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04, 2009

定期存款多樣化 門檻高 膽要大 本要夠

到定期存款(簡稱“定存”),你想到什么?

少得可憐的利息收入應該是第一聯想,穩健固定收入的吸引力料被拋到九霄雲外。

不過,國內定存已非只是定存般死板簡單,市場湧現琳瑯滿目的定存洐生產品,添加許多額外投資元素在內。最吸引人的莫過于超過2.5%的耀眼標題,但天下真有白吃的午餐嗎?

千萬別看漏了最下方的“附帶條 款與條件”!

市場上的定存產品多不勝數,但大資本的高門檻高往往讓小市民望而卻步。
國家銀行自去年11的月中開始,已3度下調隔夜官方利率(OPR),從原本3.5%調低到目前2%。

對于許多定存客戶來說,高企利息收入早已成為歷史。

畢竟每每國行宣佈升息時,銀行隨即調高基本借貸率(BLR,基貸率);但若國行降息,存款利息卻首當其衝。

因此,眼看擁有固定利息收入的定存魅力大不如前,應變速度甚快的銀行紛紛推出定存的相關產品。

除了傳統定存,業者為自家旗下的定存添加額外投資元素,可包含單一外幣、多元貨幣或單位信託投資,並以超高利息水平企圖打動消費者。

認請目標要求

縱觀國內銀行提供的外幣定存,儘管標榜逾2.5%的誘人利息,但相對進入門檻非常高。

例如每月存放額至少5000令吉、特定存放期限、特定貨幣供選擇等,“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道理發揮得淋漓盡致,沒有高額資本的消費者始終無福消受。

國內大部分銀行皆提供外幣定存,惟消費者不得不謹慎其中陷阱。
邁利財務規劃董事經理張梅香回應《中國報》說,如今國內定存產品琳瑯滿目,眼花撩亂的消費者最終必須認請本身的目標和要求。

她認為,無論定存或相關產品,消費者做出任何決定前都必須非常了解產品的特質和風險。

“在于銀行立場來說,拼業績、達到銷售目標乃至高無上,難免銷售過程中存有漏洞和不透明。”

再者,雖說定存客戶可從具有投資元素的定存賺取回酬,卻不能忘記天下沒有風險的投資,加上銀行征收各式相關費用,恐怕到時“賠了夫人又折兵”,真是得不償失。

志必得證券(Jupiter Securities)研究主管馮廷秀指出,納入外幣的定存就像投資般存有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普通消費者難以追蹤匯率走勢。

“若非特定需求如孩子在海外深造或常常出國,一般來說消費者持有外幣定存,未必真能坐享高利息收入的好處。”

國內商業銀行利率水平(%)
銀行 截至2009年6月15日的定存利息(月份)(不包括特別促銷) 基貸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艾芬銀行
2.00
2.10
2.20
2.30
2.50
5.50#
安聯銀行
2.00
5.55
大馬銀行
2.00
2.10
2.15
2.20
5.55
盤谷銀行
2.00
2.05
2.10
2.20
5.55#
大馬美國銀行
2.00
5.55#
大馬中國銀行
2.00
5.55
大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
2.00
5.25
聯昌銀行
2.00
2.10
5.55
花旗銀行
2.00
5.60#
大馬德意志銀行
2.00
5.55
國貿銀行
2.00
5.55#
豐隆銀行
2.00
5.55#
大馬匯豐銀行
2.00
5.55
摩根大通銀行
2.00
5.25
馬銀行
2.00
2.05
2.10
5.55
大馬華僑銀行
2.00
5.55#
大眾銀行
2.00
2.05
2.10
5.55
興業銀行
2.00
5.55
大馬渣打銀行
2.00
5.55#
豐業銀行
2.00
5.55
皇家蘇格蘭銀行
2.00
5.25
大馬大華銀行
2.00
5.55
* 最低存放額5000令吉 # 主要貸款率與基貸率相同鎮鎮 資料來源:大馬銀行公司ABM)

政府銀行相爭 消費者錢牽何處?

公眾踴躍搶購大馬信託基金,除了獲政府擔保,最重要是投資門檻低。
政府和銀行都瞄準消費者持有的優渥現金?

馮廷秀說,定存利息偏低導致消費者不願把錢存進銀行,可觀的數額讓政府和銀行都“垂涎三尺”。

他指出,政府開銷龐大,頻頻自資金市場籌資,消費者也開始轉向政府推出的債券和基金等。

“因此,銀行也使出混身解數,推出繁多的定存促銷,爭取消費者青睞。”

政府早前推出的50億令吉人民儲蓄回教債券(Sukuk Simpanan Rakyat)、33億3000萬令吉的大馬信託基金(ASM)及2020宏願信託基金(ASW2020),都在公開發售的首天,便被公眾踴躍搶購。

這些由政府擔保及發行的投資產品,為人民提供穩定回酬投資。

其中最重要因素莫過于它不是一項大數額投資,滿18歲的大馬公民,只要擁有至少1000令吉,就可以投資上述信託基金。

命名誤導 結構存款非存款

提到存款時,投資者或許聽過結構性存款(structured deposit)一詞,但對它所知不多。

結構性存款雖然用上“存款”這個字眼,但實際上它是結合存款與期權(Option)的金融產品,絕對不是存款。

因此,結構性存款與大眾存放金錢在銀行戶頭的存款截然不同,投資者絕不可視之為定存,更不應將它當作定存的替代品。

結構性存款擁有多種類型,常見的包括外幣掛鉤存款、股票掛鉤存款及貴金屬掛鉤存款。

銀行業者紛紛使出混身解數,多元化定存產品吸引消費者,特別是持有優渥現金的年長者。
投資者選擇結構性存款前,除了知道潛在回酬,也必須清楚了解它的運作機制、風險及轉讓限制等。

銀行大搶錢 誘人高利促銷

縱觀國內銀行提供的定存,除了以傳統定存為主,大部分國內外銀行皆提供外幣定存,外幣選擇也大同小異,概況美元、英鎊、澳元、港元、新元、泰銖、日圓等。

馬銀行(MAYBANK,1155,主要板金融)旗下5項定存,其中3項為回教定存。

以盈利分享(Mudharabah)為基礎的回教特別投資戶頭,存放期限1個月到12個月,但最低存放額高達5萬令吉。

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要板金融)早前推出外幣定期存款Power Invest促銷,連續4次存放可享有高達12%年利率。

不過,最低每月存放額必須達5000令吉、在單張收據,以及連續存放4個月,而且回酬受制于外幣匯率的波動。

聯昌銀行(CIMB Bank)推出幾項定存促銷,為期6個月的定存享有2.3%年利率,但最低存放額5萬令吉。

該行專為年長者而設的1個月定存利率也是2.3%,最低存放額5萬令吉。

大眾銀行和聯昌銀行的外幣定存,最低存放額則必須相等于1萬令吉的幣值。

大馬銀行(AMBANK)定存更包含單位信託投資元素,為期1個月最低存放額5000令吉,3到12個月最低存放額則是1000令吉,並將投資在旗下單位信託基金。

外資銀行方面,大馬華僑銀行(OCBC)最近展開為期88天的定存促銷。

最低存放額2萬令吉的首28天年利率達2.5%,后60天則2.05%;超過10萬令吉存放額的首28天利率高達2.8%,后60天也是2.05%。

外幣定存高利 小心暗藏陷阱

定存利率偏低,固定利息收入的定存魅力早已大不如前。
外幣定存開始湧現,儘管消費者趨之若鶩,卻不能不防暗藏的陷阱,包括特定加碼幣別、高存款門檻,以及限期又限量。

銀行往往定下特定的加碼幣別,未必是流通性較高的美元或英鎊。

若相關外幣在國內用途有限,加上市場流通性不強,市面上又較少連結相關外幣的投資商品,投資者到時要脫手管道非常有限。

此外,定存加碼門檻高,成為一般投資者進場外幣定存的另一個考慮要素。

加上各銀行推出定存高利促銷,限期又限量,存放期限短則1到3個月,最長不超過1年,而且有些存款還設有上限。

投資者若想投資外幣定存,不得不留意這些限制,以免賺了高利息,卻賠掉存款解約、折扣的利息損失等。

投資產品借名存款 難辨購買風險

銀行把投資產品借名存款,導致投資者難以識別,早不是冰山一角個案。

匯豐銀行今年就在北京,因為把投資產品借名存款,而和一位客戶方先生打起一場官司。

方先生表示自己購買匯豐銀行的“雙利存款”,一個月后存入的17.9萬美元(約60.56萬令吉)和11.1萬加元(約35.18萬令吉)已變成澳元,並虧損34萬人民幣(約16.84萬令吉)。

方先生認為,銀行隱瞞產品真實情況,讓他誤以為“雙利存款”為定存。

一審判決法院駁回方先生的訴訟請求,匯豐銀行無需承擔投資者損失。

此案銀行雖然勝訴,但一些名為“存款”,實際卻具有一定風險的投資產品命名方式,也引起專家和投資者注意。

命名為存款的投資產品,對投資者具有一定的誘導性,使投資者有可能從字面上更容易接受投資產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羅傑梅爾森(Roger Myerson)曾指出,金融機構出現道德風險問題,一部分源自於我們“濫用”了對金融機構的信任。

Chinapress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