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什么股票值得投资?”这是大多数股票投资者所面对的难题。
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多达1000家,包括了经济中所有的主要行业。面对这么多的公司,投资者如老鼠拖龟,不知从何下手,是可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投资者可以根据一些常用的评估标准,如本益比、周息率、净有形资产价值等进行筛选。问题是这些标准都是根据过去的业绩计算出来的。
过去业绩好,不保证将来业绩同样标青,毕竟将来比过去更重要。根据过去的资料所计算出来的评估数据,有时反而有误导性,不可不慎。
我们知道,企业的营运,受到无数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业绩的起落很大,一向表现颇为优异的公司,在环境变迁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种例子,俯拾即是。
如果食古不化,过于执着于根据过去一年的业绩计算出来的本益比、周息率及净有形资产价值,作为选股的话,犯错的可能性很大。
70%面目全非
我手头有一本股票交易所在1973年出版的《公司手册》,纪录了当时所有上市公司的资料。
我发现,当时在马星股票交易所挂牌的259家公司,现在约有70%已是面目全非,有些已经破产,有些因亏蚀严重,财务陷困而被重组,改头换面,重新挂牌;有些则被全面收购而私有化;有些公司在被大股东掏空之后,从此无疾而终,留下可怜的小股东,欲哭开泪。
总之,企业没落时,受害者多数为无知的散户和投机敢死队员。
有些公司,当时的确叱咤风云,成为耀眼的股市明星。但是,绝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经过了一段时间,就光环消失,甚至销声匿迹。
那些当时预言业绩如何如何标青的公司,超过90%是不能实现的,相信他们的预测而买进这些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没有几个赚到钱。
反而是那些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企业,能够长久生存,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你会感到很乏味。但是,长期来说,却可以取得可观的回酬;导致亏损的反而是当时风头极健的“明星股”。
蜕变蓝筹股秘诀
那些经过三、四十年之后,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蜕变成蓝筹股的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良好、诚实的管理,是所有股市常青树的最显著特征。
2 他们所从事的业务,或是所生产的物品,需求长期存在,而且需求跟着经济成长而与日俱增。银行、种植业,就是明显的例子。
3 他们很少玩“企业把戏”——收购、合并、换股,这些动作很少出现在这些公司。
4 这些业绩长期稳健的公司,多数从事单元产品,例如洋灰业、油棕业、啤酒业等都是典型例子。多元化企业能脱颖而出,相对的数目较少。
5 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或是所提供的服务,都是重复做同一样东西,很少有新奇的花样。例如有一家跨国食品公司所出产的饮品,百年来其实没什么变化,却年年取得丰厚的盈利——强劲的品牌,是一个主要因素。
长期纪录窥见常青树
要预测一家企业能否永续经营,成为“常青树”,可从长期纪录中窥见一斑。
许多上市公司在年报上列出过去5年,甚至10年的业绩纪录,包括每年的营业量、盈利、每股净利、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每年派息率等。这份纪录告诉你公司历年的进展,这是一份评估企业素质的最有用资料,理由是:
1 纪录反映企业的稳定性。例如营业量若长期保持上升的趋势,表示这家企业的产品是重复又重复的被采用,并不随经济兴衰而增减,这样的生意最不容易出毛病。
2 5年、10年的纪录,反映企业的可依赖水平。做假账只能在短期内得逞,若营业量或盈利10年保持稳健,则必然是没有灌水,要在账目做手脚长达10年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企业的主管人员在这期间可能已有变动,若有假账可能会被揭发出来。
3 纪录反映企业顾客稳定,产品价格有竞争性,赚率保持一致。
4 纪录反映企业善于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是薄利多销政策,故能保持市场份额。
5 纪录反映企业的应变能力。经济衰退和金融风暴是企业的试金石,企业经过考验后仍屹立不动,显示出其生命力是坚强的,是根深蒂固的好企业。
6 企业在年报中所提供的纪录越长越详细,反映领导人的信心。若你将玻璃市种植的年报跟别的公司的年报相比,就可以看出企业的素质。
如果一份年报只提供5年纪录,你可以找出5年前的年报,从而找出10年的纪录。纪录越长,越能显示企业的趋向。
纪录是会说话的。它会告诉你企业的成长过程,反映企业的健康情况。多看纪录,肯定有助于你了解企业。
让纪录说话吧!
南洋商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