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1, 2009

降息了,錢該怎麼存/借?



減息,有人歡喜,有人憂!“甜”了貸款族,卻“苦”了存款族,百姓該如何精打細算,才能在“亂世”中墊高獲利水平?

國家銀行調低隔夜政策利率0.25%後,一般預期降息潮已經正式啟動。在投資天候冷艘艘的今天,銀行無疑仍是大多數老百姓的“保險箱”,然而,此時此際,如果堅持定存,也許就得有“實際收益率比預期少”的心理準備。

當然,貸款族受益最直接,降息讓“房奴”鬆一口氣,為“債民”打開另一扇大門。如果反向思考,在利率趨低下,或許投資才是最佳的出路。

全球金融危機陰影未退,政策會否接連出手,仍是未知數,或許我們應該抱持“有備無患”的理財心態,讓理財師為你指點迷津,以對這波降息潮。

個案1:分拆存款把利息變大

錢爸爸熱衷投資,突如起來的金融風暴讓他措手不及,隨基金、股票創新低,投資金也血本無歸,唯 有捂緊剩下的“錢袋子”,期待藉“一點點”利息的銀行存款來進行最傳統但安全的理財方式,但“時勢比人強”,一陣降息風來襲,導致存款也在“哀嚎”。錢爸 爸該如何才能防范利息的隱性損失?

建議:“4分法”定期存款+“月月存儲”雙管齊下

Gain Wealth管理公司首席顧問李文暢指出,若有一筆中長期不急用的巨額“閒錢”,宜實行分段定存,依個人意向拆分為等額1月期、3月期、6個月、1年,一方面可增加資金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可應對進一步的降息。

如果一年期的利率比較高,他認為存款人不妨調整存款時間,例如把1萬令吉分成10個時段進行,每一個月或幾個月存一張定期存單,除有調整空間,存款人也可獲得存款利息最大化。

實現“利滾利”非不可能任務!他強調,日常生活中每月結余的閒錢其實皆可考慮以每月一張定期存款的方式來“滾雪球”,在隨時急需用錢之際,可取出當月到期或利息損失最小的存單來救濟,日後積少成多也能累積本金加利息的“意外收獲”。

他坦言,每家銀行下調情況不一,民眾在存款前不妨貨比三家,一般上銀行資金緊縮時可能依舊維持高利率,若手頭“鬆”,才會選擇下調存款利率。

另外,在“升息週期”中存款可考慮存中短期存款,在“降息週期”則可根據情況選擇長期定存,減少降息帶來的利率損失。

CTLA財務規劃公司董事經理李智泰披露,倘若民眾考慮連續降息的可能性,且確定閑置資金無需應急,索性把余錢全部存入長期定存,以為可享受相對的高利率。

個案2:按比例規劃存款

身為打工族的小錢,每月收入穩定,由於沒有時間兼顧投資產品,定存成為其長期以來最保險的理財方式,小錢又能如何減少降息的“啃蝕”?

建議:儲蓄並非謹慎理財唯一“生路”

李文暢透露,對於收入固定的上班族而言,若想要更高的存款利息,可以嚐試多繳僱員公積金(EPF),或要求老闆提高至15%,因為公積金的利息約5%,顯然比一般的定存高。

“上班人士可藉以上存款組合規劃,將每月結余部份強制存款,不動的部份則按比例以中長期來存,在日積月累下,仍可取得可觀利息。”

儘管老一輩靠存錢致富的故事已日漸與時代脫軌,全方位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理財師黃基明碩士強調,定存仍為任何群體理財資金配置的“必選項”,主要以備不時之需。

他披露,行情好時,打工族可保持6個月工資作為定期存款(例:每月工資2500令吉*6=1萬5000令吉);行情不好,可能就要倍增至3萬令吉,畢竟在亂世中要有隨時飯碗不保的警覺性。

個案3:巧用儲蓄精明投資

阿錢向來習慣把錢存放銀行,實現“懶人理財”,然而,眼看定存前景不妙,開始對其他投資蠢蠢欲動,惟在這個經濟低迷年代,投資產品一度受冷遇,更有人預計,股市可能受第3波的“熊流”入侵,阿錢又該怎麼辦?

建議:順勢而為,巧用存款

“經濟大難當前,莫擁擠存款獨木舟。”黃基明建議民眾來一招順水推舟之計,重新分配資產比例,下調手持現金總數;上調其他投資產品數額。

他認為,存款利率減少,其實對存款數額不大的散戶影響不大,民眾或許可考慮用定存償還貸款、順勢消費,甚至投資其他理財產品。

“若要長期投資取得更高回酬,其實購買股票守住5年一定會有亮眼收穫,因為經濟終會復甦。”

針對可承擔風險者,永佳財務規劃有限公司理財師陳建業碩士建議,不妨逐步調降定存的比例,在經濟學家預計百年一見的投資良機中“檢便宜貨”。

他指出,有能力承擔高風險者,可趁股票“大減價”時吸購,保守做法即是藉平均投資法,分批進場來分散風險。

“儘管如此,進場前提是要對股票有一定認識和謹慎研究一番,以掌握股票公司的背景、成長潛能等,避免掉入問題公司的火坑,自討苦吃。”

對於較保守或生活忙碌的投資者,他認為,可考慮在基金大平賣中“尋寶”,基金的收益不及股票,但仍比傳統的定存高。

另一方面,李文暢直言,民眾此時宜依據風險承受度慢慢調動定存和進場投資的組合,事實上,單靠定存很難追趕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結合兩者,反而可望達到互補之效。

利率被“砍”,是否意味債券為投資“避風港”?他回應,雖然債券在降息風中受惠,惟始終不鼓勵債券投資,主要是債券跌幅有限,非長期投資的“碼頭”,若有意購買,最好以半年至1年為期限。

陳建業強調,金融產品的投資和定存比例需以本身的冒險承受度、投資期限、年齡、收入等因素考量,在調整兩者的同時,仍得保持一定的定存數額,一般以3月至6月定存最理想。

房貸該“轉碼頭”嗎?

所謂再融資,是將現有的房貸還清,再申請別家銀行的房貸。隨貸款利率下調,貸款者是否應趁勢“轉碼頭”?

陳建業指出,再融資思量時,應考慮以下幾點:利息差別是否很大?再融資的期限多久?提早結束現有貸款代價為何?申請再融資需承擔多少費用?這些包括手續費、律師費、印花稅、估價費、割名費、罰款等。

同時,貸款者也需探討再融資的動機,為把握低息機會?需要資金週轉?為鞏固債務結構,獲取更高流動現金,以加速償還高利息信用卡或汽車貸款?還是其他個人因素。

“儘管貸款在這波降息潮受惠,惟基本借貸利率始終浮沉不定,若利息差別不大,難保經濟蓬勃時,再度高掛的利息讓貸款者無法享有先前低利息的好處。”他強調,除非利息的差別2%或更高,才值得考慮是否該再融資。

例如:目前房貸的分期付款每月所付為900令吉,欲申請的房貸分期付款為每月700令吉,那申 請人即可省下200令吉的貸款利息。若再融資費用共4000令吉,付還期限為4000令吉/200令吉=20個月。據每7年遷居或換房子的慣例,凡超過 84個月付還期限者,皆不宜再融資。

他坦言,如果再融資目的為獲取更多流動資金作為生意用途,那麼就要確定現有的生意回酬比目前的貸款利息更高。

此外,他提到,一般上銀行視貸款紀錄良好者為長期客戶,現有的銀行說不定會調低利息給貸款人特別有待,貸款者應先向銀行咨詢。

由於生意貸款尚屬高風險交易,銀行還是較注重抵押,而房屋貸款仍是許多銀行放眼的目標,因此銀行皆各出奇謀抓住貸款人的芳心,策略包括提供更低利息、免付手續費或律師費,不勝枚舉。

轉移貸款‧算盤打得精

執照理財師辜家源指出,考慮轉換貸款時,貸款人需衡量本身的貸款合約類型、期限、開始的年期、違約需承擔的費用、銀行優惠、推算後的利率差,還有對未來的假設性條件,例如利率是否會進一步下跌?

他指出,民眾可藉各銀行推出的優惠配套,推算出是否達到節省利率,加上一些貸款已被“鎖死”,或當客戶要求轉換時,銀行一般都會收取一筆違約金,因此必須計算交付的違約金和省下的利息差之間哪個較劃算。

他認為剛貸款者(少過5年)轉換的利益不大,因為利率差不遠,而且一些固定利率貸款給予的優惠反而較好,不過若是在7至8年前簽貸的人,利率相差可能很大,就有必要轉換規避損失。

“利率浮動貸款者反而可趁機改選固定利率,尤其是進行房貸等長期貸款時,因為經濟在20年內一定會復甦,一旦復甦,利率將打回原形。”

雖然在降息趨勢中,固定利率貸款可能吹起一陣冷風,然而,他不鼓勵民眾盲目“隨大流”,貪圖短暫利率下滑貿然改浮動,因為可能3至5年後又會升息,承擔的代價相對同等。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他強調目前降息只是因金融風暴顯現,而房貸一貸就是15至20年不等,民眾應看長期趨勢。

另一方面,陳建業碩士認為,不愛冒險者若預測往後利息高掛,應鎖定固定利率,主要是該利率不需看經濟晴雨的“臉色”,如果可承擔風險者預見利率降多升少,可轉浮動利率貸款。

隨銀行競爭,各銀行紛紛以首3年低利息固定利率招客,甚至推出首兩年零利息配套。然而,他不鼓勵民眾接受3年低利的誘惑,主要是這些貸款在第3年後,利息相當高,最終反比原利息的貸款成本高,得不償失。

浮動”轉不成,調整貸款比例或再融資隨利差不高,李文暢認為,貸款固定利率低者沒有轉浮動的必要,但若像回教房屋的固定貸款則適合轉浮動,若受合約牽制,無法更改,民眾可藉另一家銀行的再融資或調整兩家銀行的貸款數額。

例如:個人持有兩家銀行的貸款,一貸款採浮動利率,另一貸款採固定利率,分別貸款10萬令吉。貸款利率下調時,可調高浮動利率貸款來償還固定利率貸款,或調低固定利率貸款的數額,即把10萬令吉的浮動利率貸款提高至18萬令吉;調低10萬令吉固定利率貸款至2000令吉。

此外,再融資也是另一個達到低利率貸款的捷徑。他指出,民眾可藉重新簽定的貸款合約以最新利率還貸,進而達到以低利息還高利息貸款的目的。

單利、複利大不同

在利率可能波動不靖的年代,民眾可別忽視利率的影響,生活上許多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利息,其實“打破砂鍋‘算’到底”時,就會發現其驚人之處,民眾對利率可別太“瀟灑”!

陳建業解釋,大部份人對利率的概念不甚瞭解,常常出現一些謬誤,例如:若向銀行貸款1000令吉,每月要還10%的利息,不要誤以為年率是10%*12=120%,正確的是《(1.1)(12次方)-1》100%=213.84%。

“這即意味如果向高利貸公司貸款1000令吉,利息是每日1%,年杪連本帶利償還時,會驚覺要償付的竟達3萬7783令吉。”

他闡明,民眾另一常犯錯誤就是把單利與復利混為一談,單利指的是以母金來算的利息,在第2年時,沒有把利息加在母金裡來算;複利則每年一次。

例如:若貸款1000令吉,為期30年,年利是10%,以單利計算,為《(1,000+100(30)》=《1,000+3,000》=4,000令吉;複利估值則《(1.1)(30次方)-1》1000=16,449.40令吉。

“兩者間的差距令人咋舌,這就是為何信用卡循環利息為月息2%時,民眾先別得意,一旦延遲付款,真正的利息達26.8%,非24%!”

日常生活還有許多表現看來與利率無關的事,然而在加入利率因素重新盤算後,會發現結果大大不同。

就如若有一天突然中了100萬令吉的獎金,主辦當局將獎金分20年領取,每年僅頒發5萬令吉,中獎人先別洋洋得意自己成百萬富翁,因為一旦把利率因素計算在內,實際上拿到的並無100萬令吉。假設以10%利率推計,領取的金額僅46萬8000令吉。

基本上,一些銀行對此次小幅降息仍未有太大動作,在銀行看一步走一步下,投資理財仍得不時考驗自己的理財智慧。市場詭異多變,投資者更不能放棄長期投資理念,特別是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宜加強對理財的學習和規劃,切忌抱持投機的心態。

星洲日報/財富廣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