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靠預防得來,而不是治療,人們的生活方 式往往是形成疾病的主因。其實預防並不難,其中一個方法是進食能量高的食物,當中以新鮮水果含量最高。營養師解釋,植物是地球上唯一可捕捉太陽能量的生 物,多吃可令身體精力充沛。此外,人們該多進食不經加工的食物,讓身體藉著分解食物釋放能量,順利地進行所有新陳代謝、排毒等工作,以讓身體健康。
營養師張發英說,人自身是形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他解釋,整個身體的機制很複雜,但操作原理不難理解,身體的操作是因,病是果。因此,我們可從因果的角度切入,如改變飲食習慣,改變“因”,“果”也隨之改變,便可達到身體和諧的境界。
他舉例,他年輕時吃很多肉,一天喝10杯咖啡,結果心臟病發,差點沒命。當時年紀雖輕,血管卻老化得像老人。他過後改變飲食習慣,如今血管與心臟已恢復年輕,爬20多層樓梯也不氣喘。
自然環境攝取養份
“心臟病發前我爬到4樓就很喘,心臟像被石頭壓住,這都是有因有果,因此患病不要怨天尤人。事實上,病是好的,要感謝它讓你知道身體出了問題。”
張發英說,人們必須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與心態,因為健康是靠預防得來的。
營養學是研究生命如何從自然的環境中攝取養份及能量以維生的科學。換言之,你攝取的營養決定你的面容、行為和感覺。
“營養功能甚多,其中兩個基本功能是提供能量促進新陳代謝、排毒及維持生命的活力。營養素與能量非常重要(主角是能量,配角是營養素),可為體內的新陳代謝提供正常的化學環境。每一個化學反應都需要正確的化學環境,不然化學反應無法進行,無法新陳代謝,身體就會生病。”
營養素只提供熱量
張發英表示,一直以來我們太注重營養素(物質)而忽略了能量。營養素只提供熱量,但身體更需要能量。若充滿高能量,人會充滿活力、幸福、健康,反之身體虛弱,患慢性疾病,還會導致情緒低落、意志消沉。
“飲食可改變體內的能量指數,既能救你,也可摧毀你。我們吃的東西是質量,通過燃燒(即消化,也稱氧化)變成能量,提供身體所需。從巴剎買回來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則能提供更多的能量。”
植物能量才有作用
他解釋,太陽是能量來源,植物是唯一能將太陽能量完全吸收的生物。通過光合作用,植物自行制造 養分,不僅作為自用,也儲存起來(這就是能量轉換成質量)。因此,高能量生物是植物,而不是肉類食物,吃水果蔬菜才能獲得太陽的能量。不過,切記,只有存 在植物裡的能量才能發揮作用,經過萃取的便無效。
“一個人體 內能量偏低就會生病,此時可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能量,讓身體痊癒。曾經有兩位患肝炎的朋友找我,一位肝炎嚴重,另一位則是初期肝炎。前者百分百依據我的指 示,小心照顧飲食,最後复原了。後者則沒有照顧飲食,在不久後去世。由此可見,飲食對疾病的康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張發英補充,能量是單向流動,意思是太陽100%的能量傳到植物,只剩10%,再傳到草食動物或昆蟲的體內,能量只有0.1%,再傳到人體,只有區區的0.001%。因此,直接食用植物可讓人體攝取更多的能量。
體內毒素過多
緊急排毒導致生病
營養師張發英說,當體內的毒素累積超過正常水平,身體就會通過緊急的方式排出毒素,這種機制叫疾病。
“平時身體排毒的方式是通過呼吸、流汗和大小解。若毒素太多,身體承受不住,就會進行緊急排毒,即泄肚子和嘔吐。但我們常吃藥止泄止嘔,將毒素留在身體,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他解釋,正常的細胞受到刺激時,會以疼痛或不舒服的方式告知我們。如果不理會,身體為了不讓你痛苦,會與你妥協,讓毒素暫時收藏在體內。這時毒素所造成的傷害還是可以逆轉的。
另外,張發英表示,雖然基因也可導致生病,不過歸根究底是人們為基因提供了一個環境讓它得以發揮。所幸,通過積極實踐正確的營養飲食習慣,人們可以扭轉基因的問題。
各類食物能量小解說
1. 殼類:尤其是螃蟹,螃蟹以吃腐敗食物為生,是低能量中的低能量食物,不應該吃。
2. 魚:雖然能量比肉類及殼類海產高,不過也不是理想食物。
3. 麵包:少吃。麵包是已被加工的榖類食物,能量已流失。未加工的榖類是高能量的食物,且可保持得久,不易被氧化。不過我們必須吃發芽的榖類食物,才能夠吸收它的能量。
4. 蔬菜:礦物質豐富,而且屬於能夠捕捉太陽能量的食物,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宜多吃。
5. 水果:植物將大部分的能量儲存在水果裡,若想得到太陽的能量就需多吃水果。
光明日報/良醫‧報導:陳曉雲‧2008.05.2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