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蒸發了我們的財富!”--投資者。
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形容現時的全球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的信貸海嘯”,在這樣“恐怖”的金融海嘯面前,投資者哪有資產不折損的理由。
因此,近期投資界熱門話題離不開“如何以退為進,以便在全球金融海嘯下為財富尋找更好的避風港,或從短期問題中取得長期成長機會”。
《財富廣場》誠邀著名理財、投資專家親身傳授投資者“亂世理財”妙招,為你剖析亂世取得長期投資成長的機會。
一場金融海嘯讓無數股民、基民不寒而栗,身家財富不知少了多少個零頭,心痛都來不及了,那還有心思理會甚麼理財大計。
不過,理財專家認為,越是情況惡劣,民眾越要未雨綢繆,重新考慮理財思路,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更糟糕情況。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投資者在理財時需要採取多種措施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資產不受或者受到較小的損失。”
以下是專家亂世理財4招:
1.保持家庭現金儲備
雷曼兄弟破產,根本原因源於流動性不足,說明縱有巨額資產,但是在危機來臨時,這些資產卻難以及時變現來償還債務。
因此,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保持家庭必要現金儲備也很重要,因為當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或下滑風險較大時,我們可能因企業盈利下滑等因素而導致收入下降或失業,因此事先儲備一定的現金無異是為家庭儲備過冬糧草。
2.開源不易多想節流
要想財富增值,不外乎兩條路——開源和節流。而在經濟不太景氣時,“開源”變得越來越不容易,那就只有“節流”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為了將來生活考慮,或許也該趁著這個機會,反省一下自己的消費習慣,多想想節流之策了。在對未來預期不確定時,最好在不影響正常生活水準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譬如刷卡一族要遏制衝動消費,推遲一些大額奢侈消費等。
3.審慎使用財務槓桿
次貸危機以及它所引發的金融危機之所以成為“海嘯”,主要是因為參與主體都利用了高財務槓桿,在經濟景氣時收益被成倍放大,而當危機來臨時,風險同樣被成倍放大。
這個慘痛的教訓也值得廣大普通家庭吸取。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現在正是清點自己資產和負債的最佳良機,看看資產負債比是否合適,負債是否在自己的可承受範圍之內。
總之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負債,不要做負擔過重的房奴、卡奴,謹慎參與保證金交易等,這些都是幫你應對危機、保住錢袋子的方式。
4.審時度勢謹慎投資
在市場不明朗的時候,草率的賣買行為都是不明智的。投資者應趁此好好盤點自己的各種實質資產和金融資產,如果資產質量不錯,哪怕目前價格下跌,也最好堅定持有。
當然,危機同時也包含著機遇,如果還有補倉的實力,一定要仔細研究,不要著急出手。對於要投資實業項目的,一定要慎重考察評估金融危機對所投資行業的影響。
百年風暴=百年機遇
“歷史並不會重演,但往往有其規律性”--美國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
美國信安環球投資(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組合經理傑德亞指出:“論背景與嚴重性,是次金融海嘯與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值得我們借鏡。”
上世紀20年代,美國處於低息兼借貸寬鬆的環境,大量消費者借款購買汽車等貴價耐用品,導致負債過高,為削減負債,消費者開始節省開支減少消費,再加上當時農產品價格狂跌,各國採取關稅壁壘,企業被迫減價促銷導致物價全面受壓,銀行壞賬急升,終導致危機發生。
他認為,儘管全球經濟現籠罩在不明朗因素內,但隨著全球政府和中行通過為金融系統注入流動資金、為部份存款進行擔保和減息等措施,積極整修金融市場,終可挽回市場信心,止住負面風險。
“然而金融海嘯對經濟的衝擊仍未全面浮現,根本問題仍未完全解決,相信金融措施需要時間對經濟發揮影響,信貸供應難以即時回復正常,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潛能依舊存在。”
不過,每片烏雲的邊緣總有光耀的銀邊(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隨著全球政府攜手合作,加上原產品價格滑落,為經濟提供喘息空間,將可為長期經濟復甦帶來支撐。
因此,投資者何不換個角度想,此次百年難得一見的風暴,也許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機會,金融海嘯後,海灘上應隨處可見飽經風浪的珍珠,為投資者提供撿便宜的大好機會。
資產隨手可得
傑德亞表示,金融危機總有過去的一天,隨著全球股市大跌,便宜資產隨處可得,交易機會浮現,君不見主權財富基金正頻頻出手,私人市場交易有日趨上升趨勢,在在顯示市場已開始湧現投資良機。
“目前,多數股市因投資者恐慌拋售而呈“超賣”格局,而歷史顯示,股市動盪期往往將為投資者提供誘人長期投資機會。”
不過,正如美盛(Legg Mason)資本管理主席兼首席投資員比爾米勒(Bill Miller)所說的,投資者真正面對的問題是,他們並不了解實際風險(Real Risk)和意識風險(Perceived Risk)的真正分別,因此往往認為價格低時風險高,而風險低時價格高,從而錯失不少投資良機。
“其實,市場並不會呈直線發展,而是以週期性的格局發展,因此投資者在選股時只需以業務基礎、估值、投資預期作為主要考量進行長期投資,即可發現潛藏其中的價值。”
4招護身秘笈
紙上談兵固然輕鬆,但實際操作就是另外一碼事了。沒有實戰經驗的專家指點明路,欲在亂世中進行投資就像是盲人摸象,摸不著頭腦。
為此,傑德亞特別為投資者精選4大長期投資要素,讓你在混亂市況中也可達到安全投資之效。
1.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
其實,資產配置就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資產類別,經由長期持有和持續投資來降低風險,以達到預設報酬的一種投資組合策略。
資產配置是以系統化分散投資的操作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並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以達到“在風險理財與無風險理財之間求取平衡”的投資目標。
資產配置的最主要目的,並不在追求資產的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的最大風險。因此,如何精準地挑選投資工具、審慎評估各種投資風險(包含個人風險承受度)、掌握適當的投資時機、長期且連續的投資計劃,都是投資人在資產配置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2.投資選擇(Investment Selection)
各類資產均有其獨特的特點和缺點,因此單一資產投資風險往往比組合投資來得高。因此,睿智的投資者應關注於易掌控的多元投資項目,以地區、投資產品種類等進行分散投資。
市場可用於投資的產品種類林林種種,有產業、基金、債券等,分散資產投資有助於減輕投資組合的波動性;混合風格何市場投資則可增加整體市場週期的穩定性,在市場動盪時往往可起得“緩衝器”的效果。
3.投資週期(Investment Time Horizon)
時機決定一切,正確判別市場方向僅僅是問題答案的小部份。入市時間相差一天,有時甚至僅幾分鐘,結果可能截然不同。
數據顯示,高達80至90%股票回酬通常僅在2至7%的投資期限內浮現,因此若在股價走揚時,投資者卻在場外,屆時投資組合將注定“落後大市”。
以72法則(Rule Of 72)為例,假設投資者最初投資金額為100令吉,複息年利率9%,利用該法則將72除以9(增長率),即需約8年時間,投資金額方能增長至200令吉(兩倍於100元),而準確需時為8.0432年。
因此,若投資者選錯入市時間,在股市已趨向最高峰時入市,泡沫一旦爆破,便得承受短則1年,長則3年的熊市壓力,令投資目標達成期限恐再延後。
由此可見,在市時間(Time In The Market)在長期投資策略的作用遠比市場時機(Timing The Market)來得有效,扮演著投資成敗的關鍵角色。
1萬美元投資成長(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相符) 從1991年12月至2006年12月 | |
市場持續投資 | $45,579 |
錯失10個最好的日子 | $28,397 |
錯失30個最好的日子 | $14,029 |
錯失50個最好的日子 | $8,141 |
資料來源:彭博社 |
4.風險水平(Risk Level)
“風險指的是不確定性,一旦風險出現就可能給投資者帶預期之外的收益或本金損失。”
在金融市場巨大波動調整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反思投資策略,根據自己的虧損、獲利情況,詳細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不同的投資者有著不同的風險偏好,所能承受的最大風險和損失的程度也不相同。風險承受能力和個人的年齡、職業、收入、投資經驗等都有關係。此外,隨著環境、家庭情況變化等,風險承受能力是會發生變化的。
對於投資者而言,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製訂下一步投資理財計劃的基礎。通常來說,年輕投資者所能承受的最大虧損比例一般在30%以內,而老年客戶能承受的最大虧損比例在5%~10%以內。
風險概況評估重點:
●投資個性
●風險承擔能力
●投資能力
●投資需要
●資產配置
●投資選擇
●定期檢討
短期問題
金融市場
●多數股票市場已進入熊市疆域
●全球政府已為市場注資數千億美元,同時降低短期官方利率
●信貸並不便宜,但資金來源仍相對困難
●全球金融機構已註銷約6000億資產
●油價依然昂貴(儘管迄今跌幅巨大)
●多數原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市場震盪幅度創下歷來之最
實際經濟
●全球經濟放緩,超過190個國家經濟開始收縮
●就業市場疲弱--失業率上升
●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產業市場持續苦苦掙扎
●美國7月份痛苦指數(Misery Index)創下11.3%,創下28年新高
潛在長期獲利因素
●多數股市因投資者恐慌拋售而呈“超賣”格局
●歷史上,股市動盪期將為投資者提供誘人長期投資機會
●無論在任何市況下,投資者在選股時只需謹遵以下3項原則即可發現潛藏價值:
1.業務基礎改善和穩定
2.估值相對誘人
3.投資預期提s昇
●注重“在市時間”多於“市場時機”,主要投資表現“超越大市”往往只在1年的數日出現。
●證券配置需符合你的風險承擔能力,並採取廣泛的資產配置策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