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幸福人生的钥匙

在还没进入正题,先和大家分享国际权威对孔孟学说和佛教的一些正面看法。七十点代, 英国有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过一句很震撼的话-”要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 唯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为什么只是大乘佛法,因为在中国小乘佛法的角色被孔孟学说取代。过后, 有两百多位诺贝尔得奖者, 聚集在联合国, 发表一份联合声明-孔孟学说可以帮助解决世界问题。最近,有位世界宗教研究的权威-Karen Amstrong,到马来西亚演讲-“宗教在21世纪中的角色她建议人们向佛教的静默思想取经,汲取这种古老的智慧”。一两个月前,佛陀被遴选风云世界的百位环保分子之一,因为佛陀提倡,“知足常乐”。身为佛教徒的我们应该感到很庆幸和无比的光荣。

最近读了蔡礼旦的幸福人生的分享和张有恒教授的《幸福人生之经营》-解读弟子规,《弟子规》是参考《论语》,然后把如何做人的细则(处事,待人,接物等)整理出来。很想把《弟子规》内容的纲领-“首孝弟,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方学文”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开始经营自己的幸福-把人本分做好,幸福就在当下。太虚大师也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意思是人的根本做到了,圆满了,就是佛了,不必谈玄说妙。孔子也说:“君子物本,本立而道生”,也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从修身做起。

首孝弟

学佛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然后再进一步去友爱兄弟姐妹。《观无量寿经》说:”净业三福之一为-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梵网经菩萨戒》也说:“孝是至善之法;孝名为戒”。可见孝顺是多么被重视。过后,在进一步提升到《梵网经菩萨戒》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是以无限的心量平等对待一切,佛教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以前在中国古代,老人家在观察人方面很有心得,那些人很孝顺父母,对长辈很恭敬,谈吐有礼,都会比较容易考获状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这个道理。我本身也有个想法,一个孝顺的孩子,就算对社会,国家等没有任何贡献/成就,但他这一生不至于潦倒。布袋和尚有首诗,说明父母其实就是两尊活佛,一生好好孝养他们就很不错了,不必往外求(世人堂上有佛两尊,但是世人却不知…..)。“我很幸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很容易得到长辈的疼爱和呵护,他们总会教导我很多东西(就算我去应征,很多老板都把他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把整个应征环节变成分享会,我很感恩他们),现终于明白,可能那时我的态度还不错。长辈总喜欢谈吐比较有礼的晚辈。


次谨言,泛爱众

谨就是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要很谨慎,让它止于至善-只有善念、善行;言就是言而有信,不要随便答应人家然后又做不到。泛爱众“是指爱护一切大众、众生,随份随力和平等心的去爱护他们,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亲仁

就是说,亲近善知识,有仁德的人,这当然包挂读佛经/书,善书和圣贤书等。如果,在现实社会找不到善知识,不妨学学儒家的孟子,以孔子为师(虽然孔子已不在了),而成为“亚圣”(成就仅次于孔子);佛教的藕益大师也是以莲池大师为师,最后成为净宗的第九代祖师;虽然佛陀不在,我们还是可以以佛为老师,僧宝和法宝也还在,依然可以接受佛陀的教诲。

有余力,方学文

以上的都一个一个做到了,再有能力,再去学其他的学问如诗书,礼乐,语言,艺术等来增广见闻和陶制身心。


别小看《弟子规》,《论语》等,以为不是佛教经典就歧视它,这些都是中国古圣先贤五千年累计下来的智慧。佛也说,“世间一切善法就是佛法”,也说“已说的佛法如爪上土,未说的佛法如大地土”。希望大家可以以以上的钥匙(弟子规纲要),去开取幸福的泉源(知道,悟到,做到,才能得到)。祝福大家,要幸福喔!


资料参考:

1)幸福人生的讲座/小故事大道理-蔡礼旦老师

2)《幸福人生之经营》-解读弟子规-张有恒教授