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效應VS複利威力
2008-12-20 19:07
在第二篇文章中,我們將談談大馬財富創造的相關慣例,並提供在財富建立中時常被忽略,但卻非常重要的元素 ,即是通膨效應與複利威力。
當在為財富作出定義時,報告時常將重心指向累積資源。一個人之所以被稱為富有,那是當他們有能力累積顯著及價值高的財產與/或資產時。淨值則是凸顯個人財富的最普遍印象。
在大馬,人們是透過遺產或收入方式獲得財富,而後者時常與企業家、生意人及專業人士聯繫在一起。
其實,財富創造為走向財務自由的關鍵因素,而人們需要正確的資訊、規劃及熟練的投資選擇來建立個人財富。
執行相關策略將讓個人擁有足夠的財富資源,以享有充滿喜悅的退休生活及確保相關資產能夠提供子女及繼承人繁盛的未來。
創造財富無疑是每個大馬人的目標。然而,研究顯示很多人承認自己沒有採取主動的態度或擁有建立財富的策略。
調查顯示,大馬人傾向在45歲時才開始策劃或積極為退休進行財富建立程序,只是屆時顯示相關儲蓄並無法有效地應付退休需求。
另外,大馬人也擁有一種概念,即是認為本身的任意儲蓄加上公積金(EPF)貢獻就足以供應退休生活及子女的需求。
促成相關想法的最普遍因素為他們認為財務世界非常複雜,因此選擇以最簡單的方式管理財富,即是將本身的錢財存入銀行,並錯誤地認為這可獲取足夠的回酬。
有趣的是,個人時常忘記通膨所帶來的影響及它對本身儲蓄所帶來的衝擊。舉個例子,如果每天的膳食消費為20令吉,以按年6%的通膨增長預測計算,相關數額將在20年後高漲至64令吉。
如果一個人忘記了通膨所帶來的影響,並沒有利用本身的資產來獲取高於通膨率的回酬,相關人士在退休時的財富消費能力可能低於現在所擁有的。
然而,要避免相關情況出現的其一方法即是進行複利程序(process of compounding)。
回酬再投資獲更高收入
複利即是將一個人的投資回酬進行再投資,以期望獲取更高的收入。其實,複利程序進行越久,一個人所獲得的錢財將會越來越多,就是那麼簡單。
相關程序已被形容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因為它是協助建立財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卻時常被人所忽略。
以舉例說明時間及複利程序所帶來的影響,投資者可被歸納為兩類。
精明儲蓄者從25歲開始每週投資250令吉至65歲。
後期投資者從35歲開始每週儲蓄250令吉至65歲。
上述例子納入10%的預期回酬率及將全部收入作再投資用途。
上述圖表顯示精明儲蓄者在將最後累積最大的財富,即是超過58萬8370令吉或159%高於後期儲蓄者,而這完全是因為時間及複利回酬所帶來的成果。
以複製“精明儲蓄者”的成功之道,其一首項課程即是學習去明白財富創造並非容易達成之事。一個人必須擁有紀律及堅持現在與未來的財富健全目標,同時也並非供應本身需求而已,而是涵蓋未來數代。
在執行的時候,要時常記得一句著名的名句:“你不需要很富有才能當上一個投資者,但是你必須當一個可致富的投資者”。
星洲日報/財富廣場/財富進程‧2008.12.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