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0, 2007

世界需要大馬華人

世界需要大馬華人
updated:2007-03-28 19:11:42 MYT

這個題目,看來有些誇張,不切實際。在術上稱為“偽命題”,即是沒有充份證據支撐的一個說法。

但是,管他的,誰在乎是“真命題”,還是“偽命題”;我又不是在做學術報告,不同意的話,可以給我一個“丁”。

這是我最近的一些觀察。

幾天前,我看了介紹羽球“神奇小子”古健傑和陳文宏的電視節目。

兩個年輕人出身自平凡的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教育背景也不高。類似家庭,可以在國內任何一個城市、新村或郊區找到。

如此平淡中,一些細節卻讓我有所感觸。

譬如陳文宏在很小的時候,為了打羽毛球,騎了腳踏車到離家相當遠的羽球館,只為了撿別人用過的舊羽毛球。

後來,他想正式學打球,然而每月25令吉的學費,卻是家裡所無法負擔。最後,還是教練寬容,才讓他免費加入球隊。

他被國家羽球學院錄取時,每月費用是1200令吉,而他的父親月入只有1600令吉。結果,全家甘於節衣縮食,只為了把他送進羽球學院。

突然間,我領悟了。這是一個看似平凡,但其實是很特別的家庭。

一個可愛的媽媽、一個無私的姐姐,加上一個有奉獻精神的爸爸,造就了一個神奇小子。當然,這個年輕小伙子本身也夠憨厚,還拼勁十足。

我的意思是,在大馬華人社會,這種家庭很多很多。為了下一代,一家人可以過清平生活,有需要時,還得賣屋賣車。

個別來說,是讓孩子成龍成鳳;整體而言,是提升下一代的素質。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是有出息的。

這也是為甚麼愈來愈多的大馬華人孩子,能夠在世界各地嶄露頭角,讓別人刮目相看。

台灣和中國那麼多歌手,競爭如此劇烈,卻讓大馬的品冠、光良、梁靜茹、戴佩妮、張棟樑、曹格、林宇中、阿牛等等,掠去不少光彩。

如果只是一兩人的風光,人們可以說是偶然;然而一個又一個大馬華人在亞洲華語歌壇引領風騷,這就不只是或然率的巧合,而是有一定的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羽毛球和流行音樂不會是大馬華人惟一擅長的項目。

在其它比較不被注意的領域,也有如此現象。

上星期,一位汽車界人士告訴我,現在汽車製造業求才若渴,尤其是技術和管理人才。原因在於比較傑出的管理和技術專才,只要通曉中文,就被中國的汽車業高薪挖角,到中國賺人民幣去了。

我們究竟有多少技術專家和管理專才,已經在中國找到事業的春天,數目可能很驚人。舉個例子,出生大馬的賴炳榮,曾經擔任英特爾(Intel)的亞太區資深副總裁,以及中國摩多羅拉(Motorola)的董事長。

我相信還有很多大馬華人在微軟、奇異(GE)、豐田、三星、諾基亞等企業擔任高職。我中學的一位同班同學,就是德國西門子(Siemens)在中國的最高階主管之一。

跨國企業鍾愛聘用大馬華人,不僅基於我們通曉中文和英文的多語能力,而且還包括其它的優勢。

大馬華人比其它地區的華人更加積極,具備更高的品德操守,擁有更寬廣的國際觀;在專業能力之外,一些還兼具中華和西方文化修養。

學有專長的大馬新生代,得到全世界的賞識和期待,這已經不是幻想,而是趨勢。這並不是自吹自擂,而是跨國企業投資家的共識。

這或許和大馬華人的家庭倫理、文化傳承、政經處境、多元環境、華小教育都有關係,這裡不需要贅述。10年後,如果形勢更好,自然會有專家學者深入研究分析;20年後,或許還會出現“馬來西亞華人學”這一門學問。

有朝一日,大馬華人得到諾貝爾獎,也不會是太大的意外。當然,這是他或她在美國、英國、澳洲或中國從事研究所得來的成果。

只要大馬華人不斷提升特有的條件和優勢,自強不息,世界永遠會需要我們。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鄭丁賢‧200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