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子佑硕士的部落格,主要用于分享理财规划文章和智慧,媒体访谈,理财课程消息等等 This is Yong Chu Eu's Blog, to share on financial planning article and wisdom, media's interview and financial planning courses news
Sunday, July 15, 2012
教育費年增6%最大開銷 養大一個孩子至少25萬
從小孩出生到中學畢業,保守估計每月得花費1000令吉。
理財專家估計,一名孩子從出世到大專畢業,大馬父母至少要25萬令吉的養育費,若想送孩子出國深造,動輒得要目前一間半獨立式洋房的百萬代價。
而且這筆費用,僅納入6%的大專學費年增幅,尚不包括日常開銷的通脹率!
據財務規劃師保守估計,在馬來西亞,一個孩子從出世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25萬令吉,這還是未納入通貨膨脹率的估計費用。
在諸多費用當中,大馬父母最大筆養育開銷為教育費,尤其學院、大學的升學費用。
不過,養大一個孩子的開銷,也視個人所要的生活水準而定。
VKA財富管理董事經理兼財務規劃師林俊喜碩士回應《中國報》提問說,根據業界統計數據,每年的教育費通脹率介于6%至7%。
這意味,若目前的本地大學教育費是4萬令吉,約12年后就會激增1倍至8萬令吉。
他說,胥視孩子未來深造地點而定,現代父母若要供養孩子到大學畢業,動輒就要一棟半獨立洋房代價。
貸學金助減負擔
邁利財務規劃(Moneywise Wealth Planning & Consultancy)董事經理張梅香也說,若孩子申請升學貸學金,以一般的雙薪家庭收入估計,養育一個孩子到大學也要25萬至30萬令吉。
“若沒有助學金或貸學金,大略得預算40萬令吉左右。一般50萬令吉的孩子儲備金,是比較舒適的水平。”
宏願理財機構董事經理兼財務規劃師陳文博也說,生活成本和教育費用越來越高,加上養育責任,現代人生育率也越來越低。
他坦言,若不是雙薪家庭,要養育一名孩子並不容易。
另外,林俊喜指出,我國月入3000令吉以下的中下收入階層,一般依賴政府教育體系,孩子從小學到中學的開銷相對不大。
“若未來10年仍沿用現有機制,這期間的教育費仍處于容易管理水平,不過生活費會更高。但真正花錢的地方,是孩子18到21歲期間的大專費用。”
養兒18年每年支出至少1.2萬
從小孩出生到中學畢業,林俊喜保守估計,每月平均開銷為1000令吉,這包括衣物、學費、交通、醫療費用等。
換言之,父母1年下來花在孩子身上至少要1萬2000令吉。
至于佔父母開銷最大的大學教育費,胥視大學性質和地區而定,收費相差甚遠。
目前,本地大學至少要4萬令吉,本地私立大學開銷更高出3倍,要12萬令吉;海外大學費用則比本地大學高出10倍,約要40萬令吉。
林俊喜舉例說,若孩子現年6歲,12年后18歲正要報讀大專,若父母想送孩子到國外深造,以6%教育通脹率估計,屆時海外大學費用至少要80萬令吉。
“若加上6歲到18歲期間約15萬令吉的養育開銷,父母至少得準備100萬令吉。”
有規劃有行動 不被天文數字嚇倒
孩子養育費和生活水準一樣,豐儉由人。只要有概念、有規劃,並付諸行動,就不會被這筆養育天文數字給嚇倒。
其中一項有助減輕父母負擔的應對方法,是善用政府獎掖。
林俊喜建議,父母可以先鑑定養育一名孩子所需的費用,認清目標后,第2個步驟是確認資金來源,例如公積金或儲蓄。
第3個步驟,是在資金不足的情況,對症下藥加以規劃,例如分配現有資金加速累積財富。
善用政府獎掖
“父母也要善用政府提供的稅務獎掖,例如為孩子購買教育保險,可獲得最高3000令吉減免。”
此外,父母為孩子開設國家教育儲蓄戶頭(SSPN),每年的淨存款也能獲得扣稅,最高可扣3000令吉。
“不要小看這些獎掖,累積下來就是一筆可觀數目了。”
納稅人購買的教育和醫藥保險,兩者合計可獲得最高3000令吉的稅務減免。
每年為孩子存入國家教育儲蓄戶頭的淨額,也可享有最高3000令吉減免。
未雨綢繆 視能力規劃育兒費
養育孩子費用不菲,到底何時應該開始規劃?
理財師異口同聲,只要有心、有概念,現在開始規劃也不遲。
張梅香認為,社會新鮮人在開始工作后應分開3個戶頭理財,每月應儲蓄3%至4%的收入到其中一個醫療開銷戶頭。
另外兩個戶頭,分別作為保障和累積財富用途,每月總計儲蓄約30%收入。
她說,未來結婚、養育孩子的開銷,可從累積財富的戶頭中提領,避免日后負擔突然增重。
她強調:“要為育兒規劃最忌紙上談兵,一定要採取行動。”
林俊喜也說,只要有收入就應該開始儲蓄,即使準父母在孩子快要出世了才來規劃或儲蓄也不嫌遲。
“只要有概念,現在行動也不遲,反正遲早都得用到這筆育兒費的。”
他說,胥視經濟能力和個人喜好,有些人會透過投資累積育兒費,例如股市、房地產等。
他和張梅香表示,父母也可以在孩子尚年幼時,視需求為他們購買保險,善用這些產品的複合利率累積育兒儲備金。
再融資房屋籌教育基金
要把一個孩子撫養長大雖不容易,但父母不必過于擔心,只要根據能力尋找對策,養兒育女一點也不沉重。
陳文博指出,孩子不同階段的開銷各異,但普遍大學時期的教育費最龐大,尤其國外深造費用。
“若父母資金有限,還是有解決方案的,其一是提早灌溉孩子,讓孩子有分擔學費的概念。”
他舉例說,若孩子到澳洲深造需要50萬令吉,父母可和孩子協商,只付第1筆費用,其余請孩子半工讀自付。
另一個對策,是在與孩子約法三章的前提下,善用本身資源。
例如再融資資產如屋子,再利用這筆資金讓孩子深造,條件是孩子必須在畢業工作后,繼續屋子的供款。
他說,父母若想節流,可考慮從孩子的補習費下手。
“小學至中學期間,父母可親自為孩子補習,或訓練讓孩子自習,省下可觀的補習費。”
讀完再讀“專業學生”當道
美國父母一般養育兒女到18歲就讓他們自力更生,亞洲父母一般會肩起養育責任到孩子大專畢業。
近年來,國內卻出現越來越多的“專業學生”,家境較好的家庭,甚至會負起兒女大專畢業后的深造費責任。
張梅香指出,過去一般共識是孩子大專畢業后可自力更生,但近10年來,卻開始出現“專業學生”的趨勢,尤其家庭環境較好的家庭。
“反正沒有家庭負擔,不少人在完成學士課程后,不像過去般急著出來社會工作,卻選擇繼續深造。”
她認為,國內職場薪資一般有固定行情,加上若孩子習慣了“被供養”,恐怕不利未來前途發展。
雖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張梅香認為,父母只要盡了基本責任如供養孩子到大專畢業,應放手讓他們學習自力更生。
她以本身為例:“若孩子有意再深造,我不會反對,但會讓他們自己負擔這筆費用。”
不信任本地教育體系
比較區域國家如香港和新加坡,大馬的教育成本尚不算太高。
部分大馬家長肩負沉重養育負擔,除了對孩子寄予厚望重本栽培之外,對本地教育體系沒有信心,也是導火線之一。
陳文博認為,大馬一些家庭的孩子教育費用驚人,對本地教育系統沒有信心,也是原因之一。
他說,許多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海外大學讀書,教育成本自然高。
“在本地念書也不錯,若到海外,教育成本至少高出2、3倍。”
他建議,若父母能力有限卻又想讓孩子到海外深造,可讓孩子半工讀,學習自力更生。
教育基金應對策略
.善用政府獎掖
.親自為孩子補習,省下補習費
.選擇國內升學
.只付首期學費,其余由孩子半工讀自付
.藉再融資屋子獲得孩子深造費,畢業后由孩子繼續供款
中國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