3到5年长期观点做基础,然后根据产业循环调整资产配置,比较容易让理性的研究和努力工作主导投资,而非情绪扰乱。

一旦自我情绪浮现,重新校正回归正途,并调整投资闹钟,有助于日后在投资的每一段时间,都在正确时间醒来。

看清总体大趋势

每个投资者都有个心理闹钟,秘诀在于何时响起,以及怎么调整。

按照多数人的生活作息,早上6点应该是起床的最佳时间,那么假设最佳投资时间在6点,如果要获得最大收益,投资闹钟应该在6点左右叫醒你。

现在问题在于,只要是人类,投资的时候都会被情绪所拖累,因为混杂着贪婪与恐惧的情绪,闹钟通常不会在6点钟叫醒你;许多投资人都买高卖低,最后就被恐惧洗出市场,此时就是市场底部。

“投资时钟”理论的缺陷是不能准确预测经济周期的拐点,并且各类资产交接的拐点也没有明确的界限。

但它可以帮助投资者看清总体的大趋势、市场所处的阶段和下一个阶段会转向什么状态。

因此,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分配好家庭可投资资金在股票、债券、货币等大类资产上的投资比例。

尽管每轮经济周期都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着相似的逻辑。
在选择定投品种时,不妨常在“投资时钟”上看看现在几点了?

罗凤琴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