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5, 2016

70,80和90年后理财大不同, 如何取长补短?



我们常常说70 8090年后在很多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在理财当然也不例外的。我们不妨看以下表一:从70年后到90年后的理财手段的演变,来了解其中的不同。

表一:从70年后到90年后的理财手段的演变
70年后
90年后
节俭,刻苦耐劳
及时行乐,乐天派(善待自己)
相当保守(钱放在家里或银行)
激进/多数没有钱投资
能省就省,都储蓄起来,小心花费在基本“需要“
赚钱是用来花的,大手大脚花费在“想要“,甚至愿意举债消费
投资选择不多,也比较简单
投资选择多,错综复杂
过度着重未来
只在乎现在,不寄望善变的未来
现实
乐观
步步为营,容易固步自封
敢走出舒适区,大胆尝试,容易接受新的趋势,创新

差异的原因
看完演变后,再去探讨其中的差异的原因时,显然早期(70年代)的物质非常贫乏,都苦过,都会有未雨绸缪的性格,基本上有三餐温饱就已经是非常好了,不像现在物质非常发达,社会富裕,也舍得去讲究素质,享受和安全。当资讯发达和网络普及,各式各样和复杂的投资和理财工具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觉得简单是没有水准和内容,都要复杂的),同时,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免不了容易受广告或行销等手段影响,在花费上大手大脚(没有什么储蓄),当然也大胆尝试和容易接受新趋势。在双薪家庭开始富裕后,家里少子化,父母忙于赚钱,也没有太多时间给予孩子,所以只好在给孩子方面的花费都非常大方(一种补偿),在不劳力和容易获得的环境下成长,要学到节俭,珍惜和不挥霍还真不容易。

如何取长补短?
既然我们知道是环境造成如此不同年后的差异,那么就没有所谓那个年代的理财手段比较好,都各有千秋。其实,我们可以取不同年后的长处,然后找个平衡,比如节俭是非常好的习惯和理财基础,但是却不能吝啬,也要及时去善待/犒赏/提升自己。还有,90年后会比较在意现在,其实我们自己兴趣的,不必等到以后才去做/实现,可以分阶段的,比如,喜欢旅行,不必等以后退休或老了才去环游世界,现在在自己能力可及下去旅行,如果完全寄望未来,也不见得一定可以活到那个时候或那个时候可能会行动不便等等。在消费上,要精明,根据能力和“需要,同时只花钱在可以为自己,家人和大众带来“价值-Value”的事物上,这是比尔·茨常说的。最后,要有纪律储蓄的习惯,然后再进一步去积极投资增值财富,为未来财务自主做准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