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有窮口袋,只有窮腦袋”,在經濟“難展顏眉”的年代,你是否開始為你的理財智商把脈?
根據花旗銀行“理財智商調查”,大馬人平均個人“理財智商”僅取得51分(滿分為100分),雖然比去年的49分加強2分,但在金融風暴肆虐下,顯然微不足道,而最令人擔憂的是,高達54%者的得分只有50分或以下的不及格分數。
這項針對500網民,涵蓋個人理財、財務規劃、退休計劃等11項領域的調查結果,再度彰顯大部份國人沒有充份理解個人金融、精明投資與退休規劃的重要性與好處。
在經濟“水深火熱”之際,若財務觀也岌岌可危,你還能大喊自己做好準備應付漫長的寒冬嗎?
財務狀況日敲警鐘
經濟颶風對多數人的生活及投資都造成相當大的衝擊,這也直接反映在調查結果中,經濟不景加劇民眾對財務的悲觀度,導致對未來財務樂觀的國人已從去年54%跌至51%;對財務前景憂心忡忡者更自33%走高至37%,只有區區的13%對未來財務感到非常樂觀。
百物上漲,裁員風肆虐,朝九晚五已漸成“朝五晚九”,但薪資卻原地踏步,叫民眾如何趕上生活素質?正因如此,超過三分之一的國人對目前生活大喊“不滿!”
60%國民無儲蓄習慣
儘管如此,調查卻暴露了國民儲蓄意識薄弱,欠缺危機感,高達60%的國民沒有自覺儲蓄的習慣,只在有能力時才儲蓄,甚至還有人鮮少儲蓄。這些數據意味了五名國人當中,只有兩人(39%)有儲蓄習慣,而三名國人中,不超過一人(28%)定下每月預算,並跟居預算來分配財富。
誰知道未來甚麼樣?但無論發生甚麼,我們至少要生活得安全。在亂世中,也許該摸摸口袋,想想萬一“裁”神降臨,儲蓄是否足以應急?
20%受訪者儲蓄不能應付一個月
43%的大馬人在被裁後,在開銷不變下,生活仍可維持超過3個月,看到數據先別開心得太早,因為高達五分之一(21%)者的儲蓄竟無法應付4週的生活!
想像,小孩還嗷嗷待哺,接到公司的解職令,生活頓失依靠,儲蓄情況卻慘不忍睹,你還有勇氣說準備好要抗戰嗎?
先存錢後消費
掙了錢,用掉還是存起來?現在已成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撇開時空不論,未雨綢繆、積谷防旱於國於民都是好事。一家一戶,收入再穩定,總有急需用錢時。求學嫁女、購屋買車、失業生病,儲蓄就是緩衝,能使你的經濟動蕩減至最小。
然而,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班傑明富蘭克林卻教導世人,省下一分錢就是賺了一分錢,惟這也意味著人們少花了一分錢。
在眼下經濟低迷期,各國大事鼓吹“消費拼經濟”,鼓勵花錢才能提振經濟。花旗零售銀行市場與行銷主管蒂莫迪的觀點是,“首先支付自己”限定自己先把每個月薪水的特定數額作儲蓄,視之為對自己的投資,再大手大腳地花。
要致富須先儲蓄
由於民眾可能受大環境影響,在工資水平跟不上生活水平下,維持著入不敷出的習慣,而無法達到儲蓄目標。他直言,即使資金短缺,也得“首先支付自己”,因為那一籮籮的賬單將激勵自己出去掙更多錢。
或許你會說,存錢是最沒有效率的理財方式。但是萬事起頭難,沒有儲蓄,哪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強調,想要致富,就必須先儲蓄,無論經濟好壞,存款利率如溜滑梯,儲蓄仍佔舉足輕重地位,因為只有儲蓄能夠保障未來。
理財昇級規劃退休
美國人向來先“洗”未來錢,甚少儲蓄,惟經濟前景持續不明朗,許多美國人日漸增加儲蓄和清還更多欠債,花錢洋洋灑灑的作風已轉變成精打細算。
蒂莫迪說,與歐美國家相比,亞洲的儲蓄情況值得引以為豪,但民眾應該更上一層樓,例如進行理財規劃或退休計劃。
儘管調查披露,沒有正式退休計劃的大馬人已從79%改善至72%,然而,這也說明了擁有正式退休計劃者低於三分之一。
“船到橋頭自然直”大概是許多大馬人對未來的態度。蒂莫迪笑言,大馬人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才會對未來過於“樂觀”,但問題是,這樣的想法現已不實際,“父老仔幼”也可能是個大問題。
儘管國人有雇員公積金作後盾,但生活水準節節上升,他認為,雇員公積金已無法趕上退休後的生活費用。
經濟不景更要理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財天賦,只是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經濟不景,應致力喚醒自己的財務天賦,開始評估本身的財務情況,並設定理財目標,同時,時刻根據年齡增長的需求與生活方式檢視目標。
他強調,這項調查可作為有意加強管理財富者的指標,尤其在當前經濟不景氣,裁員風四起、減薪或降低花紅的情況下,民眾更要瞭解,提高理財意識能夠幫助他們審慎消費,並在經濟走下坡之際為金錢增值。
“調查結果說明國人的財商尚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適當的財務管理並非只是為累計財富,而是為確保本身與家人的安全感、享有更優質的生活、樂觀迎向未來。”
狡兔三窟應付自如
他認為,大部份國人誤解,財務規劃為有錢人專屬,其實,身為低收入者更應為自己量身訂做理財計劃,因為他們的未來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基於每個人的薪資水準、家庭負擔、工作性質、理財性格不同,理財劃很難一概而論。適宜的儲蓄水平也需依個人需求而定,包括退休之際需多少錢?
根據專家建議,規劃資產配置時,不妨效法“狡兔三窟”的哲學,柔弱的兔子在大自然界有不少天敵,為免緊急危難,必須預先找好數個避難所。
師法兔子的資產配置策略,是指每個月的收入進賬後,就必須立即放進三個獨立賬戶,第一賬戶是在扣除必要開銷,第二賬戶則用於子女教育金及退休金儲存隨著子女長大,教育金開銷可能降低,反倒是父母的退休金準備重要性增加,兩者在資金運用上有蹺蹺板效應,所以將兩筆錢從同一賬戶支出。
第3個賬戶則是以防萬一的緊急預備金,在意外狀況發生可供支應,若退休前均未動用,這筆錢便可做為退休生活的“升級預備金”,可提昇退休生活品質。
償還改善多元投資
調查也透露了國人部份理財觀改進的跡象,尤其隨全球次貸風暴越演越激烈,國人償還信用卡債的情況仍稍微改善,每月還清卡債者已自前期的41%攀升8%至49%。
同時,詢及若獲得6個月收入充作投資時,有明確概念者達60%,自去年55%增加5%,反映國人對投資的意識已稍微加強。
針對有意投資的民眾,蒂莫迪建議不妨嘗試多元化投資,儘可能達到更高回酬,之後再放眼安全、回酬低的投資品。
在保險方面,沒有保險的大馬人已從20%滑落至17%,大概是因為天災人禍不斷,提高人們對保險的重視。
此外,更多大馬人開始關心本身的財務情況,亦有56%者認為自己的財務處境比一年前好;僅18%認為情況變糟了。
年輕人開始注重儲蓄
調查也指出,年輕人(18至29歲)加強儲蓄的預算有上升的趨勢。蒂莫迪認為,這是非常正面的發展,顯示新一代的年輕人可能因教育程度與理財觀念提高,發現“大洗”的後果不堪設想,更加注重儲蓄。
這項調查也發現,64%者將最高達20%每月收入儲蓄起來(不包括雇員公積金),僅12%者表示沒有按月儲蓄的習慣。問及每月收入去向時,38%的人表示不足10%的每月收入花在非必要物品上。
金錢=幸福?
有人言“錢能役鬼,財可通神”,亦有人說“金錢如糞土”。這項有趣的調查結果發現,大馬人不失古人對貨幣權力鄙夷和嘲諷的志氣,高達65%者認為金錢買不到幸福。
但是,仍有三分之一者持相反意見,正如“玉皇拜財神,有錢大三級”,錢猶如高於一切的萬能神,加上“裁”神可能隨時叩門,民眾難敵金錢的施壓。
財務自主,對國人的意義為何?
72%國人視之為隨心所欲地購物,顯然“血拼”仍是大部份國人的“心頭好”。無須擔心退休後的生活、可以提早退休和停止工作各以51%居次。
有甚麼比金錢更重要?健康?家庭幸福美滿?心靈平淨?有時間享受?長命……隨文明病增加,大部份大馬人已漸視健康為首或次要,佔76%;幸福家庭生活排在首次者達64%。
然而,前人極重視的長命百歲對現代人而言,反而顯得不重要,大概是在失去健康的前提下,長命反而招來更多問題。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